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人文是怎样炼成的

百年人文是怎样炼成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历史
  • 文化
  • 百年
  • 人物
  • 传记
  • 社会
  • 思想
  • 中国
  • 人文
  • 纪实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特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中华民国百年人文的炼成,是一首时代的赞歌,它在新旧时代的洪流中放歌,百年之间无数大师与名着在岁月的风雨中成长、传颂。中华民国百年的人文化成呈现出双源头的特色,1949年双源在福尔摩沙这块青春岛屿汇流,从祖国到殖民,从殖民到渡海,那些年、那些事,在重重的障碍前,没有退缩,《百年人文是怎样炼成的》正如同主编杨儒宾教授所说「……就像炼丹师的九转丹成一样,都是需要通体燃燃,不断打造,才能炼成的。」

  本书除导言的四篇论文外,依百年人文科学建立分为四大分期:前现代期(清朝~1911)、源头期(1911~1949)、双源汇流期(1949~1987)转化发扬期(1987~)。每个分期都有篇小导论,每篇皆恰如其分地阐释当期特色。另外在各大分期间,还有特写专栏,如「传士子及第成名之路」、「清末民初的报纸」、「学术奖:学术权威如何产生的」、「复校!复校!」、「台湾的画会」、「自由中国─雷震─殷海光─台大哲学系事件」、「生根的兰花:儒佛的浑融」、「禁书!禁书!」、「解严前着名的政论杂志之创刊号」、「台湾的原住民族群」、「资料库──现代的四库全书」等共16篇专栏,每篇特写专栏贯通分期,就像每个分期的小註脚,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文明之源:跨越时空的思想探索》 一部关于人类文明发展脉络的宏大叙事,深入剖析塑造我们当代世界的关键思想、技术与文化思潮的起源与演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社会如同一个巨大的熔炉,不断淬炼着自身的文明形态。我们今日所享有的知识、制度与艺术,无一不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本书《文明之源:跨越时空的思想探索》,旨在剥离纷繁复杂的历史表象,追溯那些决定性转折点上,驱动社会变革的底层逻辑与核心理念。 第一部分:远古的回响——理性与信仰的初次交锋 本卷聚焦于人类文明的曙光时期,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到尼罗河畔的金字塔,探讨早期文明如何应对生存的终极挑战——秩序的建立与意义的追寻。我们不仅仅关注于帝国的兴衰,更深入剖析早期法律体系(如《汉谟拉比法典》)如何将原始的暴力约束转化为稳定的社会契约。 随后,我们将笔锋转向轴心时代的思想觉醒。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乃至科学思维的基石。我们细致考察了“逻各斯”(Logos)概念的诞生,它如何引导人们从神话叙事转向对自然与社会规律的理性探究。与此同时,在东方,孔子的“仁”与老庄的“道”构建了另一种成熟的社会伦理体系。本书试图展现,这些看似地理上分离的思想源头,实则都在尝试解决一个共同的母题:人应如何自处,国应如何治理? 第二部分:古典的遗产与中世纪的沉淀 罗马帝国的兴衰史,是权力结构与法律精神的教科书。本书不满足于军事胜利的罗列,而是着重分析罗马法学体系的精妙之处——尤其是“自然法”思想的萌芽,以及其对后世公法原则产生的深远影响。罗马的衰落,为基督教的兴起提供了历史的真空。 中世纪的欧洲,常被误解为“黑暗时代”,但本书将揭示其思想上的活力。基督教神学如何吸收并改造了柏拉图主义,形成了严密的宇宙观和伦理框架?托马斯·阿奎那的《神学大全》如何尝试调和信仰与理性(亚里士多德思想)?这种对“神圣秩序”的系统性构建,不仅是宗教事件,更是中世纪知识分子对知识体系进行“总装”的伟大尝试。同时,伊斯兰黄金时代的学者们,在保存和发展古希腊遗产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也将在本卷中得到详尽的论述。 第三部分:重塑世界的动力——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 从十五世纪开始,人类对自身价值的重新定位引发了一场观念的海啸。文艺复兴的核心,在于对“人”的重新发现——人文主义的兴起,标志着对中世纪神权束缚的反叛,对古典人文精神的回归。我们考察了艺术、文学领域中个体能动性的爆发,以及这股思潮如何渗透到政治理论中。 真正彻底颠覆世界的,是紧随其后的科学革命。哥白尼、伽利略、牛顿——他们的工作并非简单的技术改进,而是方法论的根本性转变。本书将深入分析“观察-假设-实验-数学证明”这一新范式的确立,如何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认知自然界的方式。牛顿力学的完备性,不仅解释了天体运行,更在心理层面赋予了启蒙思想家们一种“宇宙可解”的信心,为社会契图的构建提供了强大的理性模板。 第四部分:现代性的塑造——启蒙、革命与工业的洪流 启蒙运动是理性对权威的最终挑战。洛克对天赋人权的阐述、孟德斯鸠对权力制衡的构想、卢梭对“公意”的探讨,直接催生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本书将剖析这些政治哲学的细微差别,以及它们在实践中如何被不同程度地扭曲和继承。 与此同时,在经济领域,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了自由市场这套全新的社会组织工具。技术的飞跃——蒸汽机的发明,不仅改变了生产方式,更重塑了社会结构、人口分布乃至时间观念。工业革命带来的阶级对立、城市化进程中的异化感,催生了对现代性弊端的早期反思,包括对功利主义的质疑与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酝酿。 第五部分:二十世纪的回响与未来视界 二十世纪是思想最剧烈碰撞的时代。达尔文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延伸引发的争论;弗洛伊德对人类潜意识的挖掘,动摇了理性自我的根基;相对论与量子力学对牛顿宇宙图景的彻底瓦解,反映了认知边界的拓展。 政治思想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下走向极端,法西斯主义与共产主义作为现代性在反思方向上的两种激进回答,其理论基础与实践后果构成了我们必须正视的历史遗产。 最后,本书将目光投向后现代的思潮——对宏大叙事的解构、对权力与知识之间关系的深刻审视,以及在全球化、信息爆炸的今天,人类如何重新定位自身的价值坐标。 总结: 《文明之源》力求提供一个连贯的框架,展示思想不是孤立的碎片,而是相互激发、相互制衡的有机整体。从古老的智慧到现代的困境,文明的炼成,在于对“真”与“善”永不停歇的追问与实践。本书献给所有渴望理解我们如何走到今天的读者,并引导思考,我们应将文明引向何方。

著者信息

作者简介

杨儒宾(YANG, RUR-BIN)


  1956年生于台湾台中。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现任国立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座教授。曾任国家科学委员会人文社会处中文学门召集人;韩国外国语大学讲师;日本东京大学、九州大学及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访问学者;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爲先秦哲学、宋明理学、东亚儒学、神话与宗教学等。曾三次获国科会杰出研究奖。主要着作有《儒家身体观》、《异议的意义:近世东亚的反理学思潮》、《从《五经》到《新五经》》;编着有《中国古代思想中的气论及身体观》、《儒学的气论与工夫论》、《东亚的静坐传统》;译有《东洋冥想的心理学:从易经到禅》、《孔子的乐论》、《冥契主义与哲学》、《宇宙与历史:永恒回归的神话》等书。
 

图书目录

02 国科会主委序  
03 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序  
04 中国医药大学校长序  
06 国立台湾文学馆馆长序  
07 主编序言

22 刘青峰、金观涛
从词语演变看中国现代人文学科的建立  
35 陈芳明
台湾与东亚价值论:台湾百年人文学术传承的意义  
44 杨儒宾
1949大分裂与新汉华人文知识的再编成  
56 廖炳惠
本土与国际之学术对话  
64 百年人文科学建立发展图

67 导论:书院与科举
一、【书院与科举】
68 书院
书院作业暨批改书院作业
郑用鑑批改明志书院科举作业
紫阳书院肄业执照
蒙化直隶厅儒学遵照  
76 应试
监临部院刊给士子入闱简明规约十二条
作弊小抄《四书全註》
作弊小抄蚕丝绢  
82 捷报
明代举人喜报
清代乙巳科试捷报
云南提督学院壬科试取准
叶新滋中进士分发知县捷报
罗崇仰考取贡元即选儒学正堂捷报  
87 朱卷
《江南乡试朱卷》
《安徽池州府举人朱卷》  
89 旌表节孝
旌表节孝捷报  
90 状元墨蹟
清代状元姚文田墨迹
清代状元洪钧墨迹
清代状元黄思永墨迹  
96 乡饮
乡饮执照
府学执照(含仪注)  
98 捐官
江廷柏(栢)捐官正实收及相关资料
吴钖藩捐官实收凭证
安徽方子纲捐贡监九品应乡试谕条
102【特写】传统士子及第成名之路
学堂侧影
科举流程图
二、【新式学堂】
104 证书
安徽黟县官立碧阳高等小学堂修业文凭
福建省汀州府上杭县峰市官立高等小学堂修业文凭
奖励江苏师范学堂毕业生谕令
宏文学院卒业证明书
日本成城学校卒业证明书
八芝兰公学校修业证书
医师免许证
112 《大德国学校论略》
《大德国学校论略》书影
三、【保皇、革命与新旧思潮】
114 孙诒让
《周礼政要》
116 梁启超
万木草堂上课笔记
信札
118 严复
书信
〈扇底酒边七言联〉
120 林纾
《茶花女遗事》书影及内页
致友人信札
山水立轴
122 剪辫
剪辫公告
Le Petit Journal「上海剪辫运动」
124 解放缠足
日治时期缠足妇女
雾峰林家「解开裹足会」后藤新平〈解放缠足画赞〉
126 北京孔庙
北京孔庙旧影
北京孔庙今照
128 吴嘉猷
《点石齐画报》
〈以永今夕〉
〈香闻菡萏〉
130 外销画(贸易画)
水运
养蚕
制茶
四、【政权转移前后的台湾】
132 章炳麟
录杜甫〈饮中八仙歌〉
134 刘铭传
录曹植〈神女赋〉
136 丘逢甲
书〈醉歌示徐生〉
138 日军征台
日军南征台南锦绘
140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
〈义理忠恕十二字格言〉
142 剑潭图
香堂〈剑潭图〉
144 李春生
《泰东哲学家李公小传》
书影录杜牧〈泊秦淮〉
146 吕世宜
〈辩雄篆古隶书对联〉
148【特写】台湾孔庙与台湾书院
日治时期的台南孔庙
孔庙支持的读经活动
日治时期的澎湖文石书院
台中磺溪书院
台北府城的登瀛书院
五、【新兴事物】
150 京报
各期京报
152 出版社
《万国公报》书影
《中东战记本末》书影
《时事新论》书影及内页
154 股票
杉木会股折
各式各样的股票
开平矿物局的增股票据(1895)
156 票券
债券
军券
彩券
158 铁路
手绘吴淞铁路通车图
孙中山《建国方略》对铁路的计画
台湾纵贯铁道全通纪念绘叶书
160博览会
日本举办博览会所发行的「台湾馆」明信片
162【特写】清末民初的报纸
〈大公报〉
清末民初各式报纸

165 导论:大学与大师的涌现
一、【革命风潮】
166 辛亥革命
汉口起义
革命军运军火
167书报
《风俗画报》
《大共和画报》合订册
169《外交报》
《外交报》(1902)
170 开国三杰
开国明信片
171 孙中山
〈辅车相依〉
172 和硕肃亲王
和硕肃亲王善耆
张作霖致善耆的照片
173 黄兴
〈东鲁门泛舟之一〉
二、【新学制的建立】
174 北大吴汝纶
京师大学堂
录黄庭坚〈次韵韩川奉祠西太乙宫〉
175 清大罗家伦
致陈纪滢信札
清大校门清华园
176 南开严修
南开大学校门录王维〈济州过赵叟家宴〉
177 复旦马相伯
录王维〈山中与裴迪秀才书〉
复旦大学校门
178 台北帝大币原坦
台北帝国大学
〈寿而康〉
180 中央研究院蔡元培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合影
许寿裳藏件题跋语
182 国立故宫博物院马衡
国立故宫博物院镇院之宝
录《水经注.济水》
三、【三大思潮】
(一)自由主义
184 胡适
〈书廿五年旧作赠张隆延〉
胡适致陈诚信函手抄件
186 傅斯年
傅斯年与友人合影
致钰哲先生信札
188 钱玄同
录〈四时词:春词〉
190 徐志摩
致景深信札
(二)社会主义
192 段祺瑞
〈照抄巴黎田中少将报告书要旨〉
督办边防事务处训令第19号
194 李大钊
〈云飞泉流对联〉
196 陈独秀
录钱起〈题温处士山居〉
198 茅盾
书〈观戏偶作〉
200 瞿秋白
《多余的话》书影及内页
国际歌
(三)文化传统主义
202 梁漱溟
〈中国那一天能太平?〉剪报
书稿
204 熊十力
《新唯识论》书影及内页
致学审会诸位先生信札
206 王国维
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导师合影
赠沈曾植〈海日楼歌〉
北京清华大学校园的「王国维纪念碑铭」
208 王国维
〈南窗寄傲图〉王国维跋
〈南窗寄傲图〉孙德谦跋
顾麟士画,众遗老跋〈南窗寄傲图〉
210 章士钊
书〈南菜园诗〉
四、【大师与名着】
212 欧阳渐
《内学年刊》书影及内页
录李白〈扶风豪士歌〉
214 高剑父
〈塔〉
216 姚茫父、陈师曾
〈花卉〉
218 释圆瑛
〈鸟语鸢飞七言联〉
220 释太虚
书〈赠孔肥西和丙辰仲秋东游杂咏六绝之一〉
222 于右任
〈天机心地七言联〉
224 于右任
〈功德济世〉
226 马一浮
评畅当〈登鹳鹊楼〉诗
228 张君劢
由张君劢起草的中华民国宪法
审查意见书
230 乔大壮
书〈闺秀诗〉
232 冯友兰
《贞元六书》书影
《中国哲学史》书影
录刘攽〈新晴〉诗
234 李济
殷墟坑位图
河南安阳殷墟第9次发掘通讯
《安阳》(Anyang)书影及内页
236 朱自清
清大荷塘
审查意见书
致寄庵先生信札
238 洪耀勋
《实存哲学论评》书影及内页
致汉光信札
240 陈寅恪
陈寅恪与香港大学师生合影
致董作宾信札
242【特写】学术奖:学术权威如何产生的
教育部学术奖第一届人文科学类得奖人
五、【台湾:从祖国到殖民】
244 地图
实地踏测台湾族分佈地图
台湾蕃族分佈地图
台湾全岛铁道图
249 移川子之藏
泰雅族皮亚南社人访问台北帝大留影
250 淡江中学改制
淡江中学改制印鑑申请书
251 国语讲习所
国语讲习所讲习证书
252 抗日
《台湾匪志》
《雾社事件の一考察》
日治时期的「匪主」照片
日治时期驻扎恆春的军医与同事合影
254 台湾文化协会
台湾文化协会相关人员合影
255 梁启超
致林献堂函
256 赖和
〈别后寄钖烈艺兄〉诗手稿
258 林献堂
赠叶荣钟匾额
260 连横
《台湾通史》内页
《台湾诗荟》书影及内页
262 李霞
〈黄石公〉
263 李逸樵
《大东书画集》书影及内页
264 台北帝国大学
《台北帝国大学概况》书影
台北帝国大学师生餐叙
266 郑贻林
录斋藤竹堂〈百鬼夜行图〉
267 后藤新平
书〈嘉义巡视之一〉
268 下村宏
日治时期阿里山照片
〈阿里山和歌〉
270 内藤湖南
〈好治闲事〉
272 久保天随
〈烟波深处成扇〉
273 尾崎秀真
〈墨竹图〉
274 石川钦一郎
〈新高山炭笔画〉
〈淡水港炭笔画〉
〈水彩风景画〉
276 诗集
《聚鸥征诗录》
《东阁倡和集》
278 【特写】诗社
梁启超与栎社成员合照
参、双源汇流期(1949 ∼ 1987)
281 导论:火焰莲花
一、【1949大迁徙前后】
282 终战
徐永昌签署日本受降书
〈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刘峙的敌情诏告书〉
284 日本天皇诏书
〈朝鲜及台湾住民政治参与ニ关スル诏书〉
〈终战诏书〉
286 任命公文
任命嘉义中学校长
任命台南市市长
288 陈仪
陈仪的亲笔签名照
〈水枕风船七言联〉
公文批示
290 国民大会代表选举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全体主席团合影
国民大会代表报到人数统计表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大会主席胡适致开会词
第一届国民大会妇女团体国大代表团留影
国民大会会场(1946)
292 国共内战
平津战役
淮海战役
辽沈战役
294 物价飞涨与难民潮
新疆省银行发行的60亿纸钞(1949.5)
上海挤兑黄金
金融挤兑
难民潮
296 宣佈迁台
政府迁台的剪报
高士嘉致纪刚信(迁台书信)
298 张学良
张学良故居「禅园」
录赵孟頫〈天冠山题咏诗帖〉
300 閰钖山
《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书影
《孔子是个什么家》书影
《治晋政务全书初编》书影
《阎钖山早年回忆录》
《阎伯川先生言论集》
302 白崇禧
白崇禧专用公文卷夹
赠阎钖山书之扉页签名
304 黄金及图书运台
军队准备搭船南撤(1949.2)
南京守护金锭准备撤往上海(1949.2)
检查运台图书保存状况
二、【革命的新中国】
30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天安门
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南京上海解放纪念邮票
广州解放纪念邮票
308 张东荪
致钱芥尘信札
310 老舍
赠友人〈避乱当年入蜀时〉诗
312 丰子恺
〈延安文艺讲话廿週年纪念〉
313 批林批孔
《林彪与孔孟之道》书影及内页
314 文化大革命
批斗彭德怀军事路线宣传照片
东风战斗队造反指挥部批斗富农份子
红山文革斗批改领导小组批斗朱泽标
316 文革结束
〈造反到底〉漫画
〈大批判〉漫画
〈砸烂四人帮〉漫画专刊
三、【跨国的一代】
318 林茂生
〈台湾地方自治制施行有感〉
320 张深切
致郭雨新与汉光信札
322 江文也
《上代支那正乐考──孔子の音乐论》书影及内页
324 庄垂胜与叶荣钟
庄垂胜、叶荣钟等人合影
庄垂胜、叶荣钟与友人合影
326 魏清德
致赖子清信函
《台湾日日新报》创刊号
328 杨云萍
金关丈夫致杨云萍信函
开会侧影
寄给杨云萍的各式信封
330 黄得时
录〈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
〈中文系同仁携眷乌来郊游诗以记之〉手稿
332 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台湾地方自治联盟同仁与来访的日本友人合影
〈关于台湾地方自治联盟〉
334 杨肇嘉
《台湾新民报》重要干部于报社门前合影
叶荣钟与杨肇嘉夫妇合影于清水六然居
杨肇嘉葬礼(1976)
杨肇嘉玉照
336 吴浊流
《亚细亚的孤儿》书影及内页
《无花果》书影及内页
四、【复校】
338 清华大学梅贻琦
信札
国立清华大学校门
清大原子科学研究所及原子炉破土典礼
340 中央研究院朱家骅
纪念傅斯年冥诞序
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合影
中央研究院旧址
中央研究院南港现址
342 东海大学曾约农
东海大学校门
致王云五信札
路思义教堂
344 台湾大学傅斯年
致董作宾信札
台湾大学傅园
346 台湾大学钱思亮
台湾大学校门
〈赠卫华先生八秩寿诗〉
钱思亮与吴大猷合影
348 中国文化大学张其昀
中国文化大学校门
致玠夫信札
中国文化大学校景
350 辅仁大学于斌
辅仁大学校门
录《中庸》首章
辅仁大学「真善美圣」校训碑
352 香港中文大学钱穆
香港中文大学校门
录朱子〈观书有感〉
钱穆故居素书楼
354 南洋大学林语堂
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门
赠陈纪滢联语
356 国立故宫博物院庄严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全景
录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嘉义国立故宫博物院南院
358 农复会蒋梦麟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
临〈曹全碑〉
农复会纪念十週年邮票
花莲县议会向农复会求助公文
360 【特写】复校!复校!
上海交通大学老校门
台湾交通大学校景
北京清华大学校景
台湾清华大学校景
五、【从渡海三家到五月画会】
362 溥儒
北京恭王府
〈瑞榴图〉
364 溥儒
录陆机〈平复帖〉
书〈访昙宽上人〉
366 张大千
摩耶精舍一景
〈樱笋管絃十一言联〉
368 张大千
《张大千生平和艺术》书影及内页
张大千菜单
370 黄君璧
《飞瀑 烟云 黄君璧》画册书影
〈北堂春风七言联〉
372 【特写】台湾的画会
刘延涛
马寿华
傅狷夫
刘国松
郭东荣
陈景容
五月画展邀请函
374 秦松
《无花之树》书影及内页
〈方圆变奏〉系列
376 刘国松
〈地球何许?〉
378 林玉山
第67期《中国巨匠美术週刊.林玉山》书影及内页
〈青松多寿色〉
380 郭雪湖
《台湾美术全集.9.郭雪湖》书影与内页
雪湖美术补习班第一届儿童作品展览会邀请函
382 马白水
〈太鲁阁之美〉
384 马寿华
赠叶公超〈高风劲节〉
六、【薪尽火传】
386 梁实秋
梁实秋故居
《远东英汉大辞典》书影
录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容忍的精神》手稿
388 徐复观
《学术与政治之间》书影与内页
徐复观与殷海光合影
390 唐君毅
《说中华民族之花果飘零》书影
香港中文大学唐君毅铜像
392 殷海光
《中国文化的展望》书影
殷海光故居
〈论爱国〉手稿
394 【特写】自由中国──雷震──殷海光──台大哲学系事件
雷震
殷海光于温州街故居书房中留影
殷海光于温州街故居庭院中留影
殷海光致当时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洪耀勋之书信(1966.3.16)
殷海光致当时台湾大学校长钱思亮先生书信(1966.8.15)
〈江上水中七言联〉
397 雷震
雷震涉及李、胡案判决书
398 董作宾
〈傅故所长纪念特刊〉手稿
集契文〈落梅风〉〈江南好〉
400 凌纯声
〈台湾的航海帆筏及其起源〉内页
402 李方桂
《李方桂先生口述史》书影及内页
〈论韵尾辅音—古音研究之三〉手稿
《比较台语手册》书影及内页
404 罗光
赠志成先生〈马画〉
406 牟宗三
牟宗三与学生合影
牟宗三信札
〈学书画感言〉
408 释印顺
《佛法概论》修正说明
致李子宽信札
410 【特写】生根的兰花:儒佛的浑融
《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书影及内页
《牟宗三先生全集》之书影及内页
〈慧轮居士受持〉
《妙云集》之书影及内页
412 金岳霖
审查意见书
413 杨英风
〈印顺法师法像〉
肆、转化发扬期(1987 ∼)
415 导论:创造中的传统
一、【时代背景:从戒严到解严】
(一)戒严──解严
416 〈戒严令〉
〈戒严令〉佈告
防范「匪谍」标语
〈解严令〉佈告
418 【特写】禁歌!禁歌!
白光的宣传照片
洪一峰的〈旧情绵绵〉电影海报
420 【特写】禁书!禁书!
《李敖千秋评论丛书》书影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书影
〈查扣违禁书刊收据〉
(二)风起云涌的党外及政论杂志
422 《美丽岛》
《美丽岛》创刊号
423 《疾风》
《疾风》创刊号
424 【特写】解严前着名的政论杂志之创刊号
解严前各种政论杂志创刊号
(三)以台湾为名的学会纷纷成立
426 台湾哲学学会
中国哲学会
台湾哲学学会
427 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
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学会开会剪影
(四)宗教重新洗牌
428 佛教四大丛林
星云法师
证严法师
圣严法师
惟觉法师
430 一贯道与天帝教
天帝教李玉阶师尊与静字
一贯道历史讲座海报
一贯道首届温哥华经典会
432 台湾宗教学会
台湾宗教学会举办百年回顾研讨会
南瀛佛教会讲习证书
中国回教协会青年部台湾省南部分部成立大会
1960 年代台北清真寺阿拉伯语教学
南部台湾基督长老教会第六回传教师总会
基督教在台佈道大会
434 释竺摩
〈赠道安法师墨梅〉
二、【四化:本土化、两岸化、东亚化、国际化】
436 本土化:台湾文学研究所的设立
第一所台文系的淡水工商学院
国立成功大学台文所第一届博士班招生海报
国立清华大学台文所博生班招生海报
「台湾研究教师在职专班」的招牌
437 两岸化:会议、展览
上海昆剧团来台演出的海报
两岸学术交流展览的海报
428 东亚化:东亚研究中心、亚太研究室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大门
国立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
台大出版的东亚研究丛刊书影
440 国际化
各学门的国际学术活动海报
三、【急遽轮转的新议题】
(一)文学从抒情传统到文化研究新议题
442 台湾文学杂志
《笠》
《印刻文学》
《联合文学》
《台湾文艺》
《汉学研究》
《中外文学》
444 抒情四书
陈世骧《陈世骧文存》书影与内页
高友工《中国美典与文学研究论集》书影与内页
柯庆明与萧驰《中国抒情传统的再发现》书影与内页
王德威《现代抒情传统四论》书影与内页
446 文化研究新议题
廖炳惠《回顾现代:后现代与后殖民论集》书影及内页
李元贞《女人诗眼》书影及内页
单德兴《萨依德在台湾》书影及内页
单德兴《反动与重演︰美国文学史与文化批评》书影
刘亮雅《后现代与后殖民︰解严以来的小说专论》
448 台静农
〈酒浮歌落七言联〉
450 齐邦媛
《巨流河》书影与内页
《巨流河》手稿
452 余光中与周梦蝶
余光中上课剪影
诗集《敲打乐》书影
〈乡愁〉诗碑
〈西子楼〉诗墙
周梦蝶着作之书影
(二)历史、哲学:领域多元化
454 《大陆杂志》终止号与《新史学》创刊号
《新史学》创刊号〈目次〉及〈发刊词〉
456 余英时
《历史与思想》书影与内页
《方以智晚节考》书影与内页
457 曹永和
《台湾早期历史研究》书影与内页
(三)哲学:台哲会、汉语哲学、心灵哲学
458 汉语哲学与跨文化哲学
何乏笔、林永强的论文
林镇国《空性与方法》书影
研讨会海报
459 当代的哲学议题
国内哲学系所举办国际研讨会的海报
(四)从传统到实验
460 余承尧
〈渔父山水图〉
461 陈庭诗
〈瓶花静物〉
462 朱铭
中研院朱铭的〈太极〉
〈三条鱼〉
464 朱德群
〈喜相逢〉
〈抽象油画〉
465 赵无极
《在抽象与具象之间:四十年的艺术对话》书影
466 江兆申
书陆游〈斋中杂题〉
467 于彭
〈蕉荫闲坐〉
〈远望〉
(五)艺术:实验剧场、实验书法、双年展
468 实验剧场
《我们一同走走看》书影及内页
果陀剧场剧照
屏风表演班剧照
470 实验书法
施春茂〈型男正妹〉
黄智阳〈潮〉
黄尝铭〈观自在菩萨显像〉|
黄一鸣〈日〉
472 台北双年展
2010 台北双年展网页
历届台北双年展网页
474 白先勇
《游园惊梦》书影与内页
青春版《牡丹亭》书影和剧照
476 京剧|
《金锁记》剧照
国光剧团剧照
《性别、政治与京剧表演文化》书影
478 【特写】戏剧
戏剧传单
歌仔戏反串的小生扮像
台北共乐轩舞狮团(1931)
雅音小集
当代传奇剧场
表演工作坊
纸风车剧团
480 歌仔册
歌仔册
482 1990 年代民间文学集
桃园县出版的民间文学集书影
各县市出版的民间文学集书影
484 布袋戏(掌中戏)
不同时期的史艳文
黄俊雄是布袋戏的代名词
「云州大儒侠」唱片封面
(六)人类、语言:本土与海洋的汇合──土地与海洋的对话
486 李亦园
〈台湾人类学发展的回顾:若干个人的观点〉手稿
488 陈奇禄
《台湾排湾群诸族木雕标本图录》书影及内页
489 张光直
《古代中国社会──美术•神话•祭祀》
《中国青铜时代》
《商文明》
490 浊大计划民族学成果专书
浊大计画考古挖掘
浊大计画内文
浊大计划民族学成果专书
491 中研院语言所成立
《语言学研究所专刊》首号
《语言学科普选刊》
《语言暨语言学》创刊号
《语言时空变异微观》
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网页
492 原住民语言研究着作
A Grammar of Mantauran(Rukai)(万山鲁凯语语法)书影及内页
《巴宰族传说歌谣集》书影及内页
A Discripitive Study of the Tsou Language Formosa(邹语研究)书影及内页
494 语言
Mapping Taiwanese 书影及内页
Linguistic Patterns in Spontaneous Speech 书影及内页
《中文计算语言学期刊》书影及内页
《一套中文定──量词处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书影及内页
《中文断词的研究》书影及内页
《中文电脑基本用字研究》书影及内页
498 语言学院士
各届语言学院士
500 【特写】台湾的原住民族群
日人绘制的〈 台湾土人风俗图 〉
〈原住民族分佈图〉
502 通俗文化
戴三奇《日台会话新歌》
《国语白话新歌》
《四民经纪通俗歌》
504 排湾刀与排弯族传统服饰
排湾族传统服饰
排湾刀
四、【中华民国的人文科学:暧昧而充满希望的未来】
506 国际汉学会议
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海报
《第一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第二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第三届国际汉学会议论文集》
第四届国际汉学会议实况
508 文化创意产业
电音三太子
国立故宫博物院最热销的文创产品──翠玉白菜
510 学者在电脑前
台湾总督府图书馆外貌
以前学子利用图书馆资料的照片
传统图书检索V.S.数位资料库检索
利用新科技使图书馆更便民
512 【特写】资料库──现代四库全书
CNKI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中国基本古籍库
台湾期刊论文索引资讯网
联合知识库
数位典藏海报
514 【特写】台湾的解读
荷兰时期绘制的地图(1631)
横躺的台湾地图(1726)
早期欧洲绘制的台湾地区(1696)
日治时期绘制的台湾地图(1895)
清康熙台湾舆图
当代台湾地图
516 【特写】愿
山:五奇峰日出
海:南方澳日出
〈汇流〉
〈凤凰来仪〉
 

图书序言

图书试读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深刻的“溯源”感。作者以一种近乎考古学家般的严谨,挖掘并呈现了塑造我们当下世界的那些关键性的思想脉络和文化基因。我惊叹于作者的博学和洞察力,他能够将看似 disparate 的信息串联起来,形成一个 coherent 的整体。阅读的过程,更像是一场精神上的旅行,我穿越了不同的时代,与伟大的思想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书中对不同文化、不同流派的比较分析,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多样性和共通性。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复杂理论时所展现出的清晰和简洁,他能够用易于理解的语言,将那些深奥的哲学观点解释清楚,并将其置于历史的语境中加以解读。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更是一种对人类智慧的致敬,它让我更加珍视那些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仿佛亲身经历了历史的变迁。作者的叙事技巧非常高明,他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概念和遥远的历史人物拉近到读者身边。我曾一度对某个时期感到困惑,觉得那些人物的动机和行为难以理解,但读了这本书之后,豁然开朗。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发生了什么”,更深入地探讨了“为什么会发生”,以及这些事件背后的人性、社会结构和时代精神。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转折点的细腻描绘,比如某项科学发现如何颠覆了人们的世界观,或者一场思想革命如何催生了社会变革。这些细节的描绘,让历史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充满了鲜活的生命力。它让我对人类的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有了更深的敬畏,也更加理解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句话的深层含义。这本书就像一位博学而睿智的长者,循循善诱地引领我探索人类文明的奥秘。

评分

这部书的出现,让我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一窥那些塑造了我们今天世界的伟大思想和文化思潮。它并非简单罗列事件或人物,而是巧妙地将那些看似孤立的节点串联起来,勾勒出人类文明跌宕起伏的脉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梳理过程中展现出的宏大视野,他没有拘泥于某个单一领域,而是将艺术、哲学、科学、政治等多个维度融为一体,展现了它们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和影响。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拆解一个巨大的拼图,每一块碎片都蕴含着深意,而当它们组合在一起时,一个更加清晰、也更加震撼的画面便展现在眼前。书中的一些论述,比如关于启蒙运动对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奠基作用,或者是工业革命如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让我对司空见惯的事物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提供知识,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理解历史和现实的视角,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加深刻、辩证的方式去思考问题。那种感觉,就像是拨开了迷雾,看到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逻辑和动力。

评分

这部作品的叙事方式,与其说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是在“构建世界”。作者的笔触细腻而宏大,他能够将那些宏观的历史趋势与微观的人物情感巧妙地结合。我常常在阅读的过程中,被书中某些人物的命运所牵动,被他们的思想所启发,甚至为他们的困境而感到揪心。这种情感上的共鸣,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遥远的历史事件,变得触手可及。更重要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描绘过去,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这些历史经验对我们当下的启示。他提出了一些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促使我去反思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去审视那些我们可能已经忽略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人文”这个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学术概念,而是关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精神追求的方方面面。

评分

坦白说,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并没有对“百年人文”这样一个概念有过特别清晰的认知。它对我而言,更像是一个笼统的标签。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作者以一种非常系统且引人入胜的方式,将那些构成现代社会基石的思想、艺术、科学和社会变革一一展开。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并非仅仅将这些元素并列,而是精准地捕捉到了它们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塑造的关系。比如,他能够清晰地展现出科学的进步如何激发了哲学的新思考,而艺术的创新又如何反映并影响了社会的情绪和价值观。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让我看到了一种更加立体、更加动态的人文发展图景。阅读的过程,就像是在解开一盘巨大的棋局,每一个落子都有其深远的意义,而整体的格局则展现出一种令人惊叹的复杂性和精妙性。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无数智慧和努力的结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tbooks.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特书站 版权所有