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为现存内容最丰富完整、涉及面向最广之中医学经典文本,是先秦以来临床医学之经验、实证与理论体系集大成之着作,不仅建立高标准的医道规臬与原则,并对后世中医学理论奠定、临床操作与历朝医家专业文本的撰写有深远的影响。
《黄帝内经》呈现的内容,在看似玄妙的文字记录中,其实具有可供实作、可被体验的特点,并具备身心一体的全人观与天人合一的时空感。相关纪录不但是古典中医的生命观点与身心意识;在医学专业的诊治内容之外,更呈现出古代中国人尝试与自我、社会、环境及宇宙间和谐永续、共存共荣的努力。
得奖纪录
中国医药大学102学年度优良教材奖——佳作奖
本书特色
本书为中医学生必读、必参考之经典教材。早期为必修课程,虽然近期因医学教育改革后,将「内经」各篇内容分散至其他必修科目中,且取消《内经》必修课;但仍因学生有其需求之必要性,而又再加开《内经》选修课程。而此可知其为中医学生奠定基础之必要教材。
全书经由林伯欣老师仔细校阅、加註阐述,使内容更易吸收阅读;十二经脉(第四章)各经脉图重新绘制,穴位名称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过的标准针灸穴名,均标示汉字、汉语拼音穴名、英文字母编号;增加学生使用上的实用性。
作者介绍
陈九如∕原着
1957年中华民国中医药学会第三届理事长。
1981年「台北市立和平医院中国医药研究发展基金会中西医疗合作实验小组」首任主任。
林伯欣∕编修
中国医药大学中国医学研究所博士。
现任:中国医药大学学士后中医学系专任助理教授。
着作:《痛史:古典中医的生命论述》,东大图书公司(2012)。
专长(或研究):医经医史、古典医学。
第一章 阴阳五行
第二章 摄生
第三章 藏象
第四章 经络
一、十二经脉
二、奇经八脉
三、十五别络
第五章 病能
第六章 诊法
第七章 论治
第八章 五运六
说实话,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没有立即深入阅读,而是先把它放在床头柜上,偶尔睡前随意翻翻。那些古朴的文字,即使经过“今义”的处理,依然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味,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我注意到书中的章节划分和编排方式,似乎是根据某个特定的逻辑顺序来展开的,这让我觉得作者在整理和阐释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不是简单的堆砌。我常常会和生活中遇到的某些现象联系起来,比如天气变化对情绪的影响,或者某个季节的饮食习惯,然后去翻阅书中相关的篇章,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对号入座”的解释。虽然还没有完全理解所有内容,但那种探索未知、寻找联系的过程本身就很有趣,仿佛在与几千年前的先贤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坦白说,我对中医理论的理解一直停留在非常基础的层面,所以一开始阅读这本书时,遇到一些专业术语,还是会有点吃力。不过,作者在“今义”的处理上做得相当到位,总是会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释那些古奥的概念,而且经常会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这大大降低了阅读门槛。我发现,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解医学知识,更是在传递一种生活哲学,一种顺应自然、保持平衡的生活态度。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思考如何通过调整起居、饮食和情绪来达到一种健康和谐的状态。这本书就像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引导我一点点地去领悟那些古老而宝贵的智慧。
评分最近开始比较系统地阅读这本书,我发现它提供了一种看待健康和生命全新的视角。不像我之前看的一些健康书,上来就讲各种具体的食疗方或者运动方法,这本书更像是从“根源”上入手,探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它讲到的“天人合一”、“阴阳五行”这些概念,一开始听起来很玄乎,但通过作者的解读,结合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知识,我渐渐理解了其中的科学道理。比如,书中对“情志致病”的阐述,就让我反思自己平时因为一些小事就情绪波动,而这些负面情绪可能真的在悄悄地损害着我的身体。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比单纯的“治标”要深刻得多。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整体感受是非常扎实的,没有那种浮夸的宣传和脱离实际的内容。作者在解释《黄帝内经》原文的基础上,融入了很多现代医学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使得内容既有古籍的底蕴,又不失时代的先进性。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治未病”的思想,这与现代医学提倡的预防医学不谋而合,但《黄帝内经》的阐述更加宏观和系统。我感觉这本书不仅适合对中医感兴趣的初学者,也能为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提供新的启发。它没有给我制造任何关于“奇迹疗法”的幻想,而是教会我如何从更根本、更长远的维度去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健康,这才是最实在的收获。
评分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装帧挺精美的,触感也很好,翻开扉页,那熟悉的“黄帝内经”四个字,瞬间勾起了我年少时在书架上瞥见它的模糊记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虽然零零碎碎读过一些普及读物,但总觉得隔靴搔痒,很多概念和理论都停留在似懂非懂的层面。市面上关于《黄帝内经》的解读版本层出不穷,选择哪一本确实让人眼花缭乱。这次偶然看到“今义(增新版)”这个标题,觉得“今义”二字颇有吸引力,似乎预示着它能将古老的智慧与现代人的理解连接起来,而“增新版”又暗示了其与时俱进的更新和补充,让人充满期待。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它会如何解读那些深邃的养生之道和治病之法,是不是能为我解答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健康困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