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怪兽》2011全新增订版
获奖纪录
2004联合报最佳书奖文学类
文学的记忆,历史的迷魅──
华文文学权威研究第一人.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讲座教授──王德威
华文世界探讨「文学.历史与暴力」最完整、最权威的第一手论述──
相传远古时代有一种怪兽名叫「梼杌」。这种怪兽外表怪诞,好斗不懈,且有预知吉凶的能力。随着时间流变,梼杌的形象逐渐由怪兽转为有魔性的恶人。更耐人寻思的是,梼杌也被视为历史的代称,担负「纪恶以为戒」的功能。到了晚明,梼杌又被援引为小说,以其幻魅多变的特质,评述古今、敷衍正邪。梼杌由怪兽、到魔头、恶人、史书到小说的转变,足以说明中国文明对历史、暴力、叙事想像的一端。
有鑑于历史中的暴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寻思:历史是对怪兽也似的暴力的记录,或者竟是其体现?我们对历史与怪兽的关联,是戒慎恐惧,还是视而不见?这些问题到了二十世纪变得更为迫切。因为在一个向往启蒙革命的世纪里,暴力的怪兽早以更细腻的方式,深入我们生活的肌理间,而我们却可能居之不疑。环顾此时此地,我们有可能已经成为一种庞大的,以民主进步为名的怪兽的一部分了么?借着这一论式,本书触及历史与文学间复杂的对话关系,如国家神话的生成,文类秩序与象征体系的重组,「史学正义」与「诗学正义」的纠结,群体与个体的互动,还有更重要的,现代性(modernity)和怪兽性(monstrosity)的辩证,历史和「再现历史」的两难。
本书以「梼杌」的怪兽意象串连全书,透过对近现代中国文学作品的剖析,隐喻历史中无所不在的暴力与创伤,如何有形无形地侵犯宰制我们;人生尽管藁木死灰,在历史与文学中,暴力与恶却成为主调,身处其中的我们,是否已沦为怪兽的一环而不自知?!
作者简介
王德威
国立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现任美国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Edward C. Henderson讲座教授。着有:《从刘鹗到王祯和:中国现代写实小说散论》、《众声喧哗:三○与八○年代的中国小说》、《阅读当代小说:台湾.大陆.香港.海外》、《小说中国:晚清到当代的中文小说》、《想像中国的方法:历史.小说.叙事》、《如何现代,怎样文学?:十九、二十世纪中文小说新论》、《众声喧哗以后:点评当代中文小说》、《跨世纪风华:当代小说20家》、《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现代中国小说十讲》、《历史与怪兽》、Fictional Realism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 Mao Dun, Lao She, Shen Congwen, Fin-de-siecle Splendor: Repressed Modernities of Late Qing Fiction, 1849-1911, The Monster That Is History: History, Violence, and Fictional Writing in Twentieth-century China等书。2004年获选为第25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新版序论
1. 头的故事
2. 罪亦罚
3. 革命加恋爱
4. 三个饥饿的女人
5. 粉墨中国
6. 伤痕书写
7. 历史与怪兽
8. 诗人之死
9. 魂兮归来
最近刚翻完这本书,感觉脑子里像经历了一场思想的风暴。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局限于传统的历史研究范式,而是大胆地将“怪兽”这一概念引入,并与历史、暴力、叙事进行巧妙的关联。起初我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奇幻或者猎奇的书,但读下来才发现,这里的“怪兽”更多的是一种隐喻,一种象征。它可能是指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原始的欲望,也可能是指那些潜藏在历史洪流中,足以颠覆文明的巨大力量。作者通过分析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的“怪兽”传说与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人类社会在面对未知、面对恐惧时所产生的集体反应和心理机制。这种跨学科的视角非常新颖,让我得以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去理解历史的进程。那些看似不相关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在作者的笔下,竟然成为了解读历史背后隐藏的社会心理暗流的钥匙。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冰冷的数据和事实堆砌,而是充满了人类情感、信仰和想象力的流动。
评分老实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充满了挑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满足感。它所探讨的“历史”、“暴力”、“叙事”这三个核心概念,在我看来,就像是三个相互缠绕的巨大漩涡,而作者则以一种超然的姿态,引导我们潜入其中,去探索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叙事”时展现出的审慎和批判性。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历史叙事”,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不同的叙事方式是如何被构建、传播,又是如何影响着人们对历史的认知和情感。比如,书中对于某些历史事件的解读,就彻底颠覆了我过去的一些刻板印象。它迫使我去质疑那些已经被广泛接受的“事实”,去思考这些“事实”是如何被塑造成型的。这种对叙事建构过程的深入剖析,让我明白了历史本身就是一种活态的、不断被书写的存在,而不是一个固定的、可以一劳永逸的答案。这种思考方式,对于我们理解当下社会信息传播的复杂性,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其“全新增订版”的字样颇感兴趣,想看看作者在原有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哪些拓展和深化。读完之后,我可以说,作者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本书在保持原有深刻思想的同时,确实在很多细节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使得整个论述更加饱满和有力。它在“历史”、“暴力”、“叙事”这几个概念的交叉点上,不断地拓展新的思考维度。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叙事”的分析,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故事讲述,更是一种权力的话语。谁有权讲述,以何种方式讲述,往往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和人们的认知。作者通过对不同历史叙事的比较和剖析,展现了叙事背后所隐藏的社会力量和权力关系。而“怪兽”的引入,则为这种叙事分析增添了一层神秘而令人不安的色彩。它仿佛在提醒我们,在那些看似理性、有序的历史叙事背后,可能潜藏着难以驯除的、原始的冲动和欲望,而这些,恰恰是塑造历史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这种对叙事复杂性的揭示,让我更加警惕那些看似“客观”的历史陈述,并开始主动去探究其背后的逻辑和意图。
评分这本书我断断续续读了大概有半个月,实在是被它那种宏大的历史叙事和其中蕴含的深邃思考所震撼。作者似乎拥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魔力,将那些古老而沉重的历史事件,用一种既不失严谨又充满文学性的笔触娓娓道来。我尤其喜欢它对于“暴力”这个主题的处理,它并没有将暴力简单地标签化,而是深入挖掘其产生的根源、演变的形态以及对社会、文化、甚至个体心理造成的复杂影响。读到某些段落时,我仿佛置身于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切身体验着战争的残酷和人们在其中的挣扎与求生。而“叙事”作为贯穿全书的线索,更是让我惊叹于历史本身就是由无数个故事交织而成,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讲述方式,会塑造出截然不同的历史图景。作者在此书中似乎在解构这些叙事,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历史定论。它让我开始思考,我们所了解的历史,究竟有多少是真实的记录,又有多少是后人的解读与建构。这种颠覆性的视角,让我对历史学习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厚重感和深度是我近年来读到过的少有的。它并非一本轻松的读物,需要读者投入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消化其中的观点。但我认为,这种投入是值得的。作者在“暴力”这个议题上,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他不仅关注了显性的、血腥的暴力,更深入探讨了那些隐性的、结构性的暴力,比如意识形态的压迫、经济的不平等,以及文化上的歧视。他将这些不同维度的暴力置于历史的长河中进行考察,揭示了暴力如何以各种形式渗透到人类社会的肌理之中,并对历史的发展轨迹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将“怪兽”的意象与这种隐性暴力联系起来,描绘出一种更为令人不安的图景。这种对暴力深层原因的挖掘,让我对人类社会的某些行为模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让我反思,我们是否也常常被自己内心的“怪兽”所驱使,从而做出伤害他人、破坏稳定的行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