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运用物理力学,自然启动宇宙新生能量
自我医疗(Self-Medication)为今日医学的趋势,虽然科技愈发达,我们获取的医疗资源就愈充足,但医疗成本并未因此而降低,总体而言,我们付出的医疗费用是呈现逐年攀升的曲线……
学习分子共振,是助人助己并减少医疗支出的好方法,值得推广给──家中有需要照护家人的照护者、弱势族群、长年慢性病痛缠身者、身处医疗资源贫乏地区的人们,以及有心为大众服务的医疗人员与志工。
实施分子共振健康法的工具很简单:一支木槌、一块布、一个人骨模型和几本人体或动植物的书籍,小朋友都能学会。
本书从观念与理念入手,先介绍分子共振的原理,接着介绍施行分子共振的模式与工具,接着结合理论与实务,一步步引导共振的讯息,并将作者日常生活间,协助周遭亲友以及病友的个案过程详细列出,按图索骥、步骤清楚,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分子共振的奥祕。
作者现任中华形意结构推拿研究会教育执行长,提出人体网状力学理论,创形意结构疗法、形姿自救法和分子共振疗法。着形意结构疗法教学DVD(初、中、高级)。
分子共振疗法乃作者历时多年的研究,其间经历人生的心灵低潮、混沌和漩涡,终于研究出一套运用物理力学以最简单、最自然的方法来启动宇宙间本然存在着的力量。这股力量可以调节人体不正常的分子结构,加速细胞的修复、汰换与新生。
作者以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科学观点来剖析这种力量,并且教导大家如何运用这种不可思议的能量。
本书中你会遇见你所熟知的牛顿的万有引力,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还有其他科学家的理论与量子物理,当你透过科学的观点认知分子共振疗法后,你将发现那些被称为形而上的神祕力量,哪些是无稽的?哪些是真物理?哪些是我们未知、未发现却真实存在的力量。
本书特色
◎收录作者多年研究的另类疗法「分子共振健康法」缘由、方式,详细的图文教学,让您按图索骥,轻松体会箇中奥妙。
◎深入简出、个案清楚,不搞神祕,务实简单,让初次接触的人也可以尝试。
◎分子共振健康法,让您能轻松自助并助人,适时地舒缓身体的不适。
◎作者希望推广「分子共振健康法」,以协助医疗资源缺乏的民众。
◎作者期望正规医疗疗程外,民众可以结合「分子共振健康法」,达到自我疗养与预防医疗的目的。
写书缘起
.阅读导引
1.科学与奇幻相遇--进阶
1-1 我思故我在
1-2 认识建构生命世界的微小单位
1-3 原子的前世今生
1-4 量子论和分子共振的关联
2.分子共振引导--初阶
2-1 概说
2-2 固定操作模式介绍
2-3 基础共振点
2-4 工具介绍
2-5 分子载体介绍
3.分子转录的原理--初阶
3-1 认识分子转录
3-2 分子转录的模式
3-3 心电控制--初阶、进阶、高阶
4.分子共振法中工具的运用--初阶
4-1 木槌敲击法
4-2 手与布之划骨法
4-3 分子共振运用方式介绍
5.分子共振形态
5-1 与结构共舞--进阶
5-2 与经络共舞--进阶
5-3 与细胞共舞--高阶
5-4 与动物共舞--高阶
5-5 远距隔空(空间)操作--高阶
6.分子共振解惑篇--初阶
6-1 湿度、温度会影响分子共振吗
6-2 同一家族成员的分子可以转录吗
6-3 每个人都可以使用分子共振吗
6-4 在同一时空里一群人彼此交谈互动,要如何确定你所转录到的是特定人的分子?其他人的分子会不会也一齐参与共振
6-5 相片也能参与分子共振吗
6-6 在患者患处喷上药洗或在小白的操作点喷药洗的原因
6-7 操作分子共振时,要如何保护自己不被病气干扰
6-8 操作分子共振时,病人会不会有感觉
6-9 脑海中的人物影像也可以转录吗
6-10 分子共振时,振动的速率和频率对效能有影响吗
6-11 分子共振可以自己共振自己吗
6-12 两个以上的人同时间在同一空间里操作分子共振时有没有可能发生相消干涉
6-13 要如何洗掉分子载体上的讯息
6-14 虹膜图也可以做为分子载体
7.分子共振相关文章
7-1 简易分子共振--脚踝扭伤
7-2 简易分子共振--我舒缓自己的肋间神经痛
7-3 简易分子共振-- 小孩也能轻松学会分子共振:拔河受伤记
7-4 进阶分子共振--舒缓落枕自己来
7-5 进阶分子共振--背后嵴椎两侧痛
7-6 进阶分子共振--共振猪头也可以改善手臂痠痛
7-7 高阶分子共振--五十肩:分子共振搭配行姿自救法轻松做
7-8 高阶分子共振--消化系统通路障碍
7-9 病人自己的X光片是绝佳的分子载体(二)--车祸手术后遗症 203
7-10 病人自己的X光片是绝佳的分子载体(一)--脾脏切除手术后遗症和先天嵴椎侧弯
7-11 分子共振和结构力学的运用--快速解除右手无力的方法
7-12 对乳腺炎和乳腺管阻塞患者之帮助
7-13 找寻结构共振点的方法
8.快速熟悉操作的方法
作者序
对我而言,写书是一件挺麻烦的事,因为要拿起笔将单一文字串连起来,成为有意义的句子,再将句子排列重组成文章,让自己看得懂很容易,还要别人也看得懂就有点难了。但是,真的有一些理由让我不得不写。
理由之一:分子共振疗法是我研究的,对外界而言,还是陌生的东西。
但是听过解释的人还是会一头雾水,心想:这怎么可能?哪有这么奇的事?只要敲一敲小白,身上的疼痛就会好转?这是不是巫术?连我的学生都只能结结巴巴地回答世人的存疑,如果我不诉诸文字详细解说,怎么抵挡得了人们光怪陆离的想法!
理由之二:我希望这项技术可以推广到医疗资源缺乏的地区或国家。
这种心情有点像基因工程人员试图以基因工程改造农作物,顺利在沙漠地区栽种成为粮食,以解决开发中国家日益严重的粮荒问题。
你知道吗?每年,在开发中国家约有五十万名孩童因为缺乏维生素A造成永久失明。为了终止这项悲剧,研究基因工程的科学家将水仙花的基因与细菌的基因插入稻米的DNA中,成功培育出一种富含β胡萝卜素的金黄色稻米,已知β胡萝卜素在人体内会转化成维生素A。目前的计划是,免费提供这种稻米给开发中国家的农民。
此外,科学家还在番薯的植株体内,植入会表现一种膳食蛋白的基因,这种蛋白质含有大量成人必需的八种胺基酸,而这种高蛋白的番薯很容易栽培,对那些不易获得高品质蛋白质食物的开发中国家,具有特殊的价值。
当我从书上阅读到关于基因工程科学家的努力和理想时,既感动又兴奋,我所研究的分子共振疗法,其中有一个区块也使用了类似基因转殖的技术,我将它称为生物优质性转录,这种看似简单的转录技术,背后所需具备的高度综合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医学原理的深度和复杂度远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基因转殖工程对多数人来说是一门新的技术,而且以跨国际研究之姿被世人瞩目,也被世人批判。分子共振是手疗技术,但以科学理论提出,对手疗界而言也是首次。我对分子共振的期许和农业基因工程研究人员的愿景是一样的,希望这套保健疗法能借由文字传播开来,让更多人去研究它,不仅运用在手疗方面,还可以运用在其他科学工程方面。
理由之三:自我医疗(Self-Medication)为今日医学的趋势,虽然科技愈发达,我们获取的医疗资源就愈充足,但医疗成本并未因此而降低,总体而言,我们付出的医疗费用是呈现逐年攀升的曲线,随着人口结构的改变,一个家庭花费在医疗方面的费用,是不可能减少的。单就这一点而言,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一些照顾自己和照顾家人的医疗手法,当我们的医疗常识愈充足时,做出来的决定就愈明智。
分子共振可转录的分子载体是多样的,操作时也不需受场地的限制,资源取得非常容易,很适合在家中操作,而且不限年龄层次,人人可学,尤其不打针、不吃药,被治疗的人也可以自由活动,因为操作过程中病人完全不会有疼痛的感觉,对小孩或怕痛的人而言,再适合不过了。
再者,因为使用分子共振时完全不需碰触患者,对于有传染病的患者而言,不但增加舒缓的机会,也可以保护操作者的安全。
因此,分子共振疗法是体现自我医疗最恰当的途径,我必须诉诸文字,让更多人获得这方面的讯息。
胡友宁
■本书所述为另类疗法,仅为正规医疗之辅助,生病时,请先寻求正规医疗,以避免病情延误。
阅读导引
我本来想将分子共振分为初阶、进阶、高阶三本来写,但是这样写会有一些遗漏或重复,也会增加读者的负担。因此,我决定写成一本书,包含所有分子共振的体系,不过考虑到读者的医疗专业程度和需求,所以有一些细节略而不谈,日后有机会再以专书讲述。
1.阅读本书有两种方式:
(1)如果你想立即体验分子共振的力量,直接进入简易分子共振的章节,即第2章,之后挑选註明初阶的章节阅读。
(2)如果你希望先了解分子共振的原理原则,请依书本章节顺序。
2.建议:
一般性读者可选择第一种方式,有空、有兴趣或遇到难解疾病时再详看原理、原则。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医疗人员建议依书本章节顺序。
每章节内都有案例,配合说明,细读案例,了解操作点,对您操作分子共振时的效度有加分作用。
老實說,我是一個非常務實的人,對於那些聽起來有點「玄」的養生方法,我通常不太感興趣。但是,《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這本書,完全打破了我原有的觀念。它用一種非常科學、卻又不失人情味的方式,向我展示了分子共振的奧秘。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書中提到的「非侵入式」和「自然療癒」的觀念。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很多都對身體造成了負擔,但卻又難以擺脫。這本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途徑,讓我在不改變現有生活太多的情況下,也能有效地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態。我特別喜歡書中對於「疾病根源」的分析,作者認為很多疾病的產生,都與身體內部的分子振動失衡有關,這是一個非常獨特的視角。書中提供的各種練習,都強調了「覺察」和「調頻」的概念,我學會了如何透過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分子的振動狀態,並且透過一些簡單的練習來進行調整。我最近嘗試了一個關於「細胞修復」的分子共振方法,效果非常顯著,我感覺身體的疲勞感明顯減輕,而且皮膚的狀態也變得比以前好很多。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健康」有了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單純的身體機能的維持,而是更深層次的生命能量的調理。
评分老實說,當我第一次看到《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這個書名時,心裡其實有一絲絲的抗拒。總覺得「分子共振」聽起來太過學術,太過遙遠,不太像是能夠融入日常生活的東西。我一直以來都習慣比較傳統的養生觀念,像是多吃蔬果、規律運動等等。但是,我的一個朋友強烈推薦我閱讀這本書,他說這本書徹底改變了他對健康的看法,於是我帶著懷疑的態度開始翻閱。沒想到,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和啟發,遠遠超過我的想像!作者並沒有用艱深的學術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以非常流暢、親切的語氣,一步步引導我們進入分子共振的世界。他用了很多有趣的類比,比如將身體想像成一個複雜的音樂演奏,而不同的分子就像是不同的音符,它們的協調與失衡,直接影響著我們整體的「樂章」。我最震撼的是,書中提到我們身體的每一個細胞都在持續振動,而這些振動的頻率,會受到外界環境、我們的情緒,甚至我們所吃的食物的影響。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生活習慣,我開始更注意自己的情緒管理,也更加留意我所攝取的食物,希望能讓身體的「樂章」更加和諧。這本書真的讓我對「健康」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不再只是表面的飲食和運動。
评分我一直是一個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的人,尤其是當這些新事物能夠幫助我改善生活品質的時候。《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這本書,絕對是我近期最滿意的一次「探索」。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標榜「速效」、「奇蹟」的書籍,而是提供了一個紮實、有理論基礎的方法論。作者並沒有誇大其詞,而是用一種嚴謹又不失溫度的筆觸,為我們揭示了分子共振的神奇力量。我最欣賞的是書中對於「個人化健康」的強調。它不是一味地推崇某種單一的方法,而是鼓勵我們去覺察自己的身體,去了解自己的「分子頻率」,然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共振方式。書中提供的練習,非常多元且容易上手,從簡單的意念引導,到更深入的呼吸技巧,都有詳細的步驟說明。我嘗試了一些書中介紹的「能量校準」練習,才幾天的時間,就明顯感覺到身體的緊繃感減輕了,心情也變得更開闊。過去我常常因為工作壓力而感到焦慮,現在我學會了如何透過分子共振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即使面對挑戰,也能保持相對平靜的心態。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養生指南,更像是一位心靈導師,引導我們走向更健康、更和諧的生活。
评分這本《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抱著「姑且看看」的心態去翻的。畢竟現在市面上關於健康養生的書實在太多了,很多都是講一些老生常談,或者是一些誇大其詞的說法。但是,這本書真的讓我刮目相看!它給了我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身體的健康。它不只告訴你「要怎麼做」,更重要的是解釋了「為什麼」。作者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分子層面的振動是如何與我們身體的細胞、器官產生互動,進而影響我們的整體健康。我覺得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對抗疾病」,而是「提升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這點很重要!我們常常生病了才想到要治療,但如果能從根本上讓身體更強壯,更不容易生病,那不是更好嗎?書中有很多關於如何運用「意識」和「能量」來促進身體療癒的觀念,一開始聽起來有點飄渺,但作者用了很多科學研究的佐證,讓你不得不信服。我特別喜歡書中一個關於「負面情緒對分子結構的影響」的章節,看完之後,我才意識到原來我們的心情真的會直接反映在身體上,這也解釋了我為何有時候會莫名的感到疲倦或是身體不適。我已經開始嘗試書中提供的一些「分子共振練習」,雖然還在初期階段,但已經能感受到一些微小的正向改變,真的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评分哇,拿到這本書《不可思議分子共振健康法》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有點嚇到,因為我對這種「分子共振」聽起來就覺得很玄、很前衛,但又隱隱有點期待。畢竟我們現在生活壓力這麼大,各種文明病也層出不窮,想找到一種不吃藥、不動刀,就能讓身體達到平衡的方法,真的是每個人的心願吧?這本書的封面設計很簡約,但又帶有一種說不出的科技感,讓我第一眼就對它產生了好奇。我本身是個比較實際的人,一開始對這種聽起來有點像「魔法」的理論,其實是有點保留的。但是,內容的敘述方式卻意外地好懂,不會讓你覺得是艱澀難懂的科學論文。作者用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去解釋分子共振是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機能,還有一些簡單易行的練習步驟,感覺很像是生活中的小秘訣,而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我最喜歡的是裡面提到如何透過調整身心頻率來改善睡眠品質,這真的是我的痛點!常常睡不好,白天精神就超差,上班都快變行屍走肉了。書裡提供的方法,不需要什麼特殊的器材,就是透過一些呼吸、冥想,甚至是一些意念的引導,就能感覺到身體漸漸放鬆下來。最讓人驚豔的是,我實際練習了幾天之後,真的有感覺到入睡變得比較快,而且睡得更深沉,早上起床的時候,身體也比較有活力,不再像以前那樣昏昏沉沉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