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中的时尚元素(新版)

名画中的时尚元素(新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时尚
  • 绘画
  • 艺术史
  • 服装
  • 文化
  • 历史
  • 名画
  • 流行元素
  • 艺术
  • 设计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 荣获行政院新闻局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推荐
★ 荣获新北市101年度国民中学推动阅读推荐优良图书(艺术类)

  蕾丝袖口、荷叶边、蝴蝶结、长筒靴、高跟鞋、马甲……
  这些不是当季最新的设计元素,而是16世纪起就流行于欧洲的服装时尚!
  本书从西洋名画中解析出历久不衰的流行服饰元素
  从社会、文化、艺术、历史等多重角度,解读时尚这回事

  时尚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名画中的时尚更呈现出绘画技术的进步、绘画观念的改革传承。

  本书从一百多幅西洋名画中,解读自16世纪以来的时尚史。从为了改进服装功能而出现的切缝设计、贵族用以炫耀财富的高级布料、王室借以表达身份的繁缛装饰,到强调女性线条的后蓬式长裙、法国大革命后解放女性的宽松长袍……我们企图以社会、文化、艺术的多重角度,建构出立体的时尚史,充满古今对照的趣味。

  有些流行消失在历史中,但更多的流行则不断转化,演变出新生命。

  查理五世所钟爱的「阳具套」,维多利亚女皇起那高耸、华丽却保守的褶纹领子,只能在名画中瞥见形貌。但是路易十四所倡导的高跟鞋,洛可可时期风行的高腰女装、蕾丝花边、缎带蝴蝶结,至今仍然广受女性喜爱。即使到了现代,人们故意将牛仔裤割破好几处,以便露出腿部肌肤的作法,也与16世纪的切缝装饰不谋而合。

  流行不是现代人的专利,每个时代都有走在时尚尖端的人们。解读了时尚的生生死死,对于人类对美的追求与心灵世界也多了一份了解。

作者简介

许汝纮

  国立中央大学毕业,曾任震旦集团杂志社总编辑、锦绣出版集团文库出版公司总编辑兼行销企划部总监、云门咖啡行销总监,现任高谈文化出版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曾出版「你不可不知道」音乐系列书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首经典名曲》、《你不可不知道的100部经典歌剧》……等畅销书籍,以及艺术系列书籍,例如:《你不可不知道的300幅名画及其画家与画派》、《比亚兹莱的插画世界》、《欧洲的建筑设计与艺术风格》……等畅销书籍。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华丽盛宴
.华丽的切缝装饰
.皇室的奢华与尊贵之美

第二章
巴洛克时期繁复唯美新主张
.除了蕾丝还是蕾丝
.夸张和变形的设计与配饰

第三章
甜蜜浪漫的洛可可风潮
.无懈可击的优雅
.情人们的秘密花园
.轻薄蕾丝营造温柔婉约的女性特质
.低俗的另类时尚

第四章
迎接新古典主义的来临
.高举英雄主义大旗的时代来临
.时尚史的美丽女神们
.无论裸体还是着装都是那么完美
.世界第一的巴黎高级时装店
.属于男性的西装制服诞生

第五章
中产阶级引领多元时尚
.后膨式(Pull-back)的设计
.披肩与宠物
.阳伞所带来的时尚感
.中性时尚--灯笼裤
.裸露的美感--奥林匹亚与红磨坊的康康舞孃
.异国民俗风

第六章
时髦的孩子们
.属于孩子的童装设计
.是教养还是单调古板
.皇家童装

图书序言

序言

淬炼.淬炼.再淬炼
---从500年来的经典名画中,萃取时尚新元素---

  阅读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情,尤其是阅读关于美的历史。

  美的历史告诉我们:什么是菁英者的精致文化,什么又是庶民生活的写照,两相对比后的差异,究竟距离有多大?而美的历史也告诉我们:什么样的观感是当代的审美观,什么样的表象,又是人性中追求善美的贪婪,对应现在的观点,我们的审美观念与美学素养,究竟进步了多少?

  人类思想中追求美好生活的潜质,形塑了一整个时代,形诸于外的时尚表征。打开五百年来保存于殿堂中的经典名画,我们将为读者仔细的归纳出,从十五世纪至十九世纪末,五百年来曾经掳获人心的时尚元素,哪些细节与设计手法,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尚流行舞台上,依旧活跃不止。

  从十五世纪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强权开始疯狂地掠夺海外的殖民地与财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与法国,都积极向外扩张并建立殖民地。当时的欧洲,不论是在科学、艺术、商业、医学,或是国力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在文艺复兴时期,华丽的时尚流行席卷了宫廷与贵族圈。这场华丽盛宴,不仅要展示强大的国家实力,更要展现强烈的扩张企图心。文艺复兴时期奢华的代表--切缝设计,经过了五百年,依然在今日顶尖的奢华流行时尚中,看见了转移与蜕变的痕迹。

  到了巴洛克时期,欧洲的艺术文化中心,开始转移至法国巴黎。整个十七世纪,欧洲都处于极度扩张的时代氛围中,土地扩张、掠取财富的政治主张,导致新富阶级兴起。巴洛克时期繁复、唯美的时尚新主张,既能满足宫廷的需要,更能彰显新富阶级的影响力。除了蕾丝,还是蕾丝的大量运用与生产,直到今天,依然稳稳地掌握着流行的关键趋势。

  十八世纪的欧洲,普遍弥漫着一股急欲挣脱束缚的躁动,人们既崇尚理性、又向往自由潇洒的心灵解脱,让巴洛克时期华丽尊荣、夸张宏伟的文化观,开始大幅转向。甜蜜浪漫的洛可可风潮,在倾向奢华、逸乐、抛开俗世道德锁链与使命感的束缚下,一切的创作,皆从唯心出发,真确地表现了人类不受缚綑的自然情感。这个时期流行的蓬裙与细致的螺纱设计,到了现在,还是婚礼中新娘结婚礼服的首选。

  法国大革命之后,拿破崙建立了强大的「法兰西帝国」,一种向「罗马帝国」致敬的英雄主义倾向,在政治和艺术的领域上快速漫延开来。从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二○年代,在服装史上被称做「新古典主义时期」。这个短暂的时期,流行奢华、复古的时尚风潮,几乎在一夕之间,完全颠覆了从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三百年间所形成的贵族生活方式。

  从十九世纪后半叶开始,欧洲各国的中产阶级逐渐抬头,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的走向与发展,都与中产阶级息息相关。「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彻底打破了贵族、富人、平民之间的特权与界线。过去那种以男性的喜好为主的所有流行观点,完全改变成以女性的需求为主导的时尚流行。从此之后,人们只要提起时尚或流行,就会完全关注在女装的发展与改变上。

  而资本主义体系,更为了要刺激消费,将奢华品都赋予了新的象征地位与附加价值,以挑动富人们无止尽的渴望与追求。于是,中产阶级的品味开始引领并左右多元的时尚流行。这股风潮到了二十世纪,更是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了现在百家争鸣的时尚新纪元。

  从《名画中的时尚元素》当中,我们看见了五百年来的流行元素,至今仍持续地在流行舞台上发光发热。二○一○年米兰秋冬时尚週中,我们又看见洛可可时期的蓬裙与蓬袖的设计,经过淬炼再淬炼的过程,重新站上时尚舞台。

  生活当中不能缺少的许多美好事物,当然包括了音乐、艺术、文学、生活美学与环境关怀,它们之间息息相关,交错发展,借着阅读、倾听、经验交换、用心思索,形成大家坚持、信守的文化风格。由衷的感谢您不吝伸出的沟通与友谊的双手,那是我们长期以来最大的支持与鼓励,更是我们向前迈进的动力泉源。

华滋出版 总编辑
许汝纮

图书试读

1.文艺复兴时期的华丽盛宴

十五、十六世纪是欧洲各国迅速发展的时代,不论是在科学、艺术、商业、医学,或是国力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当时,最先是在中欧与北欧的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自觉精神的居民,他们开始组成各式各样的同业公会,他们包括:商人、科学家及艺术家等,这些人对于医学、科学与技术知识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于中古世纪宗教、贵族以及经道院所传授的知识感到怀疑。这种转变无疑是在挑战最高权利--教宗,但是,这波追求知识的风潮延烧得太过热烈,就连教宗也无力全部干涉,于是,连宗教也无可避免地,跟着这波潮流进行自身的变革。因此,社会开始产生大改革,许多重要的知识,在这个时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哥白尼的「地动说」,成为当时彻底改变世界观的先躯。

这波「知识革命」,使得各种学科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冒出头来,原有的科学及航海技术,如:测量、数学及天文学等知识,都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以致各国君主及商人都怀抱起航海致富的梦想。君主为了寻找新的殖民地,扩展国家势力;商人和探险家则抱着拓展贸易航线、前往异国寻找金、银、香料和传说中的宝藏,以增加财富的想像,纷纷投入大量的金钱及人力、物力。在这两股庞大势力的结合下,欧洲迅速进入远航能力发达的「大航海时代」,促成了「地理大发现」。

到了1453年,土耳其征服拜占庭,大批希腊学者逃亡到义大利,把古希腊的重要文献重新带回到欧洲。当时,欧洲社会原本崇尚华丽风格,可是当他们一接触到古希腊的精神,马上受到震撼,许多人宣布放弃华丽风格,回归纯朴、追求内省的古希腊精神,从此,开启了「文艺复兴」时代的伟大序幕。

欧洲艺术的新生

文艺复兴运动在绘画方面,也同样受到古希腊文明的深远影响,一改以往华丽的笔法,在创作技法上有了全面的革新思维。画家们回归古希腊时代的绘画技巧,改以写实手法为主,并加入新的元素--运用数学领域中的抛物线条和几何图形,构成一幅内容充实、丰富的画作。同时,也利用光学方面的各类透视法、光谱及色调,使色彩运用更加鲜明灵活。这些新元素的加入,使得此时期的作品,不仅迥异于中古时代,甚至超越了其所师法的古希腊时代,形成一种全新的风格。

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与探索之后,突破了画作只能表现于墙壁、画布及木板的二度空间刻版印象,发明出以三度空间来诠释绘画的崭新方法,让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表现,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可以说是当代欧洲艺术的滥觞。

为衣服保留活动空间

文艺复兴时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所有被传统压制的想法,纷纷解套。哥德时期在各种艺术上追求长度与高度的审美观,逐渐被「宽度」所取代。在现代,将平面的布料按照人的身体进行立体剪裁的所谓「打版」技术,已经广为人知,并普遍运用在服装的剪裁设计上。但是这种利用三角形的两边,缝合起来的立体剪裁方法与缝纫技术,是在十八世纪才发明出来的。

在十六世纪时,人们还是透过在布面上做出「切缝」(Slash),保留肢体活动的空间,并将分别制作出来的袖子,和前后、左右的布片,用带子、绳子或金线连结起来。从切缝的地方,可以看到里面的白色衬衣。在许多大师的画作中,都可以看到以切缝装饰做成的服饰,就可以想像出当时这种剪裁是多么流行了。

切缝装饰可以多方面地创造服装的蓬松感,呈现人体无法达到的宽度,常常使用在肩部或臀部上。在女装使用这种有宽大效果的设计,可以凸显纤细的腰身,如果再加上紧身胸衣设计,更可塑造出婀娜多姿的体态。当时这种剪裁设计几乎席卷了整个欧洲,成为独一无二的流行时尚。

切缝装饰最早源于十五世纪末,是为了受雇于瑞士与德国的佣兵而设计的制服款式,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功能上的考量。后来,设计师们(当时大都由画家兼任)超越了原有的功能性,看到了这种剪裁方式在设计上的趣味,而不断的加以改良。罗马梵蒂冈卫兵所穿的制服,据说是由米开朗基罗设计,至今还保留切缝装饰的痕迹;而从牛津大学的学士服,也可发现从亨利八世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切缝设计的痕迹。

仔细看看杜勒《手持刺蓟花的自画像》中人物的袖子,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切缝设计的裁切手法和打孔的方式。经过时间的累积与推进,剪裁手法也更形复杂;在不断地改进、创新之后,才会在十六世纪时,成为广被运用的服装设计风格,并且蔚为风尚。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