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理实用指南

中药调理实用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中药
  • 中医
  • 调理
  • 保健
  • 养生
  • 健康
  • 家庭医学
  • 实用指南
  • 传统医学
  • 药膳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药居家使用全面睇——厨房里用、水杯里用、酒杯里用、浴缸里用、脚盆里用、枕头里用、化妆盒里用……做菜煲汤,中药给健康加分;饮茶饮酒,开怀畅饮与调理身体兼得;沐浴浴足,享受中草药对身体的呵护;睡眠休息,药枕是最贴身的「健康保镖」;化妆美容,感受中药对容颜由内而外的改变……

作者简介

郝近大

  中国首批名老中医药学专家学继承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药学会药学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药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鲜藻研究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

博物致知:全球珍稀植物图谱与应用探微 图书信息: 书名: 博物致知:全球珍稀植物图谱与应用探微 作者: 袁景和,李明远 出版社: 华夏自然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4年秋 --- 导言:重拾对植物世界的敬畏与探索 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植物始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基石,更是医药、农业、材料科学等诸多领域取之不尽的宝库。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栖息地丧失,无数珍稀、独特的植物物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 《博物致知:全球珍稀植物图谱与应用探微》并非一本关于传统中草药或特定地区植物药理的书籍,而是一部聚焦于全球范围内,那些因其独特形态、生态价值或潜在生物活性而备受关注的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物种的综合性图谱与前沿应用探索。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宏大而精细的视角,深入剖析这些“植物界的活化石”和“自然界的基因库”的生存现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现代科技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潜力。 本书的撰写,立足于最新的植物学研究成果、野外考察数据以及分子生物学分析,力求在学术严谨性与科普趣味性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 第一部分:失落的伊甸园——全球珍稀植物的生存现状与保护策略 本部分着重于宏观层面,描绘出当前全球植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并将焦点投向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物种。 第一章: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全景扫描 本章首先界定“珍稀”与“濒危”的科学标准,引入IUCN红色名录的最新数据。我们不侧重于单一植物的药用功效,而是分析导致这些物种数量锐减的全球性因素,包括气候梯度变化、外来物种入侵、非法采伐以及栖息地破碎化。 案例分析: 探讨南美洲安第斯山脉特有兰科植物群落如何因局部气候微环境的细微改变而面临群体性衰退。 数据呈现: 以图表形式展示过去五十年全球植物特有性热点地区的保护成效与不足。 第二章:孤岛上的遗珠——特有种的生态学意义 特有种(Endemic Species)是地球演化的独特产物。本章探讨了岛屿生态系统(如马达加斯加、夏威夷群岛)中高度特化的植物,它们在生态网络中扮演的关键角色。 共生关系解构: 深入分析一些高度依赖特定传粉者(如特定昆虫或鸟类)生存的植物,一旦传粉者消失,植物种群将如何崩溃。 基因库的价值: 从进化生物学的角度,阐述特有种基因库对于未来植物育种和应对环境胁迫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章:从保护区到实验室——前沿的保护生物学技术 本章介绍当前用于挽救濒危植物的先进技术,这些技术远超传统的原地保护范畴。 离体保存与复壮: 详细介绍胚胎培养、种子库维护(如斯瓦尔巴全球种子库的运作机制)以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快速扩繁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与亲缘关系重建: 利用分子技术追踪濒危种群的有效种群规模和基因流动性,为科学的迁移和种群重建提供数据支撑。 --- 第二部分:形态的奇迹与演化的奥秘——珍稀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剖析 本部分将镜头拉近,聚焦于少数几类形态学上极为特殊,或具有独特生理机制的珍稀植物,探讨其生物学上的“奇迹”。 第四章: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大师 本章关注那些在极端条件下(如高盐碱地、极度干旱的沙漠岩缝、深海热液口附近)演化出独特生存策略的植物。 耐逆性机制: 分析某些植物体内积累的独特次生代谢物(非用于药用,而是用于渗透压调节或重金属螯合),以及它们如何通过特殊的叶片结构或休眠机制抵御逆境。 “活化石”的形态解析: 以苏铁纲(Cycads)为例,结合化石记录,重构其数亿年来的形态演变路径,阐述其形态的古老性。 第五章:植物界的光合作用变奏曲 探讨一些珍稀植物在光合作用路径上的独特之处,例如C4、CAM等高效或节水型的光合途径在特定生态位中的应用。 非经典光合作用: 深入研究某些山地或洞穴边缘植物如何通过调整光补偿点和饱和点来适应低光照环境。 能量存储的艺术: 介绍几种通过高度特化的根茎或球茎进行长期休眠和能量储备的稀有球根植物的生理结构。 第六章:共生与寄生——植物间的复杂互动 本章探索植物界中不为人知的、高度特化的共生和寄生关系,这些关系往往是维持特定物种生存的关键。 菌根网络的隐秘世界: 介绍一些珍稀林下植物如何完全依赖特定的真菌网络获取营养,以及这种共生关系如何被人类活动破坏。 完全寄生现象的研究: 以全球发现的几种高度演化的全寄生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为例,分析其对宿主植物的分子层面的操控机制。 --- 第三部分:潜力无限——珍稀植物的非传统应用探索 本部分将目光投向这些珍稀物种在现代科学前沿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这些应用侧重于材料学、生物工程和环境修复,而非传统的草药用途。 第七章:生物材料的未来:从纤维到高分子 本章探索一些珍稀植物因其纤维结构或分泌物在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超强纤维的启示: 研究某些热带雨林藤本植物的韧皮纤维结构,启发新一代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开发。 天然胶质与水凝胶: 分析稀有树木(如某些特定树种)分泌的天然树脂或胶质,在生物医学工程中作为生物相容性涂层或药物载体的潜力。 第八章:环境修复的生物工程师 本章关注一些具有超强耐受性的稀有植物在生态治理中的作用,特别是对于重污染土壤和矿区复垦。 重金属富集性研究: 介绍几种能高效吸收、富集土壤中特定重金属元素的特有植物,探讨其在“植物修复”技术中的应用前景(仅关注其生物活性而非直接食用或药用)。 极端退化地貌的先锋物种: 分析某些生活在火山灰或高氟化环境中的稀有先锋植物如何通过改善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来为后续生态恢复打下基础。 第九章:分子工具箱:基因挖掘与生物技术前沿 本章探讨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从珍稀植物中挖掘独特基因信息,以服务于现代农业和生物技术。 抗逆基因的筛选: 介绍如何通过比较基因组学,从具有极端耐受性的稀有种中识别和克隆关键的抗旱、抗寒基因,用于改良主流作物品种。 次生代谢物合成途径的重塑: 聚焦于如何利用合成生物学手段,解析并体外重现某些珍稀植物合成复杂化学结构(如独特的萜类或生物碱,但仅作为分子结构研究而非药用开发)的基因通路,以实现可持续的化学品生产。 --- 结语:科学责任与未来展望 《博物致知》的最终目的,是呼吁全球科学界和公众对地球上这些独特生命形式给予应有的关注与保护。我们展示了这些物种的科学价值和应用潜力,并强调了在不破坏原始生态系统和不依赖对其实施传统药用开发的前提下,如何通过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保护策略,确保这些物种的长期存续,并将其科学价值转化为可持续的人类福祉。本书提供的是一个基于严谨科学观察和前沿技术探索的珍稀植物“工具箱”和“基因图谱”,而非传统的药用植物手册。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3前言
8图片索引

序篇  家用中药必知
12中药之概念
13中药之「归经」
14中药之「四性」
16中药之「五味」
18中药之「升降浮沉」
21中药之「反畏」
22中药之保存
24中药之家庭煎煮

第一篇  厨房裹用中药
28人参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
32枸杞子  补肝益肾,养血明目
36百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40党参  补中益气,生津和胃
44当归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
48薄荷  怯风清热,镇痛止痒
52黄□  补气生阳,固表生津
56茯苓  渗湿利水,健脾宁心
60大枣  补中益气,气养血安
64天麻  熄风止痉,镇静平肝
68紫苏  开宣肺气,袪痰排脓

第二篇  茶杯裹用中药 
76玫瑰花  行气解郁,和血止痛
80菊花  平降肝阳,清热解毒
84决明子  清肝明目,利水通便
88麦冬  滋阴润肺,益胃生津
92胖大海  清热润肺,利咽开音
95大麦  益气宽中,消渴除热
98荞麦  开胃宽肠,健脾除湿
101西瓜翠衣  清热解暑,止渴利尿
104 莲子芯  清心袪热,止血涩精

第三篇  酒杯裹用中药
108黄精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
111玉竹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
114鹿茸  益肾壮阳,生精补髓
118桃花  活血化瘀,润燥滑肠
121肉苁蓉  补肾益精,润肠通便
124五味子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
128何首乌  养血补肝,补气益精
132淫羊藿  温肾壮阳,袪风除湿
135鳖甲  养阴清热,潜阳熄风
138刺五加  扶正固本 ‧ 活血袪瘀

第四篇  浴缸裹用中药
144凤仙花  袪风活血,消肿止痛
148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152桂花  化痰止咳,理肺开胃
154丁香  温中降逆,补肾助阳
156白鲜皮  清热燥湿,袪风止痒

第五篇  脚盆裹用中药
162冬瓜皮  利水消肿,消暑清热
166月季花  活血调经,疏肝解郁
168益母草  活血怯瘀,调经利尿
172防风  袪风解表,胜湿止痛
174羌活  解表散寒,袪风除湿
176艾叶  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第六篇  枕头裹用中药
182陈皮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186绿豆衣  清热解毒,消暑止咳
188生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190夏枯草  清肝泻火 ‧ 明目散结
192蚕沙  袪风燥湿,活血定痛

第七篇  妆台上用中药
196珍珠  镇心安神,润肤袪斑
198白朮  补脾益气,燥湿利水
200白芷  袪风止痛,消肿排脓
204白及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206白芍  养血调经,平抑肝阳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中药调理实用指南》的封面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非常典雅大方,一看就充满了专业感和权威性。翻开书页,字体清晰,排版舒适,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力。书的开篇部分,详细介绍了中药调理的一些基础概念,比如阴阳五行、寒热虚实等,这些内容虽然是基础,但对于想要深入了解中药调理的人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作者的讲解非常生动易懂,用了很多形象的比喻,把一些比较抽象的中医理论解释得通俗易懂。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辨证施治”的部分,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让我们看到中医的精妙之处,不仅仅是简单地开几味药,而是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量身定制调理方案。书中的药材介绍部分,图片清晰,文字描述也很详尽,不仅有药材的性味归经,还有详细的功效主治,甚至连一些炮制方法和使用禁忌都一一列举,非常实用。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手把手地教你如何运用中药来改善身体状况,让我对中药调理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期待就是它能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结构,能够让我快速找到我想要的信息。事实证明,《中药调理实用指南》做到了这一点。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从基础理论到具体病症的调理,再到药材的详尽介绍,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我最常翻阅的是关于“女性健康”的章节,里面详细介绍了月经不调、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问题的中药调理方法。书中的药方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并且对剂量和用法都有明确的说明,让我能够安心使用。而且,作者在介绍每个药方的时候,都会详细解释其背后的中医理论,为什么这个方子能起作用,而不是简单地罗列药名。这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讲解方式,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一个药方集,它更是一种中医智慧的传承。我甚至还带着这本书去请教了一位老中医,他也对书中的内容赞不绝口,认为其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

评分

我一直对传统中医养生很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论性太强,实践起来有点摸不着头脑。直到我读了这本《中药调理实用指南》,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入门钥匙”。书里没有枯燥乏味的药理知识堆砌,更多的是侧重于实际应用。比如,针对不同季节的养生调理,书中就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从饮食、起居到用药,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在换季的时候给自己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调理,感觉身体确实轻松了不少,精神也更好了。书中对一些常见病症的调理方法也写得非常详细,比如失眠、消化不良、疲劳乏力等等,而且都提供了几种不同的药方选择,并强调了根据个体差异进行调整的重要性。这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接地气,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理论书,而是真正能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健康问题的工具书。尤其是书中提到的很多食疗方,既美味又养生,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评分

我是一位长期受亚健康困扰的职场人士,经常感到精力不足、容易感冒,试过很多方法都效果不佳。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这本《中药调理实用指南》,简直如同发现了宝藏。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亲切,像是长辈在给你传授养生经验,没有一点距离感。它并没有鼓吹所谓的“包治百病”,而是非常务实地分析了各种体质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温和的中药调理来改善。书中对“治未病”的理念有着深刻的阐述,让我意识到,与其等身体出现严重问题再治疗,不如平时就做好预防和调理。我特别看重书里关于“体质辨识”的部分,通过几个简单的问题,就能大概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然后有针对性地选择调理方案。这比我自己盲目地去尝试各种方法要有效得多。我按照书中的建议,调整了自己的作息和饮食,并配合一些简单的中药饮品,一段时间下来,感觉整个人都焕然一新,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评分

坦白说,我对中医的了解一直比较有限,总觉得它神秘又难以捉摸。《中药调理实用指南》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本书以一种非常系统化的方式,将中药调理的知识呈现出来,既有宏观的理论基础,又有微观的实际操作指导。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并没有回避中药的复杂性,而是以一种抽丝剥茧的方式,将各种药材的特性、功效以及相互之间的配伍关系讲得一清二楚。我最喜欢阅读关于“常用中药材的功效与配伍”这一章节,这里面详尽地介绍了每一种中药的详细信息,从外形特征到药用部位,再到具体的药理作用,可谓包罗万象。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还会举出一些经典的复方,并分析其配伍的精妙之处,让我看到了中医“君臣佐使”的智慧。这本书让我不再对中药望而却步,反而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并且对如何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