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子

独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史岱凡.奥德纪
图书标签:
  • 亲情
  • 家庭
  • 成长
  • 悬疑
  • 犯罪
  • 伦理
  • 心理
  • 剧情
  • 社会
  • 现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2007年双叟文学奖得主 入围龚固尔、费米娜、梅第西文学奖 我应该恨你。然而,我立刻就爱你了。没有任何原因。 但这并没有减轻我的忌妒:你生下来十五天之后,我绝望地发现 我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一七九四年,在法国大革命五年后,让雅克.卢梭的棺木由杨树岛移灵至巴黎万神殿。为了这个人们心目中的伟人,举办了接连三天的盛大庆典;在热闹的庆典人群之中,有个人正默默看着这一切…… 他是佛朗索.卢梭。是提出《社会契约论》、写下《爱弥儿》与《忏悔录》,对世界影响深远的让雅克.卢梭,唯一的哥哥。 以《云的理论》初试啼声便惊动法国文坛的史岱凡.奥德纪,透过这位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之眼,带领读者一同走过璀璨的启蒙时代、黑暗的大革命时代,并见证了女权运动的起点;出入虚构与真实之间,明写这位人物动盪而奔放的一生,暗地里却是与卢梭的互文对话…… 「我们从此也再没他任何消息,我就因而成了独子。」--卢梭,《忏悔录》。 作者简介 史岱凡.奥德纪 Stephane Audeguy 一九六四年出生,是法国当代文坛作品气阔最恢弘的年轻小说家,博学多闻,涉猎广泛,在文学之外,对电影、绘画、漫画、各国民情也深有研究,因此作品往往掺揉了各类知识,旁征博引,哲思处处可见,但行文不失幽默。另着有《云的理论》(已出版)、《我们其他人》、《@ROM》三部小说,以及其他散作,每部小说皆抡下各项文学大奖。目前全心专注于文学创作,定居巴黎。 译者简介 严慧莹 一九六七年生,辅仁大学法文系毕业,法国普罗旺斯大学当代法国文学博士,专门研究当代法国女作家玛丽.荷朵内的创作。目前定居巴黎,从事文学翻译,译有《六个非道德故事》、《缓慢》、《罗丝.梅莉.罗丝》、《永远的山谷》、《沼泽边的旅店》、《口信》、《终极美味》、《灰色的灵魂》、《落日的召唤》、《无爱繁殖》、《情色度假村》等书,并着作法国旅游资讯相关丛书。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独子》导读

  这是一部想像的自传体小说,叙事者为大名鼎鼎的十八世纪哲学家让雅克.卢梭的哥哥──佛朗索.卢梭(Francois Rousseau),本书以卢梭《忏悔录》第一册第五章的一句话为楔子,让大家知道让雅克.卢梭并非他们家的独子,其实他有个哥哥,一个在父亲眼中不成材的哥哥。在历经了千年一遇的浩劫──法国大革命后,他在盖棺论定之前,不吐不快,想替自己翻案。

  作者以第一人称书写,但不时向让雅克(也就是他的弟弟)表达他的看法:《忏悔录》中的谬误之处;《爱弥儿》只是乌托邦的幻想;责怪天才老弟应为后世负责,因他令他们模仿他「愚蠢的理论」,以他之名做了许多坏事而丧命。史岱凡.奥德纪(Stephane Audeguy)以仿十八世纪骗子无赖描写流浪冒险和淫荡生活的一连串故事,笔调流畅直白,口无遮拦地批判宗教,表明宁可信人也别信神。当然,马西曼.圣封是佛朗索的启蒙导师,他从这位伯爵那儿学习到同性爱初体验,阅读了不少淫书,并练就一身口若悬河的嘴皮功夫。此外,作者不忘借佛朗索之口,表示对萨德侯爵的同情:他在恶名昭彰的巴士底监狱二十七年岁月里,遇到萨德侯爵,从多次交谈中,学会了哲学思辨;并详述两人如何挖墙,把《索多玛一百二十天》这本经典禁书手稿藏好,日后又如何将它「偷渡出狱」。

  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尚有老公爵的恋童癖及残忍的性虐待;囚犯遭火刑的秘辛;典狱长强姦弱小的嘴脸;佛朗索拿猫做活体实验,目的是为了制造性爱机器;行刺国王者受五马分尸酷刑的下场;巴士底监狱长被暴民千刀万剐、割断喉头的惨状;老百姓情绪沸腾,不满行刑太短暂没看头……这些混乱场面混淆了所有人的价值观,所谓的公平正义老早被血泪淹没了。佛朗索以萨德的思想做结语:历史证实萨德的悲观与极端,有其道理。

  再者,奥德纪曾从事电影业,他对感官的刻画,入木三分,在暴力方面以视觉为主,从若干插曲可见一斑;而在几场性爱场景中,则改以嗅觉唤起感官印象:「如此温柔,让我从来都未察觉牙齿的存在」、「这个肉体和杏仁奶的气息是我最初的意识」、「昏暗中她身体移动,灼热流汗的肉体气味冲上我的脸」、「凑上嘴吞噬这灼热带着麝香的果实」、「生蚝比最新鲜的女人阴户气味还有滋味」……皆描写得令人印象深刻。

  作者于2007年荣获双叟(Deux Magots)文学奖,替圣杰曼大道(註*)注入一股18世纪狂放不羁的气息。在本书中,亦提及当时女性主义和女权运动功败垂成的始末,究其原因,可归纳为男性视女人为点缀品,从未正视妇女问题,认真为女性设身处地,而往往以一句『现在有比「女权」更急迫的问题待解决』来带过。原来女权并不等于人权!这毋宁是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口号下最大的讽刺。

  阅读此书有股欲罢不能的亢奋。除了内容精彩紧凑,具私密性,又有为大时代历史创伤见证的情绪,作者也对宗教、人性及对公理正义提出反思,这些都勾勒了法国18世纪的社会氛围,它是部兼具知性与感性的作品,值得推荐。

阮若缺 国立政治大学欧洲语文学系教授

  *「双叟」和「花神」咖啡都位在圣杰曼德佩教堂和圣杰曼大道的路口处,是巴黎文人雅士常光顾的聚会场所,除了咖啡飘香外,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的气息亦缭绕其间。

图书试读

昨天,法兰西共和国万众一心地将让雅克‧卢梭的骨骸移厝到原名圣吉纳维芙教堂、今日改称为万神殿的地下圣堂里。观礼的群众极多,和这位伟大人物的身分相称;但是在这广大拥挤的人群里,没有一个人知道着名的让雅克有一个兄弟,也参加了盛大的移厝典礼,这个兄弟就是我。

法国是个敬重思想家的国度,但是要等到他死后,方可让同世之人免于阅读这些思想家作品的痛苦。倘若我在万神殿前现身,以几个石破天惊的证明来揭露我的身分,大家应会祝贺我、奉承我。群众喜欢伟人也有家累,这让升斗小民觉得惊讶、让凡人感到慰借,但我什么也没说。我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期望有人读到,也不担心没人发现。我决定和你说说话,让雅克,稍后我再解释原因。

我最后一次看见你,是十八岁那年,现在我已将近九十岁,有些事必须跟你说清楚。和死者对话,是老人的特权,以我这把年纪,享有的特权并不多。今日张三李四都自认有权谈到你,视你为法国大革命的耶稣,我又何苦避免谈及你呢?多年以来,大众以你的名字为孩子命名,餐盘上画着你那圣人般的脸庞,人们甚至崇拜你拥有慈母般的爱国情操、赞扬你转而关心国家崇高利益的神奇转化、倾倒于你对植物学和音乐的造诣。

自然,没有人读你的着作。读来何用?我们的法国大革命似乎已完成了你的梦想。就像手牵手围成一圈占卜的人让逝者说出的话都是活人想听的,一个国家用的方式则是庆祝仪式,或许这也是国民公会之所以花大笔钱挖出你的骸骨,将你从一七七八年以来慢慢瓦解的身躯抽离温柔的巴黎郊区,并将之缓缓从艾蒙侬城搬移到巴黎的原因。

像我这样一个从不愚蠢地惧怕任何神祇的公认浪荡子,坐在那些恐怖统治的刽子手们把善良的卢梭神圣化的最前排座位,可不是种讽刺吗?不过讽刺已经随着旧时代死去了。我之所以在看台上有这个荣誉位置,并非因我是鼎鼎有名的让雅克的哥哥,而是因为我是巴士底监狱的元老。我坐在看台上,看着你的殡丧队伍沿着卢森堡宫殿的栅栏缓缓前进,走在一条过度装饰的街上。马车上安置着一座你的雕像,头上还顶着一尊丑陋得吓人的自由女神像。我们这小小看台插满旗帜、坐满有头有脸的人士,对着一七六○年开通的苏弗洛街,好长一段时间,从看台上看过去,我觉得你的灵柩好像一动也不动,事实当然不是这样。整条街上弥漫着一股无法解释的尸体气味,后来我才明白那是拥挤着想看你的那群贫穷、肮脏群众所发出的气味―就好像群众死了,但是像古老童话故事所叙述的鬼魅一样,他们并未察觉到自己已经死亡,也没有人告诉他们,四周的气味恶臭难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