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组织犯罪虽然没有定义上或分类上之完全共识,但仍有其来自犯罪学等学门上之理论基础与可资诠释与预测的模型;且实务上,亦必须经由安全环境变化而产生之各国不同的关注类型着手,才能够排比对照的进而型塑出一个适合自己国家、又能符合国际共同需求之有效的因应战略与打击作为。
同时,跨国组织犯罪亦绝不是仅靠政府执法部门的单一力量,就能够顺利的加以解决。还必须运用其他的外交、军事、发展等各种可用之国家力量,同时借由国际公约或其他倡议而推动各国之强化合作,以及辅以非政府组织的共同协助,才能够比较完善的遏阻。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全球治理脉络下因应组织犯罪之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全球治理与国际安全
第二节 组织犯罪概念、理论与模型
第三节 组织犯罪之跨国发展趋势
第四节 国际防制之合作形式与面临问题
第二章 国际社群因应跨国组织犯罪之战略与作为
第一节 名词争议未成为国际合作打击之阻碍
第二节 跨国组织犯罪之特征与发展
第三节 非法市场与跨国组织犯罪之关系
第四节 国际社群打击跨国组织犯罪之设计
第五节 联合国打击毒品与犯罪办公室之评估与战略作为
第三章 美国因应跨国组织犯罪之战略与作为
第一节 跨国组织犯罪之威胁评估
第二节 美国打击跨国组织犯罪之演化
第三节 美国打击跨国组织犯罪之战略发展
第四节 美国打击跨国组织犯罪之国际合作
第四章 欧盟因应跨国组织犯罪之战略与作为
第一节 欧盟打击组织犯罪之演化
第二节 欧盟有关组织犯罪之定义与特征
第三节 欧盟分析组织犯罪之类型与活动特点
第四节 欧盟处理组织犯罪之政策架构
第五节 欧盟打击组织犯罪之作为与努力
第六节 台湾与欧盟打击组织犯罪合作之面向
第五章 结论
序言
跨国组织犯罪之影响不仅冲击了治安层面之社会秩序,尚及于国安层面之国家安全与利益维护。不仅形成了非法市场及不当资金流动而扭曲了生活价值观,尚及于合法经济之间接侵蚀而影响了国家竞争力。不仅是对于受害者之迫害,尚及于对人权普世价值之挑战。不仅是造成自然资源破坏或濒危物动灭绝,尚及于全球健康之维持。因此,除了联合国之外,各国对于此问题之处理亦不遗余力。尤其是近几年来美国与欧盟推动之系列立法、政策、倡议等,均显示必须以实际行动来处理此等问题。而随着联合国通过打击跨国组织犯罪公约,已使各国在共同打击作为上比较有可循之共同依归。然而仍须各国持续投入资源、修正国内相应配套措施、并进行必要之治理与法制上的改革,否则要充分合作仍存有困难。
检视组织犯罪之处理,有其先天存有之困难。例如没有不论是学术界或实务界所能共同接受之定义,又到底那些是归于此等类型之犯罪,那些又不是,常是依于各国认知之不同,及当下产生威胁之严重性而有变化,因此迄今也没 有可以被共同接受之分类标准。且既使经过多年努力才确立之打击跨国组织犯罪公约,对于此等问题也未能有效的解决。然而此等难处,恰能说明组织犯罪之复杂性,特别是其跨国发展之趋势与实质,更使得此等犯罪之因应作为确实产生了更多不易处理之变数,而非一国之力所能完全承担。但另方面,虽不存有一致性定义、也没有明确分类,但是其基本的一些内涵及严重威胁之一些类型,已不断彰显而为共同打击目标。这也就是为什么学术上,已有相关据以分析之理论与预测发展之模型;在实务上,亦有来自于打击经验而产生之战略、政策规划与运作设计。
长期以来,国内遭受此等问题之挑战已日益严重,加诸台湾亦被融入全球化而为一分子,在享受其利便时亦无法逃脱其所带来负面因素之影响。因为此等跨国性之组织犯罪威胁只会更加渗透,而不会因为我国由于没有与他国陆路接轨,致存有某种「隔绝性」之较佳地缘空间而减少。特别是网路犯罪、或是相应借由此等虚拟空间途径之诈欺等各式犯罪已不断的发生,实不能等闲视之。然而我国负责执法与安全工作之实务单位,在处理此等问题时,常苦于没有可资参考或作为背景知识之专业书籍,因此,在打击作为上,或有无法因应犯罪现象之最新变化,致未能提出与时俱进之创意及更新因应措施;学术界亦因为跨国组织犯罪之多元学科性质与多面向发展,在处理上较难区隔、或是必须投入更多时间、或是研究资源取得不易等因素,相关着作亦少。因而盼此书出版,能填补此方面鸿沟。
本书是作为《总论》而呈现的,在编着与撰述上之思考有三:
第一、如何可以满足实务单位之需求,而能在其研拟相关打击跨国组织犯罪之措施时,能够有普遍性之理论基础与最新之参考资料,特别是一些重要国际组织与重要国家之作为。例如本书挑选联合国、美国与欧盟等作为主要研究焦点,因为实务上,彼等在全球与区域之打击作为上常居于领导地位,也不断面临合作上之困难,然仍不断努力解决而值得参考。且亦有较多公开出版资料可供研究。因此,进而可以强化我国实务单位在未来参与国际活动、或与这些国家之对口单位合作时,能够找出可以互动之方向,及预拟可能面临而必须解决之障碍;
第二、如何可以满足学术上之需求,除了经由犯罪学等学门相关知识之排比对照检讨,亦特别经由联合国、美国与欧盟等对于跨国犯罪组织现况、其所活动之非法市场分析等之重点介绍,且反思如何借由此等不同以往现象之检讨,而能够型塑或修正已有之概念,并结合经验与规范之发展途径,进而重新拟定假设,并能对于既存或正在发展中之理论或模型有所补充,使其具有更大之解释力;
第三、如何可以满足有兴趣想要自修之社会人士,提供其未来可以铺陈与深入此方面研究之正确方向,可以自我型塑一个较完整之图像,而不会因为找不到资料或不够充分而被导误;亦提供大学或研究所学生欲掌握跨国组织犯罪方面知识而必需掌握之学习材料,使其在面对此等复杂问题时,能够有一个完整之学习平台、并循正确之研究轨道、进行资料研读与辩证、才能逐步达成专业之需求。
汪毓玮 2012年3月20日
這本《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踐之研究(總論)》提供了非常紮實的學術基礎,同時又緊扣著當前全球面臨的實際問題。作者對於「全球化」與「跨國犯罪」之間辯證關係的闡述,讓我對後者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他指出,全球化在促進貿易、資訊流通的同時,也為跨國犯罪組織提供了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更便利的聯繫方式。書中關於「犯罪網絡」的分析,尤其讓我印象深刻。它不再是將犯罪組織視為單一的、封閉的實體,而是強調其鬆散、流動、以及跨越國界的高度連結性,這種網絡化的特徵使得傳統的「頭目」導向的打擊方式效果大打折扣。作者也探討了文化、語言、甚至歷史因素在跨國犯罪中的作用,這點在許多單純從經濟或法律角度出發的研究中比較少見,卻是理解犯罪組織行為模式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要有效打擊跨國組織犯罪,不能僅僅依靠軍事或警力,更需要跨領域的、長期的、結構性的解決方案,而這本書正是為我們思考這些複雜問題提供了寶貴的基石。
评分這本《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踐之研究(總論)》真是讓我大開眼界,雖然我平常對這類型的學術著作比較少接觸,但這本書的內容真的引人入勝。作者在開頭部分就深入剖析了「跨國(境)組織犯罪」這個概念的複雜性,我尤其欣賞他對於「跨國」與「跨境」之間細微差異的闡述,這不是簡單的地理界線劃分,而是涉及到犯罪動機、組織結構、資金流動,甚至文化及法律體系差異所形成的網狀連結。書中探討的理論模型,例如將傳統的犯罪學理論(如社會學習理論、理性選擇理論)延伸至國際層面,並引介了新的視角,如網絡理論、生態系統理論來解釋跨國犯罪的形成與運作,這些都讓我對犯罪的理解有了全新的層次。他並非只是羅列現有的理論,而是試圖建構一個更具整合性、更貼近當代跨國犯罪真實樣貌的理論框架。這讓我在閱讀時,能夠清楚地看到學術界對於這個嚴峻挑戰的思考深度與廣度,也讓我理解為何這麼多國家和地區的執法機關在應對時會顯得力不從心,因為其背後的成因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對於有志於深入研究犯罪學、國際關係、甚至法律學的研究生或學者來說,這本書無疑是個絕佳的起點。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它在探討「執法實踐」的部分。作者並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將理論與現實緊密結合,生動地呈現了各國執法機關在打擊跨國組織犯罪時所面臨的種種挑戰與策略。他詳細介紹了不同國家在偵查、追訴、甚至國際合作上的具體操作,例如情報交換的機制、跨國搜查的法律障礙、以及司法互助協定的執行細節。特別是對於「資訊共享」與「協調行動」這兩個關鍵環節,書中分析了許多實際案例,揭示了不同國家在法律制度、政治考量、甚至是語言溝通上的差異,如何阻礙了有效的合作。我也注意到作者對「執法疲勞」和「資源分配」問題的討論,這讓我思考,即便有再完善的理論,如果第一線的執法人員缺乏足夠的資源和協調,很多努力都可能付諸流水。書中也提到了新興科技在執法中的應用,例如大數據分析、區塊鏈追蹤等,這些都展現了執法部門試圖跟上犯罪分子腳步的努力。總體而言,這部分內容不僅具有學術價值,更提供了對全球執法困境的深刻洞察。
评分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國際事務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踐之研究(總論)》無疑是一本極具價值的讀物。它不僅僅是一本學術專著,更像是一份對當今世界複雜挑戰的深度診斷報告。作者在探討「犯罪的全球化」時,並沒有將其視為一個獨立的現象,而是將其置於更廣闊的地緣政治、經濟格局以及科技發展的背景下進行分析。我對書中關於「國家脆弱性」與「跨國犯罪」相互影響的探討尤為感興趣,作者闡述了部分國家由於政治不穩定、經濟落後或腐敗盛行,容易成為跨國犯罪組織的溫床,進而反過來加劇了這些國家的脆弱性,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這本書也讓我對「國際合作」的複雜性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從早期的法律互助,到現在的情報共享、聯合執法,再到預防犯罪策略的協調,每一次的進步都伴隨著巨大的挑戰。總體而言,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一個更宏觀、更具戰略性的打擊跨國組織犯罪的圖景,也讓我思考,作為普通民眾,我們又能從中獲得哪些啟示。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對這本《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踐之研究(總論)》抱持著一種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畢竟「總論」兩個字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而且跨國犯罪聽起來就是個非常宏大且遙遠的議題。然而,閱讀過程卻出乎意料地順暢,這大概歸功於作者的敘述方式。他並沒有採用過於艱澀的學術術語,而是用一種條理清晰、邏輯嚴謹的方式,逐步引導讀者進入複雜的議題。書中引用的案例非常具體,涵蓋了毒品走私、人口販運、洗錢、網路詐騙等不同類型的跨國犯罪,這些案例並非只是孤立的事件,而是被巧妙地置於理論框架之下進行分析,讓我們看到不同犯罪模式背後共通的組織邏輯和運作機制。我特別喜歡作者在探討「組織韌性」和「適應性」時的論述,他強調了跨國犯罪組織並非靜態的結構,而是能夠隨著外部環境變化而快速調整策略,這也解釋了為何許多傳統的打擊方式會漸漸失效。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理解跨國組織犯罪,不僅要看其「是什麼」,更要探究其「如何運作」以及「為何能持續存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