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灣版自序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詩壇,是中國新詩的黃金時代。
新詩20世紀10年代末到20年代初濫觴期濫情濫造的水味、散形及後來讓人生煩的俗膩,經過20年代李金發陌生化式的疏離與聞一多細木匠式的修復,各路詩人各派詩學在30年代麵臨一個重新齣發的集閤點、一個集大成的平颱。30年代《現代》雜誌就成為這個集閤點與平颱。由此嚮北散嚮《水星》、散嚮《大公報.文藝副刊.詩特刊》、散嚮《北平晨報.詩與批評》、再由此嚮南迴流到《新詩》。這樣一個來迴的散集,團結瞭詩人,磨閤瞭象徵派、新月派、現代派,最終成為現代派兼收並蓄的大本營。當我翻閱1937年7月10日齣版的《新詩》二捲三、四期閤刊也是終刊號的時候,心中一顫,戰爭不僅摧毀瞭許多愛情,也摧毀瞭這本最成熟最優秀的詩刊。中國新詩,再也沒有齣現這樣優秀的詩刊瞭,無論以後。
由戴望舒、卞之琳、梁宗岱、馮至、孫大雨五位當時最優秀的詩人、詩學傢聯袂主編的大型詩刊,創造瞭中國新詩30年代黃金時代的瑰寶。不僅是詩的瑰寶,以五位領袖為核心的詩學,也成為中國新詩學的瑰寶。本著就以《新詩》所代錶的30年代現代派詩學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在我看來,傳統詩學在20世紀10年代開始的革命,從生搬硬套地移植西方傳統詩學的鬍適、郭沫若時代,到力圖嚴肅匡正的聞一多時代,再到生硬地與時俱進的李金發時代,再到有機融閤中西詩學的梁宗岱時代,後到創造性地、開放性地開啓新一代中西詩學的卞之琳、何其芳、葉公超時代,新詩學走嚮瞭融閤傳統詩學與西方詩學的現代新詩學,即現代漢語詩學的新的形態。這個新詩學,引進瞭西方現代主義的意象範疇,與中國傳統的意象、意境、境界相融閤;這個新詩學,引進瞭西方現代主義的象徵範疇,與中國傳統的比、興相融閤並改造;這個新詩學,引進瞭西方現代主義的知性,並相當成功地現代漢語化與中國化,並鮮明地延伸到40年代的西南聯大詩學群。顯然,30年代現代派由是構成瞭現代漢語創作詩歌的新的詩學範疇與審美形態,這是現代漢語詩學獨立存在並發展的標誌性階段。所以,就這個意義而言,20世紀30年代的詩學,是現代漢語詩學完整意義上的標本,也是現代漢語詩學獨立詩學範疇建立的詩學。獨立就在於化古為新,化西為中,熔鑄成瞭新的詩學形態。
本著2003年在中國大陸的人民齣版社齣版過,後來得到這個領域裏不少博士、新進研究者參考引用,這是讓我十分欣慰和感動的。這次略作修訂,在颱灣齣版,同樣讓我十分高興,因為,30年代現代派詩學的成果,也是颱灣後來詩學的藉鑒與來源之一。這正如當年在上海的現代派詩人路易士-即後來入颱的現代派詩人紀弦所說:「我稱一九三六~三七年這一時期為中國新詩自五四以來一個不再的黃金時代。」1因此,我以為這次的颱灣版,對大陸與颱灣詩學的交流,也是有意義的。
是為序。
作者,2011年3月7日燈下,成都雙楠草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