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中医宝典学养生!
气血调和则百病不侵
活动、活动,要活就得动
本书运用6种结合传统与现代的运动调养法
10种常用气功、4种必学心法
现代常见精神与身体疾病的调养法
教你从日常调息、学会情绪管理,养生保健康!
作者简介
杜同仿
男,主任医师,教授,1949年9月出生,广东省紫金县人。1982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留校任教。硕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中医药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中医药理论基础深厚扎实,对中医药古典医籍及中医临床学钻研尤深。先后主持或参与各级科研专案15项,在国家及省部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篇,主编或与他人合着已出版的着作有《高等中医研究参考丛书内经》、《温病名精华选析》、《脉经校注》、《脉经语译》、《子和医集》、《中医药学高级丛书温病学》、《医学纂要》、《冠心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中国中草药彩色图典》等9部。
从事中医药临床工作三十余年,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善于学习与总结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对中医奇难杂病有较高深的造诣,尤长于治疗肺支气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及肝、胃疾病。医德高尚,医风端正,疗效卓着,受到广大患者普遍的好评。主持编纂与编审《常见病中西医诊疗与调养系列丛书》,以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而深受广大读者普遍的欢迎。
第一章 形神合一是内经养生法的理论核心
第一节 形神兼养为《内经》养生的理论基础 2
一、形神之间相互依存 2
二、形神兼养,以神为主 3
第二节 动静合一是《内经》养生的重要特征 4
一、静以养神 4
二、动以养形 5
三、动静适宜 6
第二章 常用的精神调养法
第一节 修德养性 8
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8
二、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10
三、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1
第二节 调和七情 11
一、七情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11
二、情志相胜法 13
三、七情刺激法 17
第三节 顺时调神 20
一、春季精神调养 21
二、夏季精神调养 22
三、秋天精神调养 22
四、冬季精神调养 22
第四节 因人调神 23
一、老人 23
二、妇女 26
第三章 常用的运动调养法
第一节 运动调养的基本原则 30
一、动静结合 30
二、持之以恆 31
三、运动适度 35
四、循序渐进 37
五、因时制宜 41
六、因人制宜 45
第二节 传统运动养生法 46
一、五禽戏 46
二、易筋经 59
三、八段锦 74
四、太极拳 84
第三节 现代运动养生法 136
一、有氧运动 136
二、无氧运动 154
第四章 常用气功养生法
第一节 气功养生的基本原则 164
一、调息 164
二、调身 165
三、调心 166
四、身心统一,松静自然 167
第二节 常用静功功法介绍 168
一、松静功 168
二、内养功 170
三、空松功 171
四、九守功 174
五、强壮功 178
六、大雁气功 180
七、天柱静功… 183
八、虚实静功 185
第三节 常用动功功法介绍 191
一、八大金刚功 191
二、七心活气功 200
三、太极运气法 212
第五章 常见疾病的精神及运动调养
第一节 心身疾病的精神及运动调养 220
一、溃疡病 220
二、甲状腺机能亢进 222
三、类风湿性关节炎 224
四、原发性高血压 226
五、支气管哮喘 227
六、糖尿病 229
七、中风 232
八、肿瘤 235
第二节 神经官能症的精神及运动调养 239
一、抑郁症 239
二、焦虑症 240
三、恐怖症 241
四、强迫症 243
五、□症 243
六、神经衰弱 245
作者序
保持健康体质、防止疾病、益寿延年是人类共同向往的美好愿望。我们古代祖先很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据有关记载,唐尧时代的人们就已懂得用舞蹈来预防关节疾病。在先秦诸子百家着作中,如《老子》、《庄子》、《吕氏春秋》等,就有许多关于养生的理论和方法的论述。但系统、完整的养生学术思想和理论体系,应当肇始于最早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简称《内经》)。《黄帝内经》不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养生防病的思想、理论、原则及方式方法等,而且把养生防病摆到了头等的位置上,以养生保健为主、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黄帝内经》之中。
在《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养生学有诸多的继承发展,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养生学,其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及方式方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当今人类物质、文化生活水准普遍提高,而自然生态环境却日益恶劣,人类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黄帝内经》的养生学思想与理论更彰显出其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充份发掘《黄帝内经》养生学术思想以及在其指导下后世发展形成的养生学理论,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
阐发《黄帝内经》饮食养生思想与理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编委会艰苦努力的工作迈出了这全新的一步。由于这是一种新的探索与尝试,个别地方不够完善、不够准确有可能会存在,十分希望广大读者们批评指正,使我们能在再版时加以纠正,使之能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更有益的贡献。
丁亥孟冬于广州中医药大学
杜同仿
我一直对《黄帝内经》这本经典著作非常仰慕,但苦于其内容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和实践。当看到《图解黄帝内经养生宝典:运动.气功篇》这本书时,我立刻被“图解”二字吸引了。我一直相信,好的养生方法,特别是涉及到身体的运动和气息的调整,如果能够有清晰的图示来辅助理解,将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趣味性。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系统地介绍《黄帝内经》中关于运动养生的理念,并且将其转化为一系列易于学习和练习的功法。同时,我也非常期待它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气功的原理和方法,特别是如何通过呼吸的调节来影响身体的健康。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套完整的养生方案,让我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和气功练习,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如果这本书能够做到图文并茂,并且内容实用易懂,那它无疑会成为我书架上的一本珍贵藏品。
评分我最近刚拿到这本《图解黄帝内经养生宝典:运动.气功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学习,但它的内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初步印象。我一直认为,养生不仅仅是吃补品,更重要的是通过日常的调理来达到身体的平衡。《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经典,其中关于运动和气功的部分,我认为是养生最根本、最实用的方法之一。这本书的标题“运动.气功篇”就精准地抓住了这一点。我特别欣赏的是它能够将如此深奥的理论,通过“图解”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一直觉得,很多中医书籍虽然理论扎实,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最大的障碍就是看不懂,也学不会。而这本书,如果它真的能用清晰的图示和简洁的文字解释清楚每个动作的要领、呼吸的配合以及意念的引导,那么它将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入门读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引领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养生境界,让我理解“动以养形,静以养神”的精髓,并且能够真正地将这些方法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中,从而改善我的体质,提升我的精气神。
评分这本《图解黄帝内经养生宝典:运动.气功篇》虽然我还没来得及细细翻阅,但从我初步浏览的几页来看,它的编排方式就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也尝试过一些书籍,但很多都过于理论化,或者图片少得可怜,看得人昏昏欲睡。《图解黄帝养生宝典》这本书,光看名字就知道它走的“图解”路线,这一点我非常看重。我希望能够直观地看到每个动作的要领,每个穴位的具体位置,而不是仅仅依靠文字描述来想象。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但序言和目录里呈现出的插图风格,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我平时工作比较忙,抽出大块时间看书比较困难,所以这种图文并茂、条理清晰的书,对我来说是最理想的选择。我希望它能够像一个耐心的老师,一步步地教我如何通过运动和气功来调理身体,而不是让我一开始就面对一大堆艰涩的名词。这本书的装帧也很精美,拿在手里很有质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对它内容的信心。我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的指导下,找到适合我的养生方法,让身体更加健康。
评分我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最近对气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说它对缓解压力、改善睡眠有很好的效果。而《图解黄帝内经养生宝典:运动.气功篇》这本书,名字听起来就非常权威且实用,特别是“图解”二字,让我觉得它一定能把复杂的动作讲解得明明白白。我之前尝试过一些气功的视频教学,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而且很多动作的细节很难通过屏幕完全捕捉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更细致的指导,比如每个动作的重心转移、手部姿势的微调、以及配合呼吸的节奏等等,这些都是我学习气功过程中非常容易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地方。如果这本书能将这些细节通过精美的插图和清晰的文字标注出来,那么它无疑将成为我练习气功道路上的得力助手。我渴望通过学习这本书,能够真正掌握几套适合我的气功功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地练习下去,让自己的身心都得到更好的滋养和提升。
评分对于我这样从小就对中医养生怀有好奇心的人来说,《图解黄帝内经养生宝典:运动.气功篇》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令人兴奋的。我一直认为,中国古代的养生智慧,尤其是在《黄帝内经》中提到的运动和气功,是真正符合人体自然规律的,比现代社会的一些速成方法更具持久性和根本性。这本书采用“图解”的形式,正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在阅读中医经典时遇到的最大难题——理论的晦涩和实践的可操作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用生动形象的图示,配合深入浅出的文字,将《黄帝内经》中关于形体锻炼和吐纳导引的精髓清晰地呈现出来。我希望它能教会我如何通过特定的运动方式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又如何通过特定的气功练习来涵养精神、培补元气。我希望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能成为指导我实践的指南,让我能够真正地将古老的养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达到身心和谐的理想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