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系花莲县撒奇莱雅族口传故事的採录集结,调查范围涵盖新城乡北埔村、花莲市(撒固儿部落)、寿丰乡水琏村、丰滨乡矶崎村、凤林镇山兴里(吉拉卡样)及瑞穗乡(马立云部落)。
作者简介
刘秀美
国立东华大学华文系副教授。研究专长为民间文学、通俗文学、台湾文学。着有《五十年来的台湾通俗小说》、《台湾宜兰大同乡口传故事》、《从口头传统到文字书写—台湾原住民族叙事文学的精神蜕变与返本开新》等。
花莲县撒奇莱雅族口传文学採录整理计划
工作人员简历
撒奇莱雅族祭典仪式照片
撒奇莱雅族聚落照片
採录现场照片
前言
花莲县撒奇莱雅族简介
花莲县地理位置图
花莲县撒奇莱雅族部落分佈图
.神话
01. 射日
02. 月亮上的影子(二则)
03. 雷电的由来
04. 洪水(二则)
.族群起源传说
05. 撒奇莱雅族的起源(三则)
.史事传说
06. 七脚川与太巴塱
07. 达固湖湾
08. 龙眼村的传说
.事物起源传说
09. 老鹰叫声的由来
10. 树蛙为什么一直哭
11. 芭蕉树为什么长在河边
12. 锄头的由来
13. 撒奇莱雅语言为什么与别族不同
14. 原住民为什么没有文字
.异人传说与遗迹
15. 马久久与海神祭
16. 女人岛
17. 福通传奇(九则)
18. 妖怪阿里嘎盖(十九则)
19. 巨人都赖
20. 巨阴人
21. 矮人杜布案
22. 扫叭石柱
.民间故事
23. 熊丈夫
24. 神奇的羽毛(二则)
25. 爱上少女的蛇
26. 蛇郎君
27. 青蛙的故事(二则)
28. 乌龟孩子
29. 受虐的少女变老鹰(三则)
30. 狡滑的小偷
.附编:习俗与信仰
01. 捕鱼祭
02. 海神祭(四则)
03. 火神祭与祈雨
04. 狩猎禁忌
05. 採收香糯米的禁忌
06. 丰年祭与婚配
07. 爱情的测试
08. 女性主动的婚姻
09. 年龄层与社会分隔
10. 年龄层的习俗
11. 头目石
12. 彩虹
13. 虹占
14. 月占
15. 梦占
16. 魔鬼信仰(四则)
17. 魔鬼塔达塔大见闻(五则)
18. 巫医治病
受访者及口译者简介
.附录
.採录日志
主要参考书目
故事类型索引
情节单元索引
前言
达固湾湖事件(1878)以后,撒奇莱雅族隐身于阿美族群中,直至近年(2007)始通过民族认定而成为政府承认的「台湾原住民族第十三族」(参本书「花莲县撒奇莱雅族简介」)。族群复名对于撒奇莱雅族具有文化传承及宗脉延续的意义。虽然一百多年来许多族人并没有忘记他们的族群身份,但流离的身份经常让恐惧佔满。如今撒奇莱雅族人已恢复自己的族名,但由于和阿美族长期混居,如何借由族群文化的各自特征凸显二族的区别,成为族群认同无可避免的问题。台湾原住民族因为无文字可供记录,族群的文化保存仅能依赖代代口耳相授的传承,因此族群历史、祭典仪式及口传文学等文化资产的保存为当务之急。随着社会文明脚步的演进,部落在现代社会生活、经济型态的快速变迁与汉族文化的长期影响下,年龄层制度的传承链条快速瓦解,年轻一辈已遗忘母族的文化传统和祖先的过往历史。撒奇莱雅族当然也要面对这种与其他原住民族同样的「失落」,然而他们还必须加快脚步保留足以让他们与阿美族区隔的族群记忆。
原住民部落文化的保存是一件与时间赛跑的工作,调查计画的进行远不及部落文化快速消失的速度。2007年到2008年间,有幸获得国家文艺基金会调查经费的赞助,得以进行花莲地区撒奇莱雅族口传文学的调查。作为一个汉族的实地考查者,经常抱持着忐忑不安的心,─「我不是原住民,我能做什么?」但这样的疑惑没有持续太久,我看到了部落文化资产的调查与保存速度赶不上传承耆老的凋零,他们就像秋天悄悄飘落地面的树叶,而我们还在犹豫什么?我彷彿听到十九世纪英国海关职员泰勒(George Taylor)在南岬蒐集台湾原住民族故事时的唿唤:「快来吧!否则就来不及了。」
本次计画执行历时一年,调查范围涵盖新城乡北埔村、花莲市(撒固儿部落)、寿丰乡水琏村、丰滨乡矶崎村、凤林镇山兴里(吉拉卡样)及瑞穗乡(马立云部落)。採录小组几乎花了一整年的时间穿梭于撒奇莱雅族各部落间,其中尤以计画助理李岱融和黄嘉眉进出部落的次数最多。这些调查成果历经多时整理,筛选安排终将出版,心中有无限的激动。
计画之得以完成,应归功于接受我们採访的部落朋友。水琏部落的蔡金木先生、吉拉卡样的张少清先生、矶崎部落的洪清一教授、陈义盛村长以及马立云部落的庄丸丁头目,在计画执行过程中热心协助,让我们看到了他们和许多族人为保存部落文化所做无私的努力。另外,採录小组成员李岱融、黄嘉眉在整体计画执行上的精细掌握;蔡可欣、赖奇郁最后协助情节单元初稿的订定,都让我减轻了不少时间压力。
2010年底至2011年初,接受花莲市公所的委託,特别针对市内撒固儿部落进行文化调查。期间有关口传文学的调查也有不少收获。部份受访人曾于前次计画执行时接受过访谈,此刻再次为我们开讲故事,所述内容不尽相同。这些访谈资料因为未竟符合市公所委託案之所需,故一併编入本书。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国家文艺基金会补助本计画、业师金荣华先生协助定稿,学长陈劲榛教授意见之提供及中国口传文学学会的协助出版。
刘秀美 2011年12月于永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