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第二版)

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技术分析
  • 股票
  • 期货
  • 外汇
  • 波浪理论
  • 艾略特波浪
  • 金融市场
  • 投资
  • 交易
  • 技术指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列举容易辨识的波动模型,让投资人可以轻松、简单的了解目前股价透露的讯息,可以在恰当的位置,执行买卖策略中的进出动作。

  波浪理论的基础理论相当简单,困难的是在如何定位和实际运用。本书为了解决这样的困扰,利用移动平均线 (MA)、随机指标 (KD)、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指标 (MACD),协助投资人分辨调整浪与攻击浪,并在股价波动走势行进的过程中,能够恰当的进行定位。为与第一版区隔,再增加第四章,深入探讨关于指标的进阶运用技巧,包含了均线与KD这两个指标。

  书中列举了容易辨识与操作的模型,利用这些例子为基础进行推演,就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入一颗石子,所产生的涟漪将使投资人的技术分析观念产生不断扩张的变化,自然就可以提升投资人在面对诡谲多变的盘面时,能够迅速反应,并做出相对恰当的操作。

  《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一书是《实战手记》系列的第二本,也是坊间第一本将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加以整合研判的讨论专书,对于已经具有波浪理论基础的投资人,透过本书将可以更深入了解与运用波浪理论于实际交易,因此这是一本波浪理论的进阶讨论专书,同时也是投资人最佳的实战参考书籍。

作者简介

黄韦中

  台湾台南人,业余投资人。

  目前主要着作有:《主控战略》系列:主控战略 K线(2003年) 主控战略开盘法 (2004年) 主控战略移动平均线 (2005年)主控战略成交量 (2005年) 主控战略即时盘态 (2006年) 主控战略波浪理论 (2007年) 主控战略型态学 (2008年)

  本系列已经全部写完
  《实战手记》系列:股价波动原理与箱型理论 (第一版 2006年,第二版 2012年) 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 (第一版 2007年,第二版 2013年) 主控技术分析使用手册 (2009年) 对称理论 (2010年)

  《主控战略笔记》系列:量价关系操作要诀 (2012年)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第二版序 5
作者序 7
导  读 11

1.  均线与波浪的关系 23
公  式 / 23
均线指标的基本用法 / 24
乖离率指标的基本用法 / 28
均线指标与波浪的关系 / 30
均线交叉与波浪的关系 / 35
实际操作 / 36
均线力道的研判法则 / 88

2.  KD与波浪的关系  97
公  式 / 97
运用原则 / 100
实战运用 / 105

3.  MACD与波浪的关系 157
公  式 / 157
指标运用原则 / 159
实际操作运用 / 178

4.  进阶研判技巧 215
均线进阶 / 216
KD研判进阶 / 261

结  语 287
后  记 291

图书序言

  《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是实战手记系列的第二本,也是因为出版社更易,趁版权到期重新修订本书。上次重新撰写《股价波动原理与箱型理论》时,虽然将所有例子翻新以符合近期走势变化,但也让原本许多经典的范例消失,因此这一次撰写本书第二版时,决定保留原书中大部分范例,并且将所有章节、说明予以润饰、补强,而在笔者网站论坛中曾经提出讨论、且具有疑义的部分也进行补述。

  同时为了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厚爱,再增加第四章,深入探讨关于指标的进阶运用技巧,里面包含了均线与KD这两个指标。在均线运用的单元中,分别探讨控盘系统、测量系统与分浪系统,其中分浪系统是想要让投资人可以利用股价与均线间的摆动关系,定位出整个多头攻击浪潮的位阶,接着再以此为基础,分别针对标准5波走势、第3波走势延伸、第5波走势失败与第5波走势延伸等摆动模式,探讨均线与波浪之间的对应关系。

  至于KD指标的用法,则是以第二章的判断技巧为基础,衍生出反复交叉讯号、反弹波中的次级波走势与次级波与反弹波走势等修正模式,以利于修正浪层级与走势的分辨,并协助投资人在修正结束后,能辨识出另一个反弹或回升行情的循环起点,如此一来,就能将均线、KD与MACD指标综合判断,清楚的分辨攻击与调整走势,自然也就能够拟定适合的操作策略以因应盘势的变化了。

  市场前辈常这样说:「没有比投资自己更重要的事。」、「进入市场时,需要投资的不是股票、期货或选择权,而是头脑。」只要愿意学习,任何时间开始都不嫌太晚。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分辨研学是否适合自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假设所学不适合自己,甚至是错误的方向,请快快扬弃无需觉得可惜,毕竟在错误的道路上,再怎么努力奔跑也没有用。

  生命是公平的,你付出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希望笔者所写的书,能对各位朋友有些许的启迪作用,不至于方向错误,就是个人最大的心愿了。

  谢谢大家。

韦中  谨识

图书试读

本书内容着重在整合技术指标与波浪的运用,在说明过程中,会提到许多专有名词,或是运用一些股价波动的观念,因此建议投资人在阅读本书以前,可以先阅读过《主控战略》系列、《股价波动原理与箱型理论》(第二版,大亿财金07)或《主控技术分析使用手册》这几本书,如此对于理解本书的实际运用,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当然!技术指标与波浪的整合运用,是需要学习者不断验证与调整,在一本书里,能够讨论的观念实在相当有限。书中仅列举了MA、KD、MACD这三项指标与波浪定位的关系中,容易辨识与运用的部分,虽然无法完整诠释所有的对应关系,但是只要能够以书中内容作为基础,就能够推演出更多不同的变化。

在每一章开始,会先将该指标的一般性用法做简单介绍,这些运用法则,相信投资人都相当熟悉,但是在运用时,却往往捉不到重点,导致研判失误。因此书中将会把大家熟知的「一般性」用法,容易误判的迷失,将它与波浪走势做综合性说明。

在进入正式的章节之前,必须请投资人先复习关于波浪走势中的修正走势,因为修正走势是相对不容易辨识的,利用指标观察是本书的重点之一。在书中说明过程,将会运用到这些走势图例,放在同一本书内,可以帮助投资人便于查阅。

锯齿波
锯齿型的调整又称为锯齿波,其波动分为A�B�C简单三波的修正走势,它的波动可以再度细分为5�3�5,也就是A波为5个小波,B波为3个小波,C波为5个小波。锯齿波可以针对上涨的走势进行修正,一般称为回档,如《图1》所示;也可以针对下跌的走势进行修正,一般称为反弹,如《图2》所示。

标准平台波
标准平台波的调整又称为标准平坦波,虽然也是标示为A�B�C的简单三波修正,但是与锯齿波不同之处是其波动细分为3�3�5,也就是A波为3个小波,B波为3个小波,C波为5个小波。其型态是B波会在接近A波起点附近才结束,C波则是稍微超过A波终点的地方就结束。标准平台波可以针对上涨的走势进行修正,一般称为回档,如《图3》所示;也可以针对下跌的走势进行修正,一般称为反弹,如《图4》所示。

强势平台波
强势平台波属于A�B�C的简单三波修正,其波动细分为3�3�5,也就是A波为3个小波,B波为3个小波,C波为5个小波。其型态为B波的反弹会超越A波的起点才结束,C波则是尚未到达A波的终点,走势便宣告结束。关于强势平台波的走势模型,请参阅《图5》与《图6》,分别代表多头中的修正与空头中的修正。

扩张平台波
扩张平台波属于A�B�C的简单三波修正,其波动细分为3�3�5,也就是A波为3个小波,B波为3个小波,C波为5个小波。其型态为B波的反弹会超越A波的起点才结束,C波则是超过A波终点才结束。关于扩张平台波的走势模型,请参阅《图7》与《图8》,分别代表多头中的修正与空头中的修正。

顺势平台波
顺势平台波属于A�B�C的简单三波修正,其波动细分为3�3�5,也就是A波为3个小波,B波为3个小波,C波为5个小波。其型态为B波的反弹会超越A波的起点相当多的距离,C波的结束点却不会与A波的起点产生重叠。关于顺势平台波的走势模型,请参阅《图9》与《图10》,分别代表多头中的修正与空头中的修正。

对称收敛三角型
相对容易辨识的修正型态为三角型态,该型态走势必为5个波动所组成,且每一个波动均可以再细分为三波,即为3�3�3�3�3的型态,当修正走势呈现逐渐收敛时,其上升趋势线与下降趋势线将会相交于图形右侧,在《图11》中的标示(A)为多头市场中的修正,标示(B)为空头市场中的修正。

对称扩张三角型
对称扩张三角型的走势必为5个波动所组成,且每一个波动均可以再细分为三波,即为3�3�3�3�3的型态,当修正走势呈现逐渐扩张时,其上升趋势线与下降趋势线将会相交于图形左侧,在《图12》中的标示(B)为多头市场中的修正,标示(A)为空头市场中的修正。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资深的交易者,这些年接触过的分析书籍数不胜数,但真正能让我产生深刻触动的,屈指可数。《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第二版)》无疑就是其中之一。这本书并非那种“小白入门”读物,它对交易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足以让有一定基础的交易者也获益匪浅。作者在处理技术指标时,没有流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每个指标的底层逻辑,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性。例如,书中对于成交量的分析,结合了各种常用技术指标的解读,形成了一个立体的观察维度,这比单纯地看单一指标要强大得多。而波浪理论的部分,更是将复杂的概念进行了精炼和系统化。作者对五浪、三浪的划分,以及修正浪的识别,都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并且提供了大量的实战图例,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理论在实际行情中的应用。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讲解这些理论的同时,始终贯穿着风险控制的理念,提醒交易者在运用这些工具时,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被任何单一的理论所束缚。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过往的交易方法,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灵感。

评分

这本书确实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对金融市场的分析方法很感兴趣,但市面上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要么过于碎片化,很难形成系统性的认知。《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第二版)》的出现,恰恰填补了我的这个需求。首先,它的逻辑非常清晰,从基础的技术指标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入了更高级的波浪理论。书中对于每一个指标的介绍都非常详尽,不仅解释了它的计算公式和原理,更重要的是,它阐述了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交易中,这才是最关键的。作者并没有止步于介绍“是什么”,而是着重于“怎么用”,并通过大量的图例和案例分析,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波浪理论的部分,作者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讲解了艾略特波浪的构成和识别方法,避免了许多其他书籍中那种晦涩难懂的描述。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市场价格的波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再是那种“看到什么就是什么”的表面观察,而是能够尝试去解读价格背后的力量博弈。这本书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是一本实操指南,它帮助我构建了一个更加严谨和有逻辑的交易分析框架。

评分

坦白讲,最初拿到这本书时,我抱持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毕竟“技术指标”和“波浪理论”这两个概念,在很多地方都被过度神化或妖魔化了。然而,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并没有鼓吹任何一种方法的神奇效果,而是以一种非常客观和科学的态度,将这些工具摆在了我们面前,并引导我们去理解它们的局限性和适用性。书中对于技术指标的讲解,不仅仅是罗列那些常见的KD、MACD、RSI等等,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剖析了这些指标的内在逻辑,以及它们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表现差异。例如,作者对于均线系统在趋势行情和震荡行情下的不同解读,让我豁然开朗。而对于波浪理论,作者更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其核心思想——市场情绪的周期性波动,以及如何通过识别浪形来预判价格的潜在走向。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强调了波浪理论并非绝对的预测工具,而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市场结构的视角,帮助交易者更好地把握交易时机,规避风险。这种审慎的态度,反而让我更加信任这本书的价值,因为它并没有试图制造一个“包治百病”的秘籍,而是提供了一套严谨的思考和分析工具。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金融书籍,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思考。《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第二版)》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了技术指标的公式和波浪理论的规则,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工具背后的逻辑,以及它们如何共同作用于市场。作者在讲解技术指标时,非常注重其在实战中的应用,并且强调了指标之间的联动效应,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每一个指标。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指标共振”的阐述,这让我意识到,单一指标的信号往往不可靠,而多个指标同时发出的强烈信号,才能真正成为我们交易决策的参考。而波浪理论的部分,则让我对市场的周期性波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用一种非常朴实和易懂的方式,解释了艾略特波浪的构成原理,并且提供了许多实战案例,让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波浪理论在价格走势中的体现。这本书最宝贵的地方在于,它始终强调交易的纪律性和风险管理,提醒交易者不要过度依赖任何一种分析方法,而是要综合运用各种工具,并结合自身的交易风格,形成一套完整的交易体系。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在于它打破了我之前对于技术分析的一些固化认知。《技术指标与波浪理论(第二版)》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理论,转化为了可操作的分析工具。我过去对技术指标的理解,总觉得有些机械,缺乏灵魂。但在这本书中,作者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解,让我看到了每一个指标背后所代表的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向。比如,他对于MACD背离的解读,不仅仅是教你如何寻找背离,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背离产生的深层原因。而波浪理论的部分,更是让我觉得耳目一新。之前看其他书籍,总觉得波浪划分非常主观,难以捉摸。但这本书提供了许多清晰的判断标准和参考依据,使得识别浪形变得更加系统化和有规律可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强调了多周期分析的重要性,并指导我们如何将不同周期的波浪理论结合起来,做出更精准的判断。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拥有了一副“火眼金睛”,能够更清晰地洞察市场的内在规律,为我的交易决策提供了更坚实的依据。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