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课:解决工作与生活难题的五种思考

道德课:解决工作与生活难题的五种思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Bruce Weinstein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一件好事,为什么到最后大家都不快乐?
想理清一团乱的职场人生,就从道德智商的五件事开始!
 
  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工作与生活中遇上道德难题,譬如开除人(分手)该怎么把伤害降到最低?譬如想对路上超你车还回头咒骂你的人还以颜色;譬如到底可不可以谈办公室恋情……
 
  「做?还是不做?」我们内心充满挣扎与矛盾。
 
  本书作者温斯坦明确指出,事业与人生若要顺利美好,不仅情绪智商要好,道德智商也很重要。高情绪智商者的特质之一,是能够留意自己及他人的感受;高道德智商的人则懂得正确处理这种感受。不仅能明辨是非,也有勇气去做对的事。可以说是最实用、最有价值的一种做人处事智慧。
 
  道德智商攸关一个人的事业是否成功、人际关系和谐与否,乃至自我肯定的程度。然而,做出正确选择并不容易,甚至连搞清楚什么才是正确的事,也很不简单。尽管每个人的行事作风跟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我们行动时都可从五个方面来思考: 
 
  •这样做会造成伤害吗?
  •这样做能把事情变得更好吗?
  •这样做尊重人吗?
  •这样做公道吗?
  •这样做是有爱心的吗?
 
  只要能善用这五个原则衡量该做的事、并且放手去做,不管事情多么复杂,我们都能找出最好(有道德)的方式过生活。
 
道德智商…那又怎么样?
 
  道德智商不等于乡愿,它是理性的五原则,思考别人的判断,以及所有支持这些判断的依据,帮助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做出明智决定。
 
  工作上,它让我们避开尴尬人际关系、与难缠家伙平静共处、批评与裁撤人员时阻止负面余波,还能聪明回应上司的不合理要求与行为。
 
  生活中,它教会我们把时间分给亲近的人、区别吝啬与节俭的界限、善待自己的身体,并且化解不公道带来的愤怒情绪。
 
  它让企业与客户懂得彼此尊重与给予,减少消费纠纷。
 
  无论是哈佛大学医学院教授Dr. Sanjiv Ch.pra、心灵导师Dan Millman、健身专家Denise Austin、电视主持人Deb.rah N.rvelle,皆身体力行本书智慧。无论你在什么职位、做什么事,也能和他们一样,锻鍊道德智商,让日子过得更美好。
 
名人推荐
 
  美国独立出版评论权威《F.reW.rd Magazine》年度最佳书籍银奖
 
  王品集团董事长 戴胜益
  政大科管所教授 李仁芳
  卡内基中华区负责人 黑幼龙
  诚心推荐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布鲁斯.温斯坦 Bruce Weinstein
 
  「道德家伙」(’’The Ethics Guy!’’)是温斯坦博士的註册商标,美国顶尖的演讲人组织Speakers Platform并两度推选他为管理学界前五大演讲人之一。
 
  他是彭博商业週刊线上管理频道「道德家伙来解答」(’’Ask the Ethics Guy!’’)主持人,也是CNN、NBC、ABC、福斯商业台的常见嘉宾。学员来自全美各地、各行各业,包括国家美式足球联盟、投资管理顾问协会、员工福利计画国际基金会、娇生公司、美国国民警卫队,以及其他三百多个重要团体。
 
  温斯坦的文字清晰生动,文章常见于《纽约时报》、《今日美国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等重要媒体。出版包括《如果我没被逮到,仍是作弊吗?》(Is It Still Cheating If I Don’t Get Caught?)、《生活原则:行善为乐》(Life Principles: Feeling Good by Doing Good)、《我应该怎么办?》(What Should I Do?)、《四个简单步骤,天天做出更好决策》(4 Simple Steps to Making Better Decisions in Everyday Life)等着作。
 
  温斯坦的人生目标很简单:向人们展示如何随时随地运用道德智商的五大原则,做出最佳决定!
 
译者简介
 
侯秀琴
 
  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淡江大学美国研究所硕士,曾任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主编、中时晚报国际新闻中心主任、《哈佛商业评论》资深编辑;对于中文成语与英文成语的对译特别感兴趣。

图书目录

推荐序 戴胜益
 
第一部分 什么是道德智慧?
第一章:为什么要有道德智慧?
第二章:道德智慧的五个原则
第三章:重做测验:你的道德智商有多高?
第四章:有关道德智慧的十大问题
 
第二部分 职场伦理
第五章:与同事和谐共处
第六章:你是个好主管吗?
第七章:得体应对你的上司
第八章:商场上的道德智慧
 
第三部分 日常生活的道德智慧
第九章:我们都是一家人
第十章:对待自己的道德智慧
 
结语:那又怎么样
后记:随时问自己五个问题
 

图书序言

前言
 
  你的道德智商有多高?不妨先做以下测验,再继续读下去。我将在前三章说明道德智慧的五个原则,帮助各位了解何谓道德智商、而我们的道德智商又是如何。
 
一、你发现朋友海瑟在脸书贴了一张照片,一手拿着菸斗吸大麻,另一手拿着一瓶伏特加。你会怎么做?
 
  A 告诉她,你觉得公开那张照片不是个好主意。
  B 绝口不提这件事。
  C 按赞。
  D 把照片复制到自己的硬碟中,如果哪天她胆敢欺骗或背叛你,就用来对付她。
 
二、你在一家餐馆吃午餐,无意中听到同事包柏与瑞伊在谈论某位客户,而你们公司和该客户的业务往来正遇到瓶颈。他们不但频频提到客户的名字,也具体谈到相关讯息。你会怎么处理?
 
  A 走到他们桌边,提醒他们别忘了保守业务机密的重要。
  B 不理会。
  C 把这件事跟主管报告。
  D 用手机拍下来,上传到Y.uTube播放。
 
三、你带十二岁的儿子去看电影。买票时,看到一张公告写着:「十一岁以下儿童票,六美元;成人票十二美元」,电影院的服务人员认定你的儿子该买成人票。你会怎么做?
 
  A 买一张成人票和一张儿童票。
  B 买两张成人票。
  C 拿钱给儿子,叫他自己去买一张票。
  D 询问儿子对这件事的看法,然后照他的建议去做。
 
四、你的某位员工不仅迟到早退,还经常利用上班时间上网购物、吃午餐、喝咖啡。几个月前,你才开除了相同行径的其他人。不过,这名员工是你的好友的女儿,而你已经跟她谈过好几次了,问题依然存在。你会怎么做?
 
  A 开除她。
  B 不再理会这件事。
  C 再和她谈一次,告诉她,这是她改过自新的最后一次机会。
  D 请你的朋友(她的父亲或母亲)跟女儿谈谈。
 
五、上班日,你醒来后发现自己感冒了。你会怎么做?
 
  A 请假在家好好休息。
  B 请假在家,但继续处理公事。
  C 照常上班,但避免与人交谈。
  D 照常上班,但只和你不喜欢的人交谈。
 
  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理由
 
  现在,你已经做出选择,下决定的依据是什么?如果你把这个测验拿给朋友和同事去做,可能会发现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即便有人跟你做出同样的选择,原因可能并不一样。比如说,你和另一位同事都发现自己感冒了,并且都决定留在家中休息,但你的原因是「我不想害其他人也生病」,同事的原因却可能是「只要能不进办公室就好。」
无论决定什么,每个人应该都认为自己的选择是最好的(否则,为什么要做那个选择)。尽管你一向欣赏且信任的人,在相同情况下可能做出跟你完全不同的选择,或者基于不同理由做出同样的选择。究竟,我们该如何判断何者是最佳解决方案呢?以下有五个简单的检视原则:
 
  一、不造成伤害。
  二、让事情变得更好。
  三、尊重他人。
  四、合乎公道。
  五、心中有爱。
 
  上述五项原则有几点共通之处:
 
  大家早就知道了啦!
  全是宗教传统与社会风俗的基础。
  面面俱到真的很难。
 
  尽管我们都明白,这些原则在日常生活具有关键作用,却又很容易忘记它们的重要,转而顺着内心的冲动行事。例如,某日午后你开车行驶在公路上,后面那辆车的驾驶人开始闪烁车灯并按喇叭,示意要你加速前进,明明你已经开到最高限速了,而且你根本不是开在快车道上,只能依目前的速度行进。突然之间,对方超上前来,快速闪过你的车身旁边,做了一个不雅的手势,还飙着脏话。这时,你被彻底激怒,实在很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是,这么做的后果会是什么?
 
  自己的感觉更糟。
  让其他驾驶人感觉更糟。
  增加你和其他人受伤或死亡的风险。
  很有可能因此被警察拦下。
  如果车内还有别人(特别是你的小孩),这么做绝对是个很坏的示范。
 
  急于报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人都有这个念头。但是,「了解这种冲动」是一回事,「顺着冲动行事并且加以合理化」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做法可能会伤害到人,包括你自己和其他无辜的驾驶人,毕竟这件事和他们完全无关,他们有安全出游的权利。
 
  如果当下能客观地检视情况,相信你就不会去做一些让局面变得更糟的事了。纵使无法让后方那个疯狂挑衅的驾驶人冷静下来,但你一定能避免伤害发生。原则一「不造成伤害」,正是面对这类情况的最佳回应方式。
 
  事实上,这五个原则在生活的各个领域提供了良好的指引,引导我们做出最佳决策。这些原则兼顾法律、财务和心理层面,也是伦理道德的首要精神,构成了我所谓的「道德智慧」(ethical intelligence)的核心。在这本书中,我将说明如何掌握这些原则以增强道德智慧,使我们拥有良好装备,在职场与生活中做出正确决策。
 
  首先,让我们看看道德智商和「情绪智商」有何不同。
 
道德智商vs. 情绪智商
 
  一九九五年,心理学家暨科学记者高曼以《EQ》这本书震撼了世界。高曼在书中详述了攸关事业与人际成功的关键要素:洞悉别人有何感受的能力。
 
  别人的感受往往和他们的外在表现方式截然不同。比方说,假设两位相知甚深的好朋友A跟B相约喝咖啡,A问起B的近况,B回答「我很好」,但有些迹象显示了B其实一点儿也不好,例如逃避视线的接触、声音比平常时候微弱、脸上没有笑容、异常地心不在焉……。EQ使人能够察觉这些迹象,并且得出正确结论:朋友一点儿也不好。对于不具备同样EQ水准(或是完全没有)的人来说,可能完全不会察觉到朋友有什么不对劲。
 
  接下来情况可能有点棘手:如果你是A究竟怎么做才好?是据实告诉B,觉得他的情况并不好?还是装做没事?
 
  如果两人喝咖啡聊天过程中,你并没有获得任何讯息,知道朋友发生了什么事,那么会后你是否应该拨个电话或传个电子邮件向他致意,或者只是告诉自己:「都是成年人了,如果他想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他会让我知道的。」单靠情绪智商,你不会(也无法)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因为情绪智商是心理层面的事情,而「什么是该做的事?」这个问题则是道德层面的事情。要成为完整的人,单有情绪智商是不够的,还需要道德智商。
 
  接下来,让我们一一检视成就道德智商的五个原则,然后探讨这些原则如何帮助我们找出最正确方式,以解决小测验里的那些问题。
 

图书试读

第八章 商场上的道德智慧

「货物出门概不退换」有道德智慧吗?


我十岁时买了一件小玩意,竟然是个烂东西。

「货物出门,概不退换!」我给母亲看那个烂玩具时,她这样告诉我。那是我花了得之不易的零用钱买的。

「那是什么意思?」我问。

她说:「当有人想要卖给你某样东西时,你可不能相信他们所说的一切。」我知道自己不是唯一因为听信不实广告而白白浪费钱的人。类似的案例多不胜数。对消费者来说,购买东西前先做审慎评估是有道理的,即使只是买个便宜的微波炉或者吃顿晚餐。至于「货物出门,概不退换」,正是个不良的经商理念,因为缺乏道德智慧。

利润重于顾客?

传统上,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和医病之间或律师、委託人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家认为顾客有财力去评估企业对其产品与服务的说词。因此举证的责任便落在消费者的身上。即使早在网路出现大量评论之前,理论上,买方也有能力决定吸尘器、家具或立体音响是否完全符合卖方所宣称的样子。

在医疗保健与法律方面,这种侦查工作以前是公认不可能做到的(在某个程度上,目前仍然做不到)。患者如何能合理地判断,医生建议的抗生素或抗抑郁药是否安全有效?当你需要了解一份复杂的合约时,如果你不曾在相关法律方面受过专门训练,如何能期望自己确实了解合约?我们信任医疗保健提供者、律师和其他专业人士不仅具备我们没有的专业知识技能,也关注我们的最大利益,而非他们自己的最大利益。只要能尊重这样的信任,那么专门行业比商业受到较少的管制,自然有其道理。毕竟,经商的主要目的是赚取利润,而不是施惠大众,对吧?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