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聚焦地方史及区域文化比较
探讨「殖民地─帝国体制」朝向「总力战体制」转变之1932-1945年间
分踞帝国南北境的台湾、朝鲜殖民地
如何以不同方式承受或转化「战争帝国」引发的社会变迁?
曾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朝鲜乃至「满洲国」等,在21世纪后殖民研究中如何相遇?
本书系双边研究之结晶,收录10篇全新论文,并有合作纪要及研究介绍。
两组学者从地缘政治、文化教养分析、文化政治、生命政治、欲望政治、性别研究、跨界影像、战争戏剧、思想史、文化翻译等视野,超越「压迫∕抵抗」、「民族抹煞」史观,精心献出十五年战争期文化史最新解读。
作者群简介
韩国研究小组:
金艾琳(Kim, Yerim)
延世大学国语国文学博士,现职:韩国圣公会大学东亚研究院HK教授
金杭(Kim, Hang)
韩国高丽大学民族文化研究院HK研究教授。
白文任(Baek, Moonim)
延世大学国语国文学博士,韩国延世大学国语国文学科副教授。
苏荣炫(So, Younghyun)
韩国延世大学国学研究院HK研究教授
车承棋(Cha, Seungki)
韩国圣公会大学东亚研究院HK研究教授
台湾研究小组
柳书琴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副教授
王惠珍
台湾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专任助理教授
陈伟智
美国纽约大学历史学博士候选人
石婉舜
台湾台北艺术大学戏剧学博士
三泽真美惠(Misawa, Mamie)
日本大学文理学部中国语中国文化学科副教授
中文版序陈万益
中文版编者序柳书琴
合作纪要与会议重点(一)台湾与朝鲜如何设法相遇?:殖民地文学的比较研究╱柳书琴
合作纪要与会议重点(二)「总力战」下的殖民地文化状况:殖民从属国相互关系的探讨视野╱金艾琳
第一章:时空重塑与意识的地形学
战争、文化与世界史:从吴新荣〈献给决战〉一诗探讨新时间空间化的论述系谱╱陈伟智
战争景观(Spectacle)与战场实感的动力学:中日战争时期帝国对大陆的统治与生命政治或者对朝鲜和朝鲜人的配置╱金艾琳
殖民都市、文艺生产与地方反应:「总力战」前台北与哈尔滨的比较╱柳书琴
第二章:他者经验与自我建构的力学
摇坠的帝国,后殖民的文化政治学:皇民化的技术及其悖论╱车承棋
战前台湾知识份子阅读私史:以台湾日语作家为中心╱王惠珍
「我们─我─存在In-dem-Wir-sein」哲学转向:朴钟鸿与海德格╱金杭
被动员的「乡土艺术」:黄得时与太平洋战争期的布袋戏改造╱石婉舜
第三章:差异、欲望或龟裂的政治学
战争和情节剧:日本殖民统治末年宣传电影中的朝鲜女性╱白文任
被遗忘的「抗战」电影导演何非光:一位殖民地时期台湾出身者想像中的『我们』╱三泽真美惠
战时体制期的欲望政治╱苏荣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