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5
《传播理论》一书,可说是华人社会第一本由台湾、香港、中国大陆、澳洲、与美国华裔传播学者从自己专业领域合着的最有系统的传播理论之大作。全书包括了基础篇、脉络篇、与华人传播理论三个部分,对理论的本质、功能、与评估,传播学各领域重要理论之归纳与介绍,以及从中华文化角度建构传播理论的可能性,都有中肯与简明扼要的的描述与分析。
整合起来,本书给传播学这个学科的理论本质与范畴,提供了一幅较完整的图案,让读者能从本书精简扼要的解说,得到对传播理论较全面的理解。本书井然有序的编排与深入浅出的书写方式,不仅给读者带来阅读的便利性,而且也能对盘根错节与深奥难懂的传播理论一目了然,因此很适合华人社会的学生与学者的阅读与研究之用。
作者简介
陈国明
美国 Kent State University 传播学博士,目前为 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传播学系教授。研究兴趣包括文化/组织/全球传播学与华人沟通行为。同时担任不同专业期刊编辑委员之外,也是中华传播研究学会创会会长,目前为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IAICS) 执行长。
肖小穗
1992年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传播学系博士,现职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系教授,专攻西学传播和中国传播学理论,近年对文化研究颇有兴趣。曾着《传媒批评︰揭开公正中立的面纱》(2001)。
韦路
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传播学博士,先后在华中科技大学、华盛顿州立大学和罗德岛大学任讲师、助教和助理教授,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现为China Media Research编委,三家SSCI期刊论文评审专家,担任中国网路传播学会常务理事。
李佩雯
美国俄亥俄大学传播学博士( Ohio University),纽约大学口语暨人际沟通硕士。目前为世新大学口语传播系助理教授,曾任纽约市立大学LaGuardia学院人文系口语传播组副教授。
刘双
现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高级讲师,1999年获得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与传播行为的关系。
李美华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UNY-Buffalo)传播学系硕、博士。曾任教于淡江大学大众传播学系、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系、世新大学口语传播学系。现任职于国立交通大学传播与科技学系。研究领域包括跨文化传播、组织传播、国际传播、族群传播。
I. 基础篇
第一章 理论的本质 (陈国明)
第一节 理论的本质
第二节 理论的功能
第三节 理论良窳的鑑定
第四节 理论的范式基础
结论
作业
第二章 传播理论的基础 (陈国明)
第一节 传播学是什么
第二节 理论与传播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传播理论与文化的关系
结论
作业
II. 脉络篇
第三章 人际传播理论 (李佩雯)
第一节 人际传播学的内涵
第二节 人际互动理论
第三节 人际关系发展与维系理论
第四节 人际影响理论
第五节 文化与人际传播
第六节 文化与人际传播的理论
结论
作业
第四章 小团体传播理论 (李美华)
第一节 小团体传播的缘起与定义
第二节 小团体传播的特质与功能
第三节 小团体传播的理论典范
第四节 小团体传播理论的应用
结论
作业
第五章 组织传播理论 (陈国明)
第一节 组织传播学的本质与内涵
第二节 组织传播学发展简史
第三节 组织传播研究学派与理论
结论
作业
第六章 公共传播理论 (肖小穗)
第一节 哲学转向及其问题意识
第二节 本体论与古典公共传播学
第三节 认识论转向与近代公共传播学
第四节 语言学转向与现代公共传播学
第五节 修辞学转向与后现代公共传播学
结论
作业
第七章 大众传播理论 (韦路)
第一节 大众传播研究的科学范式
第二节 个人层面的大众传播理论
第三节 社会层面的大众传播理论
第四节 大众传播研究的人文范式
第五节 大众传播研究的微观文化理论
第六节 大众传播研究的宏观文化理论
结论
作业
第八章 健康与风险传播理论 (刘双)
第一节 健康与风险传播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健康与风险传播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健康与风险传播研究的性质与内容
第四节 健康与风险传播的伦理学
第五节 文化与传播的立体透视
第六节 文化与健康传播关系的理论基础
第七节 提高跨文化健康传播能力
结论
作业
III. 反思篇
第九章 华人传播理论﹕从头打造或逐步融合﹖(汪琪/沈清松/罗文辉)
第十章 华人传播的和谐理论 (陈国明)
第十一章 易经的传播模式 (陈国明)
传播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传播理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