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法国

非典型法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Graham Robb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本骑了22,500公里的单车,加上窝在图书馆4年写出来的书

  骑在脚踏车上,欣赏到的是三百六十度的全景——葛兰姆.罗布

  对一位外国人或观光客来说,什么是法国人?戴高乐曾说,「怎能指望人治理有两百四十六种起司的国家」,这样的法国又是怎样的法国?旅居法国十多年且从事法国文学写作、教学的英国人葛兰姆.罗布,借着骑单车发现了一个非典型的法国,一个巴黎之外的法国。不同于正统的历史写作,罗布写出一本介于历史、民俗人类学与旅游指南的奇书。

  法兰西,在大革命之前,其实只是指以巴黎为核心的磨菇状小省,日后却逐渐成为代表法国的象征,当我们到巴黎参观圣母院、罗浮宫、凡尔赛宫时,可能没想过法国还有几百个族群与小村落,罗布正是透过单车这样的交通工具,造访那些流浪民工、朝圣者走过的古老小径,通向草根的法国。法国的历史不再是大人物的唿风唤雨,而是重现从阿尔卑斯山到大西洋,从地中海到英吉利海崃,法国境内生活、旅行的日常经验。

  国家似乎就是有疆界、官方语言,人民理应对于国家有认同,知道自己是法国人或美国人、日本人。然而在作者笔下,一七八九年大革命之后的法国,根本不是「一个国家」,不仅各地方言彼此无法沟通,而且很多地方还叫不出名字,更遑论住民知道自己是「法国人」。也因为法国境内族群的多元与歧异,直到一九八一年,还有学者认为,从人类学观点来看,法国不应存在。

  作者认为,《非典型法国》或许才是旅人真正需要的指南书。它深入这个国家的历史与肌理,摊开了巴黎之外繁复的法国风景,陪着每个想要冒险的旅人上路。

本书特色

  充满创意的历史书写,对于法国或国家的概念将有完全不同的认识。

作者简介

葛兰姆.罗布 Graham Robb

  一九五八年生于曼彻斯特,曾是牛津大学埃克塞特学院研究员。他的传记作品大受好评,除一九九四年出版的《巴尔札克》,一九九七年的《雨果》一举赢得英国皇家文学会海涅曼文学奖(Heinemann Award)和惠特布瑞德传记奖(Whitbread Biography Award),二○○○年的《韩波》也入围撒缪尔.强森奖(Samuel Johnson Prize)决选名单。这三部传记全名列《纽约时报》的年度好书。罗布还写有《陌生人:十九世纪的同性爱》(Strangers: Homosexual Love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本书《非典型法国》更连续获得二○○七年达夫.库珀奖(Duff Cooper Prize)与二○○八年翁达杰奖(Ondaatje Prize)。现居英格兰牛津。

译者简介

黄中宪

  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专职翻译,译有《明代宦官》、《维梅尔的帽子》、《大探险家》、《帖木儿之后》、《成吉思汗》、《剑桥伊斯兰史》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历史人文碎片组成的法国地理万花筒 韩良露
追寻现代法国的形塑过程 蔡倩玟

旅程

第一部
第一章 未发现的大陆
第二章 法国的部落 I
第三章 法国的部落 II
第四章 O Oc Si Bai Ya Win Oui Oyi Awe Jo Ja Oua
第五章 生活在法国 I:博物馆里的面孔
第六章 生活在法国 II:简单的生活
第七章 仙子、圣母、神、神父
第八章 民工与通勤者

插曲:六千万野生住民

第二部
第九章 地图
第十章 帝国
第十一章 游历法国 I:巴黎的大街
第十二章 游历法国 II:兔与龟
第十三章 开拓殖民地
第十四章 法国的奇观
第十五章 当地人的明信片
第十六章 失去的省分
第十七章 前往法国中心的旅程

结语:祕密

大事年表
注释
参考书目

图书序言

第二章
法国的部落 I

有几道平坦而迷人的山谷,从庇里牛斯山如太阳光芒般射出,其中一道山谷的南端尽头,若碰上云层不致太低垂的日子,可看到位在岩质平台上的小村古斯特(Goust),平台下方四百五十公尺处,就是冷泉度假胜地奥绍德(Eaux-Chaudes)。二十世纪初之前,这小村被视为是自治共和国。这个欧洲境内未公开宣布建国的最小国家,过去有十二间花岗岩屋和约七十名人口,统治者是由老人组成的委员会。那时境内没有乞丐,没有仆人,而且叫发现这一简朴刻苦之香格里拉的旅人大为欣羡的是,不用纳税。

古斯特这个小村之国,至少自十五世纪就为外界所知,但村民始终过着自适快乐的生活,是个「完全与世隔绝的部落,保存住自己简单、原始的习俗」。通往这小村那条陡得吓人且布满碎石的道路,建于距今不到四十年前。二○○五年,娜塔莉.巴鲁(Nathalie Barou)带我看了刻有她家族原始名称巴隆(Baron)的中世纪门楣。现知十六世纪的古斯特确实有位叫巴隆的人,那人的先祖之一,因十字军东征而贫穷潦倒,可能把地卖给他的农奴,而那些农奴从不觉得有需要加入联盟,联盟日后成了贝阿恩(Béarn)省,最后成为法国一部分。

古斯特村民没有教堂,没有墓地。人死后,就把棺材系上绳子,垂放到下方的山谷。天气好时,居民会爬下山去卖牛奶、蔬菜,或带小孩受洗,或去瞧瞧前来奥绍德泡冷泉的女人。随着一八五○年小村下方的崃谷被炸出一条路,木造小桥「地狱桥」也改建成石桥,古斯特成为某些无聊病人和游记作家游览的美丽胜地。若没有他们,它可能和曾存于法国境内的其他数百个「自治共和国」一样,消失于世人的记忆中。

古斯特能成为特例,主要因为它较出名,且因不可抗拒的地理因素使它进入蒸汽时代时,得以保持一种元老的姿态。相较其他偏远的小地方,它与外界的联系非常强。它的七十位居民(有些据说已过百岁),若完全不与外界往来,几乎不可能活得如此好。他们的公共库房里,有来自巴雷日(Barèges)的羊毛和西班牙的缎带,基因里也必然含有到外面世界一游带回的纪念品。就连古斯特的死人,都要到外面走上一趟。在阿卑尔斯山同样的高海拔村落里,居民若在六或七个月与外隔绝期间死去,尸体就摆在自家屋顶上让雪覆盖着,到春天雪融,才将尸体搬到墓地,神父也才能来村里。

古斯特之类的风景胜地,在法国民族认同的催生上扮演了关键角色。对于到此一游、购买明信片、然后返回现代文明世界的民众来说,部落属于偏远地方——距城市愈远,就愈古老。庇里牛斯山上古斯特或阿尔卑斯山上圣韦朗(Saint-Véran)之类村落,危颤颤矗立在法国边陲的岩石上,曾是受过教育人士想像中的国家公园和专门保留地。但当廉价旅行和全国性大报把全国各地拉到眼前,抹杀了古老的部落区隔时,这道理很快即遭遗忘。古斯特在许多方面是十八、十九世纪初期法国的标准社群。诚如经济学家谢瓦利耶(Michel Chevalier)走访东庇里牛斯和安道尔(Andorra)之后,在一八三七年巴黎某报上所写的:

如今每个山谷仍是个小世界,且相邻小世界的差别,就和水星与天王星的差别一样大。每个村落是个氏族,是拥有自成一格之爱国精神的某种国家。每走一步,都会碰到不同的种类和特色,不同的意见、偏见、习俗。


如果谢瓦利耶是从巴黎步行来,而非搭高速马车走现代公路而来,可能会发现他的描述适用于法国大部分地区。

走访这些氏族和迷你小国,得长途跋涉进入尚不为人知的法国,进入大到镇、村,小到小村与不是这么容易界定的其他聚落形式里。你会觉得法国看起来几乎就像是任意在西欧划出的一块地区。等到全国性模式出现,居民就不只是有共同的地理邻近性,不过如果是以后代的历史路标引导从头到尾的旅程,那这个国家大部分的地区和其居民将和古斯特的源起一样晦暗难明。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