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经典100句:孔子家语

中文经典100句:孔子家语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孔子
  • 家语
  • 经典
  • 国学
  • 中华文化
  • 智慧
  • 人生
  • 修身
  • 道德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学习名句100篇,轻松阅读经典,深入中文堂奥

  「中文经典100句」此一新书系可说是「中文可以更好」系列的概念延伸。对于「文字」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之后──不再写错字、念错音、用错成语──进入经典古籍的世界是提升中文语文能力必经的下一步。在浩瀚如烟的古籍宝藏中,如何敲开大门,撷取必备知识,转换为现代生活实用资料库,是本系列希望能为读者服务的目标。在经典古籍的内容介绍上,借由形式上的突破,唤醒读者接近经典的兴趣,轻松阅读,有效学习,达到自我提升中文能力、语文涵养以及灵活「再创造」的可能性。

  【名句的诞生】:呈现原文,同时节录上下文,有助于理解与记忆完整段落。

  【完全读懂名句】:难字与难词的意义解释。整段原文的白话语译。

  【名句的故事】:名句本身的名人轶事、字词语的典故故事、历代的品评。

  【历久弥新说名句】:介绍相关主题或主旨的古今中外名句,并完整说明故事背景与应用情境。

  《孔子家语》或简称《家语》,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着作,记录了孔子及孔门弟子的思想言行。

  《孔子家语》共四十四篇,是由历来孔门学者逐步编纂而成,记录孔子思想言行的着作,并由三国魏王肃为之作注。书中广蒐孔子与弟子、各国公卿间的问答、讨论记录,不仅保存了孔子的大量言论,还整理了孔子的家世与生平事迹,是研究孔子思想极其重要的儒学经典,足以与《论语》媲美。

  孔子的弟子子张向老师请教为官之道,而孔子便以名句「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向他说明人如果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会失去群众的拥戴。如果想更深入认识孔子的思想,在《中文经典100句——孔子家语》中还有更多精彩实用、千百年来益显光辉的智慧名句,值得我们一生不断反覆思索咀嚼!

本书特色

  《中文经典100句──孔子家语》内容所介绍的名句有:路无拾遗,器不雕伪;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而改之,是为不过等等。

  本书精选《孔子家语》中的最精采实用的100句名言,方便工作忙碌的现代人、课业繁重的学,在短暂闲暇时间,能快速阅读吸收其中的实用智慧。

作者简介

【总策划】季旭昇

  1953年生,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毕业、国文研究所硕士、博士。

  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系退休教授,现任玄奘大学中语系教授,着有:《诗经吉礼研究》、《甲骨文字根研究》、《诗经古义新证》、《金文单字引得》(合编)、《说文新证》、《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读本》等。

  1994年,中华电视台鸡蛋碰石头「说文解字」撰稿;1996年,中华电视台「每日一字」撰稿(六十篇);2001至2006年,国语日报「字圆其说」专栏撰稿。

  商周出版书系「中文可以更好」、「中文经典100句」总策画,《汉字说清楚》(2007年出版)

【文心工作室】
江秋华

  台北人,喜欢跨领域涉猎文字,汲取古今中外文学之美,着迷于经典与创新共存的艺术形式,现职为文字工作者。

林保全

  台湾屏东人,国立暨南国际大学中文系、历史系双主修毕业,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硕士班毕业,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博士班就读中,现为国立新竹教育大学中国文学系兼任讲师。

陈沛淇

  台湾省台中县人,国立东华大学中国语文学系研究所毕业。现居于花莲,左能拥中央山脉,右能抱海岸山脉;人生就该消磨在山光水色中,才有逍遥可言。

陈嘉娟

  资深童书编辑,不像中文系的中文人。喜欢挑战把难懂的知识写成孩子也看得懂的故事,最爱孩子那充满想像、不按牌理出牌的纯真世界。

萧正龙

  政治大学中文所硕士班肄业。擅长古文翻译,诸子百家略有涉猎。曾参与《中文经典100句:淮南子》的写作。

穿越时空的智慧回响:《先秦诸子散文选译》 一部带你领略先秦思想风貌的精粹之作 引言:文明的源头,智慧的交汇 先秦时期,即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是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喷薄之期。这是一个“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在这个剧烈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思想家们以其洞察人性的深刻、对社会秩序的忧思以及对理想人格的塑造,留下了震古烁今的文献宝藏。它们不仅是中国哲学史的开端,更是塑造了此后两千多年中华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石。 本书《先秦诸子散文选译》,并非专注于某一大家,而是力求从纷繁浩繁的先秦典籍中,精选出最具代表性、文笔最优美、思想最深刻的篇章,进行细致的梳理、准确的翻译与深入的解读。我们的目标是为现代读者搭建一座坚实的桥梁,跨越两千多年的历史鸿沟,直接感受先秦思想的原始力量与独特魅力。 第一编:儒家思想的温润与格局——兼论仁义礼智信的构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渊源深植于先秦时期。本编精选了《论语》中那些关于君子修身、治国方略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的经典论述。我们不局限于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而是深入挖掘那些关于“克己复礼为仁”、“为政以德”、“中庸之道”的深层含义。 《孟子》的浩然之气: 选取的篇章侧重于孟子“性善论”的论证,特别是其对“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等四端(或称四德)的阐发,展现了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对个体道德潜能的坚定信念。篇目中,关于“民贵君轻”的论述,揭示了早期人民主权意识的萌芽,其语言风格磅礴大气,充满辩论的张力。 《荀子》的理性审视: 与前两者不同,本选篇更侧重于荀子对人性本恶的论断及其对“化性起伪”的强调。重点选译了关于礼法制度构建的论述,展示了儒家在理想主义之外,对现实秩序维护的务实考量。其散文结构严谨,逻辑推进层层递进,极具说服力。 本编旨在展现儒家思想内部的张力与发展脉络,而非单一的教条。读者将看到,仁爱并非空泛的情感,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的制度来实现的宏大工程。 第二编:道家的玄远与自由——追寻天人合一的终极境界 如果说儒家关注的是“入世”的规范,那么道家则代表了对超越性、自然律的终极向往。本编选取了《道德经》中关于“道”的本体论描述,以及《庄子》中那些充满奇幻色彩和深刻哲思的寓言故事。 《道德经》的辩证思维: 精选了关于“有无相生”、“刚柔相济”的篇章。这些文字语言精炼,充满悖论的美感,引导读者跳出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去体悟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我们对那些看似晦涩的词句进行白话的梳理,力求在不失原文韵味的前提下,阐明其“无为而治”的思想内核。 《庄子》的逍遥游: 庄子的文章是先秦散文的巅峰之一。本选篇集中展现了其对个体精神自由的极致追求。包括“井底之蛙”、“鲲鹏展翅”等著名的寓言,不仅是文学上的瑰宝,更是对僵化思维和世俗束缚的强力批判。通过对这些篇目的深入解读,读者可以体会到道家如何通过“齐物”的思想,达到精神上的绝对自由。 道家的智慧,在于提醒我们在遵循社会规则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身处于一个广阔、变动不居的自然秩序之中。 第三编:法、墨、名、阴阳家的锐利与务实 先秦思想的丰富性,远不止于儒道两家。本编将目光投向那些以实际政治效用或逻辑思辨著称的流派,以展现那个时代思想探索的广度。 法家的严峻铁律: 选译了《韩非子》中关于“法、术、势”相结合的论述。这些篇章的语言冷峻、直截了当,充满了对权术和制度的深刻剖析。重点在于理解法家如何将道德理想彻底转化为可操作的、高效的君主统治工具,以及其对人性弱点的清醒认识。 墨家的兼爱与尚同: 墨家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实用的科学精神著称。本编选译了墨子关于“非攻”、“兼爱”的辩证论述,揭示了其将伦理诉求转化为社会实践的努力。同时,也选取了部分对逻辑推演的早期尝试,展现了早期中国逻辑思想的萌芽。 名家的逻辑游戏: 包含了对“白马非马”等经典公案的选译。这些篇章虽然在政治实践中影响有限,却是中国古代辩证法和逻辑思辨的璀璨宝石,展示了先秦思想家在抽象思维上的惊人成就。 结语:重温经典,激活当下 《先秦诸子散文选译》旨在提供一个立体、多维的先秦思想地图。我们深知,这些古老的文字并非尘封的历史遗迹,而是蕴含着永恒的生命力。无论是面对人生的困惑,还是处理复杂的社会关系,先秦诸子的智慧都能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启示。通过细致的文本校注与富有洞察力的现代解读,本书希望能激发读者对中华文明源头活水的重新认识,并从中汲取力量,应对当下的挑战。这是一次与古代最伟大头脑的心灵对话。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1. 路无拾遗,器不雕伪
2. 贬君以彰己罪,非礼也
3. 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4. 鲁以君子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道教寡人
5. 家不藏甲,邑无百雉之城
6.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7. 入山泽以其时,而无征
8. 人君先立仁于己,然后大夫忠而士信
9. 上之亲下也,如手足之于腹心
10. 兵革不动而威,用利不施而亲
11. 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
12. 不敬其身,是伤其亲
13. 事君不敢忘其君,亦不敢遗其祖
14. 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
15. 己有才而以资邻国,难以言智也
16. 同己不与,异己不非
17. 非礼则无以辩君臣、上下、长幼之位焉
18. 见小闇大,而不知所务
19. 行不务多,必审其所由
20. 富贵不足以益,贫贱不足以损
21. 言必忠信而心不怨,仁义在身而色无伐
22.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23. 下民不知其德,睹者不识其邻
24. 存亡祸福,皆己而已
25. 薰莸不同器而藏,尧桀不共国而治
26. 不伤财,不害民,不繁词,则颜氏之子有矣
27. 好谏者思其君,食美者念其亲
28. 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
29. 泽施于百姓,则富可也
30. 道虽贵,必有时而后重,有势而后行
31. 伐无道,刑有罪,一动而天下正
32. 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
33. 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
34. 听者无察,则道不入
35. 制无度量,则事不成
36.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37. 其流也则卑下倨邑,必修其理,此似义
38. 与小人处而不能亲贤,吾殆之
39.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40. 思其人必爱其树,尊其人必敬其位
41. 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42. 言人之美也,隐而显;言人之过也,微而着
43. 君子以心导耳目,立义以为勇;小人以耳目导心,不愻以为勇
44.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者送人以言
45. 口是何伤,祸之门也
46. 江海虽左,长于百川,以其卑也
47. 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48. 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49. 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50. 善惊以远害,利食而忘患
51. 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
52. 见人之一善,而忘其百非
53.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54. 舟非水不行,水入舟则没
55. 达于情性之理,通于物类之变
56. 为己不重,为人不轻
57.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58. 言人之恶,非所以美己;言人之枉,非所以正己
59. 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
60.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
61. 以容取人,则失之子羽;以辞取人,则失之宰予
62. 君子长人之才,小人抑人而取胜
63. 攻其所不能,补其所不备
64. 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
65. 居下而无忧者,则思不远;处身而常逸者,则志不广
66.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67. 竭泽而渔,则蛟龙不处其渊
68. 内行不修,身之罪也
69. 不临深泉,何以知没溺之患
70. 令不再而民顺从,刑不用而天下治
71. 治国而无德法,则民无修
72. 过而改之,是为不过
73. 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以见
74. 无礼则手足无所措
75. 民知所止,则不犯
76. 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
77. 至刑无所用政,至政无所用刑
78. 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
79. 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
80. 过而能改,其进矣
81. 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82. 有物将至,其兆必先
83. 言而可履,礼也
84. 王者不灭国,霸者无强敌
85. 勇者不计难,仁者不穷约,智者不失时,义者不绝世
86. 美言伤信,慎言哉
87. 亲者不失其为亲也,故者不失其为故也
88. 守道不如守官,君子韪之
89. 良史者,记君之过,扬君之善
90. 治国制刑,不隐于亲
91. 防怨犹防水也,大决所犯,伤人必多
92. 宽勐相济,政是以和
93. 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国无道则退身以避之
94. 圣王之教,孝悌发诸朝廷,行于道路,至于州巷
95. 损人自益,身之不祥
96. 富而不好礼,殃也
97. 谋人之军,师败则死之
98. 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
99. 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
100. 孝子不顺情以危亲,忠臣不兆奸以陷君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

【名句的诞生】
先王制法,使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1。然则大夫犯罪,不可以加刑;庶人之行事,不可以治于礼乎?
~孔子家语.五刑解

【完全读懂名句】
1.庶人:平民。

语译:
  先王制定法律,让刑罚不加之于大夫,礼仪不行之于一般民众。如此的话,大夫犯了罪,不就不可以行刑、一般民众行事,不就不用修饬礼仪了吗?

【名句的故事】
  冉有向孔子询问,「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是什么道理?孔子回答他,「刑不上于大夫」是因为大夫必须学习礼节,用礼来约束自己的内心,培养他们廉耻的节操。如果有大夫犯了贪污的罪刑,不直接说他犯了贪污,而说他祭祀的礼品没有准备好;犯了淫乱的罪刑,就说他帷幕没有整理好;欺君不忠,就说他没有彰明臣子的德行;太过软弱,没有将分内职责做好的人,就说他不称职;干犯了国家法纪,就说他做事没有向君王请示。

  这五种情形,大夫已经自定罪罚,但君王仍然不忍心当面斥责他,一来为他隐讳,一来要他内心感到羞愧。如果犯的罪在五刑之内,被君王举发,那大夫就要戴着白冠,手捧一盘水,上面放一把剑,自己走到朝廷请罪,君王不会派官吏拿绳子綑绑他押到监狱去。如果犯的罪更大,大夫接到诏命,就要向北面拜两拜,跪下来自杀,君王不会派人对他用刑杀他。君王这么做,在在表示着:「你的遭遇是自取的,我仍然很尊重地对待你啊!」

  由此可看出,虽然大夫不以刑罚加身,这不表示大夫犯了罪不用受罚,而是要求他自己为自己定罪、自己给自己惩罚,这是古代的礼仪教育要求大夫应有的品德。

  「礼不下于庶人」不是说一般平民不用要求礼仪,而是他们并非从小接受礼仪的教育,突然遇到要行礼的场合,一时会做得不恰当或不周全,所以不用礼仪不周等理由苛责他们,而慢慢引导他们学习。

【历久弥新说名句】
  「刑不上于大夫,礼不下于庶人」典出于《礼记.曲礼上》,郑玄注曰:「其犯法则在八议轻重,不在刑书。」这是说有八种人犯法,交由廷议讨论罪刑的轻重,再由皇帝裁决,他们的刑度不根据刑律。「八议」,《周礼》又称作「八辟」:

  议亲之辟──帝王的亲属。

议故之辟——帝王的朋友。

  议贤之辟——贤能有德行的人。

  议能之辟——有技艺才能的人。

  议功之辟——有功勋的人。

  议贵之辟——周代是大夫等级以上,汉代是县令等级以上。

  议勤之辟——勤于国事的人。

  议宾之辟——前朝的宗室后裔。

「八议」在后世颇为人诟病,因为量刑没有客观标准,通常流于轻判,从而形成一种特权。

  《宋史.苏颂传》有一则「刑不上于大夫」的例子:宋神宗熙宁二年,金州太守张仲宣贪赃枉法,被判杖嵴(用棍子打嵴背)、黥面(脸上刺字,标示为罪人)、发配海南岛,掌理审刑院的苏颂覆核,进言道:「张仲宣的贪污的钱很少,刑罚应当再减轻些。」宋神宗说:「那免去杖嵴,只黥面、发配海南岛,这样可以吗?」苏颂说:「古者刑不上大夫,张仲宣官居五品,现在免去死刑而黥面,把他跟一般犯人相同处理。这个人虽然不值得特别去保护他,但这样做,恐怕是污辱了士大夫。」宋代从此朝廷任命的官吏犯法都不用杖刑和黥面,就成了定例。

  「刑不上于大夫」的精神是对士大夫阶级的道德的信任,这样的优遇表示对士大夫的重视,希望能鼓舞更多有能力的知识分子出仕。

用户评价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中国古典文化的读物琳琅满目,很多都只是流于表面,或者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然而,这本书的质量却着实让我惊喜。首先,它的选材非常精炼,每一句都堪称精华,言简意赅,却又意味深长。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句上的考量,不仅涵盖了为人处世的智慧,也有关于学习、修身养性的道理,可以说是非常全面。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解读部分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没有像某些版本那样,将原文和解读生硬地拼接在一起,而是巧妙地将两者融为一体,让读者在理解原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古人思想的独到见解。作者的语言风格也非常亲切自然,没有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涩难懂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反复咀嚼作者的解释,然后回过头再看原文,会有种“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引子,它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深层次的兴趣,让我开始主动去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故事。我感觉这本书就像是我探索中国古代智慧的一块敲门砖,它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让我看到了更多值得我去学习和思考的东西。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有一种古朴而又不失现代感的美,封面上“中文经典100句”几个字,搭配着淡淡的水墨画风,让人一眼就感受到它的文化底蕴。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兴趣,但总觉得古籍浩如烟海,难以入门。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扇小小的窗户,让我得以窥见那些流传千古的智慧。拿到手后,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里面的排版清晰,字体大小适中,阅读起来十分舒服。每一页都好像在低语着先贤的故事,那些经典的句子,虽然简洁,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我尤其喜欢它在每句话后面的简短解释,用现代的语言将古人的思想娓娓道来,既保留了原汁原味,又易于理解,这对于像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福音。这本书不像是教科书那样生硬,更像是一位温和的长者,在你需要的时候,轻轻点拨一二。我常常会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几分钟时间,随意翻开一页,读上一两句,然后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有时候,一句简单的格言,就能让我对生活中的某些困惑豁然开朗。这种感觉,就像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找到了一片宁静的精神家园。我已经被深深吸引,迫不及待地想继续深入探索下去,去感受那些穿越时空的思想光辉。

评分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中文经典100句”这个标签,让我觉得它应该能提供一些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而“孔子家语”更是让我对内容充满了期待,毕竟孔子及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无可撼动。拿到书之后,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很多时候,我们没有大块的时间去研读厚重的古籍,而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种需求。你可以随时随地翻开它,读上一两句,然后在脑海里回味。它提供的不是长篇大论,而是一颗颗饱含智慧的珍珠。每一句话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启示,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特别喜欢书中的某些句子,它们用最朴素的语言,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让我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是如何的超凡脱俗。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情感的共鸣。读着这些句子,我仿佛能感受到跨越千年的对话,与先贤们进行思想的交流。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能够在你心里留下深刻印记,并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提供力量和指引。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它在一点点地改变着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和仪式感。它不是那种随处可见的快餐式读物,而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文化产品。我被它所吸引,主要是因为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兴趣,并且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更直接、更有效的方式去接触和理解它。这本书恰好满足了我的需求。它精选了100句极具代表性的经典语录,每一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生智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解读方面的匠心独运。他不仅仅是对原文的简单翻译,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一句话背后的深层含义,并用清晰易懂的语言进行阐释。这种解读方式,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古人的思想,并且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生活。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与古圣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散发出的智慧光芒,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也让我更加渴望去探索和学习更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把这本书当作我的精神食粮,每次阅读都能有所收获,并且从中获得心灵的滋养。

评分

在众多文化类书籍中,这本书显得尤为独特。它的定位非常精准,既不属于枯燥的学术研究,也不是简单的心灵鸡汤。它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提炼出来,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给读者。书中的内容,可以说是穿越时空的智慧结晶。我常常在阅读时,会将其中的某一句与当下社会现象联系起来,然后惊叹于古人思想的超前性和普适性。作者的解读也非常到位,他能够用现代人的视角去解读古人的思想,并且将其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得这些古老的智慧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我喜欢这种既保留传统精髓,又贴近现代生活的方式。这本书让我觉得,传统文化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而是可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它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自身在为人处世、修身养性方面的不足,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改进的方向。我常常会把书中的某些句子写下来,放在书桌上,时常提醒自己。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默默陪伴你的良师益友,在你迷茫的时候,给你指引,在你懈怠的时候,给你激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