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是中国第一部以讽刺为宗旨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五十五回,约作于吴敬梓四十岁至五十岁时,正是他历经家境的剧变而深悉世事人情的时期。全书围绕着反对科举制度的主题,描写此制度的腐朽黑暗,陋儒的虚假迂腐,官吏的贪吝可鄙,讽刺笔法含蓄委婉、轻重得宜。作者并且透过民间口语,以朴素、幽默、本色的语言,描绘出一幅活生生的社会面貌图,如惺园退士所云:「摹绘世故人情,真如铸鼎象物,魃魅魍魉,毕现尺幅。」然本书非以一人一事为主,结构较松散,鲁迅谓之:「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对清朝晚期小说有很大影响。
本书特色
鲁迅:「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是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中国第一部杰出现实长篇讽刺小说,道出清朝种种社会恶态及现实,令人百读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