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做了什么,要落得如此下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柏林,百废待兴,所有规矩与束缚也随之解放,是充满各种可能的机会之地,共产、法西斯等各式思想大鸣大放,各国人士齐聚于此,或寻求自由,或钻营偷生。 本书主角亚瑟自英国来到柏林,在一片混沌中汲汲营营,苟且度日。亚瑟是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品味奢华但负债累累,文质彬彬但神秘兮兮,胆小懦弱但尽做些见不得光的事,为人羞怯但酷嗜性虐待。他看似狡诈尖滑,却又具有某种不可思议的天真气质,及敏锐的生存本能,一如柏林这个大城市般如此复杂与迷人。他身边围绕着兇恶的秘书、多愁善感的男爵、单纯热情的共党朋友、以及深有城府的共党头子,而他在其中逢迎取巧,心机算尽,设法谋生。叙述者旁观他游走在道德的灰色地带,也游走在柏林这个城市,但这城市远比他想像得还要更深沉多诈。 而且没有人会想到,灿烂火光伴随着邪恶阴影,浩劫如此悄无声息地降临,一切已无可挽回。 本书特色 「精确描绘出一个正迈向沉沦的社会。」─乔治.欧威尔 《时代杂志》、美国国家图书馆二十世纪百大英语小说 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描绘纳粹德国的代表作,以冷静旁观之眼,观察芸芸众生伴随纳粹崛起前的德国迈向沉沦,一窥柏林纸醉金迷却黑影暗伏的生活。 小说出版于1935年,为伊薛伍德首次尝试描绘第一次大战后看似歌舞昇平,却面临经济崩溃与政治动盪的德国柏林。此书与同样描写一九三零年代柏林的《再见,柏林》(1939)被合称为《柏林故事集》,并同时被美国国家图书馆与《时代杂志》评选为二十世纪百大英语小说。 作者简介 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Christopher Isherwood(1904 ~ 1986) 出生于英国西北的切希尔。曾就读剑桥大学,但中途辍学。也曾短暂于伦敦国王学院研习医学,但1929年决定随诗人好友奥登(W. H. Auden)前往柏林,在当地待了四年,正好见证纳粹在德国的兴起。离开德国后曾旅居欧洲各地,包括葡萄牙、荷兰、比利时、丹麦。于1939年来到美国加州,二次大战也随即爆发,余生即定居于此。 伊薛伍德与洛杉矶艺文界多所往来,也曾参与编剧工作,并持续写下多本小说。在风气未开的当时,同志身分亦广为人知,与画家唐巴卡迪(Don Bachardy)至死不渝的恋情蔚为佳话。 伊薛伍德的作品以自传色彩浓厚着称,甚至不避讳直接以作者本名作为书中叙述者的姓名,但也曾谓书中的伊薛伍德未必就等同于现实中的伊薛伍德。其余代表作品包括《再见,柏林》、《单身》(新经典文化)、《All the Conspirators》、《Prater Violet》、《Down There on a Visit》、《A Meeting by the River》、《The World in the Evening》。 译者简介 刘霁 大学念中文系,研究所于英国研读文学与电影,以读小说看电影为本分。创立一人出版社,总是把创作、翻译与出版混为一谈。译有《影迷》、《再见,柏林》、《冬之梦─费兹杰罗短篇杰作选》、《伯林最后列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