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管理学研究时,除了要对各种理论有所认识外,对于各种研究方法也必须有深入的理解。研究方法就像工具箱的工具,懂得愈多的研究方法,管理研究的工具箱里就有愈多的工具,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更能得心应手。但我们深知,学习研究方法比学习各种学术理论更困难,因为在可以应用一种研究方法之前,必须清楚地明白这种方法的统计理论、各样假设、应用范围、侷限性和程式规划等,故收录的经典论文,各有研究方法不同的面向,有的很传统(如量表发展),有的比较新(如测量恆等性),但不论是否传统,这些文章都有其代表性,各自都有很强的影响,历久弥新。我们确信这本书可以把好的研究观念和方法在华人世界加速推广,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始,期待将来能在华人世界推广最新的研究方法,从而进行更好的管理学研究。
本书内容:
01 纸笔测量工具(问卷)之内容适切性的实征比较
02 测量等值性的文献回顾与综整:给组织研究的提议、实作与建议
03 更深入了解及改善测量等值方法与程序
04 呈现组织研究构念之通则
05 发展调查问卷测量工具之简要教学
06 从微观到中观:多层次研究概念化与执行的关键步骤
07 组织科学研究之统计结论效度-回顾性研究
08 策略管理领域的研究课题与研究方法-过去、现在与未来
作者简介
张伟雄
现职: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及管理学系教授、亚太国际高等教育协会主席
学历: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管理博士
获奖:
管理学会研究方法分部∕塞奇出版社最佳论文奖(2000年及2009年)、《组织研究方法》最佳论文奖(2008年)、校长模范教学奖(2000年)、中大商学院「杰出教学奖」(2002至2003年)
经历:
管理学会研究方法分部主席(2006至2007年)、中大学术交流处处长(2009至2012年)、中大商学院副院长(本科课程)(2002至2005年)、环球商业学课程主任(2005至2012年)、中大暑期课程主任(2006年起)
研究范围:研究方法和结构方程模型、国际商务、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
彭台光
现职:义守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及企业管理学系教授
学历:美国德州理工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荣誉:
中华民国海军官校荣誉校友(2003年)、义守大学管理学院杰出教师奖(2003年)、管理学报年度论文奖(2007年)、联电经营管理论文奖(2012年)、Journal of Organization Behavior 2012 Best Paper评审委员(2013年)
這次拿到《組織研究方法論文精選》,老實說,我最期待的就是裡面有沒有能給我研究靈感的新發現。畢竟,身為一個對組織學術研究有濃厚興趣的人,我總希望能接觸到一些前沿的、有深度的研究。翻了翻,這本書確實沒讓我失望。裡面收錄的文章,從研究方法的選擇、理論框架的建立,到數據分析的技巧,都做得非常扎實。我看到有幾篇論文,是探討了一些比較新興的議題,例如說,像是在敏捷式開發(Agile development)這樣的組織模式下,如何有效管理團隊?或是,在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的趨勢下,組織的僱傭關係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我特別喜歡裡面一些探討研究倫理和研究設計的文章。它們不只提供了量化的數據,也會深入探討研究背後的社會和文化脈絡。例如,有篇論文就分析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員工對領導風格的接受度差異,這對我們在跨文化管理方面,提供了非常寶貴的見解。此外,書中有些文章還探討了如何運用比較新的研究工具,例如像是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或是網路分析(network analysis),來解析大量的文本資料或組織關係。我覺得,光是學習這些研究方法,就已經很值回票價了。
评分喔,收到這本《組織研究方法論文精選》的書,說是精選,其實我翻了一下,裡面的文章類型還蠻多元的,但畢竟是論文精選嘛,所以就得有學術的深度。我個人是覺得,如果你是讀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或是企管系相關科系的研究生,這本書會是你的救星。它裡面涵蓋了像是組織文化、領導力、團隊動力、員工敬業度、組織變革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論文寫作上很常會遇到的主題。而且,裡面收錄的都是有影響力的期刊論文,代表說,它們不只是理論,更有很多實證研究的佐證,可以讓你看到學術研究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我特別喜歡其中幾篇文章處理研究問題的方式,它不是直接給你答案,而是引導你思考,如何在複雜的組織情境中,找出真正值得探討的問題,並且設計出合適的研究方法來解答。像是有些論文,會針對同一個主題,但採用不同的研究途徑,例如質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結合,或是運用像是多層次模型(multilevel modeling)這樣進階的統計方法,來探討不同層級的影響。這對我們在做論文時,要選擇合適的研究設計和分析工具,真的非常有啟發性。我個人認為,光是理解這些研究的脈絡和邏輯,就已經很有價值了,更不用說,裡面還會附上相關的文獻回顧,能幫助我們快速掌握一個領域的研究現況。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看到《組織研究方法論文精選》這個書名,我有點猶豫,想說論文不就是那些理論、模型、數據嗎?會不會很難讀?但實際翻閱後,我發現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精選」做得相當到位。它收錄的文章,不僅在學術界有一定地位,更重要的是,它們在研究的議題和方法上,都有其獨到之處。我看到有幾篇論文,是在探討如何測量那些比較抽象的概念,像是組織的學習能力、員工的創造力,或是領導者的道德行為。 這些研究不只停留在定義,更重要的是,它們提出了具體的量化指標,或是設計了精巧的實驗來驗證。這對我們在思考自己的研究變數、設計問卷題目,甚至是架構研究模型時,提供了非常多實質的啟發。我特別喜歡裡面一些研究,它們在建立理論模型時,會非常清晰地闡述每個變數之間的關係,並且有充分的文獻支持。這種嚴謹的論證過程,讓我們看到學術研究是如何循序漸進地建立起知識體系的。總之,這本書不僅是論文的集合,更是一本如何進行嚴謹組織研究的「實戰指南」。
评分收到《組織研究方法論文精選》這本書,身為一個長期關注產業趨勢和人力發展的人,我蠻有感觸的。書裡面的文章,很多都觸及了現代組織面臨的關鍵挑戰。像是,如何讓組織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維持彈性與適應力?或是,在數位化浪潮下,組織的領導者應該具備哪些新的特質?這些都是企業界和學術界都在努力尋找答案的問題。我認為,這本書的好處在於,它不是停留在問題的陳述,而是透過具體的學術研究,提出深入的分析和可能的解決方案。 我特別欣賞裡面幾篇探討組織變革和創新的文章。它們不只是告訴你「要創新」,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哪些是創新的阻礙,哪些是創新的催化劑,並且提供了研究證據來支持。有些論文甚至會討論,在推動組織變革時,員工的心理契約、組織文化,以及權力關係是如何相互作用的。這種多面向的思考,對我們在實際推動企業轉型或管理員工時,非常有參考價值。這本書可以讓我們看到,學術研究是如何與實際的組織運作緊密結合的。
评分這本《組織研究方法論文精選》,我拿到的時候,就抱著一種「看看別人是怎麼寫論文」的心態。畢竟,寫論文這件事,對我們這些在學術路上摸索的人來說,是一條充滿挑戰的路。這本書的好處是,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將實際的研究成果集結起來,讓你透過實際案例來學習。我發現裡面有些論文,在探討一些大家都很關心的議題,例如說,在快速變遷的科技產業中,組織如何保持創新力?或是,在後疫情時代,遠距工作對員工士氣和組織效能的影響?這些都是非常貼近我們現在生活和職場的議題。 我尤其欣賞裡面有些作者,他們在研究方法上的巧思。有些研究不只是簡單的問卷調查,還會結合像是訪談、觀察,甚至是田納西計畫(Tennessee Human Development Study)那樣的長期追蹤研究。這種多軌並行、深入挖掘的研究設計,讓我們看到研究的細膩度可以到什麼程度。而且,很多論文在討論研究限制和未來研究方向時,都寫得相當清楚,這對我們在撰寫論文的「研究限制」和「未來研究」章節時,提供了非常好的範本。我覺得,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研究者,在旁邊手把手地指導你,讓你少走很多冤枉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