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登钓鱼台的一爪鸿泥
钓鱼台这一蕞尔小岛,因丰富的海底蕴藏与战略地位,成为国际强权斗争的角力场;加上中、日间的历史情结,争端由「油」转「气」,俨然已成为「东亚火药库」。
钓鱼台纷争是一段错综复杂的历史,而造成今日困境的主因在于两岸分裂,致使美、日有可趁之机,渔翁得利。
本书作者为当年《中国时报》记者团登岛四勇士之一,他既是这段历史的缔造者,亦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欲知钓鱼台的前世今生、保钓运动的来龙去脉、美国的机关算尽、日本的见缝插针、两岸领导人的决策失当,不能不读此书。
作者简介
刘永宁
民国34年次,世新三专编採科毕业。民国55年进《中国时报》前身,《征信新闻报》任实习记者,续任《中国时报》社会记者。民国59年9月2日与其他3位《中国时报》记者登上钓鱼台,将此事件推上国际舞台,使美、日联手的外交「窃案」,无法做实。并卷起全球华人抗日的「保钓运动」,影响至今。
民国63年赴美,任美国《中国时报周刊》记者、《台湾时报周刊》驻美特派员,并对钓鱼台问题作深入研究,收集有关钓鱼台信息1709条,发现蒋氏父子:「父亲把钓鱼台几乎丢掉,儿子又把钓鱼台几乎保留。」历史有时很戏剧化。
民国70年因採访郑文彬案,不幸被其私僱保镳推挤,嵴椎骨受伤,卧床18月,痊癒后离职,在美经商。现退休定居美国旧金山,晚年以研究近代史自娱。
推荐序一 从史迹发掘智能--序永宁新着《抢登钓鱼台》 楚崧秋6
推荐序二 钓鱼台与我 彭友生8
推荐序三 身经百役的勇者 王鼎钧14
推荐序四 与有荣焉的一刻 陶恆生16
推荐序五 求真求实的精神 马福全20
推荐序六 保钓是理性的正义运动 刘源俊22
推荐序七 一枚震撼弹的消息 王立桢24
自序 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 刘永宁27
1.钓鱼台与我,我怎么踏上钓鱼台的1
2.钓鱼台列岛奇观13
3.钓鱼台的春天已来临,冬天还远吗?20
4.钓鱼台陷阱──尔虞我诈的开罗会议24
5.钓鱼台争端由「油」转「气」之经纬41
6.钓鱼台在历史上的五大阶段52
7.保钓运动的两大影响83
8.钓鱼台国际法分析以及「第三清德丸事件」102
9.两岸领导人在钓鱼台问题上所犯的错误113
10.蒋介石在日记中对钓鱼台问题之记载125
11.钓鱼台冲突七十年大事纪132
自序
危坐入东海,飘飘心迹真
自从我在一九七○年九月二日登上钓鱼台之后,这四十三年内,我每见钓鱼台之新闻、资料,就剪下来,或者笔录一小纸条,丢到一个大牛皮纸袋中,到去年一共十七袋、一千七百零九条,和我上岛的年月正好同数,真巧。
在这么多的资料中,最痛心的发现,是钓鱼台纷争走到今天的困境,主因起源还是中国分裂,而让美、日有机可乘。其实以相反的逻辑来看,如果日、美分裂,我们也是乘机得利,所以不是别人强悍,而是自已太弱。到如今,既使中国大陆已成强国,美、日还是拉一方打一方,从中得利。譬如最新发展,虽然日本和台湾政府签了渔权,但同时也离间了中国和台湾的稳定关系,两岸又将增加不和谐的变数,美、日在旁又开始窃喜,这就是中国的悲哀。
再来回顾历史,越看越觉得美国,是整个钓鱼台冲突的设计者,而且经营近半世纪,例如和整个事件最有关键的五个人,都是美国人:把琉球问题搬到国际会议,即开罗会议的是FDR美国总统罗斯福;把琉球变成「托管」而又实质佔领的是杜勒斯(Alien Welsh Dulles);把钓鱼台划入琉球群岛,引起主权争议的是琉球指挥官奥登(David A. Ogden);在钓鱼台列屿发现海底油源的艾默利博士(Kenneth O Emory),是加裔美籍;最后把包括钓鱼台的琉球群岛交还日本的,是美国总统尼克森(RichardNixon) 。如今美国又把钓鱼台纳入《美日安保条约》内,可见一切都是他在主导,日本只不过是美国用来消耗中共国力的一枚棋子。
再看中华民国,在钓鱼台问题上,应该是被出卖的一方。因为从一九四三年的开罗会议起,便开始被摆佈,虽然我中华已挤进国际舞台,但在西方列强的游戏中,尚属初级班,再加上国力日微,怎么样也比不上英、美、苏联这些高级班的学生。所以在外交上,步步落败。
今天我将十七大袋、一千七百零九条资料整理出来,并出此书,就是要把我们在钓鱼台问题上,于外交中失去先着,国际中处于劣势的前因后果,弄个一清二白,并细述经过,追根究底,不偏不斜地向读者作中肯的交待。
蒋经国是抢登钓鱼台的推手
将近四十多年来,我虽然对钓鱼台的问题锲而不舍地研究,但还是有些内情,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例如《中国时报》董事长余纪忠,为什么敢组团登钓鱼台,宣示主权?我到今天仍找不到任何证据来证明他受到什么影响,敢作此大胆决定。
尤其这里有前车之鑑:《中时》竞争对手王惕吾的《经济日报》,在一九六七年九月二十日,因刊登钓鱼台新闻被封报六天。事隔三年,《中时》不但要刊登,而且由报社自已组团登岛,并整版报导;这在威权政治时代,是拿整个报社的前途作豪赌,这是什么道理?尤其是当时的副总编辑兼採访主任汪祖贻,在计划登岛初期曾亲口对我说:「现在登岛没关系,老蒋已经后悔了。」今天查看《蒋介石日记》,果然在一九七○年全年反省录中的第一条就写下:「钓鱼台探採油矿问题,是大陆礁层主权,决不退让,坚持到底。」那时蒋的日记尚未公佈,汪祖贻怎么知道?
这个疑问一直到今年才摸到方向,那是在史丹佛大学胡佛研究中心,和蒋经国的表弟媳宋曹琍璇闲谈,她是《蒋介石日记》公佈于世的主要功臣,也是唯一看过《蒋经国日记》的人。她曾提到蒋经国的日记,写得非常工整(其日记也在胡佛中心,但尚未公佈),而且内容非常情绪化。这一点像闪电般击入我的脑海,《中时》余纪忠能洞悉层峰的意识,只有一个可能,就是来自蒋经国。
任何一个中国人,如历经抗战那艰难的日子,没有不恨日本的,尤其蒋经国生母毛夫人死在日本炸弹之下,对他而言更是一笔血海深仇,所以他对钓鱼台的态度,比其父更激烈、更不妥协;但主政者不是他,而是其父,父命难违。在无处宣洩下,他的爱将、学生余纪忠适时而出,只要稍微松口,余必大胆从事,让钓鱼台成为国际新闻。并使日本到今天还坐立不安。
所以我大胆地说,钓鱼台没有被日本完全拿走,《中时》记者团登岛、「保钓运动」是两个主力,而这两个事件绝对和蒋经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将来《蒋经国日记》必证明我的推测。说来真是巧合,父亲把钓鱼台几乎丢掉,但儿子几乎把它保留,历史有时很戏剧化。
今观钓鱼台的文章,汗牛充栋,主权、油权、渔权,各说各话,如中华民国台湾应为何种角色,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可惜有一部份岛内民众视「防中」比「防日」为重,也有一部份「恐日」比「恐中」为先,逐渐演成「绿」「蓝」之争,让日本可以见缝插针,两边得利。尤为可虑的是,此国际纠纷已闹到家门口了,当年日俄两国在东北惨战的恶梦,记忆犹新;今日在外交和战略上,如无事先周详的计画,盲从随着大国摆佈,对两岸经济与台湾未来,影响巨大,而且保证会再度被牺牲出卖。
书中的几篇文章曾登载于《中国时报》、《旺报》、《传记文学》、《远见杂志》等刊物,发表后收到不少回响,也看到了许多论述未尽完善之处。今将这些文章增补修改,并附上钓鱼台大事纪,集结成书。除了是为生命中那热血沸腾的一刻留下些许纪录,更希望后人能从中汲取教训,莫让悲剧再度重演。
刘永宁
《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对我而言,就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画面感极强,让我身临其境。作者以一种极具叙事性的笔触,将那些看似遥远的事件,变得触手可及。他不仅仅是在陈述事实,更是在讲述故事,用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情节,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温度传递给我。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细节的描绘,无论是当时的环境描写,还是人物的微表情,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整个历史场景活了起来。这本书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历史并非冰冷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用他们的行动和情感共同书写的。在阅读过程中,我数次为书中人物的命运而担忧,为他们的选择而感慨,为他们的坚持而感动。它让我明白,历史的真相,往往就隐藏在这些细微之处,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情去感受。
评分我一直认为,要真正理解一个历史事件,就必须深入其发生的时代背景,而《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在梳理钓鱼岛历史问题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当时国际局势、地缘政治以及相关国家国内政治的分析。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叙事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和深远影响。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分析也极其深刻,作者不仅仅关注他们的言行,更深入挖掘他们行为背后的动机和考量。这使得书中呈现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丰满,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历史争议时所展现出的理性与客观,他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且用充分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读完这本书,我对钓鱼岛的历史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历史功底深感敬佩。
评分我一直对那段波谲云诡的历史时期充满好奇,而《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真相的大门。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作者带领我亲自走进了一个巨大的历史档案库,细致地翻阅着一份份尘封的卷宗,从中提炼出最精华、最关键的信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似乎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去搜集、核实、比对各种资料,从官方文件到私人信件,从官方声明到民间传说,都成为了他构建历史叙事的基石。这种全方位的史料运用,使得书中呈现的历史事件更加立体、丰满,也更具说服力。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人物的传记式描写,通过对他们生平经历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处的时代,以及他们是如何在这种时代洪流中做出自己选择的。书中也毫不避讳地揭示了一些历史的阴暗面和人性的复杂性,这反而让我觉得更加真实和可信。它不是一本歌颂性的著作,而是一部力求客观、公正地还原历史的作品。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段历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我可以说是一口气读完的,过程中数次被书中的情节所震撼,久久不能平静。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将散落在历史尘埃中的碎片,巧妙地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宏大而壮丽的历史画卷。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历史事件的深度挖掘和多角度呈现。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描述,而是深入到事件发生的根源,探讨其背后的复杂原因和深远影响。书中对人物心理的刻画也极其到位,让我们能够理解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无奈、挣扎与抉择。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一些史料的解读,他并非全盘接受,而是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审视,去辨别真伪,去还原事实的本来面目。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这本书增添了极大的可信度和深度。读完这本书,我对钓鱼岛的历史变迁有了更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也对那些在历史长河中为之付出努力的人们充满了敬意。书中的一些论述,甚至颠覆了我之前的一些固有认知,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很多历史问题。它不仅仅是一部关于钓鱼岛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主权、关于民族尊严、关于历史正义的深刻反思。
评分《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对我而言,是一次触及灵魂的阅读体验。作者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时空的隧道,去探寻那些尘封的往事。他不仅仅呈现了历史事件的梗概,更是深入挖掘了事件背后的情感纠葛、人性挣扎以及时代印记。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历史细节的描绘,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片段,却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历史信息,反映着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并非是书本上僵化的文字,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用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共同书写的。它让我对“历史见证”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每一个经历过历史变迁的人,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的故事,构成了我们理解历史的独特视角。
评分《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深度探索,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独特,他擅长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呈现出来,并且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引导读者一步步接近真相。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人物的解读,他并没有简单地将他们脸谱化,而是深入剖析了他们在历史洪流中的选择与挣扎,以及这些选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读到书中一些关于谈判过程和策略的描写,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智慧与博弈的场景之中,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决策者的压力与担当。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的演进并非是偶然的,而是由无数个关键节点和人物的决策共同塑造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是一部关于智慧、关于勇气、关于责任的深刻解读。
评分当我拿到《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时,我期待的仅仅是一份对历史事件的罗列,但它带给我的,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作者以一种极富感染力的笔触,将那些沉睡在历史中的故事,重新唤醒。他不仅仅是在讲述“发生了什么”,更是在探讨“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背后意味着什么”。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既有宏观的战略视角,又不乏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使得整个叙事流畅而引人入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被模糊化或片面化的历史事件时的勇气,他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揭示真相,为读者呈现了一个更加真实和完整的故事。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历史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了解过去,更在于从中汲取经验,指导未来。
评分读完《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我感觉自己好像穿越回了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亲身经历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事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著作,更像是一部生动的史诗,它用细腻的笔触,将那些曾经被掩埋的细节一一挖掘出来,让我们得以窥见历史的真相,感受到那个时代人物的悲欢离合、家国情怀。作者在梳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一种近乎侦探般的严谨态度,层层剥茧,抽丝剥茧,将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梳理得井井有条。读到书中关于某个关键时刻的决策过程,我仿佛能听到会议室里激烈的辩论声,感受到决策者们内心的煎熬与挣扎。书中的人物塑造也格外成功,他们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个体。他们的选择,他们的牺牲,他们的荣耀,都深深地触动着我。尤其是书中对一些边缘人物的描写,更是让我眼前一亮,原来历史的洪流中,每一个个体都曾扮演过重要的角色,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涟漪,也可能汇聚成改变历史的巨浪。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有感染力,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款款,将历史的厚重感和人性的光辉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对“历史见证”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原来历史的真相,并非只有一种解读,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个体,用他们的行动和选择共同书写的。
评分当翻开《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时,我并没有想到它会带给我如此深刻的震撼。作者仿佛化身为一位时间旅行者,将我带回那个充满争议与角力的年代。他以一种非常冷静和客观的视角,梳理了关于钓鱼岛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将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真相,一点点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书中对每一个历史节点的考证都极为严谨,引用的史料来源广泛,逻辑清晰,让人不得不信服。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一些敏感问题时的审慎态度,他既不回避矛盾,也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将各种证据摆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去判断。这种开放式的叙事,反而更能激发读者的思考。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刻画也十分精彩,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思想斗争,都跃然纸上,仿佛就在眼前。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立体和深刻的认识,也对钓鱼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有了更坚定的理解。
评分《抢登钓鱼台:历史见证》这本书,是一场关于历史的饕餮盛宴,让我受益匪浅。作者的叙事风格非常独特,既有宏大的历史视野,又不乏对微观细节的精准捕捉。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将枯燥的历史事实变得生动有趣,引人入胜。我尤其赞赏作者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解读,他并非简单地叙述,而是深入剖析事件发生的动因、过程以及影响,使得读者能够深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复杂性。书中对人物的塑造也十分立体,他们不再是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而是有着复杂情感和动机的鲜活个体。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让历史人物更加 relatable,也让历史事件更加具有感染力。读完这本书,我对钓鱼岛的主权问题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理解,也对作者在梳理和呈现这段复杂历史时所付出的努力感到由衷的钦佩。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思想的洗礼,让我重新思考了历史的意义和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