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遲夜讀

星遲夜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特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夜裏拎亮一盞燈,拯救那搖搖欲墜的垂危命運。從死亡,從背叛,把不斷沉下去的心靈搶救迴來,迴到寜靜安穩的文學閱讀。沸騰的審判噪音統治外麵那世界時,能夠收留漂流的身軀,唯文學而已。現實是那樣窄仄擁擠,文學是如此開闊豐饒。浮遊的命運終於停靠在文學疆界,接受文學力量的淘洗。那是一種淨化的儀式,擦拭傷痕纍纍的創口,洗滌風塵僕僕的衣袖。坐對情緒退潮的夜窗,一個全新的許諾適時降臨。--陳芳明

  曆經半生的漂流苦痛,陳芳明教授透過挑燈夜讀和《新颱灣文學史》的撰寫,展開漫長的精神之旅。「第一輯」、「第二輯」收錄的文字大多是針對新世代作者而寫的序與書評,對高翊峰、黃文钜等文壇新星的作品給予獨樹一格的定位與闡釋;「第三輯」呈現作者的閱讀經驗以及書寫颱灣文學史時所構築的多元視野,見證女性文學、同誌文學、原住民文學如何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繁花盛放季節,他在不同作者、文體、形式之間閱讀跋涉,開啓瞭我們對颱灣文學的認識。藉由文學與閱讀,我們看到生命中看不見的世界,我們得以張開眼閱讀整個颱灣社會。

作者簡介

陳芳明

  從事曆史研究,並緻力於文學批評與文學創作的陳芳明,一九四七年齣生於高雄。畢業於輔仁大學曆史係、國立颱灣大學曆史研究所。他曾任教於靜宜大學、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文係,後赴國立政治大學中文係任教,同時受委籌備、成立該校颱灣文學研究所。目前獲聘為國立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以顯其治學和教學上的卓越成就。

  陳芳明創作逾三十載,其編著的作品影響深遠,例如主編《五十年來颱灣女性散文.選文篇》、《餘光中跨世紀散文》等;其政論集《和平演變在颱灣》等七冊見證瞭颱灣社會的曆史變遷,而散文集《風中蘆葦》、《夢的終點》、《時間長巷》、《掌中地圖》、《昨夜雪深幾許》、《晚天未晚》,在在呈現瞭高度文學造詣。

  在文學創作之餘,陳芳明的詩評集《詩和現實》等二冊,文學評論集《鞭傷之島》、《典範的追求》、《危樓夜讀》、《深山夜讀》、《孤夜獨書》、《楓香夜讀》,以及學術研究《探索颱灣史觀》、《左翼颱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殖民地颱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後殖民颱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颱灣史觀》,傳記《謝雪紅評傳》等書,為颱灣文學批評建立新的研究典範。

  二○一一年,陳芳明終於完成曆時十二載的《颱灣新文學史》,為全世界的中文讀者打開新的颱灣文學閱讀視野。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餘生與未瞭--《星遲夜讀》自序

第一輯  介入與涉事
暗夜裏的鄉土--橫路啓子《文學的流離與迴歸》序
俯視黑暗的井底--重讀林佛兒《北迴歸綫》
傲慢的食夢獸--序陳永興《無悔之旅》
文舞雙全的林懷民--讀《高處眼亮》
在關閉的地方重新開啓--序汪其楣《歸零與無限》
寂寞的時光與靈光--序尉天驄《迴首我們的時代》
花謝落土又再迴--《謝雪紅評傳》再版序
寬與勉,兩個世代的傳承
水淹鹿耳門
艾雯和戰後颱灣散文長流--「艾雯全集」序
孤兒精神與林惺嶽美學--序彭宇薰《激流逆境》
記憶是一麵鏡象--讀郭鬆棻的遺稿〈驚婚〉
毛澤東的牙齒
啓開黑暗的閘門

第二輯  技藝與開展
後鄉土的考掘學--序張耀仁《親愛練習》
攜夢繼續航行--序林文義《邊境之書》
文學史的重訪與重塑--序硃芳玲《六○年代颱灣現代主義小說的現代性》
Love Is Four-Letter Word--《嬰兒宇宙》推薦序
文學史的逐夢與築夢--序楊照《霧與畫》
雪落韓半島--《無窮花開》序
盆地的巨河--序莊華堂《水鄉》
從孤島到孤島
模糊世代的魔幻詩學--讀高翊峰的《烏鴉燒》
懺情與懺覺--閱讀黃文钜《感情用事》書序
權力與暴力--讀林宜澐《海嘯》

第三輯  經驗與迴顧
我的散文經驗
我們的張愛玲--「香港嶺南大學張愛玲九十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颱灣文學的現代與後現代
閱讀越美麗
颱灣知識分子的宿命與宿願
瞭望百年來颱灣的文學與藝術
我是如何到達颱灣女性主義
十年之約
新颱灣.新文學.新曆史
無止無息的造山運動--《颱灣新文學史》餘話
散文可以虛構嗎?
東亞現代與颱灣書畫
(土反)本龍馬的造型與變形

圖書序言

我們的張愛玲
--「香港嶺南大學張愛玲九十冥誕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詞


我的題目是「我們的張愛玲」,剛好能夠和周英雄教授做一個對照;他講的是文本(text),我講的是曆史語境(context),也是曆史脈絡,指齣她在颱灣文學史過程中的一個定位。

張愛玲在颱灣是一個奇怪的現象,她從來沒有住過颱灣,也未寫過颱灣,但是最熱烈擁抱她的竟是颱灣。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指張愛玲的一生是一座孤島的象徵。在戰爭時期她住在孤島上海,後來她寫《秧歌》和《赤地之戀》也是在孤島香港完成;再後來她到美國住在曼哈頓,曼哈頓同樣也是一個孤島。但是,張愛玲成名的地方卻又是在孤島颱灣。

這樣的一位文學傢跟颱灣完全沒有關係,但爲什麼竟然被颱灣接受?當然這是曆史的一個走嚮,不是依照她本來的預想。漂泊中的張愛玲從來沒有想到,天地那麼大,從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能夠接納她的竟然是小小的颱灣。作為一個颱灣文學的研究者,我會注意到張愛玲,並不是因為我現在是學者,而是始於一九六○年代還是學生的時期。早在那蒼白的年代,颱灣已開始閱讀張愛玲,她已不屬於上海,當然張愛玲更不屬於中國,張愛玲是屬於中國以外的地區。因此請容許我這樣講,她是我們的張愛玲。

沒有颱灣,大概就沒有後來文學史上的張愛玲。講這句話,有點傲慢,卻是一個殘酷的曆史事實。當然現在的上海或整個中國,又開始迎接張愛玲;但迎接她、接納她,並不是完整的張愛玲,而是經過篩選、剔除、壓縮的張愛玲。審美原則在中國是減法,在颱灣則是加法。張愛玲在颱灣受到不斷擴充、不斷填補,所以最完整的張愛玲,竟然是在颱灣。

張愛玲能夠到達颱灣,大概有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一九六○年代,這是一個很不愉快的記憶。一九六○年代的颱灣是一個反共社會,當然反對的不隻是大陸的共産黨,而是對稍具自由思想、社會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都是一併反對。可是在這樣天羅地網的檢查製度底下,張愛玲竟然能夠穿越縫隙到達颱灣。當時接受她的是右派,也就是國民黨。當初是把《秧歌》和《赤地之戀》當做反共文學接受的。同樣也是由於這兩篇文學到達颱灣,纔使大傢對張愛玲非常好奇。

在這階段,可能跟鬍適有關係。鬍適是一個自由主義者,他對張愛玲的提拔,開啓文學史上的奇異階段。有人說過,張愛玲對鬍適有某種程度的戀父情結。鬍適把她介紹到颱灣之後,推波助瀾的是一九五八年夏濟安編的《文學雜誌》。他的弟弟夏誌清在這本雜誌中介紹瞭張愛玲的小說。這是我們颱灣學界第一次比較完整、比較深入理解張愛玲的文學精神是什麼。當時,我們看的時候其實沒什麼感覺。但是七○年代我投入研究時,再去看夏誌清所寫的文章,纔知道他所解釋的張愛玲,開啓瞭以後所有張學的一個入口。

當時夏誌清的文章是〈談張愛玲的小說藝術〉,他提到重要的一點,如果人把身份、尊嚴、榮譽等等都拿掉的話,試問人還剩下什麼?張愛玲所寫的小說的人物正是如此不堪,如此難為。藉由這篇文字,他第一次把我們帶進張愛玲的世界。夏誌清的功勞,不隻是把張愛玲介紹到颱灣,把張愛玲的文學提高到魯迅之上的地位,更重要的是讓我們得到一種解讀的方式。《文學雜誌》是颱灣自由主義的一個大門,它是跟自由創作有非常大的關係,因此接受它,其實就是從自由主義或反共立場接受她。這是最早的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一九七○年之後,颱灣因為釣魚島事件整個民族主義開始高漲,這時颱灣有左派的民族主義,左派的民族主義是從非常民主的立場來評判張愛玲,當時整個中華民族主義在最高漲的時候,反日的時候,張愛玲就變成瞭犧牲品與取代品。當時有一個雜誌叫《文季》,編輯包括尉天驄、陳映真,還有從香港去的數學教授唐文標,他們開始大力批判張愛玲。

圖書試讀

None

用戶評價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