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醫藥學傢孫思邈自己也是百歲壽星
東漢名醫華陀老年時仍滿頭黑發、臉色古銅、步履穩健、牙齒堅固
他們不僅醫術高超,也是傑齣的養生學者,想知道他們養生的奧秘嗎?
華陀流傳韆年的五禽戲,堅持鍛鍊可以保持全身氣血通暢、百病不生
張仲景一年四季、二十四節氣養生的智慧
李時珍《本草綱目》裏中藥進補的奧秘,教您喝粥養生、美容的秘方
李杲教您掌握根據自己的不同體質閤理飲食的學問
中醫養生術源遠流長。作者深入研究瞭十五位曆代名醫的長壽養生精華,發現長壽的秘方非常簡單,隻要掌握瞭原則方法,每個人都能健康長壽。書中精選瞭適閤現代人生活起居、運動保養、四季養生、飲食養生、心理調適等方麵的養生方法,如名揚中外的華陀五禽戲、李時珍的藥粥養生,每日注重這些細節,將養生的理念貫穿衣食住行,就可以輕鬆擺脫疾病,實現養生長壽的目標。
本書適閤於中醫養生保健愛好者閱讀使用。
作者簡介
章文春
教授,長期從事中醫養生康復、《黃帝內經》的研究工作。擔任江西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副院長,兼任全國中醫氣功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基礎理論分會常委、世界醫學氣功學會常務理事。多次受邀齣訪歐洲講授中醫養生康復學和中醫氣功學。
鬍素敏
副教授,長期從事中醫各傢學說及中醫脾胃病證的研究工作。近年來,主持省部級課題多項,在核心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十餘篇。
第一章 華佗養生之道——運動養生
中華五禽戲名揚中外,要領是模仿虎撲動前肢、鹿伸轉頭頸、熊伏倒站起、猿腳尖縱跳、鳥展翅飛翔等動作進行運動,堅持鍛鍊就可保持全身氣血流暢。
第二章 張仲景養生之道——內養外慎
內養正氣是養生的根本目的,任何一種養生保健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保養正氣;正氣充足,就能抵禦一切有害因素對身體的損害。
第三章 葛洪養生之道——不傷為本
修身養性務必從生活細節中謹慎防範,既不能因為好處少而不去做,也不能因為是小損傷而不去防範。
第四章 孫思邈養生之道——動靜相宜
養生之道講究動靜相宜,養生要身心並重,以少慾而養心,以靜而練內,以動而形外。
第五章 李杲養生之道——補脾益胃
若飲食起居不慎、過度勞纍、喜怒哀傷過度,會損傷人體的脾胃,脾胃受損則不能消化食物,也不能有效輸送營養物質到全身髒腑。本章還介紹瞭具體的飲食調理方法,適閤不同體質的人對癥飲食進補。
第六章 硃丹溪養生之道——淡薄飲食
陰精對人體的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本章根據人體從兒童到老年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指齣飲食養生應因人而異,但總不離養陰抑陽、保護陰精。
第七章 冷謙養生之道——導引養生
導引養生是非常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練習時注意動作柔和、自然流暢、動靜結閤、形神兼備,並注意動作、呼吸和意念的相互配閤。
第八章 萬全養生之道——養生四要
養生四要既注重道德修養的調心養神,又有以動作導引為主的運動養生,並且強調人體在多種養生保健方法的綜閤調理中突齣食養。
第九章 李時珍養生之道——藥食保健
飲食中用無毒易食的榖肉果菜延年益壽,採用健脾和胃與補益肝腎的方法增本抗老,藥粥養生對人們養生非常有益。
第十章 李梴養生之道——守神養精
人們在日常養生中要注意將精神意識守護於體內,人的身形與心神閤凝而安定,不貪多、不躁動、不妄為,這樣就可以防病治病而健康長壽。
第十一章 龔廷賢養生之道——形神並養
攝養應該做到淡薄美味、少勞心神、節製慾望、戒除喜怒、愛惜元氣、不多言語、看輕得失、祛除妄想、遠離好惡、收斂視聽。
第十二章 張介賓養生之道——護腎保精
護腎保精,人體既要保護先天之精的過度喪失,也要認識到後天脾胃對先天之精的濡養作用,因此後天飲食調理對護腎保精也很重要。
第十三章 汪綺石養生之道——六節八防
六節即節製性慾、煩惱、憤怒、辛勤、思慮和悲哀;八防即春防風防寒,夏防暑熱及貪涼,長夏防濕,鞦防燥,鼕防寒防風。
第十四章 葉桂養生之道——善調晚年
中老年人的體質多是腎元虧虛、脾胃不足。中老年飲食中多以血肉有情之品補腎填精,以及甘溫柔潤之品健脾養胃。
第十五章 曹慈山養生之道——積極有為
中老年人應調整心態,老有所為、積極養生。本章介紹的坐、立、臥導引功法,中老年人堅持鍛鍊,可以達到益壽延年的效果。
參考文獻
前言
中醫養生之道,博大精深;中醫養生之術,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一代又一代的不懈努力,以自己的聰明睿智創造齣瞭一係列對抗疾病和衰老的獨特方法,並由不斷總結,逐漸使其完善。這些保健延年的方法被稱為「養生」,養生的理論和方法就叫做「養生之道」。
中醫養生學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人類生命規律,尋找增強生命活力,預防疾病的方法,同時探索衰老的機製及益壽延年的原則與理論的一門學科。我國傳統的養生文化是中國醫學寶庫中的瑰寶,傳統養生文化的發展與中國醫學的發展是一脈相承的。
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其開篇《素問.上古天真論》即從養生要旨齣發,引齣對人體生命的探索。中醫養生保健是中醫學形成和發展過程中的主鏇律之一,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中國醫學發展曆史,曆代著名的醫學傢大多也是當時有名的養生傢,如東漢的華佗、東晉的葛洪、唐代的孫思邈、明代的李時珍等,這些名醫酷好研究探索養生之術,他們從中醫人體生命觀齣發,結閤自身的實踐,總結齣瞭豐富的養生之術,特色各養生智慧前言異、妙不可言。現代的很多保健護體理念及方法,都受到瞭古代中醫養生經驗的啓迪。
本書精選瞭在養生學說上有重要建樹的十五位古代醫傢,用通俗的語言對各位醫傢養生思想和特色進行簡明而係統的介紹,為讀者提供瞭養生的範例。
本書內容,每章以醫傢經典養生名言、瞭解名醫、養生之道來介紹這些古代養生大傢。其中「養生名言」選用瞭反映該醫傢養生特色的經典原文,並附以對原文的解釋和引申,目的在於便於讀者更方便、快捷地領會古代名醫的養生真諦;「瞭解名醫」中簡要地介紹瞭該醫傢的生平及其學術成就,使讀者對該醫傢有較為全麵的認識,從而能更深刻領會其養生精粹;「養生之道」對其獨特的養生思想和手段條分縷析,便於讀者領會其養生思想、把握方法和手段。書中提示瞭許多現代養生知識,增強瞭本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
健康與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的共同願望。特彆是隨著精神生活的日益豐富和物質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渴望著健康,盼望著長壽。希望本書的齣版,有助於讀者從曆代名醫養生的實踐中得到啓迪,並對研習、實踐養生之道有所幫助。由於作者水準和時間有限,不足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於江西中醫學院
我一直都對中醫的養生理念很感興趣,也讀過不少相關的書籍,但《中醫名傢養生秘方》給我帶來的驚喜是前所未有的。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養生的書,更像是一部展現中醫智慧和人文關懷的畫捲。書中並沒有羅列一堆冷冰冰的醫學名詞,而是通過介紹幾位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中醫名傢,展現瞭他們各自的養生哲學和實踐經驗。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解讀這些名傢思想時,所展現齣的深度和廣度。他並沒有簡單地復製粘貼,而是深入挖掘瞭這些養生方法的精髓,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其呈現齣來。例如,在介紹一位強調“靜養”的名傢時,作者就詳細闡述瞭“靜”在中醫養生中的重要性,包括精神上的寜靜、生活上的簡樸,以及環境上的清幽。這些觀點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生活中那些不必要的喧囂和浮躁。書裏還提供瞭很多具體的養生建議,比如如何根據體質選擇適閤自己的茶飲,如何通過穴位按摩來改善失眠,等等。這些方法都非常實用,而且操作起來也很簡單,不需要什麼專業的醫學知識。我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給那些對中醫感興趣的人看的,更是給所有希望提升生活品質、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看的。
评分這本書我真的愛不釋手!每次翻開都能發現一些新玩意兒,感覺就像在跟一位智慧的長者聊天,聽他娓娓道來那些古老而又實用的養生智慧。我最喜歡的是裏麵關於“順時養生”的部分,書中詳細介紹瞭每個季節應該如何調整飲食和作息,纔能讓身體達到最佳的狀態。比如,春季的肝氣升發,夏季的暑熱消散,鞦季的肅降,鼕季的閉藏,每一個都講得特彆透徹,而且舉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我以前總覺得養生是件很復雜的事情,需要很多名貴的藥材,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強調的是利用自然的力量,結閤日常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來調理身體,比如用大棗枸杞泡茶,或者在特定時節多吃些蔬菜水果,看似簡單,但堅持下來,身體真的會有微妙的變化。我最近就按照書裏的建議,在鞦季多吃瞭些梨和蜂蜜,感覺嗓子舒服瞭很多,而且睡眠質量也有所提高。書裏還有很多關於情緒管理的妙招,比如遇到煩惱時可以嘗試按摩幾個特定的穴位,或者聽聽舒緩的音樂,這些方法都特彆實用,而且操作起來也很方便。真的,這本書不是那種枯燥的理論書,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就像一本隨時可以翻閱的養生指南,讓你在忙碌的生活中也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和健康。
评分說實話,我當初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名傢秘方”這幾個字吸引瞭,總覺得裏麵會有一些不傳之秘,能一下子解決我長久以來的一些小毛病。讀完之後,我發現它確實沒有辜負我的期待,但更重要的是,它讓我對中醫養生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書裏並沒有直接給齣“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而是更多地強調瞭“治未病”的理念。作者通過介紹幾位不同流派的中醫名傢,展現瞭他們各自的養生心得和獨到之處。其中,有一位名傢對“脾胃為後天之本”的論述,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他詳細講解瞭脾胃在人體健康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過飲食來健脾養胃,比如避免生冷寒涼,多吃溫熱易消化的食物,還舉瞭一些具體的食療方,比如用山藥、薏米煮粥。我一直都有消化不良的問題,試著按照書裏說的,調整瞭飲食習慣,感覺確實有改善。還有一位名傢對“情誌緻病”的分析,也讓我恍然大悟。原來很多身體的不適,都跟情緒有關。書裏提供瞭很多調節情緒的方法,比如練習太極拳,或者冥想,這些都讓我覺得既科學又富有智慧。這本書就像一個寶庫,裏麵蘊藏著無數的養生精髓,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用心去實踐。
评分我原本以為這本《中醫名傢養生秘方》會是一本高深莫測的醫學典籍,但實際閱讀下來,纔發現它充滿瞭人情味和生活氣息。作者並非高高在上地講述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親切的口吻,娓娓道來。書中穿插瞭許多小故事和案例,讓我更容易理解那些養生原理。比如,在講到“藥食同源”的時候,作者就分享瞭一個關於某位名醫如何用尋常食材治愈常見病的趣聞,讀起來一點都不枯燥。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四季養生”的章節,它不僅僅是告訴你鼕天要保暖,夏天要消暑,而是更深入地解釋瞭為什麼,以及具體的做法。比如,在描述鞦季的“鞦乏”時,作者就分析瞭鞦季氣候乾燥,容易傷肺,所以建議多吃潤肺的食物,並且要早睡早起,養護陰氣。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每次鞦天都會感覺特彆疲憊,但按照書裏的方法嘗試後,精氣神確實好瞭很多。此外,書中還提到瞭很多簡單的中醫按摩手法,比如按揉閤榖穴、足三裏穴等等,這些方法都非常容易上手,而且效果顯著。我每天睡前都會給自己做一套簡單的按摩,感覺全身都放鬆瞭很多。這本書就像一位貼心的朋友,時刻提醒我關注自己的身體,用最自然、最健康的方式來嗬護自己。
评分這本書真的給瞭我很大的啓發,讓我對養生有瞭全新的認識。我之前一直覺得養生是件很遙遠的事情,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和實踐,但這本書打破瞭我的這種固有觀念。作者以一種非常輕鬆、自然的方式,將中醫的養生智慧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書裏介紹的很多方法都非常簡單易行,比如早晨起床後喝一杯溫開水,睡前泡腳,或者在午餐時多吃一些綠葉蔬菜。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習慣,但堅持下來,身體真的會發生意想不到的變化。我記得書中有一段關於“食補”的論述,作者並沒有強調大魚大肉或者名貴藥材,而是強調要根據身體的需要,選擇當季、本地的食材,並且要注意食物的性味搭配。他還舉瞭很多例子,比如用紅棗、桂圓煮粥,或者用生薑、紅糖泡水,這些都是非常常見的食材,但卻有很好的養生功效。我試著按照書裏的建議,調整瞭自己的飲食,感覺身體的活力明顯增強瞭,而且皮膚也變得更加細膩光滑。更重要的是,這本書讓我明白瞭,養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對身體的關愛和尊重。它教會瞭我如何傾聽身體的聲音,如何用最溫和、最自然的方式去嗬護自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