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1930年,雾社地区的赛德克族人联合起来,为「尊严」而战。1930年的十月,日治时期的雾社地区,莫那.鲁道开始联合赛德克族各部落一同抗日,最后联合了六个部落,四百多位壮丁,在十月二十七日的联合运动会上发动最大规模的起事。参与起义的族人开始兵分多路消灭各地日警驻在所,以及雾社地区的日本人,是有计画性的大规模抗日行动。
对于这次事件,世人通常只知是「野蛮人的暴动和日本政府的残酷镇压」,鲜少有人从赛德克族根深蒂固的信仰,或身为一个「人」的价值去思考事件的发生原因。或许,本书正是帮你了解这段历史最好的开始。
作者简介
邱若龙
1965年生,复兴美工科毕业,以研究历史的精神,费时多年才绘制出台湾第一本原住民历史漫画。绘成之后仍研究不辍,因此作品经过再三修改与调整。尽管是以漫画方式呈现1930年代的雾社事件,但其中所有对话、服饰与景物,在下笔前皆经过仔细的考究。因长年进出原住民部落,对雾社事件始末与赛德克族的生活形态的认识日益加深,并且也对台湾其他原住民的文化多有涉猎。
除了漫画之外,邱若龙于1998年拍摄《Gaya──1930年的雾社事件与赛德克族》,入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他也曾将台湾原住民神话传说改编为动画片,并担任《风中绯樱》电视剧美术指导,以及《赛德克.巴莱》电影美术顾问。
推荐序1
曾经的英勇史诗∕《赛德克.巴莱》导演 魏德圣
历史,总有许多令人无法理解的『为什么?』
人物,总是黑白静止得让历史活不起来。
我喜欢沉浸在历史故事的氛围里,多半是因为十几年前接触到邱若龙的这本漫画,头脑里的许多黑白图像全活起来了。他不仅清楚交代了整个雾社事件的来龙去脉,还启发了我们对历史图像的想像氛围。
和小龙初识在他十几年前的雾社事件纪录片拍摄上。印象最深的一次:当要受访的老人和孙子刚从教会回家,老人要我们先等他煮个泡面给孙子吃,孙子一直缠着我们问:「为什么你们要拍我阿公?」
「因为你阿公是英雄呀!」小龙这么回答,那小孙子走去老人身边传达小龙的话,老人似乎有点重听地又问了一次。小孩以夹杂汉语的族语又回答了一次。
老人笑开了怀。
老人笑开了怀……有多久了,我们忘记了自己曾经的历史和骄傲。这本漫画,扮演着一个提话的角色。『别忘了曾经的英勇!』
终于等到二○一一年了。今年确实是个不一样的年分,不全然他叫做民国一百年,而是因为今年不仅有小龙的漫画全新出版,还有我们曾一起经历风霜的《赛德克.巴莱》电影制作,将联合台湾原住民族的精神,一起告知全世界这ㄧ个……曾经的英勇史诗。
推荐序2
猎鹰般的眼神∕编剧.导演.演员.赛德克族人 马志翔(Umin Boya)
会认识邱大哥,是在几年前以「赛德克族-雾社事件」为主题的公视连续剧的合作上。记得那时候身为赛德克族「后裔」的我,却在使用着汉名「马志翔」。
大大的黑框眼镜、长长的山羊胡子是我对邱大哥的第一印象。当他谈起雾社事件时,那充满自信般的「猎鹰」眼神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一开始我只是出于好奇,一个操着台湾国语的「平地」汉人,怎么可能对「山上」原住民历史会有这么深刻的了解。但当我细读每篇漫画的章节时,心中却是感慨、羞愧不已。一方面我痛心先祖们在那个时代不可阻挡的遭遇,而族人面对死亡的态度也让受现代教育的我感到震撼;另一方面,邱大哥带领我回到1930年的雾社,在他画笔下的生动人物、从赛德克族角度所观看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赛德克族人对于生命的态度与Gaya(祖训与规范),像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眼前。书中先祖们在公学校挥下那第一刀,犹如穿越时空般在八十年后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让「后裔」的我深深惭愧自己的后觉与对自我文化的无知。
多年后,因为拍摄电影《赛德克.巴莱》,再一次见到了邱大哥。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回归自我(至少我是这么期盼着),在重新认识自己之后,身分证上的姓名栏已经骄傲地换上祖先给的赛德克族名「Umin Boya」。而许久不见的邱大哥多了份族人般的亲切感。他脸上的胡子变长了,原本的黑框眼镜也因为框架断过而多了胶带缠绕,但唯一不变的是眼镜后「猎鹰」般的眼神,在他谈起雾社事件时仍然光亮不减。电影拍摄完成之后,听到自己有幸能帮漫画写序时,像听到枪声就兴奋的猎狗一样,心里万分期待。但了解写序其实是件学问事,不免担心自己不像猎狗,而像逃跑的山猪,无法为此事尽些心力。截稿的前一晚,趁着那枪声还没响,又把漫画从头再拜读了一遍,当看到族人们成功地踏上了Hakau-utux (彩虹桥),终于到达彼岸与祖灵相聚时,不觉地,我不只是只兴奋的猎狗,我似乎也「猎鹰」了起来……
推荐序3
成为历史风景的一部分∕原住民委员会主任委员 孙大川(paelabang danapan)
去年(2010年)是雾社事件纪念八十周年,有一些官方的仪式、也有一场国际研讨会;魏德圣筹拍的《赛德克.巴莱》虽吸引了文化圈的关注,但也招致若干来自族人的争议。事隔八十年,不同世代的人对这场历史悲剧,显然各有不同的解读,故事还没有说完……
日本方面,事件发生后,官方当然有它的标准说词,但看当时的总督石冢英藏为此事件引咎辞职,便可推知对帝国来说,这大概不算什么太光彩的事。尽管如此,日本文化界对于这个事件却始终抱持一定的兴趣,不但有史实、史料的论辩,也有散文、小说的创作,日本学者河原功就清点出四十九种相关雾社事件的作品,包括佐藤春夫〈雾社〉、山部歌津子《蕃人来沙》、大鹿卓〈野蛮人〉、中村地平〈雾之蕃社〉、西川满〈蕃歌〉、口零子(造字:零字左请加衣字部首)〈蕃地〉、守山雅美〈马赫坡的洞窟〉等等。多年前已故旅日知名学者戴国煇,向我展示了他长期以来蒐集的有关雾社事件史料,并感慨地说,以他的时间和身份,恐怕无法消化、处理这些资料,他期盼后来者,尤其原住民能接续研究和诠释的工作。
战后,国府迁台,雾社事件很快地被定位成「抗日事件」,并在国府有效的文宣编排下,变成新国族论述的事证,原住民的主体性悄悄地被置换了。情况的转变应该是九○年代以后的事了。这当中除了原住民运动之兴起外,邓相扬的报导文学、舞鹤的《余生》,甚至一部又一部以雾社事件为背景的影像呈现,逐步让我们有机会更深的从内部去理解雾社事件所隐藏的历史能量。不过,在这漫长的八十年中,以「漫画」的书写形式深刻地描绘雾社事件,以Gaya、莫那.鲁道的观点诉说这个历史故事的个中翘楚,则非邱若龙莫属。相较于学者的研究专论、文学叙述,若龙的漫画更具普及性,让一般民众以及年轻世代,甚至小朋友们有机会透过他生动的画笔认识雾社的悲剧,了解原住民历史。
更可贵的是,若龙的漫画书写,凭借的除了他绘画的才气之外,史实的考据、服饰的讲究、建筑形式的掌握、风土民情的考察,甚至族群系谱的关连等大大小小的细节,用的全都是真功夫。当初,我认识邱若龙的时候,他就已经是个「雾社」迷了,为了雾社事件的漫画,他进驻泰雅各部落,栽进赛德克族文化中,与族人为友,一起生活、工作,认真记录、访问,他的生命与「雾社」紧密相连。二十年来,除了出版历史漫画书外,还拍摄纪录片,探究赛德克族人的精神信仰,并协助电视剧《风中绯樱》的美术指导;最近更担纲魏德圣电影《赛德克.巴莱》的美术顾问,举凡与雾社事件相关的周边事务,电视电影部落场景、族人服装和道具等等资料的制作,所仰赖的蓝图,就是邱若龙用生命绘出的一幅又一幅「雾社」彩图。这些生命彩图不仅成就了雾社故事许多不同的叙述方式,也让若龙与春阳部落的赛德克女子伊万结为连理,走入自己绘制的风景中,心甘情愿、顺理成章地成为「雾社」永远的一份子。
伴随魏德圣导演拍摄的电影《赛德克.巴莱》,今年若龙的漫画《雾社事件》以《漫画.巴莱》的名称同时出版,电影、漫画相辅相成,应该可以为建国一百年提供一个更具原住民视角的历史反省。
推荐序4
如临其境的阅读感动∕南投县长 李朝卿
台湾的创造力与生命力,来自于多元文化的激盪,而其中原住民充满魅力的独特风格,更是我们重要的资产。
南投县境内包括赛德克族在内的原住居民,是我长期关注的课题,在积极推广社区营造与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特别能体会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与活跃的创造力,而每一个民族独有的智慧与信念,都是值得我们再三探究的。
二○○八年四月,赛德克族正式成为我国第十四个原住民族,即使在现在,我都可以这样说:「我们对赛德克族的了解才正要开始呢!」对此我要感谢邱若龙先生与魏德圣导演,正因为他们投注了相当的时间与心力,才能让大家有机会完整而深入认识赛德克族人的生活、文化、民俗、宗教、信仰、价值观,进而从了解学会包容与尊重。
《漫画.巴莱》作者邱若龙先生投入了二十年以上的时间与精力,以历史学家的专业精神与严谨态度,完成了这部堪称是台湾第一部历史调查「漫画」,而书中赛德克民族的真实面貌与雾社事件的历史重现,读来真有如临现场之感。漫画是读者最易进入的阅读形式,从孩子到成人可以说完全没有阅读障碍;它也是台湾历史与原住民课程很好的辅助教材。我以为,这也是邱若龙先生要用漫画表现的深刻用心。
魏德圣导演倾全力拍摄的史诗大片《赛德克.巴莱》,是二○一一年台湾的大事,极可能成为全民运动,若是能以阅读《漫画.巴莱》做为观赏电影前的前导学习,是最适合不过了,轻松拥有了基础认识,在观赏魏导电影时,一定会有更深刻的体会。
推荐序5
用生命描绘赛德克族∕政治大学民族学系讲师 伊万.纳威
八○年代,作者邱若龙自高职美工科毕业后,告别多数追求升学的同学们,穿着夹脚脱「实践自我」去了。
自一九八五年开始「新生命」的旅程,毫无牵绊地一头钻进赛德克族的文化与历史。历经五年完成了雾社事件漫画。刚出版的时间正与原住民族运动当下追求「民族尊严」的纷围自然交融在一起,其所描绘雾社事件主角莫那.鲁道的原住民形象标志及其作为,也提供了一些助力。
雾社事件的漫画出版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光阴,作者并未因时空的转变而对雾社事件感到索然无味,反而更扩展事件本身及其相关的事物。除了原住民族研究,长期涉猎台湾历史、军事、民俗等领域;与历史事件相关的任何一个器物的蒐藏研究,都成为他每日接触的事物。工作室愈来愈狭小,犹如小型博物馆不言而喻。
莫那.鲁道可以说已深植其生命,成为作者生活哲学与生命价值的一部分。与他相处的这些年来,生活充满对雾社事件出现的人、事、物深刻的领悟,具有「以昔照今」的本事,并能充分体悟现代原住民族面临的困境。近年,他悠游于不同形式的参与及创作,像是动画、影视等美术顾问工作。他不仅仅是漫画家或艺术家,也是台湾少数拥有艺术创作天分与描绘历史的史学家。
历史在不同时空,产生不同的启发。「历久弥新」是我对本着作的诠释,今为电影《赛德克.巴莱》上映前夕,本书此次出版,名为《漫画.巴莱》,期待读者先用轻松、平易近人的方式,略读赛德克族雾社事件的过程。做为家人与族人,我们都深感与有荣焉!
自序
成为骄傲的「赛德克.巴莱」
险峻的山林中,一群日军突然遭受到身穿红白色传统赛德克服装的勇士不顾生死的冲杀!硝烟四起,爆炸声、枪声、惨叫声响彻山谷中,这正是一九三○年所发生的雾社事件,而我竟身处其中。
难道是时光倒流吗?咦?指挥作战的人竟然不是莫那.鲁道,而是一个带着多焦镜片的削瘦青年。「卡!」哎呀!原来是小魏正在拍摄的鉅资电影《赛德克.巴莱》的场景。实在太逼真了,使我一时晃神,差点跳入参加战斗呢!
十多年了,当初小魏看了我的漫画,又得知我正在拍摄赛德克族纪录片《Gaya》时,主动要求来当义工。当时他就发下豪语,将来一定要把「雾社事件」搬上大银幕。今天,他的电影《赛德克.巴莱》即将上映,这中间的过程可以说是从不可能到梦想实现,靠的是小魏不屈不挠的拚斗精神。这大概是他所崇敬的莫那.鲁道所给他的加持吧!而莫那.鲁道与赛德克族人的事蹟,小魏可说是用尽「办法」以这部电影来向他们致敬!而我也有幸参与了电影的美术顾问工作,感受到导演与整个剧组的努力。
这一次,这本「历史」漫画全新出版,希望能够为《赛德克.巴莱》热身。因为看了这本漫画的读者,一定非看电影不可!而看了电影的观众,也应该看看来这本漫画!
最后,祝全台湾的人,有一天都能像「真正的人」──赛德克.巴莱,一样骄傲地活在世界上。
我一直对台湾的殖民历史和原住民抗争的故事深感兴趣,而雾社事件无疑是其中最为震撼人心的篇章之一。了解到有这样一本名为《漫画.巴莱: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的作品问世,我感到既欣喜又充满期待。我设想,漫画的表现形式,或许能将那些冰冷的史实数据和文字描述,转化为鲜活的画面和有血有肉的人物。我期待它能够细致地刻画出事件发生前的社会背景,原住民与殖民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最终导致悲剧爆发的导火索。我尤其关注作者在处理人物情感上的深度,是否能够展现出原住民在面对灭顶之灾时的绝望、愤怒,以及他们为了生存和尊严所付出的巨大代价。我希望这部漫画不仅仅是简单地复述历史,更能引发读者对于民族情感、反抗精神以及历史公正的深刻思考。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历史知识不太熟悉但又对视觉化叙事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漫画.巴莱: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的出现,无疑是一份令人惊喜的礼物。我常常觉得,纯文字的历史叙述有时会显得单薄而难以把握,而漫画的图像语言,则能够极大地弥补这一缺憾。我好奇作者将如何通过画面的构图、人物的表情、场景的渲染,来传递出雾社事件的复杂性和残酷性。我猜想,它可能会以一种连贯的叙事手法,将事件的发展过程娓娓道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特别想知道,在视觉呈现上,它是否能够真实地还原当时的历史风貌,包括人物的服饰、建筑风格以及自然环境,从而为读者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我期望它能够以一种易于理解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向我普及台湾历史上的这一重要事件,激发我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探索。
评分最近听朋友推荐了这本《漫画.巴莱: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虽然我还没有机会翻开它,但光是听朋友描述的“漫画形式呈现史实”这个概念,就让我非常好奇。我通常对历史题材的作品接触不多,总觉得会有些枯燥,但漫画的轻松易读的特质,似乎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我猜想,这部漫画可能会用一种非常生动有趣的方式来讲述雾社事件,让我在不知不觉中了解这段重要的历史。我尤其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将复杂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关系,通过图画和简单的文字来呈现的。是会加入一些戏剧化的情节,还是会严格遵循历史事实?我期待它能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让我对台湾的历史产生兴趣,并且能够从中获得知识。我希望它能够像一部精彩的故事一样,让我沉浸其中,并且在读完后,能对台湾的历史有更清晰的认识,甚至能够和朋友们分享我的阅读体验。
评分这是一本我一直想深入了解的台湾历史题材漫画,但直到最近才真正入手。我对雾社事件的了解主要停留在教科书的片段和一些零散的资料中,总觉得隔着一层历史的尘埃,不够鲜活。当我在书店看到这本《漫画.巴莱: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时,立刻被它的标题吸引了。虽然我还没有开始阅读,但光是“台湾第一部雾社事件历史漫画”这个标签,就足以让我充满期待。我设想,漫画这种艺术形式,能够将严肃的历史事件以更直观、更具感染力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许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体会其中人物的悲欢离合。我好奇作者会如何处理如此沉重而复杂的历史背景,是将重点放在战争的残酷,还是聚焦于人物内心的挣扎?亦或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绘?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对台湾近代史有更深刻的认识,也希望它能引发我对历史真相的更多思考。
评分作为一名对台湾原住民文化和历史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雾社事件抱持着复杂的情感。这是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事件,既展现了原住民的勇气与抗争,也揭示了殖民统治下的压迫与不公。我非常好奇这本《漫画.巴莱》究竟会如何叙述这段历史。它会选择以谁的视角为主?是赛德克族的抗争者,还是国民政府的视角?或者是一种更宏观的叙事方式?我尤其关注作者在漫画中对于历史细节的考究程度,以及在描绘人物情感时是否能够触及到那个时代背景下,人们所面临的困境和选择。我期待它能够提供丰富的视觉呈现,让我们能够“看到”那个年代的台湾,看到那些在历史洪流中挣扎的人物。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部漫画,更是一扇窗,让我们能够窥见历史的真实面貌,感受历史的温度,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