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Q正传

阿Q正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鲁迅
  • 现代文学
  • 中国文学
  • 小说
  • 社会批判
  • 国民性
  • 阿Q
  • 讽刺
  • 文学经典
  • 20世纪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特色

  小说主人翁阿Q是一个农民,社会地位卑微,好赌却财运坏,好挑衅他人却性格懦弱;他经常挨打受戏弄,但喜欢欺负更弱小者。有一次,阿Q进城谋生,很快回乡炫耀,但他被发现是偷盗集团成员,名誉彻底扫地。走投无路的阿Q想参加革命,虽不过是幻想而已,但也遭到「不准革命」的厉声喝斥。不久,赵举人家遭强劫,阿Q被官府捉去,作为抢劫犯的替罪羔羊而被处决。  

  在《阿Q正传》里,鲁迅不仅刻画了一个旧中国社会里典型的农民形象,而且还揭露出造成个人精神病态的病态社会,由此开掘出「封建社会吃人」的主题,而封建社会对人的吞噬,不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阿Q在临刑前的幻觉中看见饿狼的眼睛在咬他的灵魂,就暗示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

  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年轻时相信医学救国,曾东渡日本学医。后来,他改变了想法,认为拯救民族的灵魂更为紧迫,于是弃医从文。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勐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他在小说、杂文、散文等诸多领域都有崭新的建树,作品思想深邃,为中国现代文化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精神资源。

著者信息

图书目录

图书序言

  我要给阿Q做正传,已经不止一两年了。但一面要做,一面又往回想。这足见我不是一个「立言」的人,因为从来不朽之笔,须传不朽之人,于是人以文传,文以人传──究竟谁靠谁传,渐渐的不甚了然起来,而终于归结到传阿Q,彷彿思想里有鬼似的。

  然而要做这一篇速朽的文章,才下笔,便感到万分的困难了。第一是文章的名目。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这原是应该极注意的。传的名目很繁多:列传、自传、内传、外传、别传、家传、小传……而可惜都不合。「列传」么?这一篇并非和许多阔人排在「正史」里;「自传」么?我又并非就是阿Q。说是「外传」,「内传」在哪里呢?倘用「内传」,阿Q又绝不是神仙。「别传」呢?阿Q实在未曾有大总统上谕宣付国史馆立「本传」──虽说英国正史上并无「博徒列传」,而文豪迭更司也做过《博徒别传》这一部书,但文豪则可,在我辈却不可的。其次是「家传」,则我既不知与阿Q是否同宗,也未曾受他子孙的拜託;或「小传」,则阿Q又更无别的「大传」了。

  总而言之,这一篇也便是「本传」,但从我的文章着想,因为文体卑下,是「引车卖浆者流」所用的话,所以不敢僭称,便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题言归正传」这一句套话里,取出「正传」两个字来,作为名目,即使与古人所撰《书法正传》的「正传」字面上很相混,也顾不得了。

  第二,立传的通例,开首大抵该是「某,字某,某地人也。」而我并不知道阿Q姓什么。有一回,他似乎是姓赵,但第二日便模煳了。那是赵太爷的儿子进了秀才的时候,锣声镗镗的报到村里来,阿Q正喝了两碗黄酒,便手舞足蹈的说,这于他也很光彩,因为他和赵太爷原来是本家,细细的排起来他还比秀才长三辈呢!其时几个旁听人倒也肃然的有些起敬了。哪知道第二天,地保便叫阿Q到赵太爷家里去。太爷一见,满脸溅朱,喝道:

  「阿Q,你这浑小子!你说我是你的本家么?」

  阿Q不开口。

  赵太爷愈看愈生气了,抢进几步说:「你敢胡说!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本家?你姓赵么?」

  阿Q不开口,想往后退了。赵太爷跳过去,给了他一个嘴巴。

  「你怎么会姓赵──你哪里配姓赵!」

  阿Q并没有抗辩他确凿姓赵,只用手摸着左颊,和地保退出去了;外面又被地保训斥了一番,谢了地保二百文酒钱。知道的人都说阿Q太荒唐,自己去招打;他大约未必姓赵,即使真姓赵,有赵太爷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的。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的氏族来,所以我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么姓。

  第三,我又不知道阿Q的名字是怎么写的。他活着的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了以后便没有一个人再叫阿Quei了,哪里还会有「着之竹帛」的事。若论「着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一次,所以先遇着了这第一个难关。我曾经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叫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一定是阿桂了。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的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的。又倘若他有一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一定是阿贵了;而他又只是一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的。其余音阿Quei的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了。先前,我也曾问过赵太爷的儿子茂才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

  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了《新青年》提倡洋字,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了。我的最后的手段,只有託一个同乡去查阿Q犯事的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的声音相近的人。我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的方法了。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只好用了「洋字」,照英国流行的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我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第四,是阿Q的籍贯了。倘他姓赵,那据现在好称郡望的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上的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的,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不能说是宋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的。

  我所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的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至于其余,却都非浅学所能穿凿,只希望有「历史癖与考据癖」的胡适之先生的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但是我这《阿Q正传》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了。

  以上可以算是序。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