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法
工作权与平等权的审查-释字第649号解释∕3
大学生所为非属退学或类此处分之救济-释字第684号解释∕6
教师升等评审-外审意见之拘束力与校教评会之定位∕10
教师升等评审-校教评会决议送请第二次外审之效力∕13
行政行为明确性∕16
交通标线之法律性质∕19
教评会停聘、解聘、不续聘决定之法律性质∕22
法律授权公告之变更是法律变更或事实变更?∕25
行政罚与刑罚之竞合∕28
公司营利事业欠税,限制出境处分可否及于「实质负责人」?∕30
民事法
要约与要约引诱∕35
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过失与注意义务∕37
债权人可否代位债务人对支付命令声明异议?∕40
债权物权相对化∕43
使用借贷契约之债权物权化?∕45
应有部分设定抵押权后共有物分割的效力∕48
被选定人应如何为诉之声明?「扩张上诉声明」是否为法律上所应准许?∕51
当事人变更与追加∕55
商事法
公司之保证行为∕61
股东之一般提案权、特别提案权及临时动议权∕64
关系企业结构下股东提诉确认他公司股东会决议之不存在∕66
改选全体董事之视为提前解任∕69
少数股东经许可自行召集股东会、董事会之召集∕72
董事会召集程序瑕疵∕75
经理人之认定∕77
公司董事会得行使职权后,临时管理人之解任∕80
董事会决议不成立所为新股发行之效力∕82
短线交易∕85
票据之利益偿还请求权上的消极利益∕88
禁背平行线支票之委任取款背书与付款人审查义务∕92
伤害保险保险事故之定义与举证责任∕96
员工诚实保险之损失发现期间条款∕100
被保险人与其他加害人之共同侵权行为∕103
刑事法
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及有认识过失之区辨∕109
正犯与参与犯的区别标准∕112
共同正犯意思联络之认定与加重结果应否负责之判断标准∕115
共同正犯之脱离与中止∕118
相续共同正犯中之「后加入者」对其加入前已发生之行为应否负责?∕121
连续犯规定删除后,多次贩卖毒品行为应如何评价?∕124
刑法强制猥亵罪与性骚扰防治法之「乘人不及抗拒触摸罪」之适用区别∕127
猥亵之概念与强制猥亵保护之法益∕130
「与幼童性交罪」和「强制性交罪」的保护法益与适用关系∕132
义愤杀人罪、正当防卫与新法第19条之规范内涵∕135
帮助自杀之帮助方式∕138
业务过失致死罪的「业务」∕140
扶养义务顺序与遗弃罪∕142
网路虚拟人格能否脱离所属之自然人而有其名誉法益,并成为公然侮辱罪之法益客体?∕145
刑法第315条之1与第315条之2规定之「非公开活动」要素之认定与得否以「新闻自由」等理由主张阻却违法∕147
刑法第315条之1「身体隐私部位」之认定∕150
恐吓取财罪、强盗罪与掳人勒赎罪之区别标准∕152
准强盗罪之罪质以及与加重强盗罪之关联∕155
诉讼诈欺之相关疑义与条文适用∕157
释字第639号─解释依刑事诉讼法第416条规定提起准抗告后所为之裁定不得再抗告是否违宪?∕159
未为拒绝证言权之告知所得之证言,嗣后由证人转为被告后,得否作为该被告有罪判决之依据?∕162
传闻证据之认定∕165
私人为了取证而窃录他人电话通讯之合法可能性∕168
执行刑之订定低于应订执行刑之范围,是否为法所允许?已执行之部分可否折抵?∕171
身為一個對台灣的社會結構和法律體系有點觀察的讀者,我總覺得,理解當代社會的脈動,離不開對司法判決的關注。畢竟,法律是社會規範的底線,而判決則是這些規範在實際運作中的體現。在這樣的背景下,《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重要的索引,引導我快速進入2012年台灣司法實務的核心。它不是那種艱澀難懂的學術論文,也不是那種只羅列案件的枯燥報告。 我尤其欣賞它在案件呈現上的「脈絡性」。它不會孤立地展示一個判決,而是會將案件的背景、爭議焦點、法院的判斷理由,甚至是判決可能引發的後續效應,都進行了梳理。這讓我們能夠理解,一個判決是如何在複雜的社會情境中產生,又是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2012年,台灣社會面臨著哪些法律上的挑戰?這些挑戰在法院中是如何被解決的?這本書提供了非常清晰的答案。我常常會把書裡的案例,跟其他法律相關的文章對照著看,這樣更能加深我的理解。 而且,這本書在「簡析」的功夫上做得相當到位。它能夠在不失專業性的前提下,用比較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複雜的法律概念和判斷邏輯。這對於我們這些非法律科班出身的讀者來說,是最大的福音。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非常學術的法律書籍,但往往因為術語過多,而感到非常吃力。但這本「別冊」,卻能在專業和易讀性之間找到一個非常好的平衡點。它就像是一位耐心的老師,一步步引導你理解法律的奧秘。 我認為,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提供了2012年司法的重要資訊,更在於它培養了我們對司法判決的「批判性思維」。它鼓勵我們去思考,法院的判決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社會期待,以及是否有改進的空間。這種鼓勵獨立思考的態度,對於提升整個社會的法治素養,是非常重要的。它讓我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法律,而是能夠主動地去理解和參與。 總而言之,《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是一本非常實用的工具書,對於任何希望深入了解台灣司法,或者對當年度重要法律議題感興趣的讀者來說,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參考。它用一種清晰、專業且易懂的方式,為我們描繪了2012年台灣司法的重要圖景,也為我們理解當前法律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視角。
评分身為一個常在法庭進出,或是關心司法議題的台灣人,手邊總會備幾本工具書,以便隨時查閱。而《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對我來說,就像是疫情期間必備的口罩,雖然不見得天天用到,但一旦需要,絕對不能少。這本書的編輯方式,我一直覺得很貼心。它不是那種厚重得讓人望而卻步的法典,而是精選了當年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裁判,並以簡潔明瞭的方式進行解析。這對於我們這些非法律專業背景,但又希望了解最新司法動態的讀者來說,實在是太友善了。 翻開這本書,你會發現它就像一本年度司法回顧。它不是簡單地列出判決書,而是會針對案件的重點、爭議焦點、法院的判斷理由,甚至是一些法學上的新發展,都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我尤其欣賞它的「簡析」部分,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想快速了解一個案件的脈絡,不需要鑽研冗長的判決理由,這本書就恰好滿足了這個需求。2012年,台灣的司法經歷了哪些重要的轉折?有哪些案件改變了人們對某些法律議題的看法?這本書就是一個很好的指引。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律師,用最精煉的語言,帶你迅速掌握案件的精髓。 而且,這本書的排版和用詞,都盡量朝向白話和易懂的方向前進。這點對於法律新手來說,真的非常重要。很多時候,看到艱澀的法律術語,就已經讓人打退堂鼓了。但《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它在解釋專業術語時,也會盡量提供更貼近日常生活的比喻,讓讀者更容易理解。這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司法教育的實踐。我常常會把書裡的一些案例,跟朋友或家人分享,討論一下其中的道理,這也讓我覺得,法律不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東西。 當然,身為一本「別冊」,它必然有其侷限性。它無法取代詳盡的法條解釋或學術論文。但它的價值,在於它的「即時性」和「實用性」。在快速變遷的社會中,法律的解釋和適用也在不斷演進。透過這本年鑑式的工具書,我們可以快速掌握近期的司法脈動,了解法律如何在實際案例中被運用,以及可能產生的影響。對於一些準備國家考試,或是對特定法律領域有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補充教材,快速梳理當年重要的司法發展。 總的來說,《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上的書。它不是那種讓你讀完就想丟掉的書,而是會讓你時不時想翻閱,在需要時能夠派上用場的工具。它濃縮了當年度司法的重要訊息,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對於關心台灣司法發展的朋友,或是需要在法律實務中尋找靈感的專業人士,這本書都將是你不錯的助手。它的存在,讓理解法律、接觸法律,變得更加容易和親切。
评分作為一個長期關注台灣司法改革,並且時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各種判決結果的讀者,我一直覺得,了解判決的背後邏輯,比單純知道結果來得重要。而《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正好填補了這塊資訊的斷層。它不像新聞報導那樣,可能只有短短幾句話,或是帶有較強的渲染色彩,而是透過專業的解析,讓讀者能夠深入了解法官們是如何審視證據、適用法律,並做出最終判斷的。我特別喜歡它對於爭點的梳理,常常一個案件,背後牽涉到幾個關鍵的爭論點,這本書會把這些點清楚地呈現出來,讓我們知道,為何法院會做出這樣的裁決。 2012年,在台灣的司法史上,或許不是風平浪靜的一年。有一些備受矚目的案件,也引發了社會大眾對於法律公平性、效率性的討論。而這本「別冊」,就像是幫我們記錄下了這一年司法的重要足跡。它不是一本文學作品,也不是一本小說,它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的「知識」和「洞見」。透過這些被挑選出來的裁判,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社會關注的焦點,以及法律在這些焦點上的回應。這對於我理解台灣社會的發展脈絡,也有著間接的幫助。 我認為,這本書最大的優點之一,是它的「批判性」分析。它並非照搬判決內容,而是會進一步探討判決的優劣、可能存在的爭議,甚至引述相關的學術見解。這讓讀者不只看到法院的說法,還能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這種多元的視角,對於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非常有益。而且,它不會像某些學術論文那樣,充斥著艱澀的學理,而是在專業性和易讀性之間取得了很好的平衡,讓一般讀者也能有所收穫。 當然,閱讀這本書,需要一定的耐心和專注。畢竟,它處理的是法律議題,不可能像輕鬆的讀物一樣,隨手翻翻就能夠理解。但我相信,如果你對台灣的司法系統有著濃厚的興趣,或者你在工作中需要接觸到相關的法律資訊,那麼這本《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絕對是一本能夠讓你受益匪淺的參考書。它就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引導你一步步走進法律的世界,理解其中的奧秘。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書籍,對於提升台灣整體的法治素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理解到,並進而關心法律。當人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司法是如何運作時,才能更有效地監督,並參與到司法改革的行列中。而這本「別冊」,正是扮演著這樣一個橋樑的角色,讓專業的司法知識,得以被更廣泛地傳播。
评分坦白說,我平常不會特別去追逐哪些法律書籍,除非是我的工作上有特別的需求,或是對某個議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而《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對我來說,就是屬於後者。我記得當時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時,覺得它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視角,可以讓我一次性地了解當年度,台灣法院在處理一些重要案件時的思路。尤其是一些社會關注度很高的案件,事後往往有許多不同的解讀,而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客觀,並且有深度分析的版本。 2012年,對很多人來說,或許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普通年份,但對於司法界而言,它可能蘊含著一些重要的變化和趨勢。這本書就像是一個時間膠囊,封存了那一年司法實務中的一些重要案例。它的「簡析」部分,對於我這種非法律專業人士來說,尤其重要。它不會讓你沉浸在冗長的法條和判決理由中,而是直接點出案件的核心問題,以及法院是如何透過法律來解決這些問題的。這大大降低了閱讀門檻,也讓我能夠快速掌握重點。 我特別欣賞它在呈現案例時的「結構性」。每一個案例,都經過了清晰的分類和編排,例如案情摘要、爭點分析、法院判決理由,甚至是一些相關的法學理論探討。這種條理分明的呈現方式,讓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理解案件,而不是感到雜亂無章。這對於我們這些希望透過閱讀來吸收新知的人來說,是非常友善的。它就像是幫我們把複雜的法律問題,進行了系統性的整理。 而且,這本書的編輯團隊,顯然在選擇案例時,有著非常明確的考量。他們不會隨意收錄案件,而是會挑選那些具有代表性、能夠反映當前法律發展趨勢,或是引發重要法律討論的案例。這使得這本書不僅是一本記錄,更是一本能夠引領我們思考,並且預見未來法律發展方向的指南。對於關心台灣司法發展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了一個非常寶貴的參照。 總之,如果你想在短時間內,掌握2012年台灣司法的重要脈動,並且希望得到一些專業且易懂的分析,那麼《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絕對是你的首選。它不是那種讓你讀了就忘的書,而是能夠讓你留下深刻印象,並且在日後回顧時,依然能夠獲得啟發的工具。它就像一位嚴謹的歷史學家,幫我們記錄下了台灣司法領域重要的變革和發展。
评分在台灣,司法一直是社會大眾高度關注的議題,而「判決」更是其中的核心。但很多時候,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判決結果,往往是零散的,缺乏前後文脈,也難以窺見判決背後的複雜考量。這也是我一直覺得,需要有一些深入淺出的工具書來幫助我們理解。而《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正好扮演了這個角色。它就像是一本濃縮的年度司法百科,用最精煉的方式,呈現了當年一些重要的司法案例。 我尤其喜歡它對於「爭點」的解析。很多案件之所以撲朔迷離,正是因為其中的爭點複雜,各方說法不一。這本書能將這些爭點抽離出來,並且清晰地說明法院是如何權衡各方意見,最終做出判斷的。這對於我這樣非法律專業出身的讀者來說,是極其寶貴的。它讓我能夠理解,為何一個案件會走向這樣的結果,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贏了」或「輸了」的表面。2012年,有哪些重要的法律議題在法院中被討論,又有哪些新的判斷標準被確立,這本書都能給予解答。 而且,這本書的編輯風格,我認為非常符合台灣人的閱讀習慣。它不會像一些純學術性的著作那樣,過於生硬和抽象。相反地,它在追求專業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用詞的清晰和結構的邏輯。即使是對於法律術語,它也會盡量提供一些輔助性的解釋,讓讀者能夠更容易理解。這使得這本書不只是一本供法律專業人士閱讀的工具書,也是一本對一般關心司法的民眾,具有極高閱讀價值的書籍。 我認為,《2012年月旦裁判簡析別冊》的價值,在於它提供了一種「視角」。它讓我們得以從一個專業的角度,去審視和理解台灣司法體系在特定時期的運作。透過閱讀這些精選的案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認識到,法律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發揮作用,以及它可能帶來的影響。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理解法律,更能培養我們對司法公正的期待和要求。 總之,這本書就像是一扇窗,讓我們能夠窺見台灣司法界在2012年所經歷的重要時刻。它用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為我們呈現了當時的司法面貌,也為我們理解當前的司法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如果你對台灣的法律體系有興趣,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判決背後的邏輯,那麼這本書絕對值得你一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