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象《庄子注》一向被视为魏晋注庄的权威,本书作者认为郭注虽然发扬了庄子的思想,同时也扭曲了庄子的思想。因其主观性太强,对于庄子思想中之某些观念:或别有用心,而以臆为说;或擅以己见,而强作解人。致使庄周之「庄子」成为郭象之「庄子」。作为庄子哲学之诠释者,郭注非但无功,或且有过。
郭象的罪过不在他对庄子思想的垄断,而在他对庄子的诠释,作者对郭象《庄子注》的检讨即在把握庄子「注文」与「原文」之间的差距,及观念的相反、义理的相悖。 盖以「手」指「月」,贵能因「指」得「月」。 愚者见「指」不见「月」, 又复误「指」以为「月」,是诚可谓不善赏月者矣。
作者简介
王淮
王淮,字百谷,安徽合肥人(一九三四~二○○九),毕业于师大,执教于中兴,早年着有《老子探义》一书,终生服膺老子之道,清静无为、淡泊自然,尤其对老子所谓:「治人事天莫若啬」,一义体会深刻,啬者、收敛精神,拒绝释放能量,不得已,为了谋生及升等需要,勉力着述,曾获第五届菲华中华文化优等着作奖及三次国科会奖助。但皆束诸高阁、未予发表。
因其行事踟蹰,顾虑太多,如今匆匆离去,并无交代,而学生故旧,殷切期盼,今特将其早年着作加以搜集分类,整理出四册定名为「王淮作品集」交由印刻公司出版。以免留下遗憾。
武陵唐亦男 谨志
郭象庄子注之检讨
一 导论
二 道、无、自然(独化)、变化、诸观念检讨
三 逍遥——观念之检讨
四 无为——观念之检讨
五 齐物——观念之检讨
六 结论
儒释道之相与訾应
魏晋南北朝时代儒道释三教在思想上之相与訾应
第一部分 佛道之相与訾应
一 导论
二 佛道两家思想之相应
三 佛道两家思想之相訾
四 结论
魏晋南北朝时代儒道释三教在思想上之相与訾应
第二部分 儒道之相与訾应
一 导论
二 虚无与实有
三 无为与有为
四 自然与名教
五 语言与意义(略)
六 结论
参考及引用书目
《郭象之庄学》带给我的,是一次关于“存在”的哲学漫游。我过去总是习惯于从“我应该做什么”的角度去理解人生,总是被各种社会期待和个人目标所裹挟。然而,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我是谁”,以及“为何而存在”这样更根本的问题。郭象关于“无”的辩证思考,以及“以无为本”的哲学主张,在我看来,是一种将生命的主体性从外在的评价和标签中解放出来的尝试。作者对郭象“名非可求,而可致”的解释,让我明白了,真正的价值并非来自外在的认可,而是源于内在的充实和对生命本真的尊重。书中对“有”与“无”相互依存关系的阐述,更是打开了我新的思维维度,让我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也让我对生命的短暂和永恒有了更深刻的体悟。这本书不是提供解决方案的工具书,而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我内心深处的疑惑,引导我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评分我从未想过,一本关于古代哲学的书籍,能如此触动我现代人的心灵。《郭象之庄学》给我最大的冲击,在于它提供了一种看待生活烦恼的全新视角。我常常因为生活中的琐碎和不如意而感到沮丧,总觉得“事与愿违”。书中郭象关于“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的论述,在作者的解读下,显得格外有力量。他不是让我们压抑情感,而是引导我们去理解,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源于我们对事物发展轨迹的干预和不接受。作者对郭象“知命”思想的阐释,让我看到了“认命”与“知命”的区别,后者是一种洞悉事物运行规律后的豁达,是一种对生命无常的理解和接纳。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欲望和期待,学会用一种更平和、更超然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起伏,仿佛在湍急的河流中找到了一处安稳的港湾。
评分这本《郭象之庄学》带给我的,是一场思维的盛宴,一次对人生困境的全新审视。我一直对人生中那些无法掌控的变数感到焦虑,总想着如何去“改变”现状,却常常陷入无休止的挣扎。然而,书中郭象对于“自然”的推崇,以及“顺时而动”的哲学理念,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作者巧妙地将郭象的“得意忘形”解读为一种超越功利、直达事物本质的智慧,让我开始反思,很多时候我们的痛苦,并非源于事物的本身,而是源于我们固执的执念和不合时宜的抗争。书中关于“名实之辩”的分析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郭象如何超越对名利的追求,回归到一种更纯粹、更本真的生存状态,这种境界的描绘,如同在喧嚣的尘世中听到一股清泉的声音,洗涤心灵。读完,感觉自己对“顺其自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一种积极的接纳和内在的整合。
评分《郭象之庄学》这本书,就像一本古老的智者留下的笔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本质的洞察,以及对当下生活困境的深刻回应。我过去一直认为,“自由”是一种能够为所欲为的状态,是一种摆脱束缚的解放。然而,书中郭象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层次的自由。作者对郭象“乘物以游心”的解读,让我体会到,真正的自由并非来自外在环境的改变,而是源于内在精神的独立和超脱。他如何化解“物”对“心”的束缚,如何超越有限的自我,与无限的宇宙融为一体,这些描绘都让我耳目一新。书中对“无待”境界的追求,也让我明白,当我们不再依赖于外在的任何事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时,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安宁和自在。这本书让我对“人生”这个命题有了更广阔的理解,不再局限于眼前的得失,而是开始仰望星空,感受生命本身的辽阔与无限。
评分初读《郭象之庄学》,我抱着一种探索古老智慧的好奇心。郭象,这位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的庄学思想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能跨越千年依旧被人们反复品读?翻开书页,扑面而来的并非是枯燥的学术论述,而是仿佛能够触碰到古人思绪的生动笔触。作者以一种极为细致的视角,剖析了郭象对《庄子》的解读,尤其是他对“齐物论”和“逍遥游”等核心篇章的深刻阐释。书中不仅梳理了郭象思想的源流,更着重于描绘他如何将庄子“无为”的思想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提出“得意忘形”、“乘物以游心”等一系列引人深思的观点。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郭象“独化”理论时所下的功夫,那种将个体内在的精神世界与外在客观世界的互动关系,描述得既有哲学深度,又不失生动形象。感觉像是跟着作者一起,在浩渺的宇宙中,感受着万物生长的律动,体悟着生命本真的自在与逍遥。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郭象思想的复述,更像是一次与先贤的对话,一次对生命本质的追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