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书收录「建筑改革社」成立六年来重要的20篇文章,充分呈现建改社的观点和思维。这也是台湾建筑与空间和社会与美学改革的重要文献,是台湾建筑界最前沿的声音。
本书特色
本书共收录20篇文章,这些作者是当前台湾建筑界最具代表性的改革者中的一部分。这些改革者鑑于建筑专业环境腐败,公共工程失去方向和动力,终将导致生活环境品质的败坏,因此愤而起身成立建改社,六年来奔走改革不虞余力。而为文论着是促进改革的利器,他们深信改革的动力源自思想,因此集结发表于各处的改革性文章,称为「异论」,希望能扮演暮鼓晨钟,唤醒大众为营造更好的空间和社会一起努力。全书分为「理现实」、「论制度」、「谈理念」、「为教育」、「许未来」等五大部分,分头梳理台湾建筑专业环境之弊害,不但论理清晰而且时时流露热切之情。这本书不但是当前台湾建筑与空间和社会与美学改革的重要文献,也是台湾建筑界最前沿的声音。
05 陈迈先生 序
09 陈柏森先生 序
11 曾旭正 建改这条路
理现实
16 曾光宗 与社会接触的「课外活动」
30 王俊雄 建筑师与没有名字的人
40 郭恆成 作法、说法|美学、政治
48 姜乐静 在科学与不科学之间,我们建筑
58 邱文杰 过去美好时光安在?
论制度
68 林盛丰 提昇公共工程品质的几个关键性策略
82 徐岩奇 台湾需要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公共建筑制度
92 张景尧 建筑法规的浅谈与深思
100 刘木贤 力与理:谈令建筑师头痛的「设计审查机制」
谈理念
110 吕钦文 我看「建筑的复杂与矛盾」
116 张基义 当代建筑的弔诡:无所不在与独一无二
124 林芳怡 你「看建筑展」了没?|建筑展览在台湾
136 王维仁 各自表述的六种阅读术
为教育
160 龚书章 在晦暗的时刻,为建筑人点起光亮
174 洪育成 建筑教育|逐鹿国际舞台之际,台湾建筑教育如何因应
188 殷宝宁 亲爱的老师,你想培养出什么样的建筑专业者?
许未来
198 曾旭正 幸福建筑缘起
212 罗时玮 海洋亚洲的想像:咸咸的城市空间经验
226 曾梓峰 推动二代绿建筑的唿吁
240 夏铸九 全球化下的都市转化的序幕
262 作者简介
273 大事纪
陈迈先生序
每一个世代,总存在着不尽完美的事,不管是在政治领域或是各种专业领域;也因此,需要一群怀抱理想的改革者,在关键的时间里,挺身而出,宣扬理念、身体力行。
建筑,在我们的社会里,历史渊源虽可上溯数千年之远,但成为一种专业,也不过是近百年的事;尽管诸多建筑前辈与后进多年来努力不懈、学习精进,但回头看建筑,她在我们这个国度里,似乎没有随着民主政治的步伐,向前迈进。相反的,长久以来反而成了民主时代残存的官僚枷锁的囚徒。
试问,我们有多少的创意被官僚的作风抹煞;又有多少的青春生命,是虚耗在与官僚体系周旋的过程中?
试问,我们有多少怀抱建筑热情的青年人是满怀怨慲的退出这个职场;而我们的环境又如何一次又一次的丧失脱胎换骨的契机?
建筑业界对执业环境的不满、尤其是对公部门对待建筑专业的态度,积怨已久。921天崩地裂的灾难,号召了许许多多的建筑专业者投入灾后重建的工作;这场灾难,也让各世代对建筑仍抱持热情的建筑专业者有机会共谋积极贡献专业的途径。大家不约而同的看法是:「相互学习建筑技能、共同改革执业环境,让建筑专业得以充分发挥」;在救灾的过程中组成了「新校园运动合作社」。这个自发性社团,后来发展为「建筑改革合作社」正式组织,简称「建改社」。
「建改社」的重要目标不只从过去看未来、提出美好环境的愿景;更自我期许不只谈问题更要谈改革的策略,极力避免纸上谈兵书生论政的事。因此,积极论述、深度讨论自然是必需的。十多年来建改社的成员在包括教育、行政、实务的各个层面,发表过许多的文章。这些文章的题目、作者、用词遣字虽各有异,但读者都不难发现它们的共同性: 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建筑的热情、参与改革的勇气、与追求美丽新世界的憧憬;当然还包含着「改革别人,也改革自己」的内省意涵。
这本书便是其中一部分文章的集结。
这本书早应该跟大家见面的,只因为建改社的成员都忙于教学与实务,迟至今日才完成编排。虽然晚了,但希望是一个好的开始。
任何的改革,都是由观念先行。希望这本书除了表彰建改社对于建筑改革的观念外,也希望能引起关心建筑环境的各界朋友共同讨论;终极目标当然是希望共同促进美好环境的早日到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