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3
视觉影像影响当前社会生活的形构与认知,我们透过各种媒体所看到的事物,早已被意识形态所渗透,成为不同权力关系与美学相互角力的产物。
跨领域的视觉文化研究方兴未艾,研究对象与方法也各异,吸引众多研究者投入。本书是台联大国际文化研究中心所属视觉文化研究群出版的第一本专书,集合了各种视觉影像模式以及视觉研究的方法,充分展现跨领域视觉研究的学术活力。
第一篇「文化视角:观看台湾」从台湾电影、剧场、音乐舞曲展演,以及艺术与政治的辩证,讨论台湾视觉文化的不同面向。
第二篇「美学视角:西方观影」以「现代∕后现代主义」、「拉冈的精神分析」、「性别研究」,以及「时间哲学」等不同理论,分别讨论四位欧洲导演的电影文本。「女性意识与女性∕怪物身体」、「街头摄影与城市漫游者」,以及「民族志人类学」,则从不同面向进行摄影研究。
作者简介
冯品佳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英美文学博士,现任交通大学外文系暨外国文学与语言学研究所教授及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理事长。曾任交通大学教务长、外文系系主任、电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大学兼任讲座教授、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曾获2007、2010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英美小说、女性书写、离散文学、少数族裔论述以及电影研究。
赵顺良
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校区,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欧洲比较文学博士,现为国立交通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秘书长。研究兴趣为诗学、美学、(视觉)修辞学、欧洲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专书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2010),由牛津大学欧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编辑,为英国比较文学学会(BCLA)系列丛书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册。
冯品佳
交通大学外文系暨外国文学与语言学研究所教授及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理事长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英美文学博士,现任交通大学外文系暨外国文学与语言学研究所教授、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理事长及国科会外门学门召集人。曾任交通大学教务长、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外文系系主任、电影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大学兼任讲座教授、中华民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长、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理事以及比较文学学会监事。曾获2007、2010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主要研究兴趣在于英美小说、女性书写、离散文学、少数族裔论述以及电影研究。
谢世宗
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
美国耶鲁大学东亚语文研究所博士,现任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助理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台湾新电影、台湾战后小说、文化研究理论与叙事学。目前从事的研究包含侯孝贤电影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以及台湾文学、经济发展和殖民论述的关系研究。论文散见《中外文学》、《文化研究》、《台湾文学研究学报》等期刊。
苏子中
台湾师范大学英语学系教授、中华民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期刊主编
美国华盛顿大学(U. of Washington)比较文学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英语学系教授、中华民国比较文学学会副理事长及Concentric: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主编。曾任国立暨南国际大学外文系系主任与语文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哈佛大学及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学者、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理事。主要学术研究与教学兴趣集中在戏剧剧场和文学理论两大领域,特别专注于20世纪欧美剧场的演变与德法两国从现代到后现代批评理论的流变。对歇斯底里与忧郁症等精神分析议题颇多涉略。近年来则将研究焦点转向剧场史、表演理论与表演研究。着有专书The Writing of the Dionysian: the Dionysian in Modern Critical Theory (1995), The Anatomy of Hysteria: What It Is, with Some of the Kinds, Causes, Symptoms, Representations, & Several Critiques of It (2004);其他相关着作、导读及表演艺术之评论文字散见各期刊与杂志。
顾正萍
辅仁大学中文系、跨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毕业于辅仁大学中文系、法国巴黎第十二大学法国现代文学所、法国第十二大学比较文学所。曾任职于醒吾技术学院,现职于辅仁大学中文系助理教授、跨文化研究所(前比较文学研究所)。研究范围包括比较文学、文学理论(尤其是叙事学)、电影理论、电影美学。曾获香港大学九十周年纪念与黎青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奖第二名。曾任《辅仁大学国文选》编辑委员与撰稿人,以及其他编辑的论文集与期刊。目前研究杨德昌的电影作品。
林建廷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文学系博士生
目前就读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文学系博士班。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文化研究、全球化研究、(殖民)现代性与医学/身体、亚洲研究、跨国文化与情感政治、酷儿/离散文学与族裔研究。
刘纪蕙
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
美国伊利诺大学比较文学博士。现任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曾任辅仁大学英文系主任,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台湾文化研究学会理事长,美国哈佛大学傅尔布莱特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现代性问题、台湾文学与文化、当代欧陆哲学:政治-伦理-美学 、精神分析与文化研究、跨艺术研究。出版专书:《文学与艺术八论》(三民书局 1994)、《孤儿.女神.负面书写:文化符号的症状式阅读》(立绪出版社、《心的变异:现代性的精神形式》(麦田出版社 2004),以及《心之拓朴:1895事件后的伦理重构》(行人出版社 2010)。
赵顺良
交通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秘书长
英国伦敦大学(大学学院)欧洲比较文学博士,现为国立交通大学外文系助理教授及中华民国英美文学学会秘书长。研究兴趣为诗学、美学、(视觉)修辞学、欧洲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专书Rethinking the Concept of the Grotesque: Crashaw, Baudelaire, Magritte (2010),由牛津大学欧洲人文研究中心(EHRC)编辑,为英国比较文学学会(BCLA)系列丛书Legenda Studies in Comparative Literature第22册。
陈建龙
台湾大学外文系博士生
毕业于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翻译研究所、英语研究所,现就读于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博士班。现为世新大学、台北医学大学兼任讲师。曾获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奖助金及杨景迈教授学术研究奖学金。论文曾发表于《英美文学评论》。目前主要研究兴趣为幽默研究、礼物理论。
段馨君
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及交通大学人文社会中心研究员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剧场系博士,现任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副教授及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中心研究员。曾兼任于国立清华大学外语系、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与国立台湾艺术大学表演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短期访问学人。研究范围包括跨文化剧场、西洋戏剧、莎学、表演研究、女性主义及台湾现代剧场。兴趣电影与舞蹈。着有Intercultural Theatre: Adaptation and Representation, Alternative Theater in Taiwan,《跨文化剧场》、《凝视台湾当代剧场》、《台湾当代剧场:跨文化、女性主义与表坊》, “A Hakka Musical.” Asian Theatre Journal (Fall 2011) (AHCI)。
赖雯淑
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副教授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与艺术教育博士。曾于德州San Angelo市的州立大学担任艺术与音乐学系助理教授,现任国立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副教授。研究范围包括摄影与电影的互文性研究、跨领域的艺术多媒体研究,创作则以复合媒材与影像探讨关切的议题。着作除论文外,出版有《未完成的影像》(2007)与《内在之光》(2010)两本创作专书。
刘瑞琪
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聘副教授
台大外文系学士与艺术史研究所硕士、美国布林茅尔女子学院(Bryn Mawr College)艺术史系硕士与博士。曾任职于成功大学艺术研究所、清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暨社会学研究所,目前为阳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聘副教授。研究兴趣包括西洋近、当代艺术史与视觉文化,对性别与认同的议题、理论、与实践涉猎尤深。最近十年专注于开拓西方女性摄影家的研究,成果曾获中央研究院年轻学者研究着作奖。着有专书《阴性显影:女性摄影家的扮装自拍像》(2004),并发表研究论文于英美与台湾的学术期刊,包括Woman’s Art Journal, History of Photography等等,涵盖了Diane Arbus, Claude Cahun, Helen Levitt, Sally Mann, Mary Ellen Mark, Cindy Sherman, Francesca Woodman等等摄影家。
曾少千
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副教授兼艺文中心主任
美国爱荷华大学艺术史博士,现任国立中央大学艺术学研究所副教授,兼艺文中心主任,并参与台湾电影《医生》、《停车》、《第四张画》的制作。曾任职于国立历史博物馆和淡江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要研究领域为现代与当代艺术,特别关注自然史与视觉文化的关联、摄影与风景再现、以及乌托邦主义、艺术机制、大众文化、图像和文本的运用等课题,发表多篇论文于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合辑,并主编展览图录 。
林文玲
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暨族群与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德国哥廷根大学人类学哲学博士,现任教于国立交通大学人文社会学系暨族群与文化研究所。曾任台湾民族志影像学会理事长,以及台湾国际民族志影展策展人。研究领域包括视觉人类学、民族志影像、原住民影像媒体与性别研究。主要着作包括期刊论文〈米酒加盐巴:「原住民影片」的再现政治〉(2001)与〈翻转汉人姓名意像:「请问『蕃』名」系列影片与原住民影像运动〉(2005)。专书论文部份〈转化中的文化身份:以台湾原住民影片为例〉(2005)收录于《文化、族群与社会的反思》,以及〈萤幕中的台湾原住民〉(2009),收录于《异文化与多元媒体》一书。
序言
第一篇 文化视角:观看台湾
冯品佳 拆一个家:《一一》中的国∕家族传奇
谢世宗 后现代、历史电影与真实性:重探侯孝贤的《好男好女》
苏子中 尤金诺.芭芭与南管戏:剧场的第三类接触?!
顾正萍 论张爱玲小说〈金锁记〉及其改编的表演戏剧
林建廷 「台客」电子舞曲的文化政治再探──以「闪亮三姊妹」为例
刘纪蕙 后解严与后八九的伦理回归:艺术─政治─主体,谁的声音?
第二篇 美学视角:西方观影
赵顺良 (后)现代高达:《赖活》
陈建龙 禁忌的观看──侷限的观看:以拉冈式的第一人称运镜谈《禁忌的女人》
段馨君 阿莫多瓦电影中的视觉影像与性别∕表演
赖雯淑 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伊凡的少年时代》中的时间性
刘瑞琪 荻安.阿勃斯的惊异万圣节:唐氏症女人的返魅与融聚
曾少千 维克多.柏根的摄影──文本:城市漫游与地方灵性
林文玲 文化理解与视觉性:人类学知识的另类途径
参考书目
索引
(洞)见:视觉文化与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洞)见:视觉文化与美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