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的文字,说理顺畅,笔锋积蕴,常带感情,感染所至,实非时空所能限制。本书正是最好的例证。
批览《旅人小记》,随着殷海光的文字,重行回到一九五○年代中期的美国,读者可以好似目睹这方大地当时的风土人情;阅读殷海光回忆悼念金岳霖、傅斯年的文章,读者可以揣想的,不仅是学术巨人的风采,还是往代学术思想世界的一时风华。殷海光对自身如何被迫离开台湾大学的历程,娓娓道来,记让读者对知识人横遭逆侮的命运,深感悲愤,也可「见微知着」,一觇党国威权体制的本质。
研究殷海光的生命史与其时代,本书正是不可或缺的史料和见证。
作者简介
殷海光(1919年12月5日-1969年9月16日)
湖北黄冈人。殷海光本名「殷福生」,「殷海光」是在抗战结束后踏入出版界时採用的笔名。他早年求学于西南联大哲学系、清华大学哲学研究所,1949年赴台后于台大哲学系任教,先后开设课程有:逻辑、逻辑经验论、罗素哲学、理论语意学、科学的哲学、现代符号逻辑、历史与科学等。他亦曾任《中央日报》、《自由中国》主笔。
殷海光是1950-60年代台湾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他深受罗素、海耶克、波柏等哲学大师的影响,所写文章以科学方法、个人主义、民主启蒙精神为基准,极力宣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思想,并坚持以笔的力量来对抗言论思想禁制。因而,他曾被伦敦《中国季刊》推崇为"台湾自由主义思想的领袖",为台湾自由主义的开山人物与启蒙者。
时至今日,殷先生已成为台湾某一世代的象征人物。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台湾或台湾的自由主义,必然会谈到殷先生及他着作。而殷先生的着作,以思想深刻、逻辑层次缜密、文句充满情感着称,有一种极为独特的感染力。其着作,数十年来影响了海内外的无数读者,早已成为华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遗产。
序殷夏君(王路)III
编者的话V
编辑凡例VIII
《杂忆与随笔》编辑说明XI
【卷一旅人小记】
自序3
前语(附录:《祖国周刊》初刊版本)7
当街接吻11
从卡片说起15
快!更快!27
书48
小游,小谈53
显明的对照62
颜色问题67
一点印象,意见74
从口头语看80
风格与才干87
玻璃花91
唐人街100
华盛顿湖畔103
和尚读逻辑107
基本假设110
从东到西115
【卷二杂忆与随笔】
忆金岳霖先生137
我忆孟真先生──自由巨星之殒落149
我们守住那一层楼?160
想想看:你有几条合格?166
我被迫离开台湾大学的经过168
灯蛾180
序言
《殷海光全集》最初于一九八九年由台北桂冠图书公司出版。当时适逢殷海光先生逝世二十周年,台湾方甫解除「戒严」,逐步走向殷先生期盼的自由民主之路。这二十年来,台湾人民享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未曾在「戒严体制」下生活过的青年,阅读殷先生的着作,或许不容易有切肤的感受。然而,这二十年来却出现了许多以殷先生为主题的论着,「殷海光研究」已渐为显学。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学界也开始注意殷先生的着作,并同样逐渐形成研究风潮。凡此可见,殷先生的文字独特的感染力,超越时空的限制,是华人世界共享的精神遗产。二○○九年,时值殷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台湾大学出版中心开始发行《殷海光全集》重编本,正是希望让殷先生的着述,能以更完善精美的面貌,贡献于世,启沃永久。
将近二十年来「殷海光研究」的丰富成果,让我们发现当年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存在不少的阙失,尤以未能比较完备齐全地整理收录殷先生的文字,是最严重的缺点。涉足于「殷海光研究」领域的学者,发掘了殷先生的大量佚文,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在中国大陆时期所写的文字,也有一些在香港刊物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既有助于了解殷先生在来台前后思想转变的轨迹,也是「殷海光研究」不可或缺的素材。我们非常感谢这些学者的贡献,特别是贺照田、何卓恩及黎汉基教授的成果,对我们进行《殷海光全集》的重编工作,助益极大。《殷海光全集》重编本基本上维持桂冠版的原先架构,并做了些许变动,谨此分别说明如下:
一、专书仍印成单行本。
二、单篇文章仍以「政治与社会」、「学术与思想」、「书评与书序」及「杂忆与随笔」四大分类,集结成册;原先缺漏的文章,依其类别及写作时间,编入原先的架构之内。增补的文章,以政论文字居多,因而「政治与社会」一类的篇幅增加最多,册数也随之增多。
三、《殷海光全集》重编本,增补《殷海光.林毓生书信录》一册。该书原先因着作权问题,未能收入桂冠版的《殷海光全集》;现已征得原出版者同意,加以收录。《殷海光全集》的《殷海光书信集》部分,原则上只收录殷先生写给他人的信函,不收录他人致殷先生的信函;由于殷先生与林毓生的通信,情况特殊,绝大部分是论学信函,必须兼读往返信函,才能了解其内容,因此将这些信函单行成册,以便读者。
四、《殷海光全集》重编本的《到奴役之路》一书,与桂冠版相同,皆据文星出版社的版本排印,惟另做增补工作。因是书之译文与按语,与最早在《自由中国》半月刊连载者,颇有出入。本次重编,仍以文星版为据,另与《自由中国》版覈校,详细註明其间相异出入之处。
五、桂冠版《殷海光全集》专书部分之排序,以当年出版时间之先后为序;《殷海光全集》重编本之排序,则大体上依类别略予调整。
六、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集结他人所写关于殷海光先生之纪念及评论文章,列为全集之一卷,不合体例。本次重编,除大幅扩充内容,增收近二十年内发表的重要纪念及评论文章以外,另列别册,不再列入《殷海光全集》重编本之序号。
七、桂冠版《殷海光全集》除《逻辑新引》一书採取横排格式之外,其余各册均採直排格式。《殷海光全集》重编本,一律採取横排格式。
《殷海光全集》重编工作的进行,得到多方人士的支持和鼓励。我们要感谢殷夫人夏君璐女士提供珍贵的资料、撰写序言,并不断在精神上鼓励我们。陈宏正先生是《殷海光全集》两次编纂工作的幕后支持者;桂冠图书公司的赖阿胜先生,为二十年前的桂冠版《殷海光全集》,曾付出极大的心血。台大出版中心主任项洁教授及其团队的敬业精神与专业水准,使《殷海光全集》的重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凡此一切,谨此深表谢忱。
我们以非常谨慎的态度来重编这套《殷海光全集》,惟遗漏、阙失之处,势所难免,希望能够得到读者的批评和指正。
林正弘、潘光哲、简明海(2009年7月8日)
不得不说,《殷海光全集17 杂忆与随笔》是一部需要静心阅读的著作。殷海光先生的文字,与其说是记录,不如说是他思想的结晶。他在书中袒露了许多个人化的感受和经历,但这些“杂忆”和“随笔”却拥有普适的价值。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他那充满智慧和洞察力的精神世界中,与他一同经历着时代洪流中的种种际遇。他对于社会现象的观察,对于人情世故的体悟,都显得那样精准而深刻。很多时候,我读到某个片段,会惊呼“原来是这样!”,仿佛一直以来困扰我的某个问题,在他这里找到了一个清晰的解答。他对于“理性”的强调,对于“自由”的捍卫,让我看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和担当。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类所面临的根本困境和追求,其实是相通的。殷海光先生以其卓越的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世界的独特视角。
评分在我看来,《殷海光全集17 杂忆与随笔》是一本充满生命力的著作。殷海光先生的文字,不仅仅是对思想的记录,更是他对生命体验的深刻反思。他以一种非常真诚的态度,与读者分享他的人生感悟和对世界的看法。我特别喜欢他那些充满个人色彩的随笔,它们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思想家。他对自由的渴望,对真理的追求,以及他对时代脉搏的精准把握,都让我深感佩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常常会与他的观点产生共鸣,也会被他那些出人意料的洞察所启发。他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说教者,而更像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引导我们去思考那些关于生命、关于社会、关于人类未来的重大问题。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让我对生活充满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勇气。
评分读完《殷海光全集17 杂忆与随笔》,我内心涌动着一股复杂的情感。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它更像是一位智者在漫长人生旅途中,与自己、与世界进行的一场场深刻而真挚的对话。殷海光先生以其一贯的严谨与深刻,将他对人生、社会、哲学、乃至日常琐事的种种思索,毫无保留地呈现出来。翻开书页,仿佛穿越时空,与一位充满智慧的长者围炉夜话。他笔下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抵人心的力量。无论是对自由精神的讴歌,还是对时代变迁的感叹,亦或是对个体命运的追问,都饱含着他对人类文明的关怀和对真理的不懈追求。读他的随笔,常常会陷入沉思,仿佛跟随他在思想的迷宫中探索,时而豁然开朗,时而又被新的疑问所牵引。这种阅读体验是难能可贵的,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灵魂的触动。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真”的执着,对于“思”的强调,这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他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去思考,去感受,去辨别,去真正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评分《殷海光全集17 杂忆与随笔》带给我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冲击。这本书并非轻松的读物,它需要读者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咀嚼,去领悟。殷海光先生的思想是如此的深邃,他笔下的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千钧之力。我常常在阅读的某个瞬间,被他的某个观点或某个比喻深深地震撼,然后停下来,久久回味。他探讨的许多议题,比如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的边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张力,以及人类存在的意义等等,都是极具挑战性的。读他的文章,你会发现自己过去的认知体系在不断地被打破和重塑。他不是那种给你答案的人,他更像是那个点燃你内心火花,让你主动去寻找答案的引路人。我特别欣赏他对“常识”的挑战,他总能从看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深刻的哲理,让我们看到事物被隐藏的另一面。这本书带来的最大价值,我认为在于它能够激发出读者内心深处的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世界以及自身在这个世界中的位置。
评分《殷海光全集17 杂忆与随笔》这本书,让我体验到一种“被启迪”的阅读快感。殷海光先生的文字,并非那种浅尝辄止的读物,它需要细细品味,反复琢磨。我会被他对于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所吸引,他看待问题的角度总是那么新颖而深刻。书中的许多篇章,都像是他写下的思想的火花,瞬间照亮了我脑海中某些模糊的区域。他对于“独立思考”的推崇,对于“批判精神”的倡导,深深地打动了我。读他的书,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训练,一种精神气质的熏陶。我惊喜地发现,他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的分析,即使放在今天来看,依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他笔下的文字,有一种洗练的力度,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没有一丝多余。这本书让我明白,真正的智慧,往往藏在最朴素的表达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