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海者:江中明诗选

猎海者:江中明诗选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诗歌
  • 现当代诗歌
  • 江中明
  • 文学
  • 中国诗歌
  • 情感
  • 人生
  • 思考
  • 艺术
  • 内心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在海上,链索是铁的泪痕......
一把鱼刀白进红出  勐然划开海的胸膛!


  本书收录了江中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八年的诗作精选,是创作,也是日记。从中可品赏出作者早期独具一格的美学追求和心灵探索。诗魔洛夫称赞他:「诗句中读出的冷隽而深沉的思想,险峻而精准的意象,都能透射出尘世难以遮掩的诗性光芒。」

本书特色

  1.洛夫专序推荐,称江中明「以思想早熟,史笔纵横,意象凝练,典丽而灵动着称」。

  2.本诗集精选江中明一九七五年至一九九八年当中的诗作共五十九首诗,从中不难读出作者早期独具一格的美学追求与心灵探索。

  3.作者曾获吴舜文新闻奖採访报导奖、《联合报》年度特殊贡献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新诗组首奖、东海文艺奖诗组首奖、耕莘文艺奖诗组首奖、《中外文学》现代诗奖优等奖等奖项肯定。

名人推荐

  洛夫

《沧海遗珠:近代海外华人文学精选》 一部回溯百年风云,探寻离散心声的文学丰碑 本书并非聚焦于江中明先生的诗歌创作,而是致力于呈现二十世纪以来,一批身处海外、心系故土的华人作家群像及其文学遗产。这本选集犹如一次跨越时空的航行,载着那些漂泊异乡的灵魂的低语、他们与新世界的碰撞、对旧日家园的遥远思念,以及在夹缝中求生存、谋发展的坚韧与挣扎。 一、 时代背景与选文脉络:百年离散下的文学图景 二十世纪,是全球华人移民史上最为剧烈和多元的时期。从南洋的矿井烟尘,到美洲的铁路轨道,再到欧洲的异域街巷,无数华人背井离乡,寻找“安身立命”之道。他们的文学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纪实性与身份认同的焦虑。 《沧海遗珠》的选文时间跨度自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力求勾勒出一部完整的“海外拓荒史”的文学侧面。我们收录的作品,依循着移民潮的脉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早期垦殖与身份的初步建构(约1900-1940年代) 此阶段的作品,多聚焦于“猪仔”、“契约工”的艰辛劳作,以及初到异地时,面对歧视、瘟疫和贫困的绝望与不屈。文字多朴素有力,充满了对生存资源的原始渴望和对宗族纽带的紧密依赖。代表作家如新加坡的郁达夫流亡时期的一些杂文片段(虽非严格意义上的小说,但反映了时代心境),以及早期马来亚华人报纸上的“侨批”文学。他们笔下的海外,是血汗浇筑的土地,充满着压抑与反抗的萌芽。 第二阶段:战乱、民族主义与文化断裂(约1940-1970年代) 二战的爆发,对海外华人社区造成了深刻的冲击。作品开始融入更宏大的历史叙事,如抗日战争、冷战格局下华人身份的复杂化。在东南亚,他们既要面对当地民族主义的兴起,又要在国民党与共产党两极之间艰难抉择。这一时期的文学,充满了“忠诚的困境”,书写了文化身份的“漂移感”。如菲律宾、印尼等地作家的作品,开始探讨“我是谁?”、“我的文化根在哪里?”等哲学命题,语言上也出现了明显的本土化影响与传统汉语的冲突。 第三阶段:新移民浪潮与现代性反思(约1970年代至今的早期作品) 随着欧美国家移民政策的开放,新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开始涌入西方社会。他们的困境不再是温饱,而是精神上的“融入”与“疏离”。作品开始关注个体经验、代际冲突,以及消费主义社会对传统价值观的消解。这些后期的选文,在叙事技巧上更加成熟,更贴近现代主义文学的审美取向,但其内核依然是对“根”的追寻。 二、 文体广度与主题深度:超越地理疆界的文学探索 本书收录的文体极其丰富,旨在展现海外华人文学的全面性: 小说选段与中短篇(重中之重): 选取了多位在不同国家享有盛誉的短篇小说家作品。这些故事往往篇幅精悍,擅长捕捉瞬间的震撼与长久的唏嘘。主题包括但不限于:家族秘密的揭露、跨国婚姻的破碎与重建、身份认同的错位(如“会说中文的美国人”或“只会说当地语言的华人后代”的内心挣扎)。 散文与回忆录(心路历程的记录): 这部分文字是了解作家内心世界的钥匙。他们以散文的形式,直抒胸臆,记录了异乡的物产、气味、亲人的逝去,以及对故乡节庆的遥远想象。这些回忆录式的文字,保留了最原始的情感温度。 诗歌与歌谣(情感的凝练): 虽然本书不专注于某一诗人的选集,但选入了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以“异乡体”为特征的诗作。这些诗歌往往节奏感强,语言中夹杂着外语词汇,形成一种独特的“混合语境”,表达了被压抑的情感与对美的执着。 三、 选编标准与价值: 本书的编选标准极为严苛,强调以下几点: 1. 真实性与历史在场感: 拒绝纯粹的异域风情描摹,力求作品能反映当时当地华人社区的真实社会结构与政治气候。 2. 文学性与艺术探索: 尽管题材沉重,但我们精选了在叙事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上具有开创性的作品,避免简单的新闻报道式写作。 3. 地域均衡性: 确保选文覆盖了东南亚(特别是菲律宾、印尼、泰国)、北美(美国、加拿大)以及南美洲等主要华人聚居地,避免过度集中于某一区域的文学声音。 《沧海遗珠:近代海外华人文学精选》,是一部沉甸甸的史诗,它记录的不是一个人的奋斗,而是百万家庭在风浪中紧握彼此的手,用文学的方式,为那片不属于故土的土地,刻下属于华人的印记。阅读它,如同聆听一场跨越百年的集体忏悔与颂歌。 本书适合对象: 历史研究者、海外华人文学爱好者、对全球移民文化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江中明


  笔名江任飞,1960年生于台北市,祖籍福建省福州市,东海大学历史系毕业,1985年海军陆战队退伍,曾任《创世纪》诗杂志主编、《联合报》记者、召集人、组长,现为《苹果日报》副总编辑兼主笔。曾获吴舜文新闻奖採访报导奖、《联合报》年度特殊贡献奖、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新诗组首奖、东海文艺奖诗组首奖、耕莘文艺奖诗组首奖、《中外文学》现代诗奖优等奖等,着有《新党危机》、《逆水而行──新党故事﹙合着﹚》政治评论、《男人私房话》专栏集,诗作入选《天下诗选》、《创世纪诗选》、《大地诗选》、尔雅《年度诗选》、《小诗选读》等。
 

图书目录

序 江中明诗选《猎海者》/洛夫 

卷一

夜行 
访客 
旅 
读张继「枫桥夜泊」 
读王维「芙蓉楼送辛渐」 
水曜日 
眼睛 
乡音 
呢大衣 
临海印象 
春 
疯子──给十八岁的生日 
神奇的夜―给星弟 
秋水 

卷二

律诗 
海上书 
大肚山 
智达鲁──花莲印象之一 
夏雨 
情诗两首 
  茶 
  诗註 
天国幻象 
  A‧英伦 
  B‧福克兰 
一九八二 
江水又东 
秋之面容有五 
  云 
  月 
  雨 
  风 
  山 
都是美丽的 
人物素描二 
  歌舞女郎 
  街头传教士 
读史 

卷三

锦瑟 
镜子AB式―军旅系列一 
  A式 
  B式 
鸽子──军旅系列二 
猎海者 
出谷纪(朗诵诗剧) 
  第一章 虚空的虚空
  第二章 他们不识祢的名姓
  第三章 试管生的
  第四章 看祂乘星云而降
  第五章 虚空的虚空

卷四

楼顶 
下午 
羁旅 
岸与湖 
相 
偈 
流变 
痴──妄缘起,都痴 
不动 
不知 
对答 
日暖 
秘密的爱 
五行诗 
  胎藏 
  新酒 
  公民甲 
  冰 
诗人二帖 
  诗人甲 
  诗人乙 
尘 
午门 

后记 诗是我心中的蛊
 

图书序言



江中明诗选《猎海者》


  又是一个出土文物,数十年后挖出一看,仍是那么熠熠生辉,他就是现任远离诗歌之美的《苹果日报》副总编辑兼主笔的江中明。

  台湾现代诗发展史上,有两件事令人感到不大不小的遗憾:一是痖弦在创作力最旺盛之年停笔辍耕,似乎无再复出之日,另一位是江中明,当其初露锋芒,创作的势头正在拔高之际,突然偃旗息鼓,撂挑子不干了,而巧的是这两位诗人都先后投向了媒体团队,陷身于毫无诗意的方块字油墨中,日夜与之拚搏不休,从此台湾新闻界多了两位杰出的编辑与记者,却少了两位对台湾诗坛可能产生难以估量之影响的诗人。

  江中明崛起于九○年代中期,以思想早熟,史笔纵横,意象凝练,典丽而灵动着称。在《创世纪诗刊》当年酝酿换代,调整编辑阵容之际,他曾一度担任过主编,和当时初初出道而颇具潜力的沈志方、侯吉谅等形成了不仅是《创世纪》,甚或是整个台湾诗坛的一股新锐力量。在他投效《联合报》的前后时段中,一共写了六十多首诗,其中一九八○年写的〈律诗〉一诗,啼声初试,一鸣惊人,次年即获得第一届全国学生文学奖大专新诗组首奖。此一作品巧妙地把甜美而委婉的爱情,有机地穿插在律诗书写的转折和自然变化季节嬗递之中,用语之典雅,意象之精致,有其不可凑泊的透澈玲珑。此诗堪称是一位早慧诗人启步迈向成熟的一个里程碑。

  这个集子收有江中明从二十年前写的作品中精选出的五十九首诗,我们从中不难读出他早期独具一格的美学追求与心灵探索:

  在海上,链索是
  铁的泪痕
  ……
  一把鱼刀白进红出
  勐然划开海的胸膛


──〈猎海者,一九八四〉


  从这些诗句中读出的冷隽而深沉的思想,险峻而精准的意象,都能透射出尘世难以遮掩的诗性光芒。

  我在百般的惋惜中,仍对江中明的复出寄以无穷的厚望。是为序。


洛夫
 

图书试读

标题:猎海者
 
在海上,链索是
铁的泪痕
 
六月初九,热带气旋
自吕宋前来东港避暑
一尾尾被珊瑚黥面的鱼
汗流浃背游入
山地女子的茶室,生勐
活海鲜,渗米酒
先小浪后大浪
只待半暝起身,驱赶灯火
去海面展露我桀傲的刺青
一把鱼刀白进红出
勐然划开海的胸膛!
 
北纬,二十三点五度
暴风迅速
从手茧的纹路登岸
海鸟悚然飞离
倾折的桅杆
木质的年轮明确显示
风湿、咳嗽
和极有可能成灾的雨量
而我依旧痴愚入网
 
在海上
链索是铁的泪痕
 
 
标题:读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我读着一排江枫
客从李唐来
连同满天飞霜及江边渔火
留我一夜未眠
 
留住千年
鸦儿们嘈嘈切切
在姑苏城外谈着姑苏
说雪娘子入城时莲步款款
轻纱曼舞在琉璃瓦上
响起许多美丽的跫音
 
跫音为雪
我飘泊后的忧愁是
数句押韵的新诗未了
是想以浓浓的乡音与你交谈
 
说我孤独的旅程
举杯邀来钟声
而寒山的寺僧都睡了
我客居的旅梦却仍徘徊在
枫桥的天明
 
 
标题:一九八二
 
在一九八二
我们互相传递
成年的忧伤
 
我们开始学会睡前饮酒
把晚报摊开,看几则
流行国际的
美式童话,然后将愤怒
安抚在枕头下。在
 
一九八二,我们清晨拉开
世界的窗廉,极目凝望
宇宙的屋顶
哪一端云霓后
垂挂着久违了的耶稣?
 
(不要落枪弹的泪雨)
 
当我们众声祈祷,而祢俯视
于地球的上空
不要将面饼沾着盐一样咸的血
沿福克兰到中东
洒下。
因为这是一九八二
 
我们为爱饥饿
却习惯于酒后
为无缘由的解答
忧伤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第一反应是它厚重的手感。封面的设计,那种淡淡的复古色调,搭配着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字体,瞬间就抓住我的目光。我一直觉得,一本好书,从外在的包装就应该能透露出其内在的灵魂。这本书给我这种感觉,仿佛它承载了许多年的时光,又充满了等待被发掘的故事。「江中明」,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一种历史的厚度,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流行词汇,而是沉淀下来的、有分量的存在。而「诗选」则让人联想到那些经过时间淘洗,依旧能打动人心的文字。我很想知道,在那些诗句中,是否能找到我对这片土地、对这片海的某种情感共鸣?台湾的历史,有太多值得被书写和记住的故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像一座桥梁,连接起过去与现在,让我们透过「江中明」的眼睛,看见一个不一样的视角,体验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我尤其期待,在那些诗句中,能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其实是很惊喜的。有时候,你会期待找到一本能够触动心灵的书,而《猎海者:江中明诗选》这个书名,就给我这样的感觉。「猎海者」,听起来就有一种孤身入海,追寻未知的感觉,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正是现代人有时所缺乏的。而「江中明」这个名字,又带着一种沉静而坚定的力量。我很好奇,他的诗歌里会是怎样一种风格?是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还是如同深海般宁静悠远?在台湾,我们从小就接触大海,海边有太多美丽的风景,也有太多关于海的故事。我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那些我熟悉的、却又被重新解读的关于海的诗篇。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个引路人,带领我走进「江中明」的内心世界,通过他的眼睛,去感受大海的壮丽,去体会人生的起伏,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的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那些略带古朴气息的排版。在这种快节奏的时代,能看到一本如此注重细节的书,感觉就像在喧嚣中找到了一处宁静的角落。书名「猎海者:江中明诗选」,光是念出来,就有一种画面感。我想象中的「江中明」,可能是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看着潮起潮落,听着渔民的故事,把人生百态都写进了诗里。台湾的海岸线很长,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故事和风情,我很好奇,这位「江中明」的诗歌,是否能描绘出不同海域的特色?是北海岸的礁石嶙峋,还是东海岸的惊涛拍岸?或者,他笔下的「猎海」,并不仅仅是指字面上的捕鱼或是探险,而是更深层次的人生探索?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在那里,我可以感受到海的呼吸,听见风的诉说,以及一个诗人的内心世界。我期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被那些文字所触动,仿佛亲身经历着「江中明」的人生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一看到就让我联想到海浪拍岸、孤舟远影那种孤寂又壮阔的画面。「江中明」这个名字,感觉很有故事,像是某个时代的传奇人物,又或者是隐藏在历史洪流中的一位智者。光是这个书名,就足以勾起我内心深处对大海、对远方的向往。在台湾,我们对海的情感是很复杂的,既有依赖,又有敬畏。海是我们的母亲,但也充满了未知和危险。所以,「猎海者」这三个字,就好像是在讲述一个不畏风浪、勇闯未知的故事,让人充满好奇。我很好奇,这位「江中明」究竟是怎样一位「猎海者」?他猎的是什么?是财富,是传说,还是内心的某种追求?诗选,又会以怎样的形式展现他的故事?是娓娓道来的叙事诗,还是如同海浪般汹涌澎湃的抒情诗?光是想象,就觉得这本书一定蕴含着丰富的层次和情感。我尤其期待,在文字中能感受到那份属于海洋的辽阔与深邃,以及一个「猎海者」在孤独与挑战中,所体验到的人生况味。

评分

我是一个比较喜欢读一些有深度、有思考的书籍的读者。看到《猎海者:江中明诗选》这个书名,立刻就引起了我的兴趣。「猎海者」,这个词就带着一种探索、一种冒险的精神,又有一种与大海搏斗的张力。而「江中明」,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位饱经风霜、阅历丰富的老者形象,他的眼神里一定藏着许多故事,他的笔下一定涌动着深沉的情感。我特别想知道,这位「江中明」的诗歌,是否能捕捉到台湾这片土地上,人们与海洋之间那种复杂而又深厚的关系?我们的生活,海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给予我们资源,也给我们带来挑战。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海洋的另一面,不仅仅是自然景观,更是承载着人文情感和历史记忆的载体。我希望通过这些诗篇,能更深刻地理解我们与这片海的羁绊,也能从中汲取力量,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