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少璋凭《灰阑记》获第十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首奖(香港:2010),《隐指》是他继《灰阑记》后的另一力作。本书延续以往作品的气韵,收录了二十篇文章,作者从摩挲古物的过程中,把自己对中国文化孺慕之情表露无遗。同时,他尝试透过文章与读者一起参透古人的情感世界,并从字里行间显出一种古典式的「忘我」。文章写来词文恳切,文理自然,既具气度亦见针线,是一本极具欣赏价值的高质素散文集。
作者简介:
朱少璋
香港浸会大学语文中心高级讲师。出版有:古典诗集《琴影楼诗》、《灯前说剑》;散文集《拾贝》、《轻描淡写》、《佯看罗袜》;语文专着《规矩与方圆》、《聆听学》;学术专着《曼殊外集》。《郁达夫诗注》获「双郁研究文艺奖」(富阳:1997),小说《告别下雨天》获香港教育专业人员协会推荐为「十本好书」之一(香港:2000),传记体小说《燕子山僧传》获香港康文处推荐为「十本好书」之一(香港:2002),散文集《灰阑记》获第十届中文文学双年奖散文组首奖(香港:2010)。
10.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这本书,给我一种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畔,微风吹拂,水面泛起涟漪,远方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的感觉。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如同这湖水,澄澈而又深邃,他并不急于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全然展现,而是让它们在字里行间“隐”现,等待着读者去细细品味。这种含蓄而又充满力量的表达方式,是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 我特别欣赏他对于生活细节的敏感度和驾驭能力。他能够从最平凡的日常,比如一杯茶,一本书,一段音乐中,捕捉到生命的况味,以及人生百态。他写故乡的风景,可能只是寥寥数语,但通过他对光影、声音、气味的细腻描摹,我们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韵味,以及其中蕴含的深情。这种“于细微处见真情”的写作,让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 朱先生的笔触,带着一种温润的厚重感。他探讨人生的哲理,但从不显得空泛或说教。他总是从具体的、个人化的体验出发,来引申出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例如,他写到对衰老的看法,不是悲观的感叹,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去体味生命的不同阶段。他的文字,就像是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不锋利,却能深入人心。 阅读《隐指》,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朱先生的文字,能够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对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他并没有直接给予我答案,而是通过他的思考,为我提供了一种理解世界、理解自我的新视角。他的文字,就像是悄然打开的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更广阔的天地。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不追求即时的震撼,而是以一种沉静的力量,逐渐渗透到读者的心灵。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种对“隐”的艺术化呈现。在《隐指》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思考,也找到了一种与作者心灵默契的共鸣。
评分7.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品尝一杯陈年的普洱,初入口时,味道或许略显醇厚,甚至带点涩,但随着时间推移,其丰富的层次和深邃的韵味便逐渐显露出来,最终在舌尖留下悠长的回甘。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就如同这普洱,不追求即时的喧嚣,而是以一种内敛而深沉的姿态,慢慢地触动人心。他对于“隐”的把握,更是将这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让文字充满了留白,也让读者的想象力有了广阔的空间。 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情感的刻画,总是那种不动声色,却又极其精准的描绘。他写对故乡的眷恋,可能只是简单地提及一条小巷,一棵老树,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对往昔岁月的无限追溯。他写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是注重那些细微之处,比如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淡然的话语,却能勾勒出人际关系中复杂而微妙的图景。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功力,是当代散文中难得一见的。 朱先生的笔触,充满了对生命的温情。他不会回避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困境,但他的文字,总能从中透出一股不屈的力量,以及一种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他写到岁月的流逝,写到人生的变迁,但他的态度,总是带着一种平和的 acceptance,以及对过去经历的感恩。他的思考,是那种经过岁月沉淀后的智慧,不犀利,却深刻。 阅读《隐指》,对我来说,更像是一次与作者心灵的深度对话。朱先生的文字,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感受,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情感有了新的认识。他并没有直接给予我答案,但他通过他的文字,为我提供了一种理解生活、理解人生的不同视角。他的文字,就像是点亮内心的灯火,让我得以照亮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情感。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散文集。它不适合速读,而需要你放慢脚步,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深意。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它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温情关怀。在这本《隐指》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思考。
评分4.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位老友的书房,那是一种充满岁月沉淀的温暖,和一种知识分子特有的睿智。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而是以一种极其自然的姿态,缓缓流淌。他笔下的世界,是细致入微的,也是广阔宏大的,他能够从一片落叶中看到生命的轮回,也能从一杯白开水中品味出人生的况味。 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隐”的运用,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艺术。他并不是刻意地去掩饰,而是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如同珍珠一样,巧妙地藏在字句的缝隙之中,等待着读者去发现。他写故乡的童年,可能只是描绘了夏日午后,奶奶在屋檐下缝补衣裳的场景,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对温暖亲情的怀念,以及对逝去时光的眷恋。这种“不言之教”,比直白的倾诉,更能触动人心。 朱先生的文字,带着一种温润的韧性。他描绘生活中的不如意,或是人生的困境,但从不显得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豁达的态度去面对。他能够从困境中看到希望,从平凡中发现不凡。他的思考,是那种经过岁月沉淀的智慧,它不尖锐,也不激进,但却能够深入人心,触及灵魂。例如,他写到对待衰老的态度,不是悲观的逃避,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去体验生命的每一个阶段。 阅读《隐指》,让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旅行。每一次翻开,都能在不同的篇章中,找到与自己内心产生共鸣的地方。他写对故乡的思念,写对友谊的珍视,写对艺术的热爱,这些主题,都显得如此真实而动人。他并没有刻意去营造某种氛围,但他的文字本身,就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能够将读者带入他的情感世界,与他一同感受喜怒哀乐。 总而言之,这本书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不以华丽的外表取胜,却以其深沉的内涵,打动人心。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古老的哲学,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其精髓。它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在当下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智慧的散文集,实属不易。
评分5.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漫步在一座古老的园林,每一步都能踩到不同的景致,听到不同的鸟语,感受到不同的花香。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张扬,不喧哗,却能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对于“隐”字的诠释,贯穿于整本书的创作之中,这是一种含蓄而又深邃的美学,让读者在阅读中,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索者,而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 我尤其欣赏他对于细节的捕捉能力。他能够从一个极小的生活片段中,挖掘出背后蕴含的深意。例如,他描写一次偶然的相遇,可能只是一个眼神,一句简短的对话,但在他的笔下,却能展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及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联系。这种“以微见著”的功力,让他的文字充满了生命力,也让他的思考,显得更加真实和可信。 朱先生的文字,透露着一种温厚的底色。他笔下的情感,常常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但这种忧伤,并非绝望,而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理解和体谅。他能够从生命的缺憾中,看到一种美,一种力量。他写对亲人的怀念,写对故乡的眷恋,这些情感,都显得如此真挚而纯粹。他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涤荡着我们内心深处的尘埃。 阅读《隐指》,让我重新审视了“阅读”的意义。它不只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作者心灵的呈现,以及读者心灵的回响。朱先生的文字,就像是某种催化剂,它能够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能够引导我们去思考人生的意义。他并没有给我们任何明确的答案,但他却通过他的文字,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世界和人生的视角。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一本心灵的指南。它不提供心灵鸡汤,而是提供一种深刻的思考。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位智者,在静静地分享他的人生感悟,让我们在浮躁的世界里,找到一份宁静,找到一种力量。每一次的阅读,都像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我们变得更加平和,更加通透。
评分3. 初次翻开《隐指:朱少璋散文集》,我便被一种淡然的笔触所吸引,仿佛置身于一片宁静的湖泊,四周是苍翠的山峦,水面泛着粼粼的波光。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独特的韵味,它不像某些散文那样,直抒胸臆,或是极尽渲染,而是像一位老朋友,在你耳边娓娓道来,将那些生命中值得珍藏的瞬间,缓缓铺陈。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散文集,不如说是一本心灵的地图,它指引着我们去探索那些我们内心深处,可能已经遗忘,但又无比珍贵的角落。 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隐”的理解,以及在文字中对它的运用。他并不刻意去隐藏什么,而是通过一种含蓄、内敛的方式,将情感和思考“隐”于字里行间。这使得我们在阅读时,需要投入更多的专注和思考,去体会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妙处。例如,他写到年少时的一次经历,可能只是几个简单的画面,但通过他对光线、声音、气味的细腻描摹,我们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纯真、迷茫,以及一种淡淡的怅然。 朱先生的文字,有一种朴实无华的力量。他很少使用生僻的词汇,或是华丽的句式,但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像是被精心地打磨过,饱含着力量,直抵人心。他写对自然的描绘,不是那种宏大叙事的铺张,而是聚焦于一草一木,一鸟一兽,从中却能感受到自然的生机与灵动。他写对人生的感悟,也不是大道理的宣讲,而是从日常的点滴中,提炼出生活的智慧,例如,他对时间流逝的体察,对人情冷暖的理解,都带着一种温润的体谅。 这本书,让我对“阅读”这件事本身,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获取信息,更是与作者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朱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他丰富而敏感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引发我们对自身生活和情感的审视。读他的书,你会发现,那些我们曾经以为是独有的情绪,原来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隐指》这本书,就像是一个静谧的港湾,在喧嚣的世界里,为我们提供了一处可以停泊心灵的栖息地。它不提供答案,而是提出问题,引导我们去思考。它的力量在于它的“少”,在于它的“隐”,在于它让我们在留白之处,找到了最广阔的天地。每次重读,都能发现新的风景,正如人生,总有未尽的探索,总有等待发掘的美好。
评分9.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这本书,如同走进一位老友的庭院,悠闲地坐在石桌旁,听他慢悠悠地讲述那些被时光打磨过的故事。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带着一种天然的亲切感,没有刻意的雕琢,也没有故作深沉,而是以一种坦诚而细腻的笔触,呈现出他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他对于“隐”的运用,是一种高明的留白,让文字的空间无限延伸,也让读者的思考,得以自由飞翔。 我尤其欣赏他对于情感的捕捉,那种不动声色的描绘,却能精准地触及读者的内心。他写对故乡的思念,可能只是提及家乡的一种味道,或者一条熟悉的街道,但字里行间却饱含着对故土深沉的眷恋。他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落俗套,而是关注那些微妙的互动,比如一个理解的眼神,一次默默的支持,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却蕴含着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 朱先生的笔下,充满了对生命的敬意。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他探讨生老病死,探讨世事无常,但他的文字,总能带着一种平和的宁静,以及一种对生命循环的尊重。他并不回避现实的残酷,但他的文字,总能从中找到希望的曙光,以及生命的力量。他写到个人的成长经历,字句间流露出的是一种坚韧与成熟。 阅读《隐指》,对我来说,就像是一场心灵的洗礼。朱先生的文字,能够唤醒我内心深处的一些情感,让我对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审视。他并没有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通过他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生活、理解自我的新视角。他的文字,就像是指引方向的灯塔,让我们在迷茫时,找到前进的动力。 这本书,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的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它不以惊人的辞藻取胜,而是以其深沉的内涵,打动人心。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也是一种对“隐”的艺术化表达。在《隐指》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思考,也找到了一种与作者心灵对话的默契。
评分6.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读来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意境。朱少璋先生的笔触,细腻而富有张力,他并不急于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和盘托出,而是层层递进,让读者在探索中,逐渐体会到其中的妙处。他对于“隐”的运用,并非是故作神秘,而是一种对生命复杂性的深刻体察,将那些不易言说的情感,和那些转瞬即逝的感悟,恰当地“隐”于文字之中。 我非常欣赏他对于日常细节的敏感度。他能够从一顿寻常的晚餐,一次街角的偶遇,一棵平凡的树木中,挖掘出生命的况味,以及人生百态。例如,他写到家中老物件的陈旧,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对物品本身的怀念,更是对时光流逝,对过往岁月的深情回望。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写作手法,让他的文字显得格外有分量。 朱先生的笔下,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即便是在描绘一些略带伤感的场景,也总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温情和希望。他对于人生的起伏,有着一种不动声色的接纳。他并不回避痛苦和失落,但他的文字,总能从中提炼出一种坚韧的力量,一种对生命的热情。他写到亲人的离去,笔触是克制的,但字字句句都饱含着深情,让人读来不禁潸然泪下。 《隐指》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面镜子,让我得以审视自己的内心。朱先生的文字,常常能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共鸣,让我意识到,那些曾经困扰我的情感,原来并非我一人所独有。他通过他的经历和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生活、理解自我的新视角。他的文字,不提供廉价的慰藉,而是提供一种深刻的启发。 这本书,值得反复阅读,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它不像一些畅销书那样,追求短暂的轰动效应,而是以一种沉静的力量,逐渐渗透到读者的心里。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是一种智慧的沉淀,也是一种心灵的滋养。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思考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评分8. 《隐指:朱少璋散文集》这本书,读来就像是走入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旧书店,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书香,角落里摆放着被岁月摩挲过的器物,每一件都藏着一个故事。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朴实而真挚的底色,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而是以一种平实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点滴,以及人生的况味。他对于“隐”的运用,更是让这种朴实中,增添了一丝意趣,让读者在阅读中,体验到一种“曲径通幽”的乐趣。 我尤其喜欢他对于童年回忆的描绘。他写故乡的夏日,写儿时的玩伴,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温情和怀念。他并不是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通过对感官细节的捕捉,比如风吹过树叶的声音,雨水打在屋檐上的滴答声,来唤起读者对童年时光的共鸣。这种“以情动人”的手法,让他的文字显得格外真实和感人。 朱先生的笔触,带着一种温和的力量。他探讨人生的哲学,但从不显得空洞或说教。他总是从具体的、生活化的场景出发,来引申出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例如,他写到对某种食物的喜爱,却能在其中品味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种“以小见大”的功力,让他的文字,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阅读《隐指》,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心灵的休憩。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读到这样一本充满人文关怀和生活智慧的书,实属难得。朱先生的文字,能够帮助我暂时放下烦恼,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他提醒我,要留意生活中的小确幸,要珍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他的文字,就像是注入心灵的甘泉,让我感到平静而充实。 这本书,值得反复品味。每一次的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不提供简单的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朱少璋先生的文字,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一种对人性的深刻理解,也是一种对“隐”的艺术化表达。在《隐指》这本书中,我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阅读节奏,也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
评分1. 读朱少璋先生的《隐指:朱少璋散文集》,总让人有一股探寻未知的冲动,好像他笔下的文字藏着无数个密室,而我们手里的钥匙,就是那不断深入的阅读。这本书,不像市面上许多散文集那样,直白地倾诉情感,或是铺陈故事,它更像是一位老友,在月光下,用一种低语的方式,跟你分享他生命中那些被细细打磨过的片段。我特别喜欢他对于“隐”这个字的解读,它不是刻意的遮掩,而是一种更高明的表达,如同书法家笔下的留白,让读者有机会在文字的缝隙中,填入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记得其中一篇,他写到儿时故乡的一条小溪,溪边的老树,以及夏日午后在树下打盹的时光。他并没有直接描写溪水的清澈或是树叶的繁茂,而是通过描写溪水流过鹅卵石的声音,或是树荫下斑驳的光影,来营造一种宁静致远的氛围。读到这里,我不禁回想起自己童年时家门口的那片田野,那种纯粹而又带着点淡淡忧伤的记忆,瞬间被勾起。朱先生的文字,有着一种奇妙的力量,它能穿透时空的阻隔,触动我们内心深处那些被遗忘的角落。 他写对人生的体悟,也不是那种大而空的道理,而是从一些细微之处着眼。比如,他会写一只偶然路过的野猫,或是雨后泥土散发出的气息,然后在这些看似平常的景物中,引申出他对生命无常、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这种“以小见大”的功力,在当代的散文创作中是很难得的。他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却字字珠玑,如同山间的泉水,清冽而又甘甜,滋润着读者的心田。 《隐指》这本书,更像是一面镜子,照映出我们自己内心深处的风景。当我们读到朱先生对某种情感的描绘,或是对某个场景的刻画,常常会发现,那些感受,我们似乎也曾经历过,只是未能像他一样,用如此精准而又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出来。这种共鸣,是阅读散文最大的乐趣之一。它让我们感受到,原来在这世上,我们并非孤单地承受着喜怒哀乐,总有另一颗心,在默默地体谅着我们,也分享着我们。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翻开,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感悟。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在一旁的快餐读物,而是会沉淀在你的脑海里,在你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悄然浮现,给你带来一丝慰藉,或是新的启示。朱少璋先生的文字,就像是一盏盏在黑暗中点亮的灯,指引我们去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美好,去理解那些不曾言说的深情。
评分2. 读《隐指:朱少璋散文集》的体验,宛如置身于一位经验丰富的茶人,为你精心冲泡一杯上好的乌龙。每一泡的滋味都醇厚而富有层次,初时的清雅,随后的甘醇,直至回甘悠长,总能品出不同的韵味。朱先生的文字,正是如此,它不追求一时的冲击力,而是让你在不动声色中,慢慢地被其所吸引,所浸润。他擅长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情绪,或是生活中被我们习惯性忽略的细节,然后将它们细细地揉碎,再用一种看似随性,实则匠心独运的方式,重新组合呈现在读者面前。 我尤其欣赏他对于“隐”的拿捏。书中很多地方,他并没有直接点明主题,而是通过描绘景物,或是回忆某个片段,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思。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写作手法,它考验读者的阅读能力,也赋予了读者极大的创作空间。例如,他写故乡的某种食物,可能只是寥寥数语,但字里行间却流露出对童年、对亲人的无限眷恋。这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总是能让人在阅读之后,久久回味。 朱先生的笔下,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即便描绘的是一些平凡的场景,也能从中发掘出动人的光彩。他写清晨的露珠,写街角咖啡店里飘出的香气,写夏夜里虫鸣的交响。这些看似琐碎的日常,在他的笔下,都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变得生动而有生命力。读他的文字,你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发现那些被我们习以为常的美好,原来都如此珍贵。 他对于人生的洞察,也常常让我感到豁然开朗。他会写生老病死,写世事无常,但他的笔调却不是悲观的,而是带着一种平静的 Acceptance,一种对生命循环的尊重。他能够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深刻的道理,却又避免了说教的痕迹。他的文字,就像是一种无声的引导,让你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成长,或者说,让内心深处的某些困惑,得到了释然。 《隐指》这本书,就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需要慢慢品鉴。它不适合一次性速读,而需要你找一个安静的午后,泡一杯茶,然后沉浸其中。每一次的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朱先生的文字,不似烟花般绚烂,却像梅花般傲骨,在寒冬里散发出清幽的香气,久久不散。它是一种洗涤心灵的体验,也是一次与智者对话的旅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