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文
凡例
第1章 可以翻案吗?
(一)学校依职权还是依申请∕检举进行调查∕2
(二)申复是什么?10
(三)何人可以提申复?∕15
(四)无处分书可否提申复?∕18
第2章 不服处理如何救济?
(一)一定要提申复吗?∕38
(二)何时要提起申复?∕56
(三)不给资料,如何应战?∕63
(四)职员受免职处分,如何救济?∕70
(五)教官因校园性别事件受惩处,如何救济?∕80
(六)非性别事件,性平会无权移送考绩会∕教评会?∕88
(七)不道歉、不去心理辅导,就解聘!∕94
第3章 来自教育行政体系外的监督
(一)国家制度概述∕106
(二)981027 98年劾字第23号∕113
(三)990211教正0003纠正案∕127
(四)990513教正0012纠正案∕136
(五)990618教正0013纠正案∕142
(六)1000616教正0010纠正案∕166
(七)1000714教正0012纠正案∕173
(八)1000714 100年纠字第1号∕184
(九)1000811教正0015纠正案∕219
(十)1000826 100年劾字第20号∕234
(十一)1000915教正0018纠正案∕249
第4章 法官这么说!
(一)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543号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97年度诉字第193号∕264
(二)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789号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8年度诉字第1943号∕285
(三)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裁字第1289号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决99年度诉字第2331号∕299
(四)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裁字第1486号
∕台中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诉字第380号∕317
(五)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判字第1666号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99年度诉字第571号∕336
(六)最高行政法院100年度裁字第2381号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0年度诉字第158号∕348
(七)国家赔偿--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9年度
上国字第1号∕383
附录
性别平等教育法【民国100年6月22日公布】∕404
过去在制定家庭暴力防治法过程中,受到的挑战为「法不入家门」的迷思,性别平等教育法于2004年制定施行,亦同样受到许多的挑战。包括于校园中担任教育之人员于师资培训过程中,相关基础法律资源的理解影响其对于性别平等教育法的认识与落实;有因教育人员本身无法律原理原则的认识,极端反对而以「校园不是法庭」消极拒绝法律的适用;另种极端亦同样是欠缺理解整体法规范之中心主旨,以个别偏见恣意解释法条文字,造成自认为「正义」执行者,却实际地戕害了民主法治欲达到的最基本目标:保障人权。
有关校园法律之事务无论是校园性侵害、性骚扰、性霸凌等性别事件,常成为舆论瞩目焦点。在涉及个案调查时,诸多一般国民所理解刑事诉讼程序的「无罪推定」、「自由心证」原则等等,是否同样有适用于行政调查程序?学校性别平等教育委员会若以「性侵害」行为属实为由而解聘教师,后该刑事判决却为无罪之结果,则教师得否要求回复教职?专业复杂不易理解的证据法则,让因个案须进行调查的学校落入法律的恐惧漩涡。奥运的举重选手需要长年的训练,手臂才能有举重肌力,教育人员却在几天的研习后即被认定具有「教育部校园性侵害或性骚扰事件调查专业素养人才库」专业调查人才资格,举了超过负担的重量,不仅无法完成法律任务,多数人更是受到内伤,隐隐作痛!
作者前着有「校园性别事件理论概说与处理实务」一书,透过基础概说提供教育人员于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之参酌,嗣法律条文因重大事件而进行修订,为提供教育人员程序处理知能,本书以校园性别事件之救济程序为主轴,将现行法条规定、司法院网页公开法学资料检索之司法判决、监察院网页公开登载之纠正、弹劾、纠举案文、主管机关函释等,进行实例整理概述,并由林宜民法官协助审阅分析,避免对于判决文字之理解产生落差。
在关于司法判决部分,基于最高行政法院对于下级行政法院有审判拘束力,故以最高行政法院目前关于性别平等教育法已有之个案判决作为整理,惟因目前有关性别平等教育法之判决相对于其他案件类型仍属少数,尚未有判例供参考。另将监察院之纠正弹劾案例整理列入本书内容,期盼可以从中学习成长。
从经验中学习,需要勇气,因为每一件个案都有受伤流泪的人,需要我们的关怀!
-柏拉图-教育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人俱备「做自己应该做的事」的意愿
苏满丽 谨识
2012年2月
坦白说,看到《校园性别事件救济理论与争议实例概述:正当法律程序》这个书名,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严肃的法律学术著作,可能会充斥着各种专业术语,对一般读者来说门槛很高。但“争议实例概述”这几个字又激起了我的兴趣,这是否意味着它会在深入探讨理论的同时,也选取了台湾社会上曾经引发广泛关注的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那些触目惊心的事件,与“救济理论”和“正当法律程序”这两个概念联系起来的。我们常常在媒体报道中看到事件的经过,但对于事件发生后,受害者能够获得哪些法律上的帮助,以及整个处理过程是否合乎程序正义,我们往往缺乏深入的了解。如果这本书能够将这些案例,透过法律的 lens 进行审视,揭示其中的程序是如何运作的,救济的途径有哪些,又存在哪些不足,那将非常有价值。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可能是一份对社会良知的叩问,一份对正义的探寻。
评分我之所以会被《校园性别事件救济理论与争议实例概述:正当法律程序》这本书吸引,是因为它触及了校园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但又常常被回避的议题。我们常听到的“霸凌”、“性骚扰”等词汇,背后往往隐藏着深刻的性别议题,而这些事件的发生,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是长远的。这本书提出的“救济理论”和“正当法律程序”,让我看到了解决问题的希望。我好奇书中是如何定义和解释“救济”的?它不仅仅是惩罚加害者,更是要如何帮助受害者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学习?而“正当法律程序”在其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它是否能确保事件的处理过程是公正、客观的,避免二次伤害?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建议,无论是对学校、家长,还是对学生自己,都能有一个清晰的指引,知道在遭遇不幸时,应该如何寻求帮助,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评分这本书的书名《校园性别事件救济理论与争议实例概述:正当法律程序》光是看名字就让人觉得既沉重又重要。尤其是在台湾,校园安全和性平议题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我们常常在新闻里看到相关的讨论,有时候真的会觉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和处理这些事件。这本书的出现,恰好切中了当下社会的痛点,它试图从“救济理论”和“正当法律程序”这两个专业的角度,去梳理和阐释校园性别事件背后的复杂性。我很好奇,它究竟是如何将枯燥的法律条文与生动的社会现象结合起来,提供一套清晰的解决框架。是不是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在面对这些敏感又棘手的校园事件时,哪些是合乎程序正义的,哪些是能够真正给予受害者有效救济的。我希望这本书能为身处其中的学生、家长、教育工作者,甚至是法律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让校园真正成为一个安全、平等、尊重的学习环境。
评分《校园性别事件救济理论与争议实例概述:正当法律程序》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我们社会在性平教育和相关法规上的不断进步和探索。尤其是“正当法律程序”这个部分,对我来说意义重大。我们都希望在处理任何事件时,都能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冤枉一个好人,也不放过一个坏人。在校园性别事件这样复杂且敏感的领域,这一点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详细阐述,在这些事件的调查、处理、裁决过程中,究竟需要遵循哪些“正当法律程序”。这是否意味着,除了事件本身的是非曲直,我们还需要关注证据的收集、程序的公开透明、当事人的辩护权利等等?我非常期待书中能通过具体的案例,展示这些程序是如何被实践的,或者在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和问题。如果这本书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一个真正合乎“正当法律程序”的处理方式,是如何保障所有相关方的权益,并且最终达成一个令人信服的结果,那它将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著作。
评分“救济理论与争议实例概述:正当法律程序”这样的书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专业性和社会责任感。在台湾,我们越来越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而校园里的性别议题,往往涉及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权益。这本书的出现,似乎就是为了填补我们在这一领域的知识和实践空白。我非常想知道,书中是如何界定“校园性别事件”的,它的范畴有多广?以及所谓的“救济理论”,是如何构建一套能够有效回应这些事件的理论框架的?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将这些抽象的理论,落实到“正当法律程序”的具体实践中?我希望这本书能清晰地梳理出,在处理校园性别事件时,法律是如何介入的,有哪些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才能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如果它能通过分析一些真实的“争议实例”,让我们看到不同处理方式的结果差异,那将会是一堂生动而深刻的课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