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牖之艺

户牖之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建筑设计
  • 传统建筑
  • 营造法式
  • 木工
  • 榫卯
  • 中国古建筑
  • 房屋构造
  • 民居
  • 工艺
  • 历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户为门,牖为窗,既供出入、採光、通风,也兼具艺术性与趣味性,更彰显出丰赡的人文内涵。本书让您在赞叹中国古建筑门窗的形象富丽、技艺精湛之余,还不禁要反覆咀嚼那醇厚芳美的文化滋味。

  《户牖之艺》以中国古建筑门窗的发展及形制做为导论,图文并茂且系统性地介绍了宫殿、庙堂、住宅、园林建筑等等的门窗,并深入探讨其中蕴含的文化意义。作者通过实地拍摄、现场测绘,积攒了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古建筑门窗丰富多彩的样式,读者可从中领略各阶层、各地区、各宗教、各类建筑的文化内涵及风土民情。

书籍重点

  《户牖之艺》是中国古代建筑知识普及与传承系列丛书‧中国古代建筑装饰五书之一。

  本书精辟地剖析了中国古代建筑门窗的奥妙,让读者从张张精美的照片与绘图中,不仅能欣赏到各种门窗装饰艺术之美,还可深入了解其功用,并玩味其背后所代表的时代与地区的文化特征。

作者简介

楼庆西

  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1930年出生于浙江杭州。1953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留校任教至今。长期从事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与理论的研究与教学工作。近二十年着重于研究乡土建筑和古建筑装饰。主要着作有:《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中国古建筑砖石艺术》、《乡土建筑装饰艺术》、《屋顶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建筑装修与装饰》等。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门窗发展及形制 
门窗的发展 
一、破子棂窗、睒电窗、版棂窗 
二、格子门 
门窗的形制 
一、格扇门 
二、槛窗
三、横披窗
四、支摘窗
五、直棂窗
六、墙窗

第二章 宫殿门窗
中轴线上宫殿门窗
一、太和殿
二、中和殿、保和殿
三、干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四、太和门、干清门
中轴两侧殿堂门窗 
一、外朝三大殿四周建筑门窗 
二、内廷三宫四周建筑门窗
三、宁寿宫建筑门窗 
四、东西六宫建筑门窗
宫殿门窗形态
一、格扇的格心
二、格扇的裙板与□环板
三、面叶
四、支摘窗 

第三章 庙堂门窗 
汉地佛教寺庙门窗
一、五台山、普陀山佛教寺庙门窗
二、云南昆明地区佛寺门窗
三、四川成都佛寺门窗
藏传佛教佛寺门窗
一、佛寺的门
二、佛寺的窗
伊斯兰教清真寺门窗
广东地区庙堂门窗
一、佛山祖庙门窗
二、广州陈家祠门窗 
庙堂墙上窗

第四章 住宅门窗
山西四合院住宅门窗
一、西文兴村住宅门窗
二、丁村住宅门窗
三、山西大院住宅门窗
安徽徽州住宅门窗
一、关麓村住宅门窗
二、延村住宅门窗
福建民间住宅门窗
窑洞住宅门窗
非合院式住宅门窗
一、吊脚楼与干栏楼
二、彝族住宅门窗
三、藏族石碉房
四、毡包的门

第五章 园林建筑门窗
私家园林建筑门窗
一、厅堂、轩室门窗
二、楼阁门窗
三、亭门窗 
四、廊门窗 
五、院墙门窗
皇家园林建筑门窗
一、殿堂建筑门窗
二、楼阁门窗
三、亭门窗
四、廊门窗

第六章 门窗文化 
封建礼制
不同文化与艺术
一、宫廷文化
二、宗教文化
三、文人士大夫文化
四、乡土文化
地域与民族特征
屏风与门窗饰品
一、格扇屏风 
二、门窗饰品
图片目录

图书序言

门窗发展及形制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在他所着的《道德经》中说:「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户为门,牖为窗,可见凡房屋都有门与窗;门供人出入,窗用做採光和通风。

  门窗的发展

  考古学家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发现了早期「北京人」居住的山洞,这是距今五十万年之前原始人类的住屋,这些石头山洞依靠洞口採光和通风,至于这些洞口是否还有遮挡物,就无法考证了。古代文献也提供了早期人类住屋的资料,《礼记.礼运》中说:「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营窟是挖在地面下的穴居,橧巢是用树枝搭起来像鸟巢一样的居屋。橧巢没有留存下来的,而穴居则在不少地方留下了遗迹。考古学家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掘出一处距今六千年的原始氏族社会聚落遗址,在这块遗址上,散佈着方形和圆形的半地下穴居和地面上的房屋,考古学家也绘制出这些房屋的想像图,它们应该也有供居住人出入的门,但门的具体形象却无法想像了。

  夏商时期,开始有了城市,出现了住宅、宫室、作坊等类的房屋,如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这个时期的一些瓦当。瓦当是覆盖在房屋屋顶上瓦的瓦头,从这些精美的瓦当可以推测当时房屋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具体形象却不得而知。由于当时的文字是象形文字,所以从文字上可以发现一些有关房屋的样子。

  直至发掘出汉代墓葬中的明器,才使我们真正看到了房屋上门窗的具体形象。明器是坟墓中主人的殉葬品,古时人们相信人死后会到另一个阴间世界去生活,所以需要把生前所住房屋、所用生活器物一起带到阴间去使用,就像现在农村中土葬老人时,把一些纸煳的房屋、用具烧化以随老人带走,只是在汉代殉葬品不是用纸做的,而是用土烧制的陶器。正是这些陶土的房屋为我们留下了早期建筑的具体形象,尽管这些明器只是缩小了的模型,但它们毕竟是以真实建筑为蓝本而制造的。这些房屋明器不但让我们看到了两千年前建筑的总体形象,如多层的楼阁、底层架空的干栏式房屋等,而且也认识了当时已经有四面坡、两面坡的屋顶,楼层之间的平座栏杆,屋檐下的斗栱,其中也包括门与窗的式样。门有单扇和双扇的板门,门板上还有兽头衔着的门环;窗有充满在两根柱子之间的落地窗,有上下分做两段的窗;窗上既有竖条的木棂,也有十字交叉、正方格、斜方格等等形状的木棂。在《后汉书》中也有对建筑的描绘:「柱壁雕镂,加以铜漆。窗牖皆有绮疏青琐。」(《后汉书.卷三十四.梁冀传》)瑱文为连续的环形纹样,在汉墓雕刻中能见到。明器上这些门窗式样,说明这类棂条组合不但具有实际功能,而且已经成为一种装饰手段了。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期诸王朝中的盛期,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国力强盛,表现在建筑方面也很明显。在都城长安和东都洛阳都进行了大规模的宫殿和官署的建设,从留存下来的遗址上可以看到,这些建筑体量大,佈局严整,具有很恢宏的气魄。唐代也是佛教在各地盛传的时期,自都城到地方,兴建了大量的佛寺、佛塔与石窟。但遗憾的是,这些地面上的建筑留存至今的非常少,现已确认的两座佛殿──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佛殿与佛光寺大殿──也都是地方上的一般佛寺大殿,它们远不及当时朝廷敕建佛寺那样的规模与体量。但是目前也只能从它们以及一些佛塔和石窟壁画等资料,去认识那个时代的建筑和各部分构件。

  从唐代的这两座大殿上见到的门是木板门,板门上有排列整齐的门钉。窗是直棂窗,即在窗框内用竖向木条左右横向排列成行,以便在这些密集的木条上煳贴纸张。这样的板门和直棂窗在唐代的多座佛塔和壁画上也能见到,如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塔、南京栖霞寺舍利塔,以及陕西西安唐懿德太子墓壁画的建筑上,都是这种门窗,可见这样的板门和直棂窗应该是当时流行的式样。在唐代陵墓内的石刻中也可以见到建筑门窗的形式。陕西西安出土隋朝李静川墓石椁,正面雕刻着房屋大门和门两侧的窗,窗仍为直棂窗,而板门上方的楣额、两旁的立颊、下方的门槛和窗上下槛,均满布纹饰。在长安明德门遗址出土的一段石门槛上也雕满了卷草花纹。尽管这些不全是房屋真正的大门,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唐代在宫殿、城楼、佛寺等主要建筑上已经有了华丽的装饰。

  宋哲宗元符三年(一一○○年),朝廷颁行了一部《营造法式》,这是有关建筑设计与施工的官订专着,它记载了宋代各类建筑从总体形象到各部分构件的大小尺寸、做法以及用工、用料的数目等。其中的「小木作制度」部分专门讲了门窗的制度,书中列举了版门、乌头门、软门、格子门、破子棂窗、睒电窗、版棂窗、阑槛钩窗等多种门窗。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