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品牌授权策略与实务

商标∕品牌授权策略与实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商标授权
  • 品牌授权
  • 知识产权
  • 商业模式
  • 授权策略
  • 合同实务
  • 法律风险
  • 品牌管理
  • 知识产权管理
  • 授权运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这是国内第一部以商标(品牌)的授权运用为题的专书。全书理论实务并重,以言简意赅、深入浅出的方式,并搭配许多的案例,对品牌的国际授权做了全面性的论述。除了授权的整体策略规划、协商和协定内涵之外,本书也探讨了许多相关的衍生性问题,诸如授权与「同意使用协定」的分际、与破产的竞合、相关税务的规划以及专业伦理和管理系统的建构等等。本书尤其凸显了在全球化与能力分工(委外)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下,企业如何必须透过公司治理将相关的法规、市场与人为因素悉数纳入到对于整个供给链的管理体系之内,以维护得之不易的商誉。对于希望自创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的公司、企业,或是希望能让自己的产品「走向国际」做出贡献的人士而言,这是一本必须具备的重要参考指引。
书名:《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与技术实施路径》 图书简介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数字化转型已不再是企业的“可选项”,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必选项”。本书《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与技术实施路径》旨在为企业管理者、IT决策者以及转型项目团队提供一套系统、务实且具有前瞻性的行动指南。我们摒弃空泛的理论说教,聚焦于如何在复杂的组织结构中,有效规划、部署并成功落地数字化战略,实现业务模式的根本性重塑。 全书结构清晰,内容涵盖了数字化转型的全景图,从战略愿景的设定、组织能力的重塑,到核心技术的选型与集成,再到变革管理与文化塑造,力求覆盖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每一个关键环节。 第一部分:数字化转型:战略基石与认知重塑 本部分着重于为企业建立正确的数字化转型认知框架。我们首先剖析了驱动当前数字化浪潮的核心力量——数据、连接与智能,并明确了“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本质区别。 战略定位与愿景构建: 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业务战略的延伸与再定义。我们将详细阐述如何将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与数字化能力建设紧密耦合,制定出清晰、可衡量的转型愿景。这包括对标行业领导者、分析竞争格局,并识别出最能产生颠覆性影响的“战略支点”。 转型成熟度评估与差距分析: 在启动转型前,企业必须客观地了解自身的现状。本书提供了一套多维度的转型成熟度评估模型,涵盖运营效率、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及组织敏捷性等维度。通过细致的差距分析,帮助企业识别出当前的瓶颈所在,从而优先投资于回报率最高的领域。 业务模式的数字化重塑: 真正的转型是流程和模式的再造。我们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云计算、物联网(IoT)和人工智能(AI)等技术,对传统的价值链进行解构与重组。重点分析了“平台化运营”、“服务化转型”和“数据驱动决策”等新兴业务模式的构建路径,并辅以大量成功案例的结构拆解。 第二部分:技术架构与实施路径:构建敏捷的数字底座 战略的成功落地依赖于坚实可靠的技术基石。本部分深入技术层面,但始终保持对业务价值的关注,指导企业如何选择和构建适应未来需求的IT架构。 云优先战略的制定与多云/混合云管理: 云计算是现代企业数字化的核心基础设施。本书详细分析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环境下的优劣势对比,重点指导企业如何制定“云优先”的迁移策略,包括工作负载的评估、风险控制以及跨云平台的统一治理与成本优化。 数据中台与数据治理: 在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我们将详细阐述数据中台(Data Middle Platform)的理念、核心组件(如数据资产目录、数据服务层)及其构建方法论。此外,数据治理体系的建立,包括数据标准、质量控制、隐私保护和合规性,被视为确保数据价值持续释放的前提。 微服务与DevOps的深度融合: 传统单体应用架构已无法支撑快速迭代的业务需求。本书阐述了从单体向微服务架构演进的最佳实践,并强调DevOps文化和自动化流程(CI/CD)在提升交付速度和质量中的决定性作用。我们探讨了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和Kubernetes)在实现弹性、可扩展应用部署方面的实操细节。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应用的场景化落地: AI不再是实验室里的概念,而是驱动效率和创新的工具。本书聚焦于企业级AI应用的落地,而非算法本身。内容包括流程自动化(RPA)在后台职能中的应用、预测性维护、智能推荐系统在客户交互中的集成,以及如何构建支撑AI模型的M L Ops(机器学习运维)流程。 第三部分:组织变革与文化赋能:激活转型的内生动力 技术是工具,人才是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本部分关注转型过程中最棘手但又至关重要的“人”与“组织”层面。 组织结构的敏捷化重塑: 数字化转型要求打破传统的职能壁垒。本书探讨了如何建立跨职能的敏捷团队(如Scrum团队、产品导向小组),如何平衡集中化的技术治理与分散化的业务创新。重点讨论了设立首席数字官(CDO)角色的定位与权责。 人才战略与技能重塑: 缺乏复合型人才和数字技能是转型失败的首要原因之一。我们将提供一套从外部引进、内部培养到外部合作(如与高校或科技公司合作)的人才引进和技能提升路线图。关注数据科学家、云架构师和业务分析师等关键角色的培养。 变革管理与成功沟通: 转型必然伴随着阻力和不确定性。本书提供了系统的变革管理框架,指导管理者如何有效地沟通转型愿景、处理员工的抵触情绪,并建立“容忍失败、鼓励创新”的数字文化。强调透明化、持续反馈回路和及时认可机制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风险控制与转型治理 收官部分聚焦于确保转型的可持续性和安全性。 安全与合规的“内置化”设计: 随着业务全面上云和数据资产的激增,安全风险也同步提升。本书倡导“安全左移”(Security by Design)的理念,将网络安全、数据隐私(如GDPR、CCPA等)和业务连续性规划集成到转型的每一个阶段,而非事后补救。 转型投资回报率(ROI)的衡量与迭代: 如何证明转型的价值?本书提供了一套超越传统IT指标的转型绩效评估体系,侧重于客户终身价值(CLV)的提升、创新速度的加快以及运营成本的结构性降低。强调“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治理哲学,确保每一次投入都能快速获得反馈并进行校准。 本书面向所有渴望在数字经济中占据领先地位的企业决策者和实践者。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参考书,更是一本实战手册,旨在帮助读者系统性地规划、推动并最终实现其企业的数字化蓝图,确保企业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保持持久的竞争优势。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掌握一套将宏大愿景转化为可执行、可衡量的技术与管理实践的方法论。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授权的定义与应用∕1

第二章 商标权益价值概论∕9

第三章 商标授权的类型与策略∕21
第一节 商标授权的类型∕22
一、设计师品牌授权(Designer brand licensing)∕23
二、人物或造型授权(Character licensing)∕24
三、名人授权(Celebrity licensing)∕26
四、活动授权(Event licensing)∕28
五、组织管理授权(Corporate or entity licensing)∕30
第二节 商标授权的策略∕32
一、授权的整体宗旨∕33
二、授权的管理机制与方式∕35
三、不同的交互授权与智慧财产类型∕38
四、对被授权方的要求与产品辨识∕41
五、授权的标的产品与展望∕42
六、实施或运用的范畴∕44
七、权益的实施或执行∕46

第四章 商标授权协定(契约)∕47
第一节 品质管控(Quality control)∕48
第二节 权利许可(Grant of rights)∕50
第三节 授权双方的权利义务:专属与非专属∕53
第四节 瑕疵担保与补偿条款(Warranties and indemnification)∕56
第五节 禁反言条款(Licensee Estoppel)∕58
第六节 权利金(Royalties)∕60
第七节 破产程序与授权关系∕63
第八节 商标实施与争端处理∕64
第九节 商标的国际授权与平行输入∕65
第十节 商标的终止与更新∕68

第五章 案例分析∕71
第一节 家族事业、近亲反目∕71
一、案情介绍∕72
二、诉讼争点∕74
三、法院见解∕75
四、分析与讨论∕78
第二节 破产变卖、池鱼之殃∕81
一、案情介绍∕82
二、诉讼争点∕83
三、法院见解∕84
四、分析与讨论∕86
第三节 分割衍生、恩断义绝∕87
一、案情介绍∕87
二、诉讼争点∕89
三、法院见解∕90
四、分析与讨论∕93

第六章 授权程序∕95
第一节 授权机制∕95
一、人 事∕96
二、空 间∕99
三、经 费∕99
四、时 间∕100
五、资 讯∕101
第二节 授权作业程序∕102
一、查询纪录(Inquiry Log)∕103
二、说 明∕104
三、查证(Verification)∕104
四、授权申请∕106
五、授权审核∕107
六、资讯交换∕111
七、授权协商∕112
八、订约建档∕119

第七章 授权的稽核与执法∕123
第一节 权利金的申报与稽核∕124
第二节 授权收益税务管理∕129
一、商标持控公司(Trademark Holding Company)∕130
二、税基鑑价∕134
三、其他避税机制∕136
第三节 侵权与执法∕138
一、侵权调查∕139
二、证据保全∕140
三、提出警告∕141
四、诉讼策略与成本∕142
五、诉讼内涵∕144
六、市场调查∕146
七、诉讼保险∕153
八、规划协调∕154

第八章 授权的专业伦理∕159
第一节 利益冲突与回避∕160
第二节 专业人员的义务∕164
一、称职义务(Duty of competenmt representation)∕165
二、勤勉义务(Duty of diligence)∕165
三、谘询义务(Duty to consult)∕165
四、合理收费义务(Duty to charge reasonable fees)∕166
五、保密义务(Duty of confidentiality)∕167
第三节 授权协商的揭示∕168
第四节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171
一、在领导统驭与社区参与方面∕172
二、在整体工作环境方面∕172
三、在产品的安全性与社会冲击方面∕172
四、在公司治理与法规依循方面∕172
五、在劳工权益的保障方面∕173
六、在民权保障方面∕173

第九章 结 论∕175

图书序言

  本书是将作者原为经济部智慧财产局「智慧财产培训学院」和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授课的教材扩充、增修而成,是为初阶到中阶的商标授权课程而编撰。其中分别就授权的概念、类型、如何构建授权的附加价值与釐定相关的策略,以及授权协定(契约)的内涵与重点等分别进行讨论,务求理论与实务并重,并兼顾智慧财产领域已日趋国际化的市场形势,从国际授权和管理、法务兼论的面向来观察这个领域中的诸多问题,以期使学者能对当前在商标授权领域中的重点问题能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并能尽速因应竞争日益激烈和授权日益复杂且精细的市场环境。

  本书冀图兼顾管理、市场与法律等不同的面向。第一章是介绍授权的基本概念。在此是在商标权为一排他的权利的基础上来定义什么是「授权」,以及如何与一些其他表面上近似的概念其实有着相当大的区隔。虽然国内以往受到日本方面的影响,採取了所谓的「权益授与」的学说,但这个观点其实不无误导之嫌,即使在日本近年来的思维也有了相当大的改变。本教材第二章则是透过商标的权益价值来讨论如何产出商标的附加价值。第三章是引介内涵不尽相同但却也可能相互关联的几种常见的授权类型,以及如何来思考和规划授权的策略。第四章则是归纳分析在一个典型的商标授权协定(契约)之中应如何对于哪些问题进行规范,并尽量佐证国内、外的法例判解以资说明。第五章是选取了数个近年来发生的案例进行引介分析,期能让读者实际感受到在此一领域所遭逢到的困难问题与可能的解决之道。而第六章是综合归纳在从事商标授权实务时的操作程序,第七章则是概述授权的稽核与执法,也就是授权关系建立后的执行问题,包括如何从事稽核的工作、如何妥善的进行税务规划及如何面对仿冒抄袭的问题,第八章则概述相关从业人员(尤其是律师)的专业伦理规范,并以若干根据实例所衍生出的「假设状况」来凸显其中的问题与困难,并试图由公司治理的更高位阶来论述对整个供给链(supply chain)的规范和管理,以因应当前和未来的市场环境与需求。最后则以第九章作为结论。特别一提的是鑑于国内过去对于专业伦理的讨论一直较少,而对于职业道德与操守的养成更是着墨不多,然而这其中的各个部分其实都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作者盼能借由此种撰述方式抛砖引玉,强化国人对授权领域的兴趣和研习。

  在用语方面,固然「商标」和「品牌」意义相近,而且习惯上经常是交互使用,互为对方的代名词,不过在法律上并未对「品牌」一词明确的定义。在商业实务上,「品牌」的意涵反而较「商标」更为广义,举凡商标、设计、图示(logo)、商品标示(trade dress)以及其背后所寓含的商誉、价值等各种有形或无形的要素都包含于其中。虽然「品牌」是由这些部分汇总而成,但却是独立存在,而且其价值也通常超过这各个部分的总和。本书原则上仍引用「商标」一词,但採取如「品牌」一般的广义来论述相关的授权问题。

  此外,凡是法律或判例的内容皆以「规定」来表述;而凡是依当事人的约定而成立的事项或范畴则以「规范」来阐述。而在外文註解方面,原则上是依照THE BLUE BOOK, A UNIFORM SYSTEM OF CITATION (18th ed.), Cambridge, M.A.: The Harvard Law Review Association (2005) 的格式,但为便于国内读者的需求与查考,对于英文等缩写均在第一次使用时将全文列出。

  如果将本书作为授课教材,在时数方面,建议以不低于八小时为原则,如加上案例与授权契约范本的探讨,则授课时数最多可增加到十四至十六小时。在案例、授权契约与授权实务的研究方面,尤其建议不应侷限于本书所列举、提供的资料,而是以此为基点来做更多的涉猎,予以演绎和归纳,并应从事国际性、全方位的思考,也就是尝试能否兼顾商标的国际整合、国际授权、国际准据法与跨国管理等不同的面向,并试图从中求取平衡和妥协,以订出相应的商标授权策略。作者尤其建议和鼓励以小型授课和模拟演练(simulation)的方式来进行案例研讨和实务操作(如关于授权协商的不同角色扮演),以期收到最大效益。囿于篇幅所限,作者鼓励学者能继续由本书的参考文献入手,详读相关的第一手或原文资料,俾可对本教材的内容进行辩正,并充实在此一领域的资讯量和资源分享。

  虽然国内关于智慧财产方面的专书已日益充沛,但相对而言,对于智慧财产权益授权,尤其是商标或品牌授权方面的专门讨论则还是不多,而且较受日本方面的影响。鑑于日本的智慧财产法体系在近十年来已有了极大的改变,而且深受欧、美等地发展的影响,而我国向以国际贸易为经济命脉之所系,也素以打响自有品牌为未来发展的契机,商标的国际授权也自然成为知识经济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教材即因此而发,以商标的国际授权(尤其是美、欧等地)为基础,盼能抛砖引玉,引发更多的兴趣与讨论。鑑于海崃两岸目前的特殊状况,本教材暂不讨论涉及到此一部分的商标授权问题(虽然其中的许多原理、原则其实都与本教材所列举的相仿)。为了使读者更易于相互佐证,在教材之后的附录另提供了一份实际的商标授权协定(契约)并供参考。鑑于着作权与营业秘密等相关权益的考量,在契约范例的选取上则是刻意选择了OneCLE, Inc.在网路上所提供的自由下载(即非专属授权)教学用版本,其中之一为着名的「星巴克公司(StarbucksR Corporation)」在过去曾使用过的授权协定范本,既无侵权使用问题,亦与本教材的编辑宗旨完全相符。特此叙明,也谨在此向该公益团体致谢。本书的完成,势必不可能仅凭一己之力。作者谨在此向审理本书内容的匿名评审委员致谢,其所提供的宝贵意见对本教材的完成至关重要。作者也特别感谢政治大学智慧财产研究所同仁们的支持和协助,尤其是所长刘江彬教授、行政助理朱姣凤小姐与唐伟中先生的支援。作者更要感谢元照出版公司惠允将本书付梓,并由其坚强的编辑群提供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然而教材之中的任何文责等仍是由作者自负,亦盼各界不吝指正是幸!

孙远钊  谨识 西元二○○七年十二月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最近听闻《商标/品牌授权策略与实务》这本书即将出版,我感到非常兴奋。作为一名在品牌咨询领域工作多年的专业人士,我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梳理和提升品牌价值。而品牌授权,无疑是实现品牌价值最大化和市场拓展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很多企业在尝试品牌授权时,往往缺乏清晰的战略规划和完善的操作流程,导致授权效果不佳,甚至损害品牌形象。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点明了核心——“策略”与“实务”。这表明它并非一本浮于表面的理论书籍,而是深入到实际操作层面,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策略”的部分,希望能看到作者如何分析市场机会、如何选择合适的授权模式(例如产品授权、形象授权、服务授权等),以及如何评估被授权方的实力和信誉。而“实务”部分,我期待能有关于授权合同谈判技巧、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被授权方管理和监督机制、以及如何应对授权纠纷的详细指导。如果书中能结合台湾本地的法律法规和商业环境进行阐述,并提供一些具有参考价值的案例研究,那将是对我们这些从业者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评分

哇,看到《商标/品牌授权策略与实务》这本书,我真的眼前一亮!作为一名对品牌管理一直很有兴趣的读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深入理解品牌授权机制的书籍。很多时候,我们只看到了品牌表面的光鲜,却不知道背后是如何通过授权实现规模化发展和价值增值的。这本书的题目就非常吸引人,直接点出了“策略”和“实务”两个关键点,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介绍,更是一本能够指导实际操作的工具书。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详细讲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品牌价值评估,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制定合理的授权策略。比如,对于一些成熟的品牌,授权策略和新兴品牌会有什么不同?如何选择合适的授权模式?是产品授权、服务授权、还是形象授权?此外,我非常关心“实务”部分,希望能看到关于授权合同的拟定、谈判技巧、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被授权方的管理和监督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如果书中能加入一些台湾本地的案例,分析其在授权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与机遇,那将非常有借鉴意义,也让我更容易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

评分

说实话,我之前对品牌授权的理解一直停留在比较浅层的层面,总觉得就是把品牌名给别人用,然后收钱。但随着我自己的创业项目逐渐进入稳定期,我开始思考如何让品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品牌授权”这个概念就越来越进入我的视野。市面上关于品牌营销、品牌建设的书不少,但专门讲“授权”这一块的,而且还要讲到“策略”和“实务”,真的感觉是个稀缺资源。我特别好奇,一个品牌是如何制定授权策略的?是根据产品的特性、目标市场的需求,还是品牌本身的定位?这些策略在实际操作中是怎么落地的?比如,授权的范围怎么界定?合作期限怎么定?利润怎么分成?授权方和被授权方之间的权利义务如何明确?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感觉我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系统学习的途径。我希望它能用比较接地气的方式,讲解复杂的授权原理,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实操步骤,让像我这样的新手,也能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成功和失败的案例分析,那对我会是很大的启发。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些长期在商业一线打拼,但又对品牌授权概念模糊不清的实务工作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曾经在工作中遇到过几次与品牌相关的合作机会,其中不乏涉及授权的可能,但每次都因为缺乏专业知识和系统性的方法而错失良机,或者在执行过程中遇到各种阻碍。很多时候,我们对品牌的认知停留在“打广告”、“做营销”层面,而对于如何将品牌资产转化为可观的收益,如何通过授权来放大品牌价值,却知之甚少。这本书的出现,恰恰填补了这个知识空白。我尤其看重它“策略与实务”并重的定位,这意味着它不仅会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品牌授权,更会详细阐述“如何做”,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坑”以及如何规避。我期待书中能有详细的关于授权合同的条款解析,如何平衡授权方和被授权方的利益,如何设定合理的费用模式(比如固定费用、提成,或是两者的结合),以及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果能有关于国际品牌授权的案例,并结合其在台湾市场的落地情况进行分析,那就更好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学习国际化经验。

评分

哇,看到《商标/品牌授权策略与实务》这本书,我真的觉得太及时了!最近我自己的小品牌刚起步,虽然规模不大,但一直有个想法,希望能够通过品牌授权的方式,让我的产品触及更多消费者,甚至有机会拓展到其他区域。市面上关于品牌经营的书籍不少,但真正深入探讨“授权”这个环节的,而且还是从“策略”到“实务”都覆盖到的,真的很难找。我一直觉得,品牌授权不仅仅是简单的“卖个名号”,背后涉及到复杂的法律条文、市场评估、风险控制,还有长期的品牌维护和合作关系管理。这本书的书名就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感觉它能够解决我目前最迫切的需求,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零散的建议。我特别期待书中能有实际的案例分析,看看那些成功的品牌是如何进行授权的,他们的策略有什么特别之处?又是在哪些环节克服了困难?而且,对于“实务”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具体的操作流程,例如如何拟定授权合同、如何评估被授权方的资质、如何监控授权质量等等。如果书中还能提到一些台湾本地的品牌授权案例,那简直是太完美了,这样我可以更好地结合台湾的市场环境来理解和运用。总之,我非常看好这本书,感觉它将会是我品牌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指南。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