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领族、小资女,女人出外工作不稀奇
白天上班晚上持家的职业妇女也不稀罕
但,如果是一九○○年的台湾呢?
女人上班,其实是近一百年来的事。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正值日治时期的台湾就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深深地卷入了工业时代的巨轮里,也如同英国、日本,台湾开始出现了女性上班族的身影。
这些走出家庭,走入社会,全身上下散发阳光、外向、温柔又坚毅的女子,总觉得自己和上一代相比非常幸运,有职业、有收入,可以烫头发、穿洋装,还能出门看电影、喝咖啡。但是,那也是个工作与婚姻无法兼得的年代,社会上有专门针对女性的〈职业妇人十戒〉,还有人认为「职业妇女就是低下」。
事实上,若深入了解这些踏出家门、勇敢投身工作的台湾女子,你会发现,早在五○年代经济起飞的「家庭即工厂」之前,就有无以计数的台湾女人身兼家庭女工,靠精致的手艺养活一大家子人;一批批在大工厂里工作的菸草女工、制茶女工、缝纫女工,更是任劳任怨默默工作,以「忍耐」支撑着日本殖民地台湾的经济。
当温柔婉约知书达礼的女老师终于站上教育第一线,无疑让更多台湾少女获得父母的首肯,真正拥有受教育的机会;眼明手快的电话接线生「电姬」不断穿梭的快手与细心,一度为台湾人织出最先进的联络网络;而产婆那双温柔的手,更不晓得安抚了多少台湾母亲的心,接生了多少个哇哇啼哭的「台湾之子」。
车掌、老师、电话接线生、艺妲、咖啡店女给、女工、女事务员、护士、产婆,本书将一一细数她们的辛酸甘苦。你会发现原来我们的阿嬷或阿祖,在那个似远又近的日治年代里,曾留下如此动人的倩影!
作者简介
蔡蕙频
一九八一年生于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台湾史研究所博士候选人。
曾以〈以青春为弹药,一场无尽的反攻:评司马中原《最后的反攻》〉荣获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二○○九年「台湾艺文评论甄选专案」文学评论组佳作。
热爱台湾,喜欢旅行台湾各地找寻每个历史现场,品尝各种台湾小吃,用不同语言和不同的人聊天,蒐集各种纪念章。喜欢怀旧和复古的一切事物,着迷于日治时期台湾社会生活的活泼氛围,对历史充满好奇,喜欢自己找出历史谜题的答案。
曾出版《不纯情罗曼史:日治时期台湾人的婚恋爱欲》、《没有电视的年代:阿公阿嬷的生活娱乐史》(合着)等书。
前言
半推半就:走出家庭,走入社会
举手之劳:车掌
请多指教:老师
请问几番:电话接线生
一臂之力:产婆
出生入死:护士
人客来坐:艺妲与女给
敲打岁月:银行会社职员
不留一手:女工
欢迎光临:百货店店员
影响与延续
主要参考书目
图片出处
前言
职业妇人三百万 艺娼妓除外
根据大正九年的调查,民间工场女工共八十四万六千余人,官营工场女工约五万人,矿山劳役妇十万八千人,从商妇人十七万五千人,递信省交换生通信员三万二千人,铁道省事务员杂役妇约八千人,小学校女教师约七万人,宗教传道者一万三千人,海女等人三十一万六千人,农业劳动者百四十余万人,其他尚有女医、车掌、打字员、产婆、护士、女记者等,总人数十分惊人,粗估超过三百万人。
一九二二年十月某日,林某翻开报纸,看到这则标题写着「职业妇人三百万 艺娼妓除外」新闻,惊讶地连嘴里的一口茶都哽在喉里吞不下去。林某也许偶闻街头巷尾谁家的女孩公学校毕业后上班赚钱,帮忙养家,或是某人的女儿正在学编大甲蓆帽补贴家用,但三百万这个总人数,实在是太惊人了。
三百万真的很惊人,因为那是全日本职业妇女的统计数字,但当年全台湾人口也不过近四百万。
然而,尽管台湾的女性就业人口不像日本那么多,不到三百万之数,却也真不少。曾经,女人被人笑是「无为徒食」,不会做,只会吃,感觉既低俗、低等又低能。到了日治时期,女人可没么弱势!不说你不知,她们脱下家事围裙,穿上摩登,脚踩时尚,做好亮丽的妆发,跨出家门上班去,她们是车掌,是老师,是电话接线生,是产婆,是护士,更是许许多多那些你想都没想过的摩登女子,连选择的职业都超乎你想像!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百年前的复古版粉领族到底长什么样子?人家说,认真的女人最美丽,那时候女人的认真,到底获得多少的待遇?除了那份薪水,她们还想要或得到什么?从「本小姐」到「老娘」,一次人生身分的转变,她们又得做出多少牺牲?
新旧交陈本来就是历史的况味,但谁说往事只能回味?不要感叹春光易逝人易老,走进「好美丽株式会社」,一起重游不凡女子的精采人生!
《好美丽株式会社:趣谈日治时代粉领族》这本书,如同一个精致的万花筒,将日治时代女性的生活碎片,以一种迷人而有趣的方式组合起来。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社会变革和女性地位的变化很感兴趣,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的切入点——“粉领族”。我喜欢作者用一种轻松诙谐的笔调,去描绘她们的职业生涯、社交生活,甚至是她们的内心世界。这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看似被男性主导的社会背景下,女性是如何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职业场上崭露头角,也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为自己争取一份属于自己的空间。书中对于她们情感生活的描绘,也充满了人性化的色彩,让我看到了她们的渴望、她们的无奈,以及她们最终所做的选择。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厚重感,也可以通过这样充满生活气息的“趣谈”来呈现,而且往往更加能够打动人心,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有了更深刻、更立体的认识。
评分这部作品带给我的,是一种全新的历史视角。在此之前,我对日治时代的女性,尤其是那些从事新兴职业的女性的了解,大多停留在比较宏观的社会变迁层面,而这本书则将焦点精准地投射在“粉领族”这个群体上,用一种非常贴近生活化的方式,展现了她们真实的生活状态。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将她们塑造成被压迫的形象,而是着重描绘了她们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所拥有的相对独立和主动性。例如,她们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如何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定位,以及她们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书中的一些小故事,虽然是“趣谈”,但却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它们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韧性、智慧和勇气。我特别欣赏的是,作者在叙述时,并没有用过于学术化的语言,而是用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将历史的细节娓娓道来,让读者在轻松的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温度和女性的力量。
评分翻开《好美丽株式会社:趣谈日治时代粉领族》,我立刻被一种轻松而又不失深度的叙事风格所吸引。作者仿佛一位老友,娓娓道来,将我带入那个遥远却又生动鲜活的年代。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那些“粉领族”女性日常生活的细致刻画,不仅仅是她们的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她们在工作之余的生活片段。比如,她们会在午休时间分享怎样的八卦?下班后会去哪里放松?她们的穿着打扮又是如何受到当时流行文化的影响?这些看似零碎的细节,却构成了那个时代女性生活最真实的肌理,也让我看到了她们并非只是埋头于工作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追求的个体。我被书中一些片段所触动,比如,那些初来乍到大城市,怀揣着梦想的年轻女性,她们在适应新环境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她们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去克服。这让我联想到现代社会中,许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打拼的经历,似乎有着某种跨越时代的共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女性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她们为实现自我价值所付出的努力,始终是那样动人。
评分初读《好美丽株式会社:趣谈日治时代粉领族》,就被其别具一格的书名所吸引,随即便沉浸在作者所营造的那个年代的独特氛围之中。书中对于“粉领族”这个群体的描绘,让我对日治时代的女性有了全新的认识。她们不再仅仅是历史书本中模糊的背景人物,而是拥有鲜活生命、独立思想的个体。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她们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无论是她们的工作场景,还是下班后的休闲娱乐,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我从中看到了她们在那个特殊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比如,传统观念的束缚、社会地位的不确定性,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坚韧、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者的叙事方式非常巧妙,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鲜活性融为一体,让我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这本书让我对“好美丽”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是内在的独立、自信和对生活的热爱。
评分这部名为《好美丽株式会社:趣谈日治时代粉领族》的书,我拿到手的时候,其实是带着一种好奇和一点点小小的期待。日治时代的女性,尤其是那些身处“粉领族”这样一个相对新兴职业的女性,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一个模糊的形象,她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在那个时代的变迁中,她们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书名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趣谈”二字更是让人放松,仿佛不是一本枯燥的历史学术著作,而是可以轻松阅读的、带有温度的故事。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社会风貌很感兴趣,尤其是城市里的女性生活,她们的穿衣打扮、社交活动、工作环境,还有她们的内心世界,都充满了未知。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窥探这些侧面的窗口,让我有机会去了解那个时代里,那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女性。我尤其好奇的是,在男权社会和殖民背景的双重影响下,这些“粉领族”女性是如何寻找并定义自己的价值的?她们的“美丽”不仅仅是外在的,是否也包含了内在的独立和成长?这些都是我在阅读前就非常想探索的问题,我也相信这本书能够给予我一些启发性的答案,甚至可能颠覆我以往的一些刻板印象,让我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日治时代女性群像。
评分这本书的开篇,就如同打开了一扇尘封已久的旧式木门,带着一股淡淡的、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气息扑面而来。我仿佛能看到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在我眼前缓缓展开,那些身着旗袍、留着时髦发髻的女性,她们的眼眸中闪烁着自信与憧憬。作者笔下的“粉领族”,并非是那种脸谱化的、被历史洪流裹挟的符号,而是鲜活的个体,她们在时代的浪潮中,既有被动适应,更有主动选择。我特别留意到书中对她们工作环境的细致描绘,那些曾经的办公室,充满了机械的敲击声、纸张翻动的沙沙声,以及不同口音交织的谈话声。这些声音构成了她们日常的背景音,也见证了她们的辛勤付出。更吸引我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对外在生活的记录,而是深入到她们的内心世界,去探寻她们在那个时代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比如,在传统的社会观念和新兴的职业需求之间,她们是如何权衡的?她们对爱情、婚姻、个人发展的看法,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日治时代的女性,绝非只是历史的旁观者,她们是积极的参与者,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女性故事,她们的“好美丽”,是那个时代赋予的,也是她们自己争取来的。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意想不到的惊喜。原本以为会是一本偏向学术的、严肃的历史著作,但读下来才发现,它更像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生动的时代画卷。作者以“趣谈”的方式,将日治时代的“粉领族”女性展现得淋漓尽致。她们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有血有肉、有悲有喜的活生生的人。我尤其对书中对她们工作和生活细节的描写感到着迷。她们在办公室里忙碌的身影,她们在茶余饭后的谈笑风生,她们在个人情感上的纠结与选择,都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年代,与她们一同经历着喜怒哀乐。我从她们身上看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独立意识在萌芽,看到了她们在社会变革中的挣扎与适应,也看到了她们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与追求。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历史可以这样读,可以如此有趣且富有启发性,它让我看到了那些曾经被忽略的、属于女性的独特历史维度。
评分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一段相对遥远的、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历史时期,变得生动而富有温度。日治时代的“粉领族”,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她们既是时代变迁的见证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幽默,仿佛一位亲切的长者,在讲述着那些曾经发生在身边、又带着一丝传奇色彩的故事。我特别关注书中对她们工作内容和社会地位的描写,以及她们在两性关系、家庭责任等方面的考量。这些内容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看似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女性是如何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职场和社会生活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影响着当时的社会风潮。书中一些关于她们个人情感和婚恋观的探讨,也让我对那个时代的女性有了更深的理解,她们的困惑、选择和坚持,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厚重感,也可以通过这样轻松愉快的“趣谈”方式来呈现,而且往往更加触动人心。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成功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物的鲜活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日治时代的“粉领族”,这个群体在我的认知中,原本是模糊而遥远的,但通过作者充满智慧和温度的笔触,她们仿佛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从历史的尘埃中走了出来,向我诉说着她们的故事。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她们日常生活细节的捕捉,那些关于她们工作、社交、时尚品味,乃至内心世界的描绘,都充满了时代的印记和女性的独特魅力。我看到了她们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适应,也看到了她们在传统与现代观念之间的徘徊与选择。更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她们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独立、自信、追求美好的精神特质。这本书让我对“好美丽”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外在的装扮,更是内在的智慧、勇气和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这本书,我仿佛与那些曾经的女性们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到了她们生命的光芒。
评分《好美丽株式会社:趣谈日治时代粉领族》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奇妙邂逅。我一直对那个时代的女性生活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在社会转型期,她们的身份认同、生活方式以及个人价值的实现,都可能与现在有着截然不同的轨迹。书中对“粉领族”的描绘,让我看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女性群体,她们在日治时代扮演了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但同时,她们也必须在传统的家庭观念和新兴的社会思潮之间找到自己的平衡点。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她们生活细节的捕捉,比如,她们的时尚品味、社交圈子、情感经历等等,这些都构成了那个时代女性鲜活的个体画像。我从中看到了她们的迷茫,也看到了她们的坚持,更看到了她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这本书让我认识到,历史并非只是宏大的叙事,它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故事组成的,而这些“粉领族”女性的故事,正是那个时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属于自己的“好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