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的食材历

旅人的食材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旅行
  • 美食
  • 食材
  • 地域风味
  • 文化
  • 生活
  • 游记
  • 料理
  • 寻味
  • 慢生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跟着节气的脚步,品尝人情、风土共酿的丰盈滋味

  你可曾经验过这样的旅行?

  在最当令的季节,到最盛放的产地,品尝最新鲜适口的美味食材料里?不止是味蕾的惊奇,还有食物背后的人情,人情背后的故事,以及孕育故事的风土、文化、历史……

  :二月到宜兰,清甜微辛的三星葱,满口初春的新鲜感与生命力;三月到金门,肥硕石蚵配鲜嫩韭菜,Q弹有劲,是最豪迈的蚵仔煎春盘;四月澎湖臭肉鲑腥香满溢,云林口湖玫瑰小番茄酸甜爆浆,路数不同,却都诉说春日的美好。

  :五月是空心菜的季节,马祖的脆劲与宜兰礁溪的温柔口感,各有所好,但同样清爽宜人;六月小琉球的爱文芒果,浑圆多汁性感,大大满足旅人夏日的奔放渴望;七月暑气如潮,点盘丝瓜面线或来碗金瓜米粉,让你热气全消。

  :八月龙眼当令,台南东山的香醇龙眼干让吴宝春师傅的酒酿桂圆面包名扬世界,不可不试;九月台南的虱目鱼,最是鲜嫩肥美,一碗热腾腾鱼粥下肚,化开入秋的瑟肃寂凉;十月寒露霜降如约而来,到台西海港试试肥蚵与香蛤吧!鲜甜海味,忍不住感恩九降风的赐予。

  :十一月到苗栗泰安泡温泉,顺便来颗水气饱满的甜柿,全身毛细孔更舒张畅快;十二月冬至,别忘了屏东东港的乌鱼子之约,细火烤出外脆内软、柔而不腻的口感,是下酒绝配;一月已是冬季尾声,冷锋高潮的小寒、大寒节气,品尝汁甜饱满的莲雾是岁末的最大惊喜,不管是高雄六龟的黑钻石或是屏东林边的黑珍珠,都让人感佩台湾果农带给我们的幸福。这是行遍城乡离岛、尝遍季节食材与乡土料理的浪漫旅人献给读者的礼物。这是深入家乡最自在的玩味旅行。
邀您一起上路品尝。

作者简介

洪震宇

  政大社会系、清大社会学研究所毕。
  曾任《天下杂志》创意总监、《天下杂志》副总编辑、《GQ》国际中文版副总编辑。现为自由作家、企业与媒体创意顾问、专职奶爸。
  因为喜欢吃,在台湾各地旅行的记忆,都充满在地食物的原味。
  因为喜欢问,常常挖出平凡食物背后有趣的细节和故事。
  因为喜欢变,从天下杂志资深记者转到GQ国际中文版当副总编辑,又回到天下杂志担任创意总监与策划319乡专刊,成为台湾少数跨财经、时尚与在地生活文化的创作者。
  因为喜欢玩,希望透过时尚的态度、在地的深度与财经的高度,创造属于台湾的独特风格与故事。
  部落格:「虚构的抒情笔记」blog.yam.com/yucw

绘者简介

刘伯乐

  1952年生于南投县埔里镇,文化大学美术系毕业,画作获「全国油画大展」特优奖。随后进入教育厅儿童读物出版部担任美术编辑,并从事插画工作,插画作品入选欧洲插画大展。

  着作有:《黑白村庄》、《我砍了一棵山樱花》、《奉茶》、《八音的世界》、《玉山:台湾的标志》、《有鸟飞过》、《和青少年谈公共艺术》、《我有一支铅笔:铅笔画》、《寄自野地的明信片》……六十余种。持续创作近三十年,作品题材多元,囊括乡土、文学、人文、艺术、自然、生活等领域。

  曾获「时报开卷好书奖」、「读书人年度好书奖」、「好书大家读年度好书」、「新闻局小太阳奖」、「中华儿童文学奖」、「杨唤儿童文学奖」等多种奖项的肯定。近年深入野地自然观察,尤其是鸟类生态的摄影、绘图与纪录,心得持续发表于部落格「秘密鸟地方」(blog.ylib.com/aplaceforbirdy)、「什么鸟世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推荐序一 季节的厨房,旅人的食材历  韩良忆……4
推荐序二 用心用情的食材行旅  苏国垚……9
专文推荐 沈方正 邱一新 赖瑟珍 郑衍基……12
自序 在地好味,节气之歌  洪震宇……15

二月 立春-雨水
葱.春盘.鱼鲜.老酒……21

三月 惊蛰-春分
石蚵.韭菜.茼蒿.狗母鱼.杨桃.枇杷……35

四月 清明-谷雨
臭肉鲑.菜干.苋菜.番茄……47

五月 立夏-小满
雍菜.佛手.鱼面.黄鱼.石狗公.地瓜饺……61

六月 芒种-夏至
芒果.鬼头刀.绿竹笋……77

七月 小暑-大暑
花生.丝瓜.小管.南瓜……95

八月 立秋-处暑
龙眼.咖啡.芦笋.野莲.睡莲……113

九月 白露-秋分
虱目鱼.吴郭鱼.芋头……129

十月 寒露-霜降
蚵仔.文蛤.高丽菜……147

十一月 立冬-小雪
甜柿.柿饼.草莓.冬菇.旗鱼……161

十二月 大雪-冬至
乌鱼子.乌鱼.樱花虾.红甘蔗.红葡萄……177

一月 小寒-大寒
莲雾.仙草.黑糖.香米……193

图书序言

自序

在地好味,节气之歌  洪震宇

  节气不是老掉牙的落伍名词,而是从时代高速列车掉落的珠玉。节气教会我的,是一种慢食态度与智慧,顺着大自然的节奏、土地的心跳,加上农人虔诚的巧手与耐心,就会吃到台湾最饱满的灵魂风华。

  总在旅行结束后,旅行才开始。

  食物所带来的美好记忆,经常成为我旅行的任意门。春天吃到三星葱,脑海浮现一群妈妈们浸在池里洗葱的身影;闻到盛夏的芒果香,想起在小琉球岛上漫步的星光,还有阳光下大口啃咬芒果的痛快;龙眼盛产的立秋时节,我边剥壳边怀念台南东山桂圆咖啡的香甜;凄冷寒冬喝着老姜香糖茶,彷彿闻到嘉义梅山炒香糖、满室弥漫的香气。

  那些散落在台湾各地的美好味道,总是萦绕不去,如潮浪般轮流叩问,何时再出发?

  书写也是一种旅行,突破时空限制,让记忆的重量在笔下释放,遣飞扬的思绪在纸上滑行。

  旅程记忆太美好,每个故事,每种味道,每样口感,还有空气的气味,甚至是每个人的微笑与声音,都历历在目。

  然而写这本贯穿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的书,却也让我灵肉分离,饱受折磨,呈现时序错乱的状态。凄冷寒冬,遥想芒果香气;夜半春雨,虱目鱼鱼肚的肥嫩滋味挥之不去;夏阳逞威,我疾书阿公到东港买乌鱼子的身影,怀念乌鱼子配水梨;秋风沁凉,隔海想吃马祖的黄金地瓜饺。

  读我每篇初稿的妻子,总在深夜时想吃我书写提到的食物,然后嗔怪我为什么没带她去?何时要带她去?接着两人开始絮絮讨论起共同吃过的食物,以及彼此的饮食经验与回忆。

  摄影大师李屏宾说:「只要一点点光,就能带我们去远方。」

  每个滋味都像光一样,带我们远走高飞。经过节气、土地与农人的孕育,让这些平凡食物创造不平凡的感动,传达一种久违的真诚。

  最遥远的距离,其实不是空间,而是时间。我突然惊觉,为什么消失已久的童年记忆,会因为食物与书写过程,让记忆潜流如小河,将当时的声音、光影与气味,如电影蒙太奇般在我脑海中缭绕重现。

  义大利慢食运动发起人卡罗.佩屈尼,在《慢食新世界》说,味觉,既是味道也是知识。其实,味觉更是故事,甚至是一场壮游,壮阔的不是看得见的距离,而是饮食文化与本土节气交融的历史纵深。

  我喜欢读古诗与古文,当我开始阅读清代的旅台或台籍文人的游记,以及歌咏、描写台湾风物的《全台诗》,或是在台日本人的短歌着作,更开启我另扇窗,原来台湾的地景、气候与物产在古人眼中是这么鲜活有趣,原来自己居住的地方、吃到的节令物产,在数百年前是多么奇特丰富且诗意。

  比方一七四一年、干隆时期来台担任巡台御史的张湄,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任期,他却感受台湾亚热带气候的独特,跟大陆截然不同,让他写下〈气候〉这首诗:「小寒多燠不霜天,木叶长青花久妍。真个四时皆是夏,荷花度腊菊迎年。」他也歌咏柑橘如繁星、如金铃般可爱:「枝头俨若挂繁星,此地何堪比洞庭。除是土番寻得到,满筐携出小金铃。」

  台湾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蛮荒不毛之地,不少来台任官的诗人,被视为流放或贬官,心里多半充满失落抑郁,但是当他们品尝到芒果、凤梨、香蕉、西瓜,甚至是虱目鱼与乌鱼之后,这些难以命名,或与中原滋味大异其趣的物产,让他们失意变诗意,化为一篇篇有生命力的诗句。

  就像苏东坡被流放到黄州、惠州、海南岛之后,胸襟不仅更为豪迈开阔,品尝到的南方物产更让他大开眼界,像荔枝、龙眼、牡蛎、芋头,都成为活泼的不朽诗赋。

  这就是南方的魅力啊!让流放变解放,失意酿诗意,他乡变故乡,美食成乡愁。

  其实我在台湾的多年行旅,也是一种解放。从一个穿优雅合身西装、在豪华企业总部侃侃而谈的资深财经记者;转为重视简约潮流,跟明星、精品为伍的时尚杂志副总编辑;再变为穿着T恤短裤的在地旅游记者,过着前一夜在乡间小巷狂饮暴食,隔天清早在田间与海边挥汗慢跑的日子;一直到离开职场成为自由人,更自在地书写、演讲与担任顾问,听故事,说故事,也教人说故事。

  生命的华丽,在于丰足的灵魂,也根植在与土地的感情,才能飞得更高更远。

  我记得我工作过的时尚杂志主管,听到我从事在地旅行报导之后,有点不解与略带揶揄的说,你变成国民旅游达人啦。

  我不是要成为另一个「欧吉桑游台湾」,如赶集般千篇一律的走马看花,而是谦卑的重回乡土去学习与体验,找到台湾的深度魔魅与生命厚度,也找到改变的方向跟能量。我爱,我快乐,我想改变,也参与改变,不只让更多人惊艳与感动,更要行动。

  我从每趟行旅与饮食寻味过程中,找到骄傲的能量,再将这种感受体验化为故事、文字、美学与创意,增加文化底蕴,提昇深度与温度,让更多人去抒情、去共鸣,去行走,去改变,更去爱。

  节气,就是我在旅行中所发现的一个有趣且耐人寻味的主题。

  如果苏东坡来到南方之南的台湾,循着节气而食,一定会爱上这个迷魅之岛的荔枝、龙眼与牡蛎。

  由于台湾位在最大陆地与最大海洋的接触点,有东北季风与西南季风交替吹拂,又有低水温的亲潮与暖水温的黑潮流经,加上中央山脉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让台湾物产更丰富多元。

  气候风土交互冲击与激盪,让台湾永远不老。台湾文学先驱龙瑛宗,曾经到鹅銮鼻游历,他在一九四一年〈南方的诱惑〉这篇随笔写着:「在南方是没有衰老的。它恆常地只有绿色的青春而已。」

  永不衰老的节气之歌,绿色的青春大地,共酿的风味细节,就深藏在历史文化中。我没有刻意循着节气之路行旅,而是过去长久累积的经验,指引我追寻最丰盈的滋味,才知道节气就是调配风味的魔术师与影武者。

  节气不是老掉牙的落伍名词,而是从时代高速列车掉落的珠玉。节气教会我的,是一种慢食态度与智慧,顺着大自然的节奏、土地的心跳,加上农人虔诚的巧手与耐心,就会吃到台湾最饱满的灵魂风华。

  节气食游,是一种重新认识台湾的快乐方式,能够对台湾风土的感受更细微、更敏感,创造属于台湾的物产品质跟生活品质。

  这本书,希望邀请读者和我一起出发,跟着节气老灵魂的脚步,找寻久违的味道,缓慢咀嚼岁月的芳香,建立属于自己的乡愁座标。

  最悠长丰满的台湾味,能牵引我们去更远的他方。

图书试读

七月
小暑.国历七月七日或八日|大暑.国历七月廿三日或廿四日
花生.丝瓜.小管.南瓜

暑气如潮的七月,我到美浓一游。

当晚与朋友到小吃店吃饭,我们吃了粄条、猪脚、冬瓜封,最后老板端上一盘花生豆腐,我尝了一口,冰冰凉凉的绵绵口感,不仅消除暑气,竟发现那股浓郁滋味好熟悉啊,记忆突然涌上心头,我想起十多年前的往事。

那时我在屏东服预官役,曾北上找寻一个逾假未归的逃兵,后来被我顺利找到,我们在深夜搭游览车回屏东,在台中中清休息站下车休息,他利用我跟他母亲讲电话,稍一不留神,转身拔腿就跑。我摔下电话,在黑夜中一路狂奔,但始终差他一大段距离,最后看到他在交流道拦下计程车后迅速消失无踪。

我沮丧地回到部队,被长官骂到臭头,家长甚至责怪我,要部队负责,这个打击让我对人性失去信心。一个跟我蛮谈得来的新兵刚收假,带了家乡特产、用花生跟米做的花生豆腐为我打气。我好奇吃了一口,很有弹性,不像一般豆腐软塌易碎,淡淡花生香还带点奶香,口感细致扎实有弹性,很像奶酪,他还建议我淋上酱油膏试试看,咸咸甜甜反而让滋味更奇特。

意外的美食,以及新兵的热诚,我当下的低落心情突然得到释怀。

大地母亲的滋味
故事过了十多年,此刻的我更好奇花生豆腐的美好滋味怎么来的?客家人米食文化原本就很独特,像粄条、米苔目,或是发粿,但是将花生与米结合的传统客家花生豆腐更特别,除了吃原味,淋上酱油膏、撒葱姜蒜末,或加上用蒜头爆香的虾米、菜脯与碎肉,甚至当成甜点,都各有好滋味。
隔天清早,我骑脚踏车到菜市场闲逛,好几摊都在卖花生豆腐,其中一个中年太太笑容可掬,我上前闲聊,她大方告诉我这是自家种的当令花生,将花生泡水与米磨成米浆,加入地瓜粉、糖与盐之后,再倒入滚烫热水。调匀后,将浓稠的乳白米浆舀到铁盘里,盖上铁盖用大火蒸熟,再用电风扇吹凉约三、四个小时,就可以切块食用。

食材简单,手续简单但耗时,却更凸显花生的朴实味道,「那是我妈妈传承的味道。」她说。

钟铁民在〈祈福〉这篇小说,描写母亲大热天在花生田摘花生,儿子陪她一起工作,母亲额际鼻尖都是晶莹汗珠,却没喊热,只是亲切询问儿子学校状况,镇抚他的浮动心情。儿子好奇问:「妈,你不热吗?」母亲愕然片刻,微笑地看看天,随即擦擦汗,像告诉他祕密似地说:「怎么不热啊,你这憨古。」母亲似乎把晒在儿身上的光和热承担起来,还当作是莫大快乐。

也许我怀念的,就是像花生这种带着盛夏热情的大地母亲味道吧。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