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中醫寶典學養生!
氣血調和則百病不侵
活動、活動,要活就得動
本書運用6種結閤傳統與現代的運動調養法
10種常用氣功、4種必學心法
現代常見精神與身體疾病的調養法
教你從日常調息、學會情緒管理,養生保健康!
作者簡介
杜同仿
男,主任醫師,教授,1949年9月齣生,廣東省紫金縣人。1982年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留校任教。碩士研究生導師,廣東省中醫藥學會基礎理論研究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長期從事中醫藥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中醫藥理論基礎深厚紮實,對中醫藥古典醫籍及中醫臨床學鑽研尤深。先後主持或參與各級科研專案15項,在國傢及省部級刊物上公開發錶論文50篇,主編或與他人閤著已齣版的著作有《高等中醫研究參考叢書內經》、《溫病名精華選析》、《脈經校注》、《脈經語譯》、《子和醫集》、《中醫藥學高級叢書溫病學》、《醫學纂要》、《冠心病中西醫診療與調養》、《中國中草藥彩色圖典》等9部。
從事中醫藥臨床工作三十餘年,積纍瞭相當豐富的臨床經驗,並善於學習與總結名老中醫的寶貴經驗,對中醫奇難雜病有較高深的造詣,尤長於治療肺支氣管疾病、心腦血管疾病及肝、胃疾病。醫德高尚,醫風端正,療效卓著,受到廣大患者普遍的好評。主持編纂與編審《常見病中西醫診療與調養係列叢書》,以內容豐富翔實、通俗易懂而深受廣大讀者普遍的歡迎。
第一章 形神閤一是內經養生法的理論核心
第一節 形神兼養為《內經》養生的理論基礎 2
一、形神之間相互依存 2
二、形神兼養,以神為主 3
第二節 動靜閤一是《內經》養生的重要特徵 4
一、靜以養神 4
二、動以養形 5
三、動靜適宜 6
第二章 常用的精神調養法
第一節 修德養性 8
一、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8
二、培養良好的道德情操 10
三、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11
第二節 調和七情 11
一、七情與髒腑之間的關係 11
二、情誌相勝法 13
三、七情刺激法 17
第三節 順時調神 20
一、春季精神調養 21
二、夏季精神調養 22
三、鞦天精神調養 22
四、鼕季精神調養 22
第四節 因人調神 23
一、老人 23
二、婦女 26
第三章 常用的運動調養法
第一節 運動調養的基本原則 30
一、動靜結閤 30
二、持之以恆 31
三、運動適度 35
四、循序漸進 37
五、因時製宜 41
六、因人製宜 45
第二節 傳統運動養生法 46
一、五禽戲 46
二、易筋經 59
三、八段錦 74
四、太極拳 84
第三節 現代運動養生法 136
一、有氧運動 136
二、無氧運動 154
第四章 常用氣功養生法
第一節 氣功養生的基本原則 164
一、調息 164
二、調身 165
三、調心 166
四、身心統一,鬆靜自然 167
第二節 常用靜功功法介紹 168
一、鬆靜功 168
二、內養功 170
三、空鬆功 171
四、九守功 174
五、強壯功 178
六、大雁氣功 180
七、天柱靜功… 183
八、虛實靜功 185
第三節 常用動功功法介紹 191
一、八大金剛功 191
二、七心活氣功 200
三、太極運氣法 212
第五章 常見疾病的精神及運動調養
第一節 心身疾病的精神及運動調養 220
一、潰瘍病 220
二、甲狀腺機能亢進 222
三、類風濕性關節炎 224
四、原發性高血壓 226
五、支氣管哮喘 227
六、糖尿病 229
七、中風 232
八、腫瘤 235
第二節 神經官能癥的精神及運動調養 239
一、抑鬱癥 239
二、焦慮癥 240
三、恐怖癥 241
四、強迫癥 243
五、□癥 243
六、神經衰弱 245
作者序
保持健康體質、防止疾病、益壽延年是人類共同嚮往的美好願望。我們古代祖先很早就意識到這個問題。據有關記載,唐堯時代的人們就已懂得用舞蹈來預防關節疾病。在先秦諸子百傢著作中,如《老子》、《莊子》、《呂氏春鞦》等,就有許多關於養生的理論和方法的論述。但係統、完整的養生學術思想和理論體係,應當肇始於最早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簡稱《內經》)。《黃帝內經》不但全麵而深刻地論述瞭養生防病的思想、理論、原則及方式方法等,而且把養生防病擺到瞭頭等的位置上,以養生保健為主、防病重於治病的思想貫穿於整個《黃帝內經》之中。
在《黃帝內經》養生學思想和理論的指導下,曆代醫學傢和養生學傢對養生學有諸多的繼承發展,形成瞭中國獨具特色的養生學,其學術思想、理論體係及方式方法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尤其是當今人類物質、文化生活水準普遍提高,而自然生態環境卻日益惡劣,人類疾病譜發生很大變化的情況下,《黃帝內經》的養生學思想與理論更彰顯齣其現實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因此,充份發掘《黃帝內經》養生學術思想以及在其指導下後世發展形成的養生學理論,是一件相當有意義的事情。
闡發《黃帝內經》飲食養生思想與理論是一個全新的課題,本編委會艱苦努力的工作邁齣瞭這全新的一步。由於這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嘗試,個彆地方不夠完善、不夠準確有可能會存在,十分希望廣大讀者們批評指正,使我們能在再版時加以糾正,使之能為人類健康事業作齣更有益的貢獻。
丁亥孟鼕於廣州中醫藥大學
杜同仿
對於我這樣從小就對中醫養生懷有好奇心的人來說,《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運動.氣功篇》這本書的齣現,無疑是令人興奮的。我一直認為,中國古代的養生智慧,尤其是在《黃帝內經》中提到的運動和氣功,是真正符閤人體自然規律的,比現代社會的一些速成方法更具持久性和根本性。這本書采用“圖解”的形式,正是解決瞭我一直以來在閱讀中醫經典時遇到的最大難題——理論的晦澀和實踐的可操作性。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用生動形象的圖示,配閤深入淺齣的文字,將《黃帝內經》中關於形體鍛煉和吐納導引的精髓清晰地呈現齣來。我希望它能教會我如何通過特定的運動方式來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又如何通過特定的氣功練習來涵養精神、培補元氣。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能成為指導我實踐的指南,讓我能夠真正地將古老的養生智慧融入現代生活,達到身心和諧的理想狀態。
评分這本《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運動.氣功篇》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細細翻閱,但從我初步瀏覽的幾頁來看,它的編排方式就讓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對中醫養生很感興趣,也嘗試過一些書籍,但很多都過於理論化,或者圖片少得可憐,看得人昏昏欲睡。《圖解黃帝養生寶典》這本書,光看名字就知道它走的“圖解”路綫,這一點我非常看重。我希望能夠直觀地看到每個動作的要領,每個穴位的具體位置,而不是僅僅依靠文字描述來想象。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相當不錯,雖然我還沒有深入研究,但序言和目錄裏呈現齣的插圖風格,已經讓我對接下來的閱讀充滿瞭期待。我平時工作比較忙,抽齣大塊時間看書比較睏難,所以這種圖文並茂、條理清晰的書,對我來說是最理想的選擇。我希望它能夠像一個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地教我如何通過運動和氣功來調理身體,而不是讓我一開始就麵對一大堆艱澀的名詞。這本書的裝幀也很精美,拿在手裏很有質感,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瞭我對它內容的信心。我期待著能夠在這本書的指導下,找到適閤我的養生方法,讓身體更加健康。
评分我一直對《黃帝內經》這本經典著作非常仰慕,但苦於其內容比較深奧,難以理解和實踐。當看到《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運動.氣功篇》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圖解”二字吸引瞭。我一直相信,好的養生方法,特彆是涉及到身體的運動和氣息的調整,如果能夠有清晰的圖示來輔助理解,將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趣味性。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黃帝內經》中關於運動養生的理念,並且將其轉化為一係列易於學習和練習的功法。同時,我也非常期待它能夠深入淺齣地講解氣功的原理和方法,特彆是如何通過呼吸的調節來影響身體的健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養生方案,讓我能夠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閤適的運動和氣功練習,從而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的目的。如果這本書能夠做到圖文並茂,並且內容實用易懂,那它無疑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本珍貴藏品。
评分我最近剛拿到這本《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運動.氣功篇》,雖然我還沒來得及深入學習,但它的內容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初步印象。我一直認為,養生不僅僅是吃補品,更重要的是通過日常的調理來達到身體的平衡。《黃帝內經》是中醫的經典,其中關於運動和氣功的部分,我認為是養生最根本、最實用的方法之一。這本書的標題“運動.氣功篇”就精準地抓住瞭這一點。我特彆欣賞的是它能夠將如此深奧的理論,通過“圖解”的方式呈現齣來。我一直覺得,很多中醫書籍雖然理論紮實,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最大的障礙就是看不懂,也學不會。而這本書,如果它真的能用清晰的圖示和簡潔的文字解釋清楚每個動作的要領、呼吸的配閤以及意念的引導,那麼它將是一本非常難得的入門讀物。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引領我進入一個全新的養生境界,讓我理解“動以養形,靜以養神”的精髓,並且能夠真正地將這些方法運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從而改善我的體質,提升我的精氣神。
评分我買這本書主要是因為我最近對氣功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聽說它對緩解壓力、改善睡眠有很好的效果。而《圖解黃帝內經養生寶典:運動.氣功篇》這本書,名字聽起來就非常權威且實用,特彆是“圖解”二字,讓我覺得它一定能把復雜的動作講解得明明白白。我之前嘗試過一些氣功的視頻教學,但總感覺少瞭點什麼,而且很多動作的細節很難通過屏幕完全捕捉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更細緻的指導,比如每個動作的重心轉移、手部姿勢的微調、以及配閤呼吸的節奏等等,這些都是我學習氣功過程中非常容易忽略但又至關重要的地方。如果這本書能將這些細節通過精美的插圖和清晰的文字標注齣來,那麼它無疑將成為我練習氣功道路上的得力助手。我渴望通過學習這本書,能夠真正掌握幾套適閤我的氣功功法,並且能夠持之以恒地練習下去,讓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更好的滋養和提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