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可被视为社会福利概论、社会福利服务、方案评估与设计、社会政策与立法等相关科目的参考用书,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壹部分基础篇,主要是从规范性层次到工具性范畴的叙介,包括社会福利的意义范围及其相关概念、不同人口群的福利服务等;第贰部分的策略篇,是扣紧从概念项目、运作架构到外部环境,借以进行社会福利服务的微视面、中介面与巨视面的论述考察;第参部分的实务篇,是以这些年来晴天社会福利协会所参与的各项方案计画,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群服务的工作实务;第肆部分的法规篇,是从现有福利服务的实作当中,整理出相关的法源依据;第伍部分考题篇,是专业责信的应考题库,借此让人群服务工作者反思,如何从专技考试里提升助人行为的观念内涵和观照视野。本书的编写,容或有理性、知性与感性的交错对话,但不变的是:期待读者从阅读当中找到一种随时可以带着走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思维。
作者简介
陈丽芬
中国文化中山与中国大陆研究所法学博士
■经历
明新、元智、经国等兼任讲师、兼任助理教授
■现任
桃园县八德家庭服务中心
主任兼督导
■专业领域
儿童保护、家庭处遇、个案工作、福利服务
王顺民
中正大学社会福利博士
■经历
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福利学系、社会福利研究所、青少年儿童福利研究所专任教授
■现任
中国文化大学社会福利研究所教授
社团法人中华民国晴天社会福利协会理事长
■专业领域
政策分析、方案设计与评估、非营利组织经营与管理
■着作
《宗教福利》
《社会福利服务:困境、转折与展望》
《当代台湾地区宗教类非营利组织的转型与发展》
《社会福利析论》、《社会福利现象的考察与解读》
《透视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剖析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考察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解读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探究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思索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解构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考掘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导读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阐述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解析社会福利现象--社会时事评析》
《生命历程与家庭福利》
《台湾的社会安全制度:经验考察与人文思索》
《超越福利国家?!--社会福利的另类选择》(王顺民、郭登聪、蔡宏昭合着)
《当代台湾地区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论文集》(王顺民、王笃强、胡慧嫈、郭登聪、邹平仪合着)
《青少年儿童福利析论--童颜、年少、主人翁!?》(王顺民、张琼云合着)
武序 公平正义v.s.福国利民
林序 愿景逐梦 身心自在
编着序 从编写一本不一样的书到走一条不同的路
第壹部分 基础篇:从规范性层次到工具性范畴
第一章 社会福利的意义范围及其相关概念
第一节 社会福利的意义范围
第二节 社会福利的相关概念
第二章 不同人口群的福利服务叙介
第一节 儿童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二节 妇女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三节 老年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四节 少年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五节 身障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六节 青年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七节 边缘人口族群的福利服务
第八节 以家庭为本位的福利服务
第贰部分 策略篇:从概念项目、运作架构到外部环境
第三章 社会福利服务的微视面考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服务的微视面考察
第三节 时事新闻的福利服务意涵
第四章 社会福利服务的中介面考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服务的中介面考察
第三节 以「高风险家庭关怀辅导处遇实施计画」为例的中介面考察
第四节 时事新闻的福利服务意涵
第五章 社会福利服务的巨视面考察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服务的巨视面考察
第三节 社会福利服务的综融性考察──「幸福保卫站」的案例说明
第四节 时事新闻的福利服务意涵
第参部分 实务篇:从抽象理论到经验实作的贯通、落差
第六章 儿童类之社会福利服务范例:社区课后儿少照顾接力服务方案
第一节 计画缘起
第二节 计画目标
第三节 补助单位
第四节 承办单位
第五节 计画期程
第六节 服务对象
第七节 方案内容
第八节 执行成效
第九节 困境进策
第十节 方案反思
第七章 妇女类之社会福利服务范例:单亲家庭服务中心方案
第一节 前言背景
第二节 计画缘起
第三节 组织运作
第四节 执行概况
第五节 检讨建议
第六节 方案反思
第八章 少年类之社会福利服务范例:低收入户二代脱贫服务方案
第一节 方案缘起
第二节 方案描述
第三节 执行成果
第四节 困境建议
第五节 方案反思
第九章 家庭类之社会福利服务范例:「高风险家庭关怀辅导处遇实施计画」
第一节 方案缘起
第二节 方案描述
第三节 需求评估
第四节 评估设计
第五节 执行结果
第六节 结论建议
第七节 方案反思
第十章 综合类之社会福利服务范例:家事服务作为另类的爱之劳务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当前家事服务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 未来家事服务的发展策略
第四节 家事服务业的策略规划与推动建议
第五节 结论
第六节 方案反思
第十一章 综合类之社会福利服务范例:家暴防治作为另类的福利服务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台湾地区家暴暴力防治作为的一般性考察
第三节 台湾地区家庭暴力防治作为之结构性探究
第四节 方案反思:一场永无止境的跟家暴Say No!战役
第十二章 代结论:社会福利服务的延伸性讨论
第一节 社会福利服务变与不变的运作准则
第二节 社会福利服务发展趋向的因素考量
第肆部分 法规篇:依法行政与依法办理的社会福利法规
法规一、《社会救助法》的增修重点
法规二、《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条例》的增修重点
法规三、《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的增修重点
法规四、《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的增修重点
法规五、「弱势家庭儿童及少年紧急生活扶助计画」
法规六、「推动高风险家庭关怀辅导处遇实施计画」
第伍部分 考题篇:专业责信的社会福利服务应考题库
壹、前言
贰、历届相关考题
参、历届参照考题
编着序
从编写一本不一样的书到走一条不同的路
这本《社会福利服务析论》的出版,距离上一本书已有五年之久,也就是说,这五年来随着社福机构的蹲点观察,对于大千世界里的人与事,多了一种不同的体会和领悟,对此,本书的编着,当可视为是个人阶段性成长的一个印记,借此尝试着将抽象的理论观点和具体的经验现象,作某种程度的衔接。
必须要说明的是:这本书的编写,不同于传统的教科书籍或补教用书,而是有它综融个人对于社会福利、人群服务与社会工作的体认,因此,容或有理性、知性与感性的交错对话,但是,不变的是:期待读者从阅读当中,以找到一种随时可以带着走的应变能力和独立思维,对此,本书可被视为社会福利概论、社会福利服务、方案评估与设计、社会政策与立法等相关科目的参考用书。
基本上,本书的内容编辑计分成以下几个部分,第壹部分的基础篇主要是从规范性层次到工具性范畴的叙介,包括有社会福利的意义范围及其相关概念、不同人口群的福利服务等;第贰部分的策略篇则是扣紧从概念项目、运作架构到外部环境,借以进行社会福利服务的微视面、中介面与巨视面的论述考察,除此之外,回应于近二年台湾社会真实世界的经验现象,那么,从儿童、妇女、老人、少年、身障者到其他人口族群的对象别;以及从生育、保育、教育、安养、长照、居住、就业、托顾、幼托整合、随机割喉、酒驾肇事、社会企业、绿色照护、休耕补贴到幸福保卫的议题别,皆是隐含社会福利服务的概念讨论,借以让读者有其抽象具体以及理论实务之内在性贯通的可能。
第参部分的实务篇则是以这些年来晴天社会福利协会所参与的各项方案计画,借由结构性的舖陈,以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群服务的工作实务;至于,第肆部分的法规篇会是依法行政和依法办理的相关社会福利法规编排,这其中包括有社会救助法、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条例、儿童及少年福利与权益保障法、身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法、弱势家庭儿童及少年紧急生活扶助计画以及推动高风险家庭关怀辅导处遇计画等,亦即,从现有福利服务的实作当中,以整理出相关的法源依据;最后的第伍部分考题篇,想要突显的是专业责信的应考题库,借此让人群服务工作者反思如何从专技考试里以提升助人行为的观念内涵和观照视野。
最后,本书虽然是由我主责相关章节内容的编写外,但是,实际内容的撰写自然包括与晴天社会福利协会团队伙伴们的询问讨论,在这里也要致上谢意,除此之外,国家政策研究基金会詹火生老师与薛承泰老师、宜兰县兰馨妇幼中心的黄淑铃董事长、皇家护理之家的黄明发董事长、弘化怀幼院的林玄启董事长、宜兰县政府社会处邵治绮前处长与林世奇处长、桃园县政府社会局张淑慧前局长与陈仲良代局长、新竹市政府社会处武丽芳处长(武序)以及陈温惠大姊、林芳芳大姊(林序)等等师长、同僚、学生的鼓励和陪同,让个人和晴天得以一起走过这一条不同的路!
王顺民 2013.02 避静于桃园八德晴天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尤其是在理解一些比较抽象的社会议题时。作者在论述时,并没有一味地堆砌专业术语,而是善于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我记得在某个章节,作者谈论到社会福利服务的公平性问题时,用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一下子就点亮了我脑海中原本模糊的概念。这种既不失学术严谨,又富含人文关怀的写作风格,使得这本书在信息量巨大的同时,阅读起来也并不枯燥乏味。我甚至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堂生动的人生课,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社会责任、人道关怀以及资源分配等深层问题。它引发了我很多关于社会公正、弱势群体保障以及个体价值实现的思考,让我对“社会”这个概念有了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论述问题时,那种深入骨髓的严谨态度。它不是那种浮光掠影、点到即止的泛泛而谈,而是真正地将一个复杂的主题,比如社会福利服务的方案计划,剖析得细致入微。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讨论不同方案时,那种客观公正的立场。他/她似乎并没有预设一个“最优解”,而是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去理解每个方案的逻辑、可行性以及潜在的挑战。每一步的论证都环环相扣,逻辑链条清晰得如同精密仪器。即使是对一些我不太熟悉的专业概念,作者也能够通过清晰的解释和恰当的比喻,让我能够理解其核心要义。我感觉就像是跟着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茂密的理论丛林中穿梭,每一步都被指引得明明白白,而不会迷失方向。这种深度和广度并存的学术探索,让我对社会福利服务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其中蕴含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评分坦白说,一开始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抱有特别高的期望。我以为它可能和市面上很多同类书籍一样,只是对既有理论的简单重述,或者只是对某个特定案例的浅尝辄止。然而,当我深入阅读后,才发现我完全低估了这本书的价值。作者在对台湾地区社会福利服务方案进行“析论”时,所展现出的那种批判性思维和前瞻性视野,让我耳目一新。他/她不仅仅是陈述事实,更是在挑战固有的模式,在追问“为什么”和“还能怎样”。这种对现有体系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积极探索,让我感受到了作者作为一名学者,那种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我仿佛看到一位在社会浪潮中掌舵的船长,在观察着风向,在调整着航线,努力带领大家驶向更美好的未来。这种具有启示意义的讨论,让我对社会福利服务的发展充满了新的思考和希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立刻抓住我的眼球。它采用了一种比较朴素的字体和配色,整体风格偏向学术研究,这让我有些犹豫。我更偏爱那些设计感强、视觉冲击力大的封面,它们似乎更能预示着一场精彩的阅读旅程。然而,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扉页,看到沉甸甸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质量时,我的疑虑便消散了大半。书的装帧也很扎实,可以平铺在桌面上阅读,这一点对于需要长时间阅读和做笔记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细节。书页边缘的处理也很细致,没有毛糙感,触感舒适。虽然封面设计不是我的首选,但整体的制作工艺和细节上的用心,还是让我对内容本身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它传递出一种“内容为王”的信号,仿佛在说:“别被我的外表迷惑,里面的干货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种低调却扎实的风格,反而让我觉得它更值得深入探究。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探讨当代台湾地区社会福利服务方案时,所展现出的那种与现实紧密结合的视角。它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探讨,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注“落地”的可能性。我能感受到作者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深入到实际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去观察、去思考、去提炼。他/她提出的那些关于方案的讨论,都充满了实践的温度,让我能够联想到台湾地区真实的社会情境。例如,在讨论到某个具体福利项目的可持续性时,作者会详细分析其资金来源、管理机制以及可能面临的社会阻力。这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叙述方式,让我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讨论会场,与政策制定者、服务提供者以及受益者们一起,共同思考如何让社会福利服务更有效地运转。这种接地气的分析,让我对书中所讨论的方案有了更直观、更生动的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