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媒体对于新加坡的国情和建设,报导很多,博硕士研究生以新加坡作为研究对象为数亦颇多,公务员出国到新加坡考察更是络驿于途。但对于新加坡整体历史发展,缺乏专书加以介绍。因此,笔者将多年教学心得整理,对新加坡历史做一客观的描述和评析。
本书从第十四世纪有关对新加坡之早期历史记载写起,论析淡马钖国的历史起源和相关记录。其次,探讨英国登陆新加坡并开发和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入侵佔领新加坡的经过。接着探讨战后英国重新控制新加坡,对新加坡採取新政策,将新加坡和马来半岛分开,使之成为一个单独的殖民地。李光耀和人民行动党在1963年促成新、马合併。后因李光耀与马来半岛菁英之立场互异,而导致新加坡在1965年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成为独立国家。在李光耀等菁英领导下,採取威权主义政策治国,使新加坡由一个脏乱的港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港市国家。新加坡成功的政治管理和经济经营方式享誉国际。
作者简介
陈鸿瑜
1948年生,台湾花莲县人 学历: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系毕业
国立政治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班、博士班毕业
国家法学博士(1978年)
美国乔治城大学访问教授
新加坡东南亚研究院访问教授
现职:政治大学历史系教授
着作:《菲律宾的政治发展》(台湾商务印书馆,1980年)、《约翰密尔的政治理论》(台湾商务印书馆,1981年)。
序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概说
第二节 古代的单马钖(淡马钖)
第二章 英国入侵新加坡与开发
第一节 英国佔领新加坡
第二节 英国皇家殖民地
第三章 日军佔领新加坡
第四章 战后重回英国统治
第一节 维持英国直辖殖民地地位
第二节 成立自治领
第五章 从自治到独立
第一节 自治谈判
第二节 新加坡加入马来西亚联邦
第三节 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
第六章 李光耀执政时期
第一节 政治变迁
第二节 有民主无自由的保守政治
第三节 经济发展
第四节 一党独大制的未来
第七章 后李光耀时期
第一节 政治变迁
第二节 推动外向型经济
第八章 结论
附录
征引书目
索引
作为一名对东南亚历史略有涉猎的普通读者,我一直觉得新加坡的历史在宏大的区域叙事中总是显得有些“边缘”。然而,《新加坡史》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新加坡仅仅视为一个地理名词,而是将其作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来展现。书中对新加坡经济发展的轨迹进行了极为细致的梳理,从最初的贸易港口,到后来的制造业中心,再到如今的高科技和服务业枢纽,每一个阶段的转变都伴随着深刻的社会变迁和政策调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李光耀先生的篇章,作者并没有将他神化,而是客观地分析了他对新加坡现代化的巨大贡献,以及他在政治决策过程中所面临的复杂挑战和权衡。书中对新加坡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演变也有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它如何在复杂的区域地缘政治中保持独立自主,并发展出独特的“新加坡模式”,这一点让我深感敬佩。我一直好奇,这样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是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高度的社会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的?这本书通过对教育体系、公共住房政策、以及国民服役制度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为我揭示了其中的奥秘。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敏感历史事件时所展现出的客观和审慎,这使得整本书的论述更具说服力。
评分说实话,我之前对新加坡的历史了解甚少,仅仅知道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城邦国家。但《新加坡史》这本书,彻底打开了我的视野。它以一种非常史诗般的叙事方式,勾勒出了新加坡从一个不起眼的小岛,如何一步步崛起为国际大都会的辉煌历程。书中对新加坡在二战期间的经历,特别是日据时期的抵抗和民众的苦难,刻画得十分深刻,让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沉重与压抑,也更加体会到和平的可贵。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新加坡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争议,例如关于政治体制、言论自由等方面的讨论,都得到了比较客观的呈现,这让我觉得这本书的分析更加全面和深入。书中对新加坡作为一个移民国家,如何在保持自身独特文化的同时,又能有效融合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这一点让我非常好奇,并在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作者通过大量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展现了新加坡人民在国家建设过程中的智慧、勇气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评分坦白说,《新加坡史》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轻盈”,虽然它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信息,但阅读体验却一点也不沉重。《新加坡史》的叙事方式非常灵活,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主题,切换不同的叙事节奏和视角。当我读到关于新加坡早期华人移民奋斗史时,文字充满了朴实和力量;当我读到关于新加坡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时的繁荣景象,文字又变得充满活力和现代感。书中关于新加坡与周边国家关系的章节,也写得非常有智慧,它分析了新加坡如何在区域合作与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为地区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我个人非常喜欢作者对新加坡社会福利体系和教育体制的介绍,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一个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是如何关注民生,并努力为国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总的来说,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大众的可读性,让我作为一个普通读者,也能轻松地理解和欣赏新加坡的百年变迁。
评分我通常对历史书籍的阅读体验比较挑剔,很多时候会觉得它们过于干涩,难以吸引我持续阅读。但《新加坡史》给了我一个惊喜。《新加坡史》在文笔上非常有匠心,它不像一本传统的史书,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故事集。作者巧妙地将宏大的历史进程与鲜活的人物故事相结合,让冰冷的史实变得有温度、有血肉。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新加坡社会文化演变的描写,例如不同时期不同族群的生活习惯、节日庆典、饮食文化的变化,这些细节让历史变得触手可及。书中对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和建筑风格演变也有专门的章节,我之前去新加坡旅游时就对那些融合了东西方特色的建筑印象深刻,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这些建筑背后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作者还对新加坡在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方面的努力进行了详细介绍,这让我看到了新加坡作为一个现代国家,是如何积极拥抱未来,并努力解决全球性挑战的。这本书让我对新加坡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花园城市”的表面印象,而是深入到了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精神内核。
评分这本《新加坡史》实在是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充斥着各种年代、地名和政治事件的堆砌,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引人入胜,仿佛他亲身经历过新加坡的每一个重要时刻,又像一位老朋友在娓娓道来。开篇就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岛国,如何在地理位置的优势下,一步步从默默无闻的海边渔村蜕变成今天繁华的国际都市。书中对早期移民的艰辛生活、对殖民时期不同统治者的政策如何塑造了新加坡的社会结构,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多元文化融合的章节,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各种族群,而是通过讲述个体故事,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新加坡人如何在这个小小的土地上相互理解、包容,最终形成独特的“新加坡精神”。那些关于莱佛士登陆的细节、关于二战时期日据的苦难、关于建国初期的挑战,都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读来让人心潮澎湃。我仿佛能看到先辈们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身影,感受到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与不懈的追求。整本书的语言流畅自然,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不乏细腻的情感描绘,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禁沉浸其中,仿佛与新加坡一同呼吸、一同成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