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人境诗学

陶渊明的人境诗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陶渊明为六朝开启了怎样的「新自然说」?
  他的「桃花源」为何历经千载而不衰……
  本书以「人境诗学」勾勒出陶渊明
  在中国人文传统中的具体图像。

  陶渊明是一位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对现代文明深具启示的诗人,他不但是伟大的诗人,也是对生命处境反思深刻的哲人,他的人品与诗品同具典范的地位。

  本书认为陶渊明开展出「人境自然」的理境;他的「人境诗学」揭示出人必须在具有伦理关系的共同体中安身立命,而不是遁向六朝时期流行的仙境或空境。陶诗的重要主题如:「园田」、「隐逸」、「生死」、「饮酒」、「怀古」,乃至于始终贯穿诗篇的「对话」,都反映了「人境诗学」的理想。

作者简介

蔡瑜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现任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及研究所教授。主治魏晋南北朝及唐宋时代的诗歌与理论,并究心于女性文学及性别研究。着有《高(木秉)诗学研究》、《宋代唐诗学》、《唐诗学探索》、《中国抒情诗的世界》等书。作者长期致力于开拓中国诗学的深度与广度,近年随着己身「性好山水」的发现之旅,乃将诗学研究的视野扩展于「身体」与「自然」的双向诠释,「诗」与「思」的联结交响,本书即具现了此一关怀。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自序
导论:从「人境自然」到「人境诗学」
第一章 人境的自然
一、「新自然说」的兴起
二、从「人间」到「人境」
三、两种自然场域:田园与山水
四、两种真境:人境与净土
五、在儒道之际的「新自然说」

第二章 园田世界
前言
一、「园田」、「田园」释义
二、吾庐意识与虚室境界
三、劳动与群居
四、平远视域与清和气氛
五、天道秩序与生命归止
结语

第三章 隐逸世界
一、隐逸与伦理
二、三隐类型
三、隐逸传承
四、回返亲族邻里
五、桃源的建构
结语:新隐逸说的建立

第四章 生死世界
前言
一、从叹逝到承担
二、自祭自挽与生死界限
三、〈形影神〉与佛教生死观
四、任化与知命
结语

第五章 饮酒与自然
前言
一、饮酒与名教自然
二、〈止酒〉的两面
三、复返乡饮酒礼
四、醉境与化境
结语

第六章 怀古与典范
前言
一、历史与典范
二、抗争典范
三、「隐者─贫士」典范
四、神话乐园与仙境乐园
五、人境乐园的风土化
结语:典范形塑的时代意义

结论 人境与对话
前言:从「自然」到「对话
一、对话形式
二、人间对话
三、自然对话
四、主体对话
五、历史对话
结语

图书序言

选文

导论:从「人境自然」到「人境诗学」
陶渊明离开人世已将近一千六百年,这位家喻户晓的诗人,生前即颇受瞩目,他隐居于庐山脚下的草庐,成为一种令人无法忽视的文化象征。他被认为与俗寡谐,具有抗议精神,是一位异议分子;他也被认为与当时最大的宗教势力保持友善,却不为所动,是一位另类士人。陶渊明之名一出现在中国典籍中,即具有鲜明的个性,被塑造成一位真挚高逸,安贫乐道,言行一致的隐士,同时也是哲人,虽然他也是一位诗人,但他的诗文在南朝隋唐期间还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入宋以后,情况大为改观。陶渊明的人品所受到的肯定有增无减,他的诗作所受到的评价也呈现戏剧性的变化,他被视为晋宋第一流人物,甚至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诗人。他的诗作所呈显的主题和风格同样受到肯定,他的人品与诗品几乎同时被提升到典范的地位,这样的局面,至今未变。

陶渊明的形象经过一千多年的历史,不能说毫无变化,但其实最大的变化不在形象,而在作品的评价。如果我们贯穿整个文化史来看,世人对于陶渊明的印象可以说相当固定,他是隐逸诗人,田园诗人,酷好饮酒,任真率性。由于魏晋是个体自觉的时代,如何从世俗虚伪的名教之网脱身而出,获致自由,可以说是当时士人共同的心声。陶渊明隐逸、躬耕、饮酒的生活,很具体的塑造出一位脱离俗世遁入大自然的抗议士人的形象。但是他的抗议方式在那个时代是很另类的,陶渊明与名士共乘魏晋自由之风,追求个体解放的精神是相同的;然而他隐逸田园,躬耕自给,与竹林七贤硬行冲撞礼法之网,则明显有别。

虽然从正始名士到陶渊明,他们在反抗时风,追求自性上的倾向几乎一致,但两者的表现方式则有相当大的差距。陶渊明较之名士具有浓厚的人伦情味,他对孔子与儒家经典也相当敬重,从无「非汤武,而薄周孔」之事。陶渊明对传统哲人关怀的议题如死亡、命运、自然、伦理等,不分儒道,都极能共鸣。因此,陶渊明这种足以安顿生命,又能彰显主体精神的形象,很快的变成理想人格的典范,陶渊明被认为承载了浓厚的精神价值,他的思想归属问题,随之而起,成为探究其精神内蕴的重要课题。

然而,精神内蕴并不等同于思想属性,陶渊明的思想确实具有很明显的儒道传统的根源,但身处晋宋之际佛老大兴的年代,他的思想带有鲜明的与时代对话的色彩,在对话中他强化了,也活化了传统的智慧,这样的精神内涵往往不是传统的学派分类所能范限的。陶渊明作品所显现出的鲜明个性与他的思想性,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共同呈显出他的精神风貌。

图书试读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