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纷乱的大时代中,陈映真作为普遍性思想资源的力量更为显着,无论他的人道主义与国际主义,以及第三世界的认同与关怀,都是面对所谓资本主义全球化压力下,极为迫切需要的精神资源。本书邀集来自东亚地区的思想者,重新开启对于陈映真思想与文学的讨论,从既有的认识框架中解放出来,揭示其开放性、异质性,及其内在高度的生命力。
2009年11月20至21日在国立交通大学举办的「陈映真:思想与文学」学术会议,邀集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大陆与台湾等地思想界具代表性的评论家、作家与学者,分别以「文学史」、「思想」、「作家论坛」、「实践」、「第三世界」五个场次,对陈映真的思想与文学实践所具有的反思性内涵、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之关系、对创作与思想界的影响、对亚洲与第三世界知识与精神状况的体认,展开批判性的讨论与对话,并以「综合讨论」结尾。会后历时二年定稿编辑,除收录有24篇论文和6篇会议讨论纪录,并以台湾左翼老前辈陈明忠先生在会议开幕时的珍贵发言作为楔子,为此会议之完整论文集结。
《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一书将在「陈映真研究」中扮演承先启后的推进作用并为未来「陈映真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希冀透过更有深度的陈映真研究,让这位台湾战后最重要的、无法跳过的思想者,能够继续成为两岸、华文世界、亚洲、第三世界,乃至于全球性共有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陈光兴
国立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教授,交大亚太∕文化研究室召集人,并为国际期刊 Inter-Asia Cultural Studies: Movements 主编。着有Asia as Method: Toward Deimperialization(2010)、《去帝国:亚洲作为方法》(行人出版社,2006)。
苏淑芬
东海大学社会系毕业,清华大学社会与人类学研究所硕士,现任交通大学亚太∕文化研究室计画助理。
上册
编案∕陈光兴
【楔子】陈映真的核心政治思想∕陈明忠
辑一│文学史
试论陈映真的创作与「五四」新文学传统∕陈思和
陈映真和「鲁迅左翼」传统∕钱理群
抒情和现实之间:陈映真文学试论∕松永正义
历史的废墟、乌托邦与虚无感∕吕正惠
讨论与对话∕刘纪蕙主持∕黄佳璇、苏淑芬录音整理
辑二│思想
颉颃于星空与大地之间∕赵刚
《悠悠「家园」》与〈忠孝「公园」〉∕崔末顺
「白色恐怖」的历史心灵活动∕王墨林
讨论与对话∕柳书琴主持∕胡(王黎)文、林家瑄录音整理
辑三│作家圆桌论坛
陈映真小说中的死亡书写∕英培安
逃离陈映真?∕朱天心
陈映真的山路:会议发言草稿∕蓝博洲
陈映真对我们意味什么?∕侯孝贤
陈映真的视野∕韩少功
讨论与对话∕初安民主持∕简于钧、苏淑芬录音整理
下册
辑四│实践
陈映真与台湾的「六十年代」∕郑鸿生
当社会主义遭遇危机……∕贺照田
陈映真在《人间》∕王安忆
试谈「九○年代的陈映真」∕曾健民
讨论与对话∕夏林清主持∕张瑜珊、林家瑄录音整理
辑五│第三世界
陈映真和马华(民族)文学∕庄华兴
陈映真思想中民族主义与第三世界的重叠∕白永瑞
陈映真和「第三世界」的政治∕文化评论∕王晓明
陈映真的第三世界∕陈光兴
讨论与对话∕瞿宛文主持∕詹亚训、林家瑄录音整理
辑六│综合讨论
盗火者陈映真∕施淑
从拉斯基到陈映真∕孙歌
2007/10/18∕林思晴
丧父∕陈幼唐
讨论与对话∕赖鼎铭主持∕吴欣洁、林家瑄、苏淑芬录音整理
【后记】「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会议」的故事∕陈光兴
【附录】陈映真重要着作
【附录】作者简介
《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下)》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研究著作,不如说是一场关于思想与情感的盛宴。我被陈映真作品中那种强烈的现实主义关怀深深打动,也为他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思考所折服。这本书的解读,让我更加理解了陈映真作品中那些看似沉重却充满力量的叙事。作者以一种充满同理心又兼具批判性的视角,将陈映真的文学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看到了他笔下人物的无奈与抗争,看到了他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批判,也看到了他对人性复杂性的精准把握。书中对于陈映真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挑战和创作困境的分析,让我对这位作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陈映真小说中“集体记忆”的探讨,这让我联想到我们当下社会同样面临的对于历史和身份的追问。这本书让我更加坚信,伟大的文学作品总是能够穿透时空的限制,引发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共鸣。
评分这本《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下)》是我近期读到的一本非常具有启发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关于陈映真这个名字,更是关于那个时代,关于文学与思想如何交织、碰撞,最终塑造一个时代的精神图景。我一直觉得,阅读优秀的作品,不仅仅是欣赏文字,更是与作者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交流。《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下)》正是这样一本能够激发我深度思考的书。书中对陈映真创作的解读,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另一种可能性——它不仅是记录,更是批判;它不仅是表达,更是追问。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陈映真作品中“主体性”的探讨,这让我对当下我们如何建构和维护自身的主体性有了更深的思考。这本书让我认识到,陈映真的文学不仅仅是属于过去,更对我们当下的生存状态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文学、对社会、对人生的理解。
评分终于等到《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下)》上市!迫不及待地翻开了这本书,一股熟悉的、却又更加深刻的思绪涌上心头。上册的阅读体验已经让我对陈映真的思想脉络有了初步的认知,而下册则像是对那些宏大命题的进一步探索与深化,充满了锐利的观察和深刻的批判。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份文学研究,更像是一场与陈映真灵魂的对话,他笔下的人物,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呐喊、迷惘的个体,在我脑海中重新鲜活起来。那些熟悉的场景,那些曾经触动我心灵的段落,在这本解读中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我惊叹于作者如何能够如此精准地捕捉到陈映真文学作品中潜藏的时代烙印,以及他对于人性和社会困境的无情审视。读这本书,就像是重新走过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反思的旅程,让我更加理解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困境,也引发了我对当下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陈映真后期创作的分析,那些更加成熟、也更加沉重的表达,在作者的解读下,显得格外具有力量。它让我明白了,文学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时代的镜子,是人性的指南。
评分读完《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下)》,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与震撼。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超乎我的想象,它不仅深入剖析了陈映真文学作品中的核心思想,更将他的创作置于更广阔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语境中进行考察。书中对陈映真文学技巧的分析,尤其是他如何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来表达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让我受益匪浅。我之前对陈映真的作品有过一些零散的阅读,但始终觉得缺乏一个清晰的脉络,而这本书就像是一张详尽的地图,带领我一步步走进了陈映真的思想世界。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陈映真不同创作阶段的划分及其特征的分析,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他思想的演变和文学风格的成熟。这本书不仅是对陈映真个人文学成就的肯定,更是对整个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一次重要梳理。它让我看到了文学的力量,以及一位有良知的作家如何用他的笔触记录时代、反思社会。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是巨大的,它不仅仅是对陈映真作品的梳理,更是一次对台湾现代文学发展脉络的深度剖析。我一直对那个时期台湾社会的变迁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充满好奇,而《陈映真:思想与文学(下)》恰好满足了我这份探究的欲望。书中对于陈映真小说中的政治隐喻、社会批判以及他对个体命运的关注,都做了极其细致入微的解读。我仿佛看到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压抑与反抗,听到了那些被压抑的呼声。作者的笔触冷静而客观,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陈映真思想的敬意,以及对那个时代复杂性的深刻理解。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陈映真作品中“乡愁”主题的挖掘,它不再是简单的怀念故土,而是承载了更深层次的失落与对身份认同的追问。这本书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陈映真并非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者,他的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它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也让我看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责任与困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