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日文原版问世于1903年,距离日本明治维新和曾国藩去世只有短短的30余年,是贴近时代解读曾国藩的一部难得的传记作品。
本书作者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知识界的代表人物。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曾作为随军记者到过中国,对晚清做过深入的研究。
阅读本书,读者可以看到曾国藩在日本近代知识界眼中的映射。
清廷中不可撼动的“中兴之臣”曾国藩,在美国人眼中,他是“远东的华盛顿”;在同是东方人,又不乏过节的日本人眼中,他是怎样的呢?
本书以区区十万字,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曾国藩的生平、事功、学术、教养和为人处世之道,可令读者轻松地对他既有囊括整体而又有细致入微的了解。
将历史人物进行有趣的类比,是外国作者撰写人物传记时常有的特色。本书作者对曾国藩的评价,正是以中外对比为基础的。他不仅以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名人西乡南洲、大久保甲东等人为参照物,而且以西方国家的大人物如华盛顿、俾斯麦等人作为标杆,使读者对于曾国藩在世界范围内的历史高度,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作者简介
紫山川崎三郎(1864-1943)
名胤赟,通称三郎,别号剑外。历任东京曙新闻社、大坂大东日报社的记者,后来成为《中央新闻》、《信浓每日新闻》的主笔。明治34年(1901)与头山满等人创办黑龙会。中日甲午战争开始后,组织大东亚协会。着有《东洋策略》、《大西乡》、《日清战史》等。
译者简介
王纪卿
湖南长沙人,1953年生。当代文坛炙手可热的作家,资深编辑。潜心研究湘军及湖湘文化二十余年,着作多部。近年来主持湖湘文化的电视讲座,接受凤凰卫视特别专访。主要作品有《湘军》、《血肉长城》、《我是湖南人》等,即将出版《湘军大佬集结号》。
上卷
第一章 大经世家
第二章 政治生涯
第三章 湖南
第四章 进士及第
第五章 谠议
第六章 曾国藩与时代
第七章 曾国藩与洪秀全
第八章 湘军建设
第九章 编制水师
第十章 两江总督与四省节制
第十一章 曾国藩与淮军
第十二章 曾国藩与常胜军
第十三章 曾国藩与镇压太平军
第十四章 捻军与曾国藩(上)
第十五章 捻军与曾国藩(中)
第十六章 捻军与曾国藩(下)
第十七章 天津教案与曾国藩
第十八章 总督曾国藩(上)
第十九章 总督曾国藩(下)
第二十章 北京政局与曾国藩
第二十一章 军政家曾国藩
第二十二章 经营家曾国藩
第二十三章 外政与曾国藩
第二十四章 长逝
下卷
第一章 家庭之见
第二章 家世
第三章 欧阳夫人
第四章 孝友
第五章 勤俭
第六章 清廉
第七章 谦谨
第八章 摄生
第九章 教育(上)
第十章 教育(中)
第十一章 教育(下)
第十二章 诗
第十三章 文
第十四章 学
第十五章 交友(甲):江忠源与曾国藩
第十六章 交友(乙):罗泽南与曾国藩
第十七章 交友(丙):胡林翼与曾国藩
第十八章 交友(丁):左宗棠与曾国藩
第十九章 交友(戊):李鸿章与曾国藩 243
第二十章 人物
第二十一章 教训
跋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与其说是在读一个历史人物的传记,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与古人思想的对话。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结论,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体会曾国藩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所做出的艰难抉择。我被书中对曾国藩‘权谋’的描绘深深吸引。他能够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游刃有余地应对各方势力,维护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但他又并非是一个冷酷的权谋家,他的许多决策背后,都蕴含着对国家民族的深切关怀。这种‘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这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找到平衡点的能力,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这本书让我开始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它不应仅仅是外在的成就,更应包含内在的修养和精神的升华。”
评分“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于曾国藩与中国传统士大夫精神的连接的阐述。他身上所体现的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担当精神,那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奉献情怀,以及他对‘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毕生追求,都深深地烙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作者通过对曾国藩一系列奏折、家书、日记的细致解读,让我们得以窥见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世界,看到他如何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和历史洪流中,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信仰。书中对曾国藩‘用人’的智慧,对‘知人善任’的理解,也让我大开眼界。他能够发掘并重用那些看似平凡但有真才实学的人,这在他那个时代,无疑是一种了不起的政治远见。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依然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精神符号。”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它对曾国藩‘道德自觉’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将曾国藩塑造成一个完美的道德楷模,而是着重强调了他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自我警醒。每一次的错误,每一次的失足,在他身上似乎都能转化为一次深刻的自我反省,一种更坚定的道德追求。这种‘内省’的能力,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珍贵。书中对曾国藩‘不以功名自喜,不以得失自扰’的人生哲学,以及他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宏大抱负的描绘,让我对‘君子’的真正含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的一生,仿佛就是一场永不停歇的自我完善之旅,他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超越过去的自己。这种对内在力量的追求,对人格完善的执着,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维度,而这本书恰恰将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评分“翻开这本书,我首先被一种疏离而又细致的笔触所吸引。作者似乎并没有试图去‘神化’或‘妖魔化’曾国藩,而是以一种近乎冷静的观察者的姿态,一点点地剥开历史的层层迷雾。书中对曾国藩早期经历的描写,尤其是他在仕途上的艰难跋涉,以及如何在这种逆境中磨砺心志、汲取经验,这一点让我感触颇深。他并不是那种横空出世的天才,而是通过勤奋、自律和不断的反思,一步步走向了巅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曾国藩‘结硬寨,打呆仗’军事策略的解读,这种看似笨拙却极其有效的战术,与现代军事理论中的‘集中优势兵力’等概念产生了某种奇妙的呼应。它展现了一种深厚的战略思维,以及对战场现实的深刻洞察。同时,作者对于曾国藩在治家、治学方面的论述,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真实的曾国藩,一个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英雄’,更是一个在生活细节中展现出非凡毅力和追求的‘圣人’。”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让我产生了极大的好奇。‘日本人眼中的曾国藩’,这个视角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我们都知道曾国藩在中国历史上是多么复杂和争议的人物,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是热门话题。而当这个视角切换到对中国文化有着独特理解又历史恩怨复杂的日本时,这种解读势必会碰撞出不寻常的火花。我尤其想知道,在日本人的眼中,曾国藩的哪些特质会被放大,哪些方面会被重新解读?是他的军事才能,他的治军理念,他的道德修养,还是他作为晚清重臣的政治智慧?抑或是,他们会从一个完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坐标来审视他?这本书或许能揭示出一种我们自身可能忽略的角度,一种外来者审视中国历史巨人时产生的独特视角。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别样的历史解读,一种跳脱出我们固有认知框架的思考方式,从而帮助我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关键人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