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读心专家vs.洞察人性的宗教大师
引领我们深入了解人类情绪,看见它的阴影与美丽
保罗.艾克曼,全球顶尖的情绪心理学家
专长面相术,任何人的脸部表情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他是FBI和CIA的重要顾问,让说谎的罪犯无所遁形
他也参与动画电影的制作,让卡通人物(如《怪兽电力公司》)的表情栩栩如生
达赖喇嘛,备受世人尊崇的宗教领袖
历经流亡岁月,看尽世情变换,对人性有深刻观察和体悟
却仍坚持和平的价值,唿吁良善与慈悲
这两位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精彩人物
一位是冷静客观的科学家,一位是温暖自在的修行者
他们从达尔文一路畅谈到禅修的科学基础
又从心灵的修鍊,谈到神奇的能量体验
三十九个小时的热情对谈
引领我们看见人类情绪的本质和其千变万化
期盼将人性蕴藏的破坏力,转化为爱与慈悲的根基
本书特色
◎达赖喇嘛的最新着作,书中忠实呈现达赖喇嘛与艾克曼的对话。
◎公视最新影集「谎言终结者」就是以本书作者之一,擅长「读心术」的科学家保罗.艾克曼的故事为蓝图。他说,人的表情可以装,但脸部的肌肉、表情、声音仍然会洩漏潜意识的讯息。这个影响二十世纪人类的重要心理学家,与达赖喇嘛之间有一段精彩且充满火力的心灵对话。
作者简介
保罗.艾克曼 Paul Ekman
是世界第一的脸部表情专家,也是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的心理学名誉退休教授。他曾得到许多荣誉,包括美国心理学会的杰出科学贡献奖,还被列为二十世纪前一百位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艾克曼是世界知名的专家,钻研脸部表情、欺骗和情绪,在四十年研究生涯中,曾研究新几内亚部落民族、精神分裂病人、间谍、连续杀人犯和职业杀手的面容。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警方、反恐怖小组等政府机构,以及制作《怪兽电力公司》的Pixar动画工作室,常常请他当情绪表情的顾问。他身为十四本书的作者或编者,其中包括《心理学家的面相术》、《说谎:揭穿商场、政治、婚姻的骗局》,美国和英国的电视节目常常向他谘询,甚至在电视上现身说法。艾克曼目前住在北加州。
达赖喇嘛 Dalai Lama
十四世达赖喇嘛丹增嘉措生于1935年7月6日,在西藏东北一个叫做塔泽的小村庄。两岁的时候被认证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五岁的时候登基接掌西藏的政治权力。1959年被迫流亡,从那时起就为了和平解决中藏危机而奋斗。他持续的宏扬慈悲哲学,在1989年荣获诺贝尔和平奖。
引 言 丹尼尔.高曼
前 言 保罗.艾克曼
第一章 东方与西方
两种传统的交会
科学、宗教与真理息息相关
用「心情的过泸器」来看世界
科学确证--保罗.艾克曼
有害的情绪
谈轻蔑--保罗.艾克曼
谈涅槃--多杰.丹杜格西
执取与控制
谈父母的执着--保罗.艾克曼
情绪语言的贫乏
第二章 体验情绪
何谓情绪?情绪的四项特性
谈情绪的启动--保罗.艾克曼
谈大脑的缓冲区--理察.戴维森
建设性情绪的阻碍
谈情绪图像--保罗.艾克曼
佛家辩论--多杰.丹杜格西
让麻烦人物冷静
一对一的互动--罗伯特.赖文森
正念
正念的意思--艾伦.瓦利斯
谈注意力--克里夫.沙隆
谈专注--玛格丽特.谷伦
针对马修.李卡德的研究--罗伯特.赖文森
不反应期
情绪剧本
第三章 情绪平衡
有关禅修的实验
所有的人都能做到吗?
惊吓与缓冲:对马修.李卡德所做的禅修实验
谈父母的慈悲--保罗.艾克曼
宽恕与责任感
论宽恕的力量--保罗.艾克曼
第四章 愤怒、怨恨与憎恨
为发怒作准备
菩萨戒--摘自佛教典籍
表达怒意
愤怒的种类
行为者与行为
谈修行--克里夫.沙隆与马克.史瓦兹
愤怒的家族成员
谈佛家的心理因素--多杰.丹杜格西
激励型的愤怒
第五章 慈悲的本质
慈悲的定义
从进化的角度看慈悲
谈动物的道德--法兰斯.德瓦尔
动物的智商
不偏不倚的慈悲
修习连结感
培养出来的意识
心智的本性--保罗.艾克曼
智慧与慈悲的平衡
同理心、智力与智慧
论四智--约翰.邓恩与洛桑.丹增奈吉格西
第六章 慈悲心,世界观
扩大慈悲心的界限
消除怨恨
学习利他
情绪平衡
谈四圣谛--多杰.丹杜格西
谈情绪与记忆--保罗.艾克曼
感激与欢喜
心理训练场
谈慈悲心的训练--查尔斯.雷森
第七章 个人的转化
改变情绪经验
谈「善」--保罗.艾克曼
理性之道
前言
原汁原味,非凡心灵的交会
丹尼尔.高曼(Daniel Goleman)
拥有情绪智商,就表示我们在情绪上的表现比较聪明:自我觉察力较高,较能够处理扰人的情绪,体贴别人的情绪,而且能够汇聚这一切,开创有效且滋养的互动。某些人在这些方面的基本能力远远胜过他人,不过好消息是,这一切能力都是学习而来,也能够学而有成。
谈到培养人际能力,无论那一个范畴,最好都有专家的指导。如一句古老的禅语所说:「如果你想爬上山头,就去问问曾经登顶的人。」
因此本书中记录的对话,对任何想在情绪上表现聪明的人而言,都有特殊的价值。整个地球上,我想不出还有那两个人比达赖喇嘛和艾克曼更了解情绪的本质。
乍看第十四世达赖喇嘛,也许不觉得他能够洞悉情绪。但我有幸在一项为期数週的过程里,亲眼目睹他与科学家的对话,见证他如何专精于我们心灵的这一角。他在处理人类意识的任何层面,尤其是情绪时,其清晰,其精微,在在令人敬佩。法王为这主题带来一个独特的面向,先以一个思想大师的身分,彻底分析、明白揭示自己的性灵,同时代表一个千年的智慧传统,重视人类情绪的正面转化。达赖喇嘛面对情绪的方式,就像个一心一意学习心灵科学的学生与实践者。
另一方面,保罗.艾克曼代表的则是一个辅助性智慧传统的高等层次,即现代心理学。数十年来,他都是情绪方面首屈一指的学者,他以实验研究情绪,尤其是表达情绪时的脸部共同表情,在这方面,他更是无庸置疑的专家。保罗.艾克曼传承始于达尔文的科学血统,他透过爱与恨、恐惧与愤怒的信号,来阅读演化的历史,直到今天,这些情绪依然在人类或动物的脸上流转。保罗是我的多年好友,他对情绪的了解深刻,是世界级的执业者,他同时也是个测谎专家。他研发出许多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正确阅读懂人的情绪。在这些对话中,保罗带来一位心胸开阔的经验主义者结结实实的观点。
我在公元二○○○年三月第一次介绍法王与艾克曼相识,我感到十分快意,当时我在心灵与人生学会(Mind and Life Institute)以「破坏性情绪」为题发起一项座谈,我担任会议的主持人。本书中将会提到,那就是这两位不凡人士的首度正面相遇,对保罗来说,这次会面造成他在情绪上的转化,也形塑了他的私人与专业生活。他们的对谈是那次初遇的一个后续作用。
这是一场心灵的飨宴,对话触及令人激赏的主题,包罗万象,且正面迎战许多尖锐的问题。愤怒为何有建设性?我们要如何管理破坏性情绪?增加冲动与行动之间的距离有何帮助?为何我们要以不同的方式回应造成我们烦恼的人,和他们令人烦恼的行为?有什么可以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怎么做才能增加我们发挥慈悲心的对象?
保罗细心保留这些对谈的滋味,让读者得以品尝。这种书写形式将读者带到桌边,分享两人言谈的原汁原味,而不是听某人说谁说了什么。两个智慧传统罕异地相见,两个非凡的心灵与智慧设法解决人类最艰困的挑战,本书保存了历史性的纪录。
最近无意间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心的自由:达赖喇嘛vs.艾克曼谈情绪与慈悲》,就立刻被吸引住了。我一直对情绪的运作方式很好奇,总觉得我们很多时候被自己的情绪牵着鼻子走,但又不知道该如何真正地掌控它。达赖喇嘛的名字,总是带着一种平和与智慧的光环,他的话语总能触动人心最柔软的部分,让人感到一种来自心灵深处的启迪。而保罗·艾克曼,更是我一直以来关注的心理学大家,他关于情绪的分类和面部表情的研究,让我对人类情感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想象一下,这两位如此不同却又同样伟大的人物,坐在一起,就“情绪”和“慈悲”这两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进行对话,这绝对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很好奇,他们会如何定义“情绪的自由”?是不是说,我们能够不受情绪的摆布,而是能够选择如何回应?而“慈悲”,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功利的时代,又该如何被理解和实践?达赖喇嘛的慈悲,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关怀,而艾克曼教授是否会从科学的角度,解释慈悲是如何影响我们的大脑,又如何能够被培养?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帮助我们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并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连接。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和哲学,更是关于如何活得更精彩、更有意义。
评分“心的自由”——光是这四个字,就足够让人眼前一亮,再看到是达赖喇嘛与保罗·艾克曼的对谈,更是让我无法忽视。这本书的定位非常特别,是将精神领袖的深邃智慧与科学家的严谨分析相结合,探讨“情绪”与“慈悲”这两个核心议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被各种情绪裹挟,焦虑、愤怒、沮丧,仿佛成了一场永无止境的拉锯战。而达赖喇嘛,一直以来都是以其超凡的慈悲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而闻名。他的视角,想必是带领我们走向内心平静的宝贵指引。另一方面,艾克曼教授作为情绪研究的泰斗,他的科学分析总是那么透彻,能够揭示情绪背后的运作机制。我很想知道,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火花。他们会如何解析情绪的根源?又如何引导我们从情绪的泥沼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心的自由”?而“慈悲”,这个在东方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概念,在西方科学家的视角下会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这本书是不是能够提供一套跨越文化与学科的智慧,帮助我们理解并实践慈悲,从而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找到安身立命的根本,以及与他人和谐共处之道?单是想到这些,就充满了期待,仿佛已经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心灵深处的涤荡。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心的自由:达赖喇嘛vs.艾克曼谈情绪与慈悲》真的非常吸引人,尤其是“达赖喇嘛vs.艾克曼”这个组合,简直是思想界和精神界的重量级对话。我一直觉得,现代社会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如何与自己的情绪相处。我们常常被负面情绪困扰,焦虑、压力、愤怒,这些情绪如同看不见的枷锁,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达赖喇嘛的智慧,一直以来都是指引人们走向内心平静和喜悦的灯塔,他的话语总能给人一种温暖而坚定的力量,让人相信内在的平和是可以通过修行达到的。而保罗·艾克曼,作为情绪科学的权威,他用科学的严谨和细致的观察,揭示了情绪的普遍性和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理解情绪的理性框架。我想象着,当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家,一位来自精神深处的探索者,一位来自科学前沿的观察者,就“情绪”和“慈悲”这两个如此贴近我们生命本质的议题展开对话,会是多么精彩的火花碰撞。他们会如何定义“心的自由”?它是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宁静,还是一种能够自由选择回应方式的能力?而“慈悲”,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又意味着什么?达赖喇嘛的慈悲观,或许能为我们带来感性的温暖;而艾克曼教授的科学解读,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理解慈悲运作机制的视角。这本书,听起来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开启我们对内心世界更深刻的理解,并指引我们走向一个更平和、更有爱的人生。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心的自由:达赖喇嘛vs.艾克曼谈情绪与慈悲》简直太有话题性了!达赖喇嘛的智慧光辉,加上情绪科学的权威保罗·艾克曼,光是这个组合就足够让人充满期待。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各种情绪的时代,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几乎构成了我们生活的全部。然而,我们常常发现自己被这些情绪所困,身不由己,甚至被它们所伤。达赖喇嘛一直以来都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他的教诲总是能够直击人心,引导人们走向内心的平和与解脱。而艾克曼教授,则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深入剖析了人类情绪的本质,让我们看到了情绪的普遍性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它们。我非常好奇,当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智慧体系——一种源自古老的精神传统,一种立足于现代科学研究——碰撞在一起时,会产生怎样的思想火花?他们会如何理解“心的自由”?这是一种不受情绪干扰的超然,还是一种能够与情绪和谐共处的能力?而“慈悲”,这个在宗教和哲学中至关重要的概念,又会在科学的视角下呈现出怎样的面貌?这本书是否能为我们提供一套跨越文化和学科界限的洞见,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接纳自己的情绪,并培养一份深刻的慈悲心,从而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活出更自在、更有意义的人生?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这本书将是一次深刻的心灵探索之旅。
评分哇,这本《心的自由:达赖喇嘛vs.艾克曼谈情绪与慈悲》听起来就让人好奇!达赖喇嘛和保罗·艾克曼,这两个名字放在一起,光是想象他们对话的画面就觉得很震撼。一位是众所周知的精神领袖,他的智慧和慈悲感化了无数人;另一位是情绪领域的权威专家,用科学的方法解构人类的喜怒哀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一个来自深厚的精神传承,一个来自严谨的科学实证,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我特别期待他们能从各自的角度,深入探讨“情绪”这个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的议题。达赖喇嘛或许会从佛教的智慧出发,教导我们如何观照内心,如何超越负面情绪的束缚,寻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而艾克曼教授则可能带来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分析情绪的生理机制、面部表情的奥秘,以及如何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这两者结合,是不是能为我们提供一套既有深度又有实操性的方法,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也更好地与他人相处?尤其是“慈悲”这个主题,达赖喇嘛的慈悲观自不必多说,而艾克曼在研究情绪时,是否也会触及到慈悲的本质?慈悲是一种情绪吗?它如何产生,又如何能被培养?这对现代社会充满压力和冲突的环境,或许有着非凡的意义。光是想到这些,就迫不及待想翻开这本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