你是不是偶尔发觉孩子脸上有伤?他的物品会不会突然消失?真的如同孩子所说,他只是走路不小心跌倒或把物品遗忘在了学校吗?
事实上,他极有可能是被人欺负了。因为校园霸凌问题的严重性,恐怕远远超乎你的想像!儿福联盟基金会针对国小中高年级学童进行有关校园霸凌现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超过六成以上的学童曾有被欺负的亲身经验。
为什么会出现霸凌事件呢?做父母的该如何因应呢?霸凌现象并非孩童成长的必经过程,霸凌事件无论对施暴儿童本身、受暴儿童或是旁观的儿童都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本书不仅列举曾经发生过的案例,并且具体提出适合的解决方法,提供老师、家长、孩子借镜,彻底帮助孩子远离暴力的伤害,并将霸凌逐出校园,还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学习空间。
编者简介
李巍
经济学硕士,毕业后从事教育、培训相关工作多年,现为两性及教育专栏作家。出版过《当老板的狗不如当老板的猪》、《别怕孩子犯错──父母该教会孩子的事》等畅销书籍。
前言
一、霸凌离你很远,离你的孩子很近
1.为什么你的孩子总是被霸凌?
2.为什么孩子被霸凌了不和你说?
3.如何判断孩子是否遭遇了霸凌
4.老师、家长、孩子,谁是保护者?
5.霸凌事件对孩子的长远伤害
6.什么程度才算适当的忍让
二、不要让霸凌的阴影阻碍孩子的成长
1.不同的霸凌程度,不同的应对方法
2.如何防止孩子从被霸凌变成霸凌
3.不当的干预,会让问题激化
4.身为家长,你忽视了什么?
5.学校如何配合家长保护好学生
6.用自己的行为,教会孩子低调
三、学校和老师应该承担怎样的保护责任?
1.定期和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
2.注意孩子突然的成绩变化
3.帮助孤僻的孩子合群的三个手段
4.多鼓励孩子,让孩子建立自信
5.注意自身言行引起的学生冲突
6.教导学生自我保护知识
7.不要忽视学生的求助信号
四、面对被霸凌的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做?
1.合群的孩子最不容易被欺负
2.家长?老师?都不如成为孩子的朋友
3.帮助孩子远离家庭暴力
4.如何帮助单亲家庭的孩子远离霸凌
5.孩子不懂,但是你清楚忍耐的限度
6.帮孩子自己走出心理阴影的几种技巧
五、孩子们,请提高你的自我保护能力!
1.别大惊小怪!区分普通的冲突和霸凌行为
2.注意!这些行为容易招来霸凌!
3.面对霸凌,你怎样才能不畏惧?
4.面对危险,你应该怎样求救?
5.没有救援的时候,你应该怎么办?
6.主动远离,才是避免霸凌最有效方式
7.家庭、学校和孩子应该如何配合避免霸凌
附录1:处理校园霸凌法则
附录2:校园霸凌求助管道
前言
众所周知,日本学校的霸凌问题相当严重。根据日本国立教育政策研究所二○○九年针对东京周边近五千名国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约有八成人有霸凌经验。最让人吃惊的是,校园霸凌欺负的对象不仅仅是平民,甚至日本皇太子的孩子都有过被人欺负的经历。
相比之下,我们的霸凌问题看似要少一些。莫非是我们的孩子都很乖,极少有这类问题?
你是不是偶尔发觉孩子脸上有伤?他的物品会不会突然消失?真的如同孩子所说,他只是走路不小心跌倒或把物品遗忘在了学校吗?
事实上,他极有可能是被人欺负了。因为校园霸凌问题的严重性,恐怕远远超乎你的想像!
近年儿福联盟曾就校园霸凌问题针对北、中、南及花东四地的中小学校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个班级都有二?三名被定性为「校园霸王」的学生。而二○○九年该机构的最新统计显示,平均六成学生有遭霸凌经验,而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恶化。因为很多学生在霸凌的胁迫或者半胁迫下,也走上了欺负别人的模式。
霸凌问题的确很难解决,因为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家庭或者学校问题,而是父母、老师、孩子以及社会四方共同配合才能有效遏制的麻烦。而一旦涉及到多方配合的问题,似乎百分之九十九没有好方法解决。所以才造成霸凌问题愈演愈烈,父母师长却束手无策的情况。
但是真的没办法解决吗?
其实以诸多从事教育多年的专家经验来看,霸凌问题的根源在于「关心」──父母对孩子的关心不够。为什么别人的孩子不会遭遇霸凌,而你的孩子却总是被校霸看上?为什么你的孩子已经被霸凌几年了,你却毫不知情?孩子的社会和成人社会一样复杂,却又相对简单。那些变成校园霸王的孩子,往往是为了将自己的消极情绪转移到别的同学身上。这种转移往往都有单一性和可预测性:
第一,并不是什么人他们都会去霸凌,他们一定会找到一个霸凌的理由。
第二,他们并不会把所有人都列为霸凌对象,被霸凌的往往集中在那么少数几个同学身上。
身为父母的,我们除了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被霸凌对象,更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去霸凌别人。因此,我们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认识一两个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学习。
在本书中,我们提供了关于圈定霸凌范围,以及分别针对家长和学校的解决建议。这些建议都是在诸多优秀父母和教育专家的配合下完成的,因此具有相当实用和可操作价值。并在本书最后,附上一个完整霸凌问题解决案例,以帮助读者综合书中分散的方案,将其融会成完整处理霸凌问题的方法。
衷心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的孩子走上健康快乐的成长道路,可以帮家长和学校解决困扰我们已久的霸凌问题。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直接,但内容却意外地深入人心。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能更全面地了解校园霸凌的迹象,以便在发现苗头时能及时介入。读完后,我发现它不仅仅是关于识别霸凌,更像是一份给家长的“行动指南”。书中没有那些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充满了大量生动的故事和案例,这些故事来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涵盖了从肢体冲突到网络欺凌的各种形式。作者用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为我们描绘了孩子们可能经历的种种困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没有将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学校,而是强调了家庭教育在预防和干预霸凌中的关键作用。它引导家长思考,我们平时的教育方式是否无意中给孩子带来了社交上的困扰,或者是否缺乏对孩子情绪的足够关注。书中提出的“倾听比说教更重要”、“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等建议,虽然听起来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需要父母付出大量的耐心和智慧。更重要的是,它教会我如何真正地“看见”我的孩子,理解他们内心的脆弱和需求,而不是用成人的逻辑去评判他们的行为。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守护孩子远离校园暴力,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需要父母持续的关怀、理解和积极的引导。它让我从一个焦虑的旁观者,变成了一个更有准备、更自信的守护者。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动机,更多的是源于一种担忧,对孩子在学校人际关系方面的担忧。这本书让我对“霸凌”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欺负,更包含了语言上的侮辱、排挤,甚至是网络上的恶意攻击。书中对各种欺凌形式的详细描述,让我警醒,原来很多我们可能不以为意的小事,在孩子心中却可能造成巨大的伤害。作者并没有提供简单的“打回去”或者“告诉老师”的答案,而是引导我们思考,如何从根本上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及如何在孩子受到伤害后,提供最有效的支持。书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它们不是冰冷的数据,而是有血有肉的故事,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的孩子,正在经历类似的困境。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倾听”的重要性,要求家长放下评判,用开放的心态去听孩子诉说,去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这让我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是否真的做到了这一点。这本书让我明白了,预防校园暴力,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更是家庭的责任。它提供了一种更积极、更具建设性的方法,帮助我们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评分这本《你的孩子被霸凌了吗?》与其说是一本工具书,不如说是一次关于亲子沟通和情感教育的深度探索。我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近来听到一些关于校园欺凌的报道,心里总是不安。翻开书页,我立刻被作者的真诚和专业所吸引。她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复杂情感和社交难题。书中有很多关于如何识别孩子异常行为的细节分析,比如孩子突然变得沉默寡言,或者对学校活动表现出抵触情绪,这些看似微小的变化,在作者的解读下,都可能指向更深层的原因。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同理心”培养的部分,作者强调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情绪榜样”的角色,我们需要学会如何理解孩子的情绪,并引导他们用健康的方式表达。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练习,比如如何和孩子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的社交场景,从而帮助孩子学会应对。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可能太过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他们内心的世界。这本书就像一盏灯,照亮了亲子关系中那些被忽视的角落,让我更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倾听、去理解、去陪伴。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更全面、更人性的视角来审视校园霸凌这一复杂现象。它并没有停留在问题的表象,而是深入探讨了霸凌的根源,以及如何从家庭教育和孩子自身的心智发展入手,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于“沟通”这一主题的深入探讨。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际案例,说明了清晰、有效的沟通如何帮助孩子避免误解,如何建立健康的友谊,以及如何在遭遇不公时,勇敢地表达自己的立场。书中提出的“积极回应”策略,更是让我耳目一新。它教导家长如何鼓励孩子主动寻求帮助,如何与学校建立有效的合作,以及如何在家中营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我觉得特别受用的是,书中还涉及到了如何处理孩子的“受害者心态”,以及如何引导他们走出阴影,重新找回自信。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如何保护孩子免受霸凌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培养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信、有担当的人的书。它让我看到了,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支持,我们的孩子可以更有力量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并且成为更好的自己。
评分我本以为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对抗”霸凌的书,但事实证明,它更侧重于“预防”和“疗愈”。书中的很多篇章都着重于如何培养孩子的韧性和自信心,让孩子在面对挑战时能有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如何引导孩子建立健康人际关系的章节,里面提供了许多具体的沟通技巧,比如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如何设定界限、如何处理冲突等等。这些技巧不仅适用于孩子,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也同样受用。作者的语言风格非常温和而坚定,既充满了同情心,又给予了家长实实在在的指导。我记得其中有一个章节,详细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霸凌者,以及他们背后的可能原因,这让我对“欺凌者”这个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知道,有时候,仅仅惩罚是不够的,理解和引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书里还提到了如何处理孩子被欺凌后的心理创伤,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如何帮助孩子重建安全感,如何鼓励他们重新融入社交生活。总的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非常全面且人性化的视角来看待校园霸凌问题,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识别和应对,更是教你如何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孩子成为一个更强大、更快乐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