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序一
《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序二
《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导读
《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作者
《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参与团体
〈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部分
第1条:自决权
第2条、第3条、第26条:反歧视与平等权
第6条:生命权
第7条:禁止酷刑
第8条:禁止使人奴隶
第9条:人身自由
第10条:自由被剥夺者应获人道及尊严待遇
第12条:居住与迁徙自由
第13条:驱逐外国人程序
第14条:公正审判
第15条:罪刑法定主意、禁止溯及既往原则
第17条:隐私权
第19条:意见表达自由、享受资讯公开、新闻传播自由
第21条:集游权
第22条:结社权
第24条:儿童权利
第25条:参政权
第27条:少数族群权利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部分
第1条:自决权
第2条:反歧视与平等权
第6条、第7条:工作权、工作条件
第8条:劳动权利
第11条:适当生活水准
第12条:享有最高标准健康之权利
第13条:受教权
两公约施行法与两公约条文附录
关键字索引
两公约施行监督联盟简介
一本关于人权的书,光看书名就让人肃然起敬。《2011年台湾人权报告: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光是“影子报告”这四个字,就透着一股不寻常的意味。总觉得,这应该是对政府官方报告的一种补充,甚至是批判。2011年,那一年台湾社会正经历着什么?两公约,即《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台湾在这方面又有哪些进展和挑战?民间社团作为社会的重要参与者,他们是如何观察和记录这些事情的?这份报告,我想一定凝聚了许多基层工作者和人权倡议者的心血。阅读它,大概就像是在照一面镜子,照出我们社会在人权保障方面的真实面貌,不回避问题,也不夸大成就。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份报告,更是一种记录,一种呼唤,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它可能记录了许多我们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不公,那些可能被官方报告所忽略的角落。我想,这本书会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权”这两个字,不仅仅是抽象的条文,更是活生生的人的尊严和福祉。
评分一看到《2011年台湾人权报告: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这个标题,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2011年,那一年台湾社会肯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前进的喜悦,也可能有发展的阻碍。这份报告,被冠以“影子报告”的名号,让我觉得它一定充满了一种批判性的力量。它代表了民间社团的声音,是对官方报告的一种补充,更是对人权状况的一种独立审视。我相信,它不会只停留在空泛的理论层面,而是会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去记录那些可能被忽视的个体遭遇。它所关注的“两公约”,更是触及了公民与政治权利、经济、社会与文化权利等方方面面,这代表着它对人权保障的全面性追求。阅读这本书,我想,就像是在跟许多在人权领域默默耕耘的伙伴们对话,了解他们在过去一年里,为争取更公正、更平等的社会所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挑战。
评分2011年的台湾,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究竟发生了多少关于人权的事件?《2011年台湾人权报告: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这个书名就有一种沉甸甸的分量,让我联想到许多可能被掩盖或被遗忘的故事。这份报告,听起来不像是一份官方的、经过精心包装的宣传品,反而更像是来自基层、来自被忽视的声音,一种“影子”般的存在,直击人权议题的核心。它关注的是“两公约”,这意味着它会触及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从经济、文化到政治、公民权利,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有人权保障的缺口。我想,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揭示那些官方报告可能无法触及的真相,甚至是挑战官方的叙事。阅读它,或许会让我们对台湾的社会现实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了解在人权发展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多长的路要走,还有哪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改变。它可能就像一本社会观察日志,记录了那个时期社会最真实、最 raw 的一面。
评分《2011年台湾人权报告: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光是这个书名,就让我感受到一种严肃与责任感。2011年,那一年台湾在人权发展的道路上,肯定经历了不少值得记录的时刻。而“影子报告”的出现,意味着它并不满足于官方单方面的陈述,而是要从另一个角度,一个更贴近民情、更具批判性的角度,来审视台湾的人权现状。它所聚焦的“两公约”,涵盖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等多个维度,显示了这份报告在人权议题上的广度和深度。我想,这本书里一定充满了许多来自基层、来自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案例和深刻洞察。它可能揭示了官方报告中难以触及的社会角落,记录了许多普通人在维护自身权益过程中的艰难与坚持。读完它,我期待能更清晰地看到2011年台湾在人权保障方面的真实图景,以及民间力量在推动社会进步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评分“2011年台湾人权报告:两公约民间社团影子报告”。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力量。2011年,那一年,台湾社会的人权议题,肯定有不少故事。而“影子报告”,这四个字,就让我联想到一种更深入、更贴近现实的声音,一种对官方叙事的补充和反思。它不是官方的正式报告,而是来自民间社团的视角,这意味着它可能更关注那些被忽略的群体,更敢于触碰敏感的议题。这份报告关注“两公约”,意味着它对台湾人权状况的审视是全面的,涵盖了从政治权利到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方方面面。我很好奇,在2011年,究竟有哪些人权事件,哪些社会问题,是被这份“影子报告”所记录下来的?它是否揭示了在国际公约的框架下,台湾社会存在的挑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阅读这本书,我想,就像是在与那些在人权领域奔走呼号的人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感受他们为台湾社会进步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