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皇帝、医家还有百岁人瑞,
天天在用的40则养生关键句!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毒淀粉事件,让人正视存在已久的食品添加物问题。其实早在北朝的《阴符经》里就已提到解决之道,就是「食其时,百骸理。」认为要吃当季当地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自然、新鲜,当然就能避免吃进黑心食品或过多的食品添加物。
不论东西方,无不推崇中医的智慧。而在中医古籍里更记载了无数的养生经典名言,像是:「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唿吸到脐,寿与天齐」、「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等,都蕴藏深厚的养生道理。只是这些典籍都以艰涩的文言文书写,且抽象难懂,一般人不易阅读。
本书特别针对上班族在饮食、疾病、情绪压力、运动、健康养生等五大方面最常碰到的问题,从浩瀚的中医古籍、众多的养生俗谚中,精选出40句养生关键句,加上白话浅显易懂的解析,并结合中西医双重观点的说明,完全浓缩数千年的养生精华。忙碌的上班族只要读懂一句话,就能每天健康一点点,不花钱,不费力,找回活力与元气。
如果你有下面的症状,从中医经典的智慧里都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失眠
《粥疗歌》:「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莲子能养心安神,治夜寐梦多。粥则能将药物或食物中的有效成分释放溶解于汤水中,使人更易消化吸收。
*干眼、老花
《黄帝内经》:「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劳碌伤肝,眼与肝相通,若有「恶视力」,除了养眼也要养肝。
*胃食道逆流
《备急千金要方》:「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
──当人进食后,体内就必须分泌更多胃酸来消化食物,如果吃饱后就立刻躺下来睡觉,会因为重力与角度的关系,使得胃酸往食道「逆争上游」,造成胃食道逆流。
*慢性疲劳症候群
《黄帝内经》:「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调五劳所伤。」
──如果过度使用视、卧、坐、立、行这些功能,会损害身体功能,导致发炎、上火的现象,产生「五劳所伤」。像是上班族整天坐着打电脑,或因工作性质而须长时间站立,再加上放假时喜欢睡到饱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五劳」的准候选人。
本书特色
【特色1】只要一句话,重拾职场健康力与好元气。
精选中医古籍与养生俗谚里的养生关键句,忙碌的上班族只要读懂一句话,就能轻松找回活力与健康。
【特色2】现代的健康观念,在中医老经典里已有明训。
现代所推崇的许多养生观念,早已记载在中医典籍里。例如北朝《阴符经》说:「食其时,百骸理。」就是要大家多吃当季当地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自然、新鲜,就能避免吃进过多的食品添加物。
【特色3】最实用的中医养生功法,只要每天活动五分钟,身体就能年轻二十岁。
叩齿、拉筋、摩腹、敦踵……这些流传千年的养生功法,可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只要想解决困扰已久的痠痛、头痛、胃痛等各种大病小痛,都要勤练书中介绍黄帝、历代医家还有百岁人瑞都天天在用的养生功,就能彻底改善健康。
编着者简介
杨静浦
资深出版人,在杂志与出版业有近二十年的丰富经验与资历,擅长健康养生、居家生活类的议题,负责企画执行的书籍超过上百本,其中多本书籍曾获《中国时报》开卷好书与博客来编辑推荐书、年度百大畅销书等。
多年前因健康问题而接触中医,让困扰已久的痠痛问题得到改善,自此对于中医深深着迷,深觉老祖宗的智慧十分受用。
目前与多位中医师合作出书,希望借由深入浅出的文字,将中医智慧与养生之道介绍给普罗大众,让每个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中医的养生法。
编着有《肾不虚,人不老,百病也不侵》、《汉方养瘦,一辈子都瘦用》等书。
审定、推荐者简介
陈潮明
三代中医世家,哥哥陈潮宗与弟弟陈朝龙亦为知名中医师。
行医长达十多年,阅病无数。虽然身为中医师,但希望所有的人都能不生病;即便生病,也能因此更懂得照顾自己的健康。
陈医师也十分认同中医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也就是说:高明的医生,是在预防疾病的发生,而不是治疗疾病。
本书即基于这种「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期望借由中医经典与养生俗谚里的名句、金句,提醒大家平时就要从日常作息、饮食、运动等各方面养护身体,保持无价的免疫力,因为最好的医生就是自己。
经历:
中医妇科专科医师
中华民国中医妇科医学会理事
前台北市立和平医院中医师
现任:
中华经络美容医学会理事长
中华中医医学会理事
黄庭医学会理事
崇生中医诊所院长
台湾中医师同德医学会常务理事
审定推荐序 中医老经典,自有养生之大药 ∕ 陈潮明
第一章 医食同源,健康的祕方就藏在饮食中
1.吃饱就睡,百病横生
「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唐.《备急千金要方》
2.少吃一口,让你延年益寿
「凡食总以少为有益,脾易磨运,乃化精液,否则极补之物,多食反至受伤,故曰少食以安脾也。」──清.《老老恆言》
3.戒掉安眠药,吃对食物就能好好睡一觉
「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清.《粥疗歌》
4.五味食疗,就是中国的营养学
「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秦.《吕氏春秋》
5.菜多肉少,是饮食养生的首要关键
「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养生俗谚
6.先热后冷,这样吃才不伤胃
「凡食,先欲得食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南朝.《养性延命录》
7.吃在地,品当季,就是正确的择食法
「食其时,百骸理。」──北朝.《阴符经》
8.三餐比例抓得好,才能健康活到老
「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需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清.《陆地仙经》
第二章 用老祖宗的千年智慧,击退职场常见病
1.抢救「恶视力」,不让干眼、老花找上你
「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黄帝内经》
2.吃得太快、太甜,让胃食道逆流作怪
「吐酸吞酸等证,总由停积不化而然。而停积不化,又总由脾胃不健而然。」──明.《景岳全书》
3.减压兼多动脑,帮你找回好记性
「夫健忘者,常常喜忘也,善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清,神宫不职,使人健忘。治之之法,当理心脾,使神意清守,思则得之矣。」──宋.《严氏济生》
4.强化免疫力,就是治疗感冒的特效药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帝内经》
5.肠道出清,就能增强排便力
「欲得长生,肠中常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东汉.《论衡》
6.喝水都会胖?可能是脾胃出了问题
「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溼,溼生痰,故肥人多溼寒。」──宋.《仁斋直指方》
7.体寒,痠痛就会找上你
「热则流通,寒则凝塞,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也。」──清.《医学心悟》
8.胃好,才能轻松上班去
「胃者,人之根本;胃气壮,五脏六腑皆壮也。」──《华氏中藏经》
第三章 清心减压,中医教你调养情绪体质
1.要小劳,别过劳
「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疲及强所不能堪耳。」──唐.《备急千金要方》
2.熬夜,就是慢性自杀
「定息失时,伤也。」──东晋.《抱朴子》
3.身体过度使用,慢性疲劳找上你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调五劳所伤。」──《黄帝内经》
4.搞定自律神经,从调理情绪着手
「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黄帝内经》
5.为什么不想笑了?当蓝色忧郁找上你
「气血沖和,百病不生,一有拂逆,百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元.《丹溪心法》
6.烦累闷!心平气和从改变心念开始
「养生以养心为主,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不病 。 」──清.《集验良方》
7.过度的欲望,是最大的健康负担
「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可谓知养生矣。」 ──明‧《养生四要》
8.用脑过度睡不着!让中医帮你一把
「神静则心火自降,欲断则肾水自升。」──明‧《医学入门》
第四章 每天活动五分钟,身体年轻二十岁
1.头部穴道梳顺了,健康就来了
「晨夕以梳梳头满一千梳,大去头风,令人发不白。」──南朝.《养性延命录》
2.牙齿好,身体就不会拉警报
「齿之有疾,乃脾胃之火熏蒸。每晨睡醒时,叩齿三十六遍,以舌搅牙龈之上,不论遍数,津液满口方可咽下。」──明.《修龄要旨》
3.足三里就是治疗肠胃病与养生的大药库
「拍打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养生俗谚
4.筋长一寸,寿延十年
「筋缩则亡,筋柔则康。」──南朝.《易筋经》
5.耳聪目明兼强肾,从「耳」做起
「双手闭耳如鼓音,是谓鸣天鼓也。由脉气流行而闭之于耳,气不得泄,沖鼓耳中。故闻之也。」──金.《河间六书》
6.手到病除摩腹法,整肠也健脑
「两手相摩令热,然后摩腹,以令气下……若摩脐上下併气海,不限次数,以多为胜。」──隋.《诸病源候论》
7.唿吸,也有神奇的疗癒力
「唿吸到脐,寿与天齐。」──养生俗谚
8.顿脚,是最简单的足疗强身操
「敦踵,一敦左,一敦右,三百而已。」──西汉.《引书》
第五章 古人天天在用的养生智慧
1.春天穿暖一点,秋天穿凉一点,健康就会多一点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养生俗谚
2.倒掉泡脚水,等于倒掉一身病
「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溼邪乃除;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丹田暖和。」──养生俗谚
3.何时起床?看太阳脸色就对了
「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黄帝内经》
4.做好养生五要,就能健康地慢老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明.《摄生三要》
5.人生不是吃到饱,吃愈多不会愈划算
「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及疲。」 ──清.《养生三要》
6.右侧睡,好眠又健康
「偃勿如伏,仰勿如尸。」──明.《逊志斋》
7.养生的重点从来不在「药」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宋.《养老奉亲书》
8.养好肾气,就能健康地慢老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清.《寿世青编》
在我拿到这本《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养生关键句》之前,我对于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养生书籍持有一种谨慎的态度。很多书要么过于理论化,让人望而却步;要么过于浅显,缺乏深度。但这本书的标题,尤其是“活用中医老经典,找回职场好元气”这几个字,却激起了我莫大的兴趣。我一直觉得,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里面蕴藏着许多关于生命健康的深刻智慧。然而,如何将这些古老而精深的理论,转化成我们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可以轻松实践的方法,这才是关键。我非常好奇这本书是如何做到的。它声称提供“关键句”,这暗示着一种简洁、易懂、且具有指导意义的提炼。我期待书中能解释清楚,哪些经典的养生理念,是如何被提炼出来,又如何能够直接应用于解决我们上班族在工作压力、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等方面的困扰。例如,关于睡眠质量的问题,书中是否会给出基于中医理论的独到见解,以及一些简单易行的调理方法?或者,在面对情绪波动和压力时,是否有中医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疏导和管理?我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地成为我在职场健康路上的“定海神针”,让我能够告别疲惫,拥有更加充沛的精力。
评分当我看到《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养生关键句》这个书名时,我眼前一亮。作为一个常年与电脑为伴、在办公室度过大部分时间的上班族,我深切体会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在工作压力下保持良好状态的挑战。书名中“活用中医老经典”的提法,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我一直认为,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宝贵的智慧结晶,它对人体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将这些古老而精深的理论,以一种现代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并转化为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可以轻松实践的“关键句”。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中医的养生理念,与我们上班族面临的实际问题相结合的。例如,如何通过调整作息来改善长期熬夜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如何通过饮食调理来增强免疫力,减少生病?如何在工作间隙进行有效的放松,缓解颈椎和腰椎的疲劳?我期待这本书不仅能提供知识,更能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真正地“找回职场好元气”,让我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也能拥有一个健康、充满活力的身体,更加自信地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各项挑战。
评分坦白说,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更多的是一种“病急乱投医”的心态。近两年,感觉身体明显不如从前,经常感到疲惫乏力,记忆力也开始下降,颈椎和腰椎更是时不时发出警告。在网上搜寻各种养生方法,看了不少文章和视频,但总觉得零散且缺乏系统性,有些方法也过于极端,不适合我这种朝九晚五的普通上班族。这本书的书名《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养生关键句》让我眼前一亮,特别是“活用中医老经典”这几个字,给我一种踏实感。我一直觉得,中医的智慧是经过几千年沉淀下来的,肯定有其独到之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地将这些古老智慧“落地”,转化成我能够理解并执行的简单法则。我迫切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深奥的中医理论,提炼成一句句“关键句”,并巧妙地融入到我们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比如,如何在短暂的午休时间进行有效的放松?如何在加班后快速恢复体能?如何在饮食上避免“越吃越累”的怪圈?我对书中关于“找回职场好元气”的承诺非常期待,希望它能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帮助我摆脱职业倦怠,重新焕发活力,不再让工作消耗掉我所有的精力。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很有吸引力,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每天在办公室里打拼的上班族来说。“养生关键句”和“职场好元气”这些词汇立刻击中了我,感觉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做的。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开,想看看里面到底藏着什么能让我们摆脱亚健康的秘诀。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强调“活用中医老经典”,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是那种空泛的、人云亦云的养生指南,而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智慧结晶。我一直对中医的博大精深充满好奇,但总觉得那些古老的理论离我们现代生活太遥远,难以触及。这本书的切入点就非常棒,它承诺将经典中医智慧转化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轻松实践的“关键句”,这听起来就像是为我们这些时间宝贵的上班族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解答我的一些疑惑,比如如何在长时间面对电脑后缓解眼部疲劳,如何在精神压力巨大的情况下调整心态,以及如何在饮食上做到既健康又方便,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去准备。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提供知识,更是一种陪伴和支持,帮助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也能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重新找回充沛的精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评分最近工作压力特别大,经常加班,感觉身体像被掏空了一样。以前总觉得年轻,身体扛得住,现在是真的不行了,动不动就感冒,精神也提不起劲。在网上看到这本书的书名,就觉得特别符合我的情况,《上班族一定要知道的养生关键句:活用中医老经典,找回职场好元气》。听起来就很有针对性,而且“活用中医老经典”这几个字让我觉得它不是那种普通的养生宣传,而是有根基的东西。我最想知道的是,这本书到底是怎么把中医理论变成“关键句”的?是不是有一些非常简单易懂的口诀或者小技巧,我看完就能马上用起来?我一直对中医的“治未病”理念很认同,但总觉得那些理论太深奥,不好操作。希望这本书能真正地把中医的智慧,比如关于身体的阴阳平衡,或者不同季节的养生重点,变成一些我每天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比如,早上起床后有没有什么简单的中医动作可以提神?午餐吃什么能避免下午犯困?晚上睡前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快速入睡,并且睡得更香?我期待这本书能给我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工作,也能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找回那种年轻时候的活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