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宪法》虽是1947年12月25日施行,但因面临内战,政府迁台的动员戡乱,宪政主义无法落实。直到解严民主化后,历经七次修宪,始成今日之宪法条文。但要掌握宪法之意涵,必须辅以大法官解释文及宪政例规(conventions),才能具体勾勒全貌。
中华民国宪法(概论)Q&A,是由国立台湾大学博士赵中麒、杨颖超合编,目的是为准备国家考试、研究所考试的读者,本书配合大法官解释文之推陈出新,参酌法学大家的着作新解,再依历届国家考试题之变化,进行全面增修,提供最新与综合各家学者精辟见解的解答。
第一章 导论 1
一、何谓宪法? 1
二、试论现代宪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
三、试论我国宪法的内容有那些? 6
四、试论宪法的特质有那些? 8
五、试论宪法的分类? 10
六、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之区分,试详论之? 13
七、试论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的意义?兼论其优缺点? 15
八、试述宪法、法律、命令三者之关系及不同? 16
九、试述宪法法源为何? 18
十、何谓立宪主义?兼论我国宪政发展的问题? 19
十一、试从权力分立说明「宪法机关忠诚」。在我国司法院大法官历年解释中可否找出类似「宪法机关忠诚」之轨迹? 20
十二、试述近代宪法发展趋势? 23
十三、政府迁台后到解严,动员戡乱临时条款的变动情况,试简述之? 25
十四、我国经过七次修宪,试简述其变动情况? 26
註释 32
第二章 宪法前言与总纲 33
一、何谓宪法前言?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33
二、试论中华民国宪法前言,并扼要加以阐述? 35
三、何谓国体?何谓政体?我国宪法对于国体与政体如何规定? 37
四、我国宪法中,关于主权之规定如何? 38
五、我国宪法对国民之规定为何?兼述我国法律对国籍之规定? 40
六、试从宪法观点论述华侨国籍问题,并就我国之华侨政策,试申其法理何在? 43
七、试论宪法对领土之规定? 44
八、我国宪法规定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其理由何在?兼论对民族平等的相关规定? 46
九、试说明国旗与国家之关系、及我国国旗之涵义为何? 47
十、中华民国宪法前言、基本国策以及有关宪法基本原则之规定,三者间有何关联性?在宪法之适用或解释上,三种规范间可有位阶秩序?请附具理由阐明之。 48
註释 52
第三章 人民基本权利与义务 53
一、何谓人民基本权利义务?应否入宪? 53
二、试述人权之分类? 54
三、试述宪法保障基本权利之意义?宪法何以要保障人民之基本权利? 57
四、试述基本权利之功能为何? 58
五、何谓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与客观法?请由基本权利的主观权利与客观法功能,建构基本权利的保护法益。(民国95年高考1级2级) 61
六、试论基本人权与宪法之关系及发展? 63
七、试论人权之演变有那些特征? 65
八、何谓特别权力关系?可否借以限制人民之权利? 66
九、基于特别权力关系,学校本于维护校园秩序,对违反校规之学生施以惩处,学生可否主张宪法保障诉讼权而对学校的惩处作为提起行政诉讼? 68
十、宪法对人权保障之适用对象? 69
十一、何谓宪法第三人效力?如何适用? 72
十二、试对于宪法第三人效力的「视同国家原则」与「比较衡量原则」简要说明之? 74
十三、何谓平等(平等权)? 75
十四、平等权应如何落实? 77
十五、试述我国宪法中关于平等权之规定? 79
十六、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享有法律上之平等权,则受军事审判冤狱者可否依此原则要求国家赔偿?某甲有色盲,报考警察学校被拒,是否可依平等权原则请求救济? 81
十七、何谓自由权?其范围(分类)如何? 83
十八、何谓人身自由,试就我国宪法规定论述之。 84
十九、何谓宪法保留,与人身自由的关系为何? 87
二十、何谓提审制? 89
二十一、何谓人民不受军事审判?军人若不服军事判决,可否上诉至一般法院? 90
二十二、何谓司法一元主义? 92
二十三、宪法第10条规定,人民有居住自由,其保障主体与范围为何?是否可以限制? 93
二十四、何谓迁徙自由?有何限制? 95
二十五、何谓意见自由?与言论自由有何关系?我国宪法关于意见自由之种类有哪些? 97
二十六、为何宪法须保障言论自由?试述之。 99
二十七、宪法保障言论自由,其范围为何?国家可否透过行政作为加以限制? 100
二十八、试论思想及良心内容保障? 104
二十九、何谓讲学(学术自由)?其保障范围为何? 105
我是一名高中公民老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教材。市面上很多宪法教材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简化,很难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偶然间,我发现了这本书,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买了一本,结果却惊喜地发现,它完全符合我的需求。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合理,将宪法的内容分成几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又细分成若干个小节,每个小节都配有相应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语言非常生动活泼,作者善于运用比喻和故事,将抽象的宪法概念变得具体可感。例如,在解释权力分立的时候,作者将三个机关比喻成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这种比喻非常形象,让学生很容易理解权力的制衡机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宪法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精神。
评分我原本对宪法没什么兴趣,觉得它是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但自从我开始阅读这本书之后,我的看法完全改变了。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法律学者,他不仅对宪法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还具备很强的写作能力。他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宪法概念解释得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的结构非常严谨,从宪法的基本原则到具体的制度安排,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还特别注重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宪法的形成和发展。例如,在讨论中华民国宪法的历史渊源的时候,作者详细介绍了清朝的宪政运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台湾的政治发展,以及战后台湾的民主化进程。这种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宪法的意义和价值。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宪法不仅仅是法律,更是一种文化,它承载着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
评分读完这本关于中华民国宪法的书,我不得不说,它填补了我长期以来对于宪法基础知识的匮乏。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里,宪法总是像一座高山,遥不可及,课本上那些条文仿佛是古文,读懂了也觉得与生活脱节。这本书却用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将复杂的宪法概念拆解成一个个容易理解的模块,就像拼图一样,慢慢地将宪法的全貌呈现出来。作者的叙述逻辑清晰,从宪法的历史渊源、基本原则,到各个机关的职权划分,都解释得深入浅出。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条文解读,而是结合了台湾的实际政治运作,举了很多生动的例子,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对于总统的权力、立法院的监督、司法院的解释权,作者都用台湾的案例进行分析,让我感觉这本书不是一本枯燥的理论书籍,而是一本与台湾社会息息相关的实用指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政治制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理解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评分说实话,一开始我买这本书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因为市面上关于宪法的书籍太多了,而且很多都过于学术化,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却完全颠覆了我的印象。它不是那种堆砌专业术语、让人头昏脑胀的学术著作,而是一本真正为普通民众所编写的宪法入门书。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语言简洁明了,即使是没有法律背景的人也能轻松阅读。更重要的是,这本书注重启发思考,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宪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引导你去思考宪法背后的精神和价值。例如,在讨论言论自由的时候,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引用宪法条文,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言论自由的重要性,以及言论自由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这种启发式的写作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主动地参与到宪法学习的过程中。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宪法不仅仅是法律,更是一种社会契约,它关乎每一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评分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将宪法与台湾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很多宪法书籍都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探讨。而这本书却不同,它从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对宪法进行了深入的解读。例如,在讨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的时候,作者结合了台湾的社会问题,分析了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并探讨了宪法如何保障人民的权利,以及如何解决这些社会问题。这种结合实际的写作方式,让宪法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实。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宪法不仅仅是法律,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它反映了我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台湾的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能理解台湾社会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