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认为,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的立场来看,孙中山思想乃是一套国家发展的思想体系,所以,应该透过和当代国家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彼此对话,才能见出孙中山思想的时代意义。本书分别从国家发展研究中,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化、和民族主义演变的三条脉络,来印证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民权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以海崃两岸的发展经验作为诠释孙中山思想时代意义的佐证。本书作者相信,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国家发展的事实演进和理论推陈显示,孙中山思想不仅对于后进国家的发展建设有参考价值,甚至于对先进国家的摸索未来也有启发作用,尤其对于海崃两岸更有立足本土的时代意义。从国家发展研究的视角切入,结合国际之间与海崃两岸的经验事实,来印证和阐扬孙中山思想的时代意义,是一块值得长期耕耘的学术园地。
作者简介
庞建国
美国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社会学博士。现任中国文化大学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副教授、财团法人海崃交流基金会顾问。曾任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暨研究所副教授、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二○○○年总统大选时,担任宋楚瑜和张昭雄台北市竞选总部主任委员;二○○四年总统大选时,担任连战和宋楚瑜全国竞选总部发言人;二○○八年总统大选时,担任马英九科技政策撰稿人。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发展比较研究、台湾发展经验、中国大陆体制改革与发展模式、东亚发展、和全球化。
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动机
第二节 孙中山思想的特性
第二章 国家发展研究之缘起与概念界定
第一节 国家发展研究兴起之时代环境
第二节 何谓「国家发展」?
第三章 民生主义与社会经济发展
第一节 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依赖理论与世界体系理论
第三节 新自由主义与发展型国家
第四节 全球化论述
第五节 民生主义与海崃两岸社会经济发展
第四章 民权主义与政治民主化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与民主化
第二节 文化传统与民主化
第三节 其他影响民主化的因素
第四节 民权主义与海崃两岸政治发展
第五章 民族主义与国家发展
第一节 民族主义的起源与作用
第二节 从反殖民主义到后殖民主义
第三节 文化全球化、文明冲突、全球治理
第四节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与两岸发展
第六章 结论
第一节 意识形态的终结与再演进
第二节 孙中山思想与海崃两岸未来发展
参考书目
作为一名对台湾前途怀有深切关切的普通读者,我一直对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感到好奇,尤其是在当下两岸关系错综复杂的背景下。这本书恰好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它没有简单地歌颂或批判,而是以一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置于更广阔的国家发展历史长河中进行考察。作者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解读,让我看到了这些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各自的政治与社会变迁。 特别是书中对“平均地权”的论述,让我联想到台湾土地改革的历史经验,并引发了我对未来土地政策的新思考。这本书没有直接给出答案,但它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让我们能够更理性地辨析历史,更深刻地理解国家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去意识形态化”的学术研究,对于我们这些身处信息洪流中的读者来说,尤为宝贵。它帮助我们剥离掉一些不必要的枝蔓,直击问题的核心。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孙中山先生的思想并没有随着历史的尘埃而褪色,反而因为作者的“国家发展研究”这一视角,变得更加鲜活和具有现实意义。在台湾,我们常常在讨论“我们是谁”、“我们要往哪里去”这样的根本性问题,而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解角度。作者并没有回避孙中山先生思想的局限性,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审视其在不同历史语境下的适应性和演变。 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实业救国”和“教育兴国”等理念的重新解读。在台湾,我们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些与孙中山先生的早期思想不谋而合,却又在此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历史的传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也让我更加坚信,理解历史上的思想巨擘,对于我们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前行的方向,也提醒我们反思过往的经验。
评分对于长期关注台湾社会变迁和国家发展议题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极具分量的学术著作。作者以“国家发展研究”这一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了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遗产,并将其与现代国家建设的实践紧密结合。这让我对“三民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过去的碎片化印象中,而是看到了它内在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书中关于“建设”和“发展”的论述,特别是在经济和教育领域,与台湾当前的发展重点有着高度的契合。 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回避孙中山先生思想中的某些争议点,而是以一种审慎的态度,对其进行辨析,这对于我们这些习惯于接触多元观点的台湾读者来说,显得尤为可贵。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回响”,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反思我们正在经历的挑战。它鼓励我们从更长远、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国家发展的意义,并思考如何在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思想精华的同时,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时代价值。
评分这本书的问世,无疑为我们这些身处台湾,常常在历史的迷雾中探寻国家定位的读者,带来了一股清新的学术空气。作者以“国家发展研究”这一宏大而又贴切的视角切入,让我对孙中山先生的毕生思想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往读到孙中山先生的著作,更多的是一种历史的追忆,一种对革命先驱的敬仰。但这本书却将这些思想置于现代国家建设的语境下进行审视,这本身就极具启发性。 我尤其对书中关于“建国方略”的探讨印象深刻。在台湾,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让这片土地真正走向繁荣与稳定,如何才能建立一个既有韧性又不失活力的国家。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在作者的笔下仿佛被注入了新的生命。我发现,那些曾经被视为陈旧的理论,在经过时代的筛选和学者的深度解读后,依然能够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例如,书中对民生主义的深入解析,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台湾当前在贫富差距、区域发展等方面所面临的挑战,并思考孙中山先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可能提供的历史智慧。
评分这本书的出版,无疑为台湾学术界和广大关心国家发展议题的读者带来了一场及时的思想盛宴。作者以“国家发展研究”为坐标,将孙中山先生复杂的思想体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刻的解读,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国家建构历程,特别是对于台湾自身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个人尤其关注书中关于“训政时期”的论述,它触及了政治发展中权力分配与社会稳定的核心议题,这在当下台湾的政治实践中,依然有着值得深思的参考价值。 通过作者的分析,我不再仅仅将孙中山先生视为一位历史人物,而是将他的思想看作是一个不断演进、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书中对“五权宪法”的探讨,也让我有机会以更宏观的视角,审视不同国家政治体制的优劣,并反思台湾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与教训。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激发读者主动思考,而不是被动接受,这对于培养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的公民来说,至关重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