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章节编排分成三大篇。除绪论与「欧洲化」课题之研究取向的评析外,尚包括第一篇探讨欧盟对会员国体制之冲击;第二篇讨论欧盟对会员国政策之影响;第三篇细究「欧洲化」对欧盟新进会员国及非会员国之冲击。这些专章的主题各自独立,涵盖面亦广,故读者可依其兴趣挑选阅读。
本书定位于欧盟研究之进阶参考书,读者群可以是大学部高年级学生、研究所学生,以及业务与欧盟相关之专业人士。就研究领域来看,「欧洲化」研究涉及「国际关系」、「比较政治」及「公共行政及政策」等课题,故本书亦可供上述领域之学者专家参考。本书着重欧盟及会员国互动细节之分析,而非仅是法条和制度之介绍而已,故本书亦可供对欧盟事务有兴趣的社会大众参考。
作者简介
黄伟峰
现职: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副研究员
学历:英国牛津大学政治学博士
黄琛瑜
现职:淡江大学公共行政系助理教授
学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博士
蓝玉春
现职:国立中正大学政治系教授
学历: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政治学博士
陈怡凯
现职:国立成功大学法律系助理教授
学历:德国杜宾根大学法学博士
刘如慧
现职:国立台北大学公共行政暨政策学系助理教授
学历:德国马堡菲利普大学法学博士
李贵英
现职:东吴大学法律系教授
学历:法国巴黎第一大学法学博士
洪德钦
现职: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专任研究员兼副所长
学历:伦敦大学学院法学博士
杨三亿
现职:东海大学政治系副教授
学历:华沙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博士
王群洋
现职:国立中山大学政治学研究所副教授
学历: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学博士
吴建辉
现职: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学历:欧洲大学研究院法学博士
卢倩仪
现职: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美欧研究所副研究员
学历: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政治学博士
閱讀「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我期望能從中獲得一種對自身文化定位的再思考。在台灣,我們身處一個東西方文化交匯的獨特地理位置,既受到中華文化的深厚影響,也深受西方現代文明的薰陶。這本關於「歐洲化」的書籍,無疑會觸及我們文化認同的核心問題。書中對於歐洲的價值觀、思想體系,例如啟蒙運動的精神、民族主義的興起、乃至於工業革命所帶來的社會變革,這些都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當然也包括台灣。我想了解,當歐洲的這些「衝擊」來到我們這片土地時,究竟是如何被轉化、詮釋,甚至是被抵抗的?書中是否會探討,台灣在歷史上,經歷過的哪些「歐洲化」的階段,以及這些階段對我們社會、政治、教育、藝術等層面,留下了哪些印記?更令人好奇的是,當代全球化的浪潮下,歐洲化又以何種新的形式,持續影響著我們?這本書,也許能幫助我們更清晰地梳理這複雜的文化脈絡,讓我們在擁抱現代性的同時,也能更堅定地認識並傳承自身的文化優勢,找到一個更為獨立且自主的文化立場。
评分我對「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最大的期待,在於它能否打破我們既有的歷史框架,提供一種更加細緻入微的分析。歐洲的歷史,總有一種光環籠罩,彷彿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名詞。然而,「衝擊」這個詞,顯然是在質疑這種單一的敘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挖掘,歐洲的擴張,究竟是以何種方式,如何深入到世界各地的社會結構、文化習俗、甚至個人思想之中。例如,歐洲的法律體系、教育模式、以及對「理性」的推崇,是如何在全球範圍內被推廣,並在這個過程中,又產生了哪些意想不到的後果?我想看到,作者如何分析,這種「歐洲化」的過程,對於被衝擊地區的文化認同、社會組織,乃至於對其自身歷史的理解,造成了哪些深遠的影響。更重要的是,當代社會,仍然能看到歐洲化遺留的痕跡,從全球化的經濟體系,到國際政治的運作模式,這些都與過去的「衝擊」息息相關。這本書,或許能為我們提供一個更具批判性的視角,去理解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是如何一步步被歐洲的這股力量所形塑,並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如何能找到自己獨特的聲音,而不是被淹沒在歷史的洪流中。
评分對於「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我最感興趣的部分,在於它是否能提供一個不同於傳統史觀的視角。長久以來,我們學習歷史,往往是以歐洲為中心,將其發展視為文明演進的普世範本。但「衝擊」這個詞,暗示著這是一場雙向的、甚至是充滿張力的過程。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探討,歐洲在向外擴張的過程中,是如何與其他文化產生碰撞、融合,甚至是衝突的。例如,在殖民時期,歐洲人將他們的語言、宗教、法律帶到世界各地,但同時,他們也被當地豐富的文化、藝術、甚至是不為人知的知識所影響。書中是否會探討這種「逆向衝擊」?例如,中國的絲綢、茶葉、瓷器,又如何改變了歐洲的生活方式和品味?而這些「歐洲化」的過程,對於被衝擊的地區,究竟是帶來了進步,還是傷害?更重要的是,當我們今天在反思「後殖民」的議題時,歐洲化留下的遺緒,仍然以各種形式存在,從經濟的差距到文化的不平等,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正視的。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更具歷史深度和批判性的框架,來理解這些複雜的現象,幫助我們在閱讀世界歷史時,不至於被單一的敘事所侷限。
评分「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這本書,光是書名就讓我有種預感,這絕對是一趟深入歐洲歷史肌理的旅程,而且是從一個更宏觀、更具批判性的角度來剖析。在台灣,我們從小接觸的歷史教育,總是有種抽離感,總是在講述「事件」而少有對「影響」的細緻梳理。這本書的「衝擊」二字,顯然就是直指核心,不是單純的歐陸風情介紹,而是要探討歐洲的擴張、文化的輸出,以及這些衝擊對世界、對我們,甚至對自身文化認同帶來的深遠影響。我特別期待書中能深入探討,歐洲的「現代化」與「理性主義」是如何以一種近乎征服的方式,席捲了非歐洲地區,並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塑造了全球的權力結構和知識體系。想想看,我們今天所使用的許多學術概念、政治制度,甚至是我們的生活習慣,都或多或少能追溯到歐洲的影響。這本書,或許能幫助我們釐清這些「舶來品」的來龍去脈,並思考在吸收這些影響的同時,我們如何能保持自身的文化主體性,而不是被動地被「歐洲化」。第二版的出現,也意味著作者可能對原有的論點進行了更新與補充,對於當代全球化脈絡下的歐洲化現象,一定有更精闢的見解。
评分「歐洲化之衝擊(第二版)」,我預期它將會是一本引人深思、甚至可能有些挑戰性的著作。歐洲的歷史,是一段充滿矛盾與張力的歷程,它既是文藝復興、啟蒙運動的搖籃,也是殖民擴張、世界大戰的發源地。「衝擊」二字,點出了歐洲文明在向外擴張時,所帶來的巨大變革,以及由此引發的複雜後果。我希望書中能夠深入剖析,歐洲的國家建構、資本主義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是如何以一種強大的動能,席捲全球,並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改寫了世界的地圖、經濟格局,以及思想體系。我想看到,作者如何細膩地描繪,被「歐洲化」的地區,在經歷了劇烈的社會變革之後,是如何試圖尋找自身發展道路的。同時,我也期待書中能探討,歐洲文化本身,在與其他文明的互動中,是否也發生了質變?這種「衝擊」是否只是一個單向的過程,還是存在著更為複雜的相互塑造?台灣作為一個島嶼社會,在歷史上也深受西方文明的影響,這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更宏觀的視角,幫助我們理解,我們所處的現代世界,是如何被歐洲的這股「衝擊」所塑造,以及我們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